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单位名称(盖章):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2017年 12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303号)(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4)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5)关于印发非煤矿山
2、等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通知(鲁安监发201665号)(6)淄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省安监局关于印发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通知的通知(淄安监发201651号)(7)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2-2016(11)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2974-2017 3.定义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
3、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 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可接受风险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
4、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控制措施 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
5、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 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4.风险评价基本要求 风险评价小组组成: 组长:总经理 组员:生产厂长 安全管理员 设备管理4.1职责分工(1) 总经理为公司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2) 生产管理员:负责组织公司安全风
6、险防控体系建设,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和考核。(3) 生产厂长:负责各生产性作业活动和生产车间各设备设施的风险点识别、评价及相应对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负责各检维修、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活动的风险点识别、评价及相应对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各类人员应严格按上述职责要求履职尽责,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5.风险点识别方法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本公司风险点识别范围以生产区域、作业活动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1) 以区域划分:球磨工序、破碎工序。(2) 以作业活动划分:分为生产操作(投料、包装、开停车等)、安全作业活动(检维修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5.2 风险
7、点识别方法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6.风险评价方法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价。7.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文及DB37/T2974-2017要求,企业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明确分级管控的原则要求。企业选用的风险分级方法划分为五个等级的,上报时将四、五等级风险合并为一个风险等级作为第四等级。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
8、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公司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考核奖惩措施,对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将予以奖励。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本公司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记录表格及填写要求见附件。附件附件A:危险源分类标准A.1 物的不安全状态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 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b) 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
9、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c) 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A.1.2 物料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10、。c) 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离子、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A.2 人的不安全行为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
11、他。A.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其他。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对带电设备; 对加压容器; 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 其他。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去掉其他防护物。A.2.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A
12、.2.7 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A.2.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A.2.10 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A.3 作业环境的缺陷A.3.1 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
13、; 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A.3.2 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压力过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给排水不良; 外部噪声; 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A.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A.4.1 安全生产保障a)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b)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c)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d) 违反法规、标准。A.4.2 危险评价与控制a) 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
14、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b) 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c) 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A.4.3 作用与职责a) 职责划分不清;b) 职责分配相矛盾;c) 授权不清或不妥;d) 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A.4.4 培训与指导a)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b) 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c)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d) 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e)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f) 缺乏技术指导。A.4.5 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a) 人员选择不当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生理、体力有问题;心理、精神有问题。b) 安全行为受责备
15、,不安全行为被奖励;c)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d) 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人力不足;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e)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A.4.6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a)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b)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等);c)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A.4.7 设备和工具a)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b) 未验收或验收不当;c) 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d) 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e
16、)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f) 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g) 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A.4.8 物料(含零部件)a) 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b) 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c) 包装的缺陷;d) 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e) 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f) 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A.4.9 设计a) 工艺、技术设计不当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无独立的设计评估。b) 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c
17、) 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量等环境参数等);d) 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A.4.10 应急准备与响应a)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b) 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c)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d) 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A.4.11 相关方管理a) 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b) 对承包商的管理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c) 对供应商的管理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对产品运输、
18、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d) 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A.4.12 监控机制a)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b) 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c)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d) 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e) 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f) 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A.4.13 沟通与协商a)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 b) 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19、); (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c) 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d) 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e) 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附录B 风险分析记录A.1 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风险点(单元/装置): :序号岗位/地点作业活动作业步骤备注填表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A.2 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风险点(单元/装置): :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20、日A.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或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管控级别建议改进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度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填表说明: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A.4 安全检查表分析(SC
21、L)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 岗位: 设备设施: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管控级别建议改进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度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填表说明: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A附录C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 风险点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
22、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操作及作业活动123 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表B.2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 风险点检查项目标准评价级别风险分级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123注: 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AB附录D 风险点及危险源登记台账风险点统计表序号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
23、故类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级别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危险源统计表序号风险点名称各等级风险危险源数量合 计备注红(1级)橙(2级)黄(3级)蓝(4级、5级)合 计BC附录E 风险评价方法A.5 风险矩阵(LS)法风险矩阵法(简称LS),R=L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表E.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 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
24、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E.1-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
25、和标准死亡100万元以上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50万元以上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万元以上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元以下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E.1-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 年内治理4-8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1-3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需保存记录E.1-4 风险矩阵表后果等级5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极其危险4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3稍有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2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1稍有危险稍有危险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12345附录F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