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文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9549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修文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研修文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修文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文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红桥区丁字沽小学 王娅娜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说起来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也不是我一个人在研究的话题。十多年前,多媒体课件已在课堂上初露尖角。随着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整合步伐的迈进,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十年前,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转变为语文教师。也是因为这个优越条件使我的课堂充满了信息技术手段,从而使我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感受颇深。一、视听结合促感知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依赖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段获得感知。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

2、、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上观潮一课,是四年级上册书的第一课,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中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学生根本就没去过钱塘江,对钱塘江大潮更没有形象认识,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针对这一点,我在上课伊始就播放钱塘大潮的短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学生被自己所看到的的画面震撼了,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钱塘大潮的气势磅礴,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还提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钱塘江的视频文件、

3、文字资料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钱塘大潮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二、创设情景促接受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知识,还要获得能力,发展智力。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并最终让学生接受教师教学的内容,实现掌握。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中燕子专列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从天气的恶劣程度中体会瑞士人民的爱心,我设计播放了一小段暴风雪的视频,先是闭着眼睛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再睁开眼睛看,说说看到了

4、什么。然后想象这样的天气你会做什么,而瑞士人民此时此刻又在做什么。“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录像片和煽情的导语不仅很好的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了解人们不畏严寒到处寻找燕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三、画龙点睛促情感 我们的教科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是充满情感色彩的,教师本身也是情感丰富的,他们都能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影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能够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还能把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展示出来,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六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

5、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堂教研员上的公开展示课,时隔多年,我依然忘不了那震撼人心的一刻,课已上到结尾,之前并未大量运用课件,自己心中还暗自琢磨:在大力提倡运用信息技术的今天,怎么作为教研员,如此不以为然?就在这时,教师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同时屏幕上展示出总理一张张的照片资料,耳旁想起刘欢演唱的大气磅礴的你是这样的人。此时此刻,在场所有人的内心无不受到极大的震撼,情感自然为之升华。这样的教学设计固然是教师的智慧使然,但如无信息技术的支持,想要到达这样的效果恐怕是很难。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课堂注入了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教师

6、的教学,学生的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帮助,但凡事都存在一体两面,就如砒霜,用少了是治病良药,用多了就成了致命的毒药了。个人认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想要达到“有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不能一味追求形式 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制作中如果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色彩强烈的背景图,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而不能喧宾夺主,使课堂失却了应有的味道。二、不能为用而用 由于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越性,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一味的使用在所有课程中,他们觉得如果这节课不用到信息技术就不能算一节完整的课程,更提不上是一节好课。物极必反,很多时候,老师是要给学生们一定的想象空间的,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件之中。三、不能一直在用 一节好课,要张弛有度,学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学生们尤其是小学生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是不可能的。由于课件试听的优越性,让他们整节课沉浸在高度兴奋、认真的学习过程中,会造成学生对知识重点忽略,不知道这节课该学到些什么,使成绩下降。总而言之,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本身的局限性。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才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