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元宵热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384016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描述元宵热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描述元宵热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描述元宵热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描述元宵热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描述元宵热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5篇 新春是光线的,普照你人生的每一步前程;元宵是融洽的,暖和你人生的每一段旅程;我的祝愿是绵长的,陪伴你人生的每一个瞬间!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描述元宵喧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描述元宵喧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1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宋代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

2、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清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犹如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时常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照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焰蜡:燃着的

3、蜡烛。一作“绛蜡”。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闻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快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厚,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鉴赏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这首词确有肯定特色,不独“措辞精粹”,而且设想新颖,构思奇妙。谭献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为“以扫为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渐渐被

4、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隧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绚丽闪灼的。特殊是其次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作者得“以扫为生”了。“绛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绛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的映射下莲花灯上犹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还摹绘出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他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们读了却并无“落红满径”的残春之感,相反,倒显得春色无边,仿佛预见到万紫千红即将呈现。那是由于诗人写到雨后初晴,晨曦满树,既然到处鸟啭莺啼,足见春光正艳。这与此词同样是“以扫为生”。

5、当然,周词终归含有消极成分在内,第一句也同下片“旧情衰谢”、“舞休歌罢”等句暗自呼应。因为元夜灯火纵然喧闹通宵,也总有灯残人散之时的。 下面“桂华流瓦”一句,人们多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认为“境界”虽“极妙”,终不免缺憾,“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特殊是王氏对词中用代字的看法是非常苛刻的。他说:“词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这就使人觉得周邦彦此词此句真有美中不足之嫌了。其实人间词话的评语未必中肯,至少是对词用代字的看法未必适用于这首周词。诚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当。然而果真改为“月华流瓦”,较之原句似反觉逊色。个中

6、三味,当细求之。这首词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落入灯月交辉的俗套。作者一上来写灯火通明,已极工巧之能事;此处转而写月,则除了写出月色的光辉皎洁外,还写出它的姿容绝代,色香兼备。“桂华”一语,当然包括月中有桂树和桂子飘香(如白居易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两个典故,但更主要的却是为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作铺垫。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当然带着女子特有的香气,而嫦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正应如桂花一般,因此这“桂华”二字就不是陈词滥词了。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香雾云鬟湿”,着一“香”字,则雾里的月光便如蜂拥云鬟的嫦娥出现在眼前,而对月怀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赋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警句刻画

7、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绰约仙姿,杜甫和周邦彦则把朦胧或皎洁的月光比拟为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异曲同工之妙。周词这写月的三句,“桂华”句犹如未见其容,先闻其香;“纤云散”则如女子搴开帷幕或揭去面纱;然后水到渠成,写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说,不用“桂华”而迳说“月明”,则确定不会有现在这一活灵活现的场面,读者也不会有飘飘欲仙的感受。上面所说的美成此词设想新颖,构思奇妙,正是指的这种表现手法。 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这里,他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时序风物”和“人家宴乐”之盛美。但作者把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写,突出地写只有在良辰佳节才出来看灯赏月的女子,故紧接着绘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的窈

8、窕形象。“淡雅”二字,恰与上文“素娥”相衬托。“萧鼓喧,人影参差”是写实,却用来烘托气氛,体现闹中有静;而以“满路飘香麝”作为上片小结,究竟是因人间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满路的“楚女”引起作者对团?而明朗的皓月产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联想和幻觉呢,还是用月里嫦娥来衬托或拟喻人间的姝丽?仙乎,人乎,那尽可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或设想,作者却不再饶舌了。此之谓耐人寻味。 上片是作者眼前目击之景,下片则由当前所见回忆和联想到自己当年在汴京元宵赏月的情景,用“因念”二字领起。结尾处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千门如昼”写得极空灵概括,然而气派很足:“嬉笑游冶”转入写人事,即都中士

9、女在上元节日总的活动状况,其中也包括作者在内。这些都是写上元应有之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着重点却在于“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这大有“晚逐香车入凤城”(张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新春的词里写汴京元宵的景况也说:“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多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与周词所写,意趣正复相同。不过柳词朴实坦率,直言无隐;周词委婉含蓄,比较收敛而已。柳词是客观描述,周词则由上片的眼前风物回顾当年,心情上是由波动而克制,最终流露出年华老去,“旧情衰谢”的无可奈何之感。故两词风调仍复不同。这里对“自有暗尘随马”一句想多说几句。历来注家于此句都引苏味道上元诗中五

10、六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轼密州上元词则反用其意,说是“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周词此处的用法似与苏味道诗略异其趣。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约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跟踪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这是苏味道原诗中所没有的。 底下作者自然而然转入了自嗟身世。“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从前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欣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生怕不及的意味

11、),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结尾之妙,在于“从舞休歌罢”一句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任凭人们尽情歌舞,尽欢而散,自己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了;二是说人们纵使兴奋到极点,歌舞也有了时,与其灯阑人散,扫兴归来,还不如早点离开喧闹场合,留不尽之余地。作者另一首名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的结尾也说:“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都是写自己无复昔时宴安于声色的情怀,却又都尽极蕴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吧。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过分悲凉伤感,便直截了当地写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样万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飒,情感却反而显得奔放,不嫌其尽。有人认为李清照的词论中没有提周邦彦,事实上却是承认

12、周邦彦为词道正宗的,以此看来,未必尽然。 描述元宵喧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2 京都元夕 元好问 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 元宵季节,到处都能遇到盛装装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相互追逐打闹。 我这个穿着朴实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注释 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袨(xun)服:盛服,艳服,美丽的衣服。 华妆:华贵的妆容。 着处:到处。 闹:玩耍嬉闹。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何为:为何,做什么。 鉴赏 诗中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人们盛装出游的欢快气氛

13、。全诗浅白如话却富有情趣,用短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的快乐之情。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喧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显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境况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呈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

14、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描述元宵喧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3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宋代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孤独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像霜,照得人好像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像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孤独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终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有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覆盖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 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

15、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喧闹景象。 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

16、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珍贵的香料。 “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山城:此处指密州。 “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喧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非常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画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

17、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孤独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

18、,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绘声绘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织,充分呈现了杭州元宵节的喧闹、旺盛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孤独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孤独”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喧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显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孤独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

19、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喧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困,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孤独”,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欢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实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夫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

20、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描述元宵喧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4 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 宋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译文 在元宵月圆之夜,明月正圆,那些星星的光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暗淡。春天刚到,春意还不是很浓,忽

21、深忽浅,夹杂着几分寒意。人们都到街上去看灯行乐,熙熙攘攘,灰尘滚滚,还夹杂着仕女们的兰麝细香,扑面而来。抬头望见一轮皓月,不管人们走到哪里,它都会跟到哪里。 皇帝游赏,坐在御楼上观灯。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在一起,熠熠生辉,皇帝从正门楼里出来,看到如此漂亮的灯盏感到非常的赏心悦目。皇帝坐于轿中,此时没有风吹动,那轿前的珠帘不卷起来的。皇帝赏完灯后将要御驾回宫,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不同凡响。臣僚跟着皇帝归去,他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元宵节这些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起来。 注释 明月逐人来:李持正首创的词调,词牌名取自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中的诗句。 星河:银河。 红莲:指扎成莲

22、花状的灯。 禁街:指京城街道。 暗尘香拂面:此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 鳌(o)山:元宵灯景的一种。这种灯具是把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成一座像传闻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天半”形容其高),也叫“山棚”“采山”。 凤楼两观:指宣德楼建筑,那是大内(皇宫)的正楼门。 赏析 词实行由远而近的写法,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星河明淡”二句,上句写夜空,下句写季节。上元之夜,明月正圆,故“星河”(银河)显得明淡。此时春虽至,但余寒犹存,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这二句写出了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 “红莲”这一句转入写灯,这一句“开”字从莲花自身生出,花与灯两种意思相关,这种手法写给人以欢乐的美感。 “禁街

23、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喧闹。元宵夜,老百姓几乎全部走到街头,去行乐看喧闹,以致于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时常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暗尘香拂面”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词云:“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作者把苏诗与周词意思糅为一句,这样一来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也正因如此词意的酣畅则有所逊色。“皓月随人近远”句,即化自苏诗的“明月逐人来”。此时作者把视线移向天上,只见一轮皓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明月随人这种现象,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作者灌入主观感情,饰以新巧之笔,便见不凡。苏东坡读到这句时

24、曾说:“好个皓月随人近远!”也许就是观赏它笔意之妙。它与上句“暗尘香拂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上片用此句结束,使词境有所开拓、对比,确是胜利的一笔。 下片又笔锋一转写灯节的喧闹。而笔墨着重于描写君王的游赏。“天半鳌山”三句,旨写皇帝坐御楼上看灯。譬如东京梦华寻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东京梦华录“大内”一节云:“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镌楼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角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皇帝坐楼上看到,鳌山上千万盏的彩灯,绚烂辉煌,使他感到非常悦目赏心,故曰“光动

25、凤楼两观”。宋代皇帝一般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例如东京梦华录又云:“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东风静、朱帘不卷”句,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交融的境界全部体现出来了。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御驾回宫。东京梦华录又云:“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声吹奏管弦。鼎沸乐声,仿佛从云外传来。这就是“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的意思。“认得宫花影转”,这句话是说臣僚跟着皇帝回去。正像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马,悉赐花。”

26、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因而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此风至南宋犹存。 观灯一事自古就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情怀温顺,将元宵盛景.化繁为简,从微小之处见盛大。写星河,写莲灯,写禁街,写尘埃,写明月:只是一些常见的事物,却写得氰氲烟生,颇有韵味。 描述元宵喧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5 踏莎行元夕 毛滂 宋代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宫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沉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译文 拨开积雪找寻初春的迹象,点亮灯火持续白日。梅花落后,小院里残留着暗香。夜色试图掩盖

27、春天的气色,月亮慢慢爬上宫桥边的柳树梢上。 花市里游客散尽,尘埃落定,富贵人家的大门刻画得如同锦绣。娇柔的薄云与祥瑞的雾气覆盖着星斗。沉香已经燃尽冷透,脸上细心打点的妆容也已只余下残缺,她沉醉在浓醇如酒的半衾轻梦之中。 注释 烧灯:即燃灯。 宫桥:在山东滕州东南四十五里,跨薛河。 沉香:水香木制成的薰香。 简析 腊梅开后,白雪残存,词人拨雪寻春,乃至燃灯续昼,其雅兴已似痴。月上柳梢,云雾笼星,沉香烟消,其梦境又如醉。词写得清丽宛转,韵味淳郁,上下片两结句尤觉尖新。 描述元宵喧闹的场景的古代诗词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