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做2010-2018年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65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做2010-2018年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654.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十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8 1(2018 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 2(2018 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C 3(2018 海南卷,18)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
2、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答案】B【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 正确。4(2018 海南卷,2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
3、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B 错误。5(2018 全国卷,29)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分解者通过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
4、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2)“精明的捕食者”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5、,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017-2010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2(2016 江苏)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
6、因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2015 安徽)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 的 A 基因频率为80%,a 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 的 A 基因频率为60%,a 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 75%B 50%C 42%D 21%4(2015 山东)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
7、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1F。各1F中基因型频率与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率频型因基H基因频率(p)110cba12HhHHhh A01p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 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 Cpa时,显性纯合体在1F中所占的比例为19 Dpc时,1F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 5(2014 广东)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 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
8、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6(2014 四川)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 或 72 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7(2013 天津)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
9、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2013 北京)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
10、(协同)进化 二、非选择题 9(2015 新课标)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_,A 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 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专题十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1、 答案部分 1A【解析】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 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 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 项正确。2C【解析】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 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项错误;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项正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pen 基因突变
12、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 项错误。3C【解析】依题意,当两个大小相等的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后,A 基因频率为(80%+60%)/2=70%,a 基因频率为(20%+40u/0)/2=30%,因此,随机交配,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4D【解析】根据题意,各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即各种群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可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H基因频率为p,设h基因频率为q,则各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HHp,hh2pq,且1pq(),222(1)22 pqpppp。当01p时,1F中有三种基因型,则亲代中可能只含有纯合体HHhh、,A 项正确;当亲代只含有杂合体时,
13、12pq,1F申Hh的基因型频率为12,B 项正确;当pa时,22pqq(),由式可知,13p,23q,则1F中HH基因型频率219p,C 项正确;当pc时,22pqq(),由式可知,23p,13q,则1F中HH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 4 19 9 9、,1F自交一代,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44117+=99299,D 项错误。5C【解析】兔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用其提取 DNA,A 项错误;PCR 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B 项错误;DNA 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C 项正确;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只有细胞核呈绿色,D 项错误。6B【
14、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 A 错误。B.丙的染色体数为 18 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故 B 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 C 错。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 D 错。7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了替换,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基因突变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 项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2%+1/220%=12%,B 项错误;三个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项错误。8B【解析】长舌
15、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其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 项正确;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不能完成传粉受精的过程,故不能繁衍后代,B 项错误;长舌蝠和长筒花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D 项正确。9【答案】(除标明外,每空 2 分)(1)1:1(1 分)1:2:1 0.5 (2)A 基因 纯合致死 1:1 【解析】(1)已知该种群中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因此该种群中 A 基因频率与 a 基因频率的比例为 1:1理论上只有 Aa 基因型的种群随机交配,后代有 AA、Aa、aa 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1:2:1,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0.5。(2)如果后代中只有 Aa、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原因最可能是 A 基因纯合致死。该种群中第一代随机交配时,A、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3、2/3,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占 4/9,aa 占 4/9,AA 占 1/9,由于AA 致死,则成活个体中 Aa、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 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