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讲课稿.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8475152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讲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讲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讲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讲课稿.doc(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tainingandprotectionofbuildingfoundationexcavationsJGJ120-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50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20-2012,自2012年10

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2、8.13、814、815、8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同时废止。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5日前言根据原建设部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支挡式结构、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地下水控制、基坑开挖与监测。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和补充了支护结构

3、的几种稳定性验算;2调整了部分稳定性验算表达式;3强调了变形控制设计原则;4调整了选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规定;5新增了双排桩结构;6改进了不同施工工艺下锚杆粘结强度取值的有关规定;7充实了内支撑结构设计的有关规定;8新增了支护与主体结构结合及逆作法;9新增了复合土钉墙;10引入了土钉墙土压力调整系数;11充实了各种类型支护结构构造与施工的有关规定;12强调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13改进了降水设计方法;14充实了截水设计与施工的有关规定;15.充实了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的有关规定;16充实了基坑开挖的有关规定;17新增了应急措施;18取消了逆作拱墙。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4、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杨斌黄强杨志银王卫东杨生贵杨敏左怀西刘小敏侯伟生白生翔朱玉明张炜冯禄徐其功李荣强陈如桂魏章和本规程主要审查

5、人员:顾晓鲁顾宝和张旷成丁金栗程良奎袁内镇桂业琨钱力航刘国楠秦四清1总则101为了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临时性建筑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基坑开挖与临测。对湿陷性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或岩石基坑,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本规程。103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开挖,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主体地下结构要求、施工季节变化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型、优化设计、精心施工、严格临控。104基坑支护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6、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基坑excavations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212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aroundexcavations与基坑开挖相互影响的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岩土体与地下水体的统称。213基坑支护retainingandprotectionforexcavations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214支护结构retainingandprotectionstructure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的结构。215设计使用期限designworkablel

7、ife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时段。216支挡式结构retainingstructure以挡土构件和锚杆或支撑为主的,或仅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护结构。217锚拉式支挡结构anchoredretainingstructure以挡土构件和锚杆为主的支挡式结构。218支撑式支挡结构struttedretainingstructure以挡土构件和支撑为主的支挡式结构。219悬臂式支挡结构cantileverretainingstructure仅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挡式结构。2110挡土构件structuralmemberforearthretaining设置在基坑侧壁并嵌入基

8、坑底面的支挡式结构竖向构件。例如,支护桩、地下连续墙。21.11排桩soldierpilewall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支护桩及冠梁组成的支挡式结构部件或悬臂式支挡结构。2112双排桩double-row-pileswall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由前、后两排支护桩和梁连接成的刚架及冠梁组成的支挡式结构。2113地下连续墙diaphragmwall分槽段用专用机械成槽、浇筑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连续地下墙体。亦可称为现浇地下连续墙。2114锚杆anchor由杆体(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普通钢筋或钢管)、注浆固结体、锚具、套管所组成的一端与支护结构构件连接,另一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的受拉杆件。杆体采用钢

9、绞线时,亦可称为锚索。2115内支撑strut设置在基坑内的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构件组成的用以支撑挡土构件的结构部件。支撑构件采用钢材、混凝土时,分别称为钢内支撑、混凝土内支撑。2116冠梁cappingbeam设置在挡土构件顶部的将挡土构件连为整体的钢筋混凝土梁。2117腰梁waling设置在挡土构件侧面的连接锚杆或内支撑杆件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2118土钉soilnail植入土中并注浆形成的承受拉力与剪力的杆件。例如,钢筋杆体与注浆固结体组成的钢筋土钉,击入土中的钢管土钉。2119土钉墙soilnailingwall由随基坑开挖分层设置的、纵横向密布的土钉群、喷射混凝土面层及原位土体所组成的

10、支护结构。2120复合土钉墙compositesoilnailingwall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微型桩、旋喷桩、搅拌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复合型支护结构。2121重力式水泥土墙gravitycement-soilwall水泥土桩相互搭接成格栅或实体的重力式支护结构。2122地下水控制groundwatercontrol为保证支护结构、基坑开挖、地下结构的正常施工,防止地下水变化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采用的截水、降水、排水、回灌等措施。2123截水帷幕curtainforcuttingoffdrains用以阻隔或减少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和控制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墙状竖向截水体。2

11、124落底式帷幕closedcurtainforcuttingoffdrains底端穿透含水层并进入下部隔水层一定深度的截水帷幕。2125悬挂式帷幕unclosedcurtainforcuttingoffdrains底端未穿透含水层的截水帷幕。2126降水dewatering为防止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用抽水井或渗水井降低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方法。2127集水明排openpumping用排水沟、集水井、泄水管、输水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将地表水、渗漏水排泄至基坑外的方法。3基本规定31设计原则311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其设计使用期限。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312基坑支护应满足

12、下列功能要求:1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313基坑支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基坑深度等因素,按表313采用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对同一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314支护结构设计时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或出现压屈、局部失稳;2)支护结构和土体整体滑动;3)坑底因隆起而丧失稳定;4)对支挡式结构,挡土构件因坑底土体丧失嵌固能力而推移或倾覆;5)对锚拉式支挡结构或土钉墙,锚杆或土钉因土体丧失锚固能力而拔

13、动;6)对重力式水泥土墙,墙体倾覆或滑移;7)对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挡式结构,其持力土层因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8)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土体渗透破坏。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造成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的支护结构位移;2)因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渗流或施工因素而造成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土体变形;3)影响主体地下结构正常施工的支护结构位移;4)影响主体地下结构正常施工的地下水渗流。315支护结构、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地下水控制的计算和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或过度变形的承载

14、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316支护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不应小于125。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其结构重要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1、1.0、0.9。各类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按本规程各章的规定取值。3.1.7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与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的乘积()可采用下列内力设计值表示:弯矩设计值318基坑支护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设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值和基坑周边环境的沉降控制值:1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值应按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

15、07中对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道路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地面沉降控制值应按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对其允许变形的规定;2当支护结构构件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不应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对其变形的限值;3当无本条第1款、第2款情况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应根据地区经验按工程的具体条件确定。319基坑支护应按实际的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和施工荷载等条件进行设计。设计中应提出明确的基坑周边荷载限值、地下水和地表水控制等基坑使用要求。3110基坑支护设计应满足下列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要求:1基坑侧壁与

16、主体地下结构的净空间和地下水控制应满足主体地下结构及其防水的施工要求;2采用锚杆时,锚杆的锚头及腰梁不应妨碍地下结构外墙的施工;3采用内支撑时,内支撑及腰梁的设置应便于地下结构及其防水的施工。31.11支护结构按平面结构分析时,应按基坑各部位的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划分设计计算剖面。对每一计算剖面,应按其最不利条件进行计算。对电梯井、集水坑等特殊部位,宜单独划分计算剖面。3112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支护结构各构件施工顺序及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开挖各阶段和支护结构使用阶段,均应符合本规程第314条、第3.15条的规定。3113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冻胀、冻融对支护

17、结构受力和基坑侧壁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3114土压力及水压力计算、土的各类稳定性验算时,土、水压力的分、合算方法及相应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cq,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砂质粉土、砂土、碎石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2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可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合算方法;此时,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cq,对欠固结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

18、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u、uu;3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应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对砂质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cq代替,对砂土和碎石土,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和水下休止角等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土压力、水压力采用分算方法时,水压力可按静水压力计算;当地下水渗流时,宜按渗流理论计算水压力和土的竖向有效应力;当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分别计算各含水层的水压力;4有可靠的地方经验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尚可根据室内、原位试验

19、得到的其他物理力学指标,按经验方法确定。3115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经验分析判断计算参数取值和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性。4支挡式结构41结构分析41.1支挡式结构应根据结构的具体形式与受力、变形特性等采用下列分析方法:1锚拉式支挡结构,可将整个结构分解为挡土结构、锚拉结构(锚杆及腰梁、冠梁)分别进行分析;挡土结构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作用在锚拉结构上的荷载应取挡土结构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2支撑式支挡结构,可将整个结构分解为挡土结构、内支撑结构分别进行分析;挡土结构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内支撑结构可按平面结构进行分析,挡土结构传至内支撑的荷载应取挡土结构分析时得

20、出的支点力;对挡土结构和内支撑结构分别进行分析时,应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变形协调;3悬臂式支挡结构、双排桩,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4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支挡式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或采用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对支挡式结构与基坑土体进行整体分析。412支挡式结构应对下列设计工况进行结构分析,并应按其中最不利作用效应进行支护结构设计:1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的状况;2对锚拉式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基坑开挖至各层锚杆或支撑施工面时的状况;3在主体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以主体结构构件替换支撑或锚杆的状况;此时,主体结构构件应满足替换后各设计工况下的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要求;4对水平

21、内支撑式支挡结构,基坑各边水平荷载不对等的各种状况。413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时,宜采用图413-1所示的结构分析模型,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可按本规程第34节的有关规定确定;2土反力可按本规程第4.14条确定;3挡土结构采用排桩时,作用在单根支护桩上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宽度应取排桩间距,土反力计算宽度(b0)应按本规程第4.1.7条确定(图41.3-2);4挡土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时,作用在单幅地下连续墙上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宽度和土反力计算宽度(b0)应取包括接头的单幅墙宽度;5锚杆和内支撑对挡土结构的约束作应按弹性支座考虑,并应按本规程第418条确定。4.2稳定性验算43排

22、桩设计431排桩的桩型与成桩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土层的性质、地下水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要求等选择混凝土灌注桩、型钢桩、钢管桩、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等桩型;2当支护桩施工影响范围内存在对地基变形敏感、结构性能差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不应采用挤土效应严重、易塌孔、易缩径或有较大振动的桩型和施工工艺;3采用挖孔桩且成孔需要降水时,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应满足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要求,否则应采取截水措施。432混凝土支护桩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支护桩,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宜按本规程第B01条的规定进行计算;2沿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局部均匀配置纵向钢

23、筋的圆形截面支护桩,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宜按本规程第B.02条第B04条的规定进行计算;3圆形截面支护桩的斜截面承载力,可用截面宽度为176r和截面有效高度为16r的矩形截面代替圆形截面后,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矩形截面斜截面承载力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其剪力设计值应按本规程第317条确定,计算所得的箍筋截面面积应作为支护桩圆形箍筋的截面面积;4矩形截面支护桩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但其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按本规程第317条确定。注:r为圆形截面半径。433型钢、钢管、钢板支护桩的受弯、受

24、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但其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按本规程第317条确定。434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悬臂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600mm;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4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20倍。435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支护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2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500钢筋,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8根,其净间距不应小于60mm;支护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冠梁时,纵向钢筋伸入冠梁的长度宜

25、取冠梁厚度;冠梁按结构受力构件设置时,桩身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冠梁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钢筋锚固的有关规定;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其钢筋末端可采取机械锚固措施;3箍筋可采用螺旋式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箍筋间距宜取100mm200mm,且不应大于400mm及桩的直径;4沿桩身配置的加强箍筋应满足钢筋笼起吊安装要求,宜选用HPB300、HRB400钢筋,其间距宜取1000mm2000mm;5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时,不应小于50mm;6当采用沿截面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6、时,受压区的纵向钢筋根数不应少于5根;当施工方法不能保证钢筋的方向时,不应采用沿截面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形式;7当沿桩身分段配置纵向受力主筋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4.36支护桩顶部应设置混凝土冠梁。冠梁的宽度不宜小于桩径,高度不宜小于桩径的06倍。冠梁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梁的构造配筋要求。冠梁用作支撑或锚杆的传力构件或按空间结构设计时,尚应按受力构件进行截面设计。4.37在有主体建筑地下管线的部位,冠梁宜低于地下管线。438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桩间土防护措施宜采用内置钢筋网或钢丝网的喷射

27、混凝土面层。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钢筋网或钢丝网宜采用横向拉筋与两侧桩体连接,拉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拉筋锚固在桩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钢筋网宜采用桩间土内打入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钉固定,钢筋钉打入桩间土中的长度不宜小于排桩净间距的15倍且不应小于500mm。439采用降水的基坑,在有可能出现渗水的部位应设置泄水管,泄水管应采取防止土颗粒流失的反滤措施。4310排桩采用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间隔布置的钻孔咬合桩形式时,支护桩的桩径可取800mm1500mm,相邻桩咬合长度不宜小于

28、200mm。素混凝土桩应采用塑性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超缓凝混凝土,其初凝时间宜控制在40h70h之间,坍落度宜取12mm14mm。44排桩施工与检测441排桩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对相应桩型的有关规定。442当排桩桩位邻近的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敏感时,应根据其位置、类型、材料特性、使用状况等相应采取下列控制地基变形的防护措施:1宜采取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对混凝土灌注桩,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再进行相邻桩的成孔施工;2对松散或稍密的砂土、稍密的粉土、软土等易坍塌或流动的软弱土层,对钻孔灌注桩宜采取改善泥浆性能等措施,对人工挖孔桩宜采取减小每

29、节挖孔和护壁的长度、加固孔壁等措施;3支护桩成孔过程出现流砂、涌泥、塌孔、缩径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成孔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继续塌孔;4当成孔过程中遇到不明障碍物时,应查明其性质,且在不会危害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情况下方可继续施工。443对混凝土灌注桩,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内力较大处。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梁类构件的规定。444混凝土灌注桩采用分段配置不同数量的纵向钢筋时,钢筋笼制作和安放时应采取控制非通长钢筋竖向定位的措施。445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沿桩截面周边非均匀配

30、置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设计的钢筋配置方向进行安放,其偏转角度不得大于10。446混凝土灌注桩设有预埋件时,应根据预埋件用途和受力特点的要求,控制其安装位置及方向。447钻孔咬合桩的施工可采用液压钢套管全长护壁、机械冲抓成孔工艺,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顶应设置导墙,导墙宽度宜取3m4m,导墙厚度宜取03m05m;2相邻咬合桩应按先施工素混凝土桩、后施工钢筋混凝土桩的顺序进行;钢筋混凝土桩应在素混凝土桩初凝前,通过成孔时切割部分素混凝土桩身形成与素混凝土桩的互相咬合,但应避免过早切割;3钻机就位及吊设第一节钢套管时,应采用两个测斜仪贴附在套管外壁并用经纬仪复核套管垂直度,其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0

31、3;液压套管应正反扭动加压下切;抓斗在套管内取土时,套管底部应始终位于抓土面下方,且抓土面与套管底的距离应大于10m;4孔内虚土和沉渣应清除干净,并用抓斗夯实孔底;灌注混凝土时,套管应随混凝土浇筑逐段提拔;套管应垂直提拔,阻力过大时应转动套管同时缓慢提拔。448除有特殊要求外,排桩的施工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位的允许偏差应为50mm;2桩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05;3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20mm;4桩的其他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449冠梁施工时,应将桩顶浮浆、低强度混凝土及破碎部分清除。冠梁混凝土浇筑采用土模时,土面应修理整平。4410采用混凝土灌

32、注桩时,其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2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类或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并应扩大低应变动测法检测的数量。45地下连续墙设计451地下连续墙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但其弯矩、剪力设计值应按本规程第317条确定。452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厚度宜根据成槽机的规格,选取600mm、800mm、1000mm或1200mm。453一字形槽段长度宜取4m6m。当成槽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槽壁稳定性较差时,应取较

33、小的槽段长度。必要时,宜采用搅拌桩对槽壁进行加固。454地下连续墙的转角处或有特殊要求时,单元槽段的平面形状可采用L形、T形等。455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取C30C40。地下连续墙用于截水时,墙体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宜小于P6。当地下连续墙同时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墙体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等相关标准的要求。456地下连续墙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沿墙身两侧均匀配置,可按内力大小沿墙体纵向分段配置,但通长配置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总数的50;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500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净间距不宜小于75mm。水平钢筋及构造钢

34、筋宜选用HPB300或HRB400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水平钢筋间距宜取200mm400mm。冠梁按构造设置时,纵向钢筋伸入冠梁的长度宜取冠梁厚度。冠梁按结构受力构件设置时,墙身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冠梁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钢筋锚固的有关规定。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其钢筋末端可采取机械锚固措施。457地下连续墙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在基坑内侧不宜小于50mm,在基坑外侧不宜小于70mm。458钢筋笼端部与槽段接头之间、钢筋笼端部与相邻墙段混凝土面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50mm,纵向钢筋下端500mm长度范围内宜按1:10的斜度向内收口。459地

35、下连续墙的槽段接头应按下列原则选用:1地下连续墙宜采用圆形锁口管接头、波纹管接头、楔形接头、工字形钢接头或混凝土预制接头等柔性接头;2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且需要形成整体墙体时,宜采用刚性接头;刚性接头可采用一字形或十字形穿孔钢板接头、钢筋承插式接头等;当采取地下连续墙顶设置通长冠梁、墙壁内侧槽段接缝位置设置结构壁柱、基础底板与地下连续墙刚性连接等措施时,也可采用柔性接头。4510地下连续墙墙顶应设置混凝土冠梁。冠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06倍。冠梁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梁的构造配筋要求。冠梁用作支撑或锚杆的传力构件或按空间结构设计时

36、,尚应按受力构件进行截面设计。46地下连续墙施工与检测461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等因素选择成槽设备。成槽施工前应进行成槽试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462当地下连续墙邻近的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敏感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槽壁变形。463成槽施工前,应沿地下连续墙两侧设置导墙,导墙宜采用混凝土结构,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导墙底面不宜设置在新近填土上,且埋深不宜小于15m。导墙的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成槽设备和顶拔接头管施工的要求。464成槽前,应根据地质条件进行护壁泥浆材料的试配及室内性能试验,泥浆配比应按试验确定。泥浆拌

37、制后应贮放24h,待泥浆材料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成槽时,泥浆的供应及处理设备应满足泥浆使用量的要求,泥浆的性能应符合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465单元槽段宜采用间隔一个或多个槽段的跳幅施工顺序。每个单元槽段,挖槽分段不宜超过3个。成槽时,护壁泥浆液面应高于导墙底面500mm。466槽段接头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压力对其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安放槽段接头时,应紧贴槽段垂直缓慢沉放至槽底。遇到阻碍时,槽段接头应在清除障碍后入槽。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混凝土产生绕流的措施。467地下连续墙有防渗要求时,应在吊放钢筋笼前,对槽段接头和相邻墙段混凝土面用刷槽器等方法进行清刷,清刷后的槽段接头和混凝土面不得夹泥。4

38、68钢筋笼制作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受力较大处。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板类构件的规定。469钢筋笼应设置定位垫块,垫块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宜取3m5m,在水平方向上宜每层设置2块3块。4610单元槽段的钢筋笼宜整体装配和沉放。需要分段装配时,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钢筋接头的位置宜选在受力较小处,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钢筋连接的有关规定。4611钢筋笼应根据吊装的要求,设置纵横向起吊桁架;桁架主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且应满足吊装和沉放过程

39、中钢筋笼的整体性及钢筋笼骨架不产生塑性变形的要求。钢筋连接点出现位移、松动或开焊时,钢筋笼不得入槽,应重新制作或修整完好。4612地下连续墙应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导管拼接时,其接缝应密闭。混凝土浇筑时,导管内应预先设置隔水栓。4613槽段长度不大于6m时,混凝土宜采用两根导管同时浇筑;槽段长度大于6m时,混凝土宜采用三根导管同时浇筑。每根导管分担的浇筑面积应基本均等。钢筋笼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宜在20m40m之间,浇筑液面的上升速度不宜小于3mh。混凝土浇筑面宜高于地下连续墙设计顶面500mm。4614除有特殊要求外,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偏差应符合现行

40、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4615冠梁的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449条的规定。4616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进行槽壁垂直度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小于同条件下总槽段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幅;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应对每个槽段进行槽壁垂直度检测;2应进行槽底沉渣厚度检测;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应对每个槽段进行槽底沉渣厚度检测;3应采用声波透射法对墙体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墙段数量不宜少于同条件下总墙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幅,每个检测墙段的预埋超声波管数不应少于4个,且宜布置在墙身截面的四边中点处;4当根据声波透射法判定

41、的墙身质量不合格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5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其质量检测尚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7锚杆设计4.71锚杆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拉结构宜采用钢绞线锚杆;承载力要求较低时,也可采用钢筋锚杆;当环境保护不允许在支护结构使用功能完成后锚杆杆体滞留在地层内时,应采用可拆芯钢绞线锚杆;2在易塌孔的松散或稍密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填土层,高液性指数的饱和黏性土层,高水压力的各类土层中,钢绞线锚杆、钢筋锚杆宜采用套管护壁成孔工艺;3锚杆注浆宜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4锚杆锚固段不宜设置在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及松散填土层内;5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锚杆的

42、适用性。472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1锚杆的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对多层锚杆,其竖向间距不宜小于20m;当锚杆的间距小于15m时,应根据群锚效应对锚杆抗拔承载力进行折减或改变相邻锚杆的倾角;2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3锚杆倾角宜取1525,不应大于45,不应小于10;锚杆的锚固段宜设置在强度较高的土层内;4当锚杆上方存在天然地基的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时,宜避开易塌孔、变形的土层。479钢绞线锚杆、钢筋锚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成孔直径宜取100mm150mm;2锚杆自由段的长度不应小于5m,且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进入稳定土层不小于15m;钢绞线、钢筋杆体在自由

43、段应设置隔离套管;3土层中的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6m;4锚杆杆体的外露长度应满足腰梁、台座尺寸及张拉锁定的要求;5锚杆杆体用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有关规定;6钢筋锚杆的杆体宜选用预应力螺纹钢筋、HRB400、HRB500螺纹钢筋;7应沿锚杆杆体全长设置定位支架;定位支架应能使相邻定位支架中点处锚杆杆体的注浆固结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定位支架的间距宜根据锚杆杆体的组装刚度确定,对自由段宜取15m20m;对锚固段宜取10m15m;定位支架应能使各根钢绞线相互分离;8锚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9锚杆注浆应采

44、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浆固结体强度不宜低于20MPa。4710锚杆腰梁可采用型钢组合梁或混凝土梁。锚杆腰梁应按受弯构件设计。锚杆腰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对混凝土腰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对型钢组合腰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当锚杆锚固在混凝土冠梁上时,冠梁应按受弯构件设计。4.711锚杆腰梁应根据实际约束条件按连续梁或简支梁计算。计算腰梁内力时,腰梁的荷载应取结构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设计值。4.712型钢组合腰梁可选用双槽钢或双工字钢,槽钢之间或工字钢之间应用缀板焊接为整体构件,焊缝连接应采用贴角焊。双槽钢或双工字钢之间的净间距应满足锚杆杆体平直穿过的要求。4.713采用型钢组合腰梁时,腰梁应满足在锚杆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局部受压稳定与受扭稳定的构造要求。当需要增加局部受压和受扭稳定性时,可在型钢翼缘端口处配置加劲肋板。4.714混凝土腰梁、冠梁宜采用斜面与锚杆轴线垂直的梯形截面;腰梁、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采用梯形截面时,截面的上边水平尺寸不宜小于250mm。4.715采用楔形钢垫块时,楔形钢垫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