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88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5只桔子,它是对一堆桔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和这些桔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在这里,“5”反映的是数量为5的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属性。因此,儿童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A)A、抽象的过程B、应用的过程C、理解的过程D、识记的过程2、任何数学知识都具有逻辑上的(D)A、实然性B、或然
2、性C、偶然性D、必然性3、让儿童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发现和总结有关5的组成的知识,儿童不仅能理解数的组成的抽象含义,还能根据5的组成的知识,推理获知6和7的组成,有些甚至获知把n分成两份,有n-1种分法。可见数学教育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数学知识,还能(B)A、提高儿童数学能力B、发展儿童的思维C、锻炼儿童的推理能力D、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4、数学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乃至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每个人应必备的(A)A、文化素养B、科学素养C、人文素养D、数学素养5、空间的概念是极为广泛的,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为表示空间概念的一组是(C)A、大小、多少、高低B、上下、前后、快慢C、大小、形状、方向D、白天
3、、黑夜、今天、明天6、儿童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A)A、相对关系的协调B、前后关系的协调C、排列方式的协调D、次序关系的协调7、实验者向儿童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儿童往另一只盒子放珠子,问儿童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儿童不能确认。这说明儿童在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A)A、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B、类包含的逻辑观念C、等量的逻辑观念D、序列化的逻辑观念8、学前儿童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C)A、智力准备B、能力准备C、心理准备D、知识准备9、儿童不能说出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而只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
4、有我”。这说明,这时的儿童(B)A、还不能在生活中使用抽象的数学概念B、还没有获得数概念C、还不能认识抽象的事物D、还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而抽象出数量特征10、将外部环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是(B)A、顺应B、同化C、形成D、平衡11、数学知识的建构,需要儿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下列活动能够给予儿童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机会的是(A)A、操作活动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D、教学活动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横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D)A、横向结构B、纵向结构C、群集结构D、分类结构13、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
5、的年龄一般是(C)A、6岁前 B、5岁半前C、4岁半前D、岁14、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C)A、操作活动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D、建构活动15、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D)A、操作的方法B、游戏的方法C、演示的方法D、口语的方法16、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B)A、游戏法B、操作法C、练习法D、讲述法17、不用计数的方法确定两组物体数量多、少、一样多的逻辑方法是(C)A、抽象B、概括C、比较D、归纳18、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D)A
6、、触摸的方法B、拼图的方法C、讲解的方法D、比较的方法19、教授初学的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依次是(A)A、行为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B、行为把握-符号把握-图象把握C、图象把握-行为把握-符号把握D、图象把握-符号把握-行为把握20、小班儿童面对两只小动物,一只小鸡、一只小狗时,他们会说“一只小鸡和一只小狗”,但很难直接概括为“两只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很容易解决。例如,“我们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这说明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为(C)A、从个别到一般B、从不自觉到自觉C、从具体到抽象D、从同化到顺应21、“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
7、、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C)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22、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A)A、集合B、分类C、包含D、辨数23、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C)A、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B、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C、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D、用体重计称量体重24、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是(D)A、儿童发展状况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
8、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25、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包括对下列哪些逻辑关系的理解?(ABC)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类包含观念D、同化观念E、顺应观念26、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包括(ABCDE)A、学习经验的选择B、幼儿的经验准备C、数学教学所需教具的准备D、数学教学所需学具的准备E、环境的准备27、数学操作活动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目标B、材料C、规则D、形式E、指导和评价2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教具、学具主要有(ABCDE)A、玩具B、日常生活用品C、废旧物品D、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具、学具E、图片、实物卡片29、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正确的描述是(BDE)A
9、、教育评价是一个事实判断B、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C、教育评价和测量一回事D、教育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和需要E、教育评价离不开测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答:(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1分)(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1分)(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1分)(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1分)(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1分)31、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阶段。答:(1)对数感知阶段(大致相当于3岁左右);(2分)(2)对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大致相当于岁);(2分)(3)数的运算初期阶段(大致相当于5岁以上
10、)。(1分)32、幼儿空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是什么?答:(1)小班:能辨别上下,开始想象辨别前后。但他们所能理解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十分有限。(2分)(2)中班:能够辨别前后,并且开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1分)(3)大班: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能把空间分为两个区域。但是还不能完全做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更不能以课题为中心辨别左右。(2分)33、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答:(1)运用变式进行教育;(2分)(2)提供两份等量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守恒判断;(2分)(3)利用数字来表示量的守恒。(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
11、内容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答:(1)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并让幼儿通过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目的。(4分)(2)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3分)(3)数学修养包括探索、猜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分)35、试述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过程。答:(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包括口头数数
12、、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物取数。(2.5分)(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学习数序,建立数列概念;认识数序;对序列的认识。(2.5分)(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空间排列形式变化影响守恒,达到守恒的途径不同。(2.5分)(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2.5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6、苗苗在学习“23=?”这道题时,又像以前那样伸出两只小手,掰弄着手指,边数边算,班上老师看见后,立即对他说:“苗苗,快放好你的小手,你要用自己的小脑袋算题。”请对本案例中苗苗和老师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答:(1)此时幼儿会进行实物加减运算,对抽象的加减运算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教师的指导不会起任何作用。(4分)(2)在此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3分)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的经验学习加减。(3分)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37、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教学活动。答:(1)教学活动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8分)(2)活动设计应作到:(8分)提供幼儿学习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和学习量的特征。通过想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