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388.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65301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38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本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38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本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38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388.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2、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通假字】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某些利益)(2)大小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鄙,品行恶劣)(4)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5)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词类活用】(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公将鼓之(名词

3、用作动词,击鼓)(3)下视其辙(名词用作状语,下车)【一词多义】(1)而:A.登轼而望之(表修饰)B.再而衰,三而竭(表顺承)(2)焉:A.惧有伏焉(兼词,“于是”,在这里)B.又何间焉(“呢”,表疑问)(3)夫:A.夫(f)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表议论或说明)B.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愚公移山)(4)间:A.又何间(jin)焉(参与)B.又间(ji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暗中、秘密的、暗地里)(陈涉世家)(5)师:A.齐师伐我(军队)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论语十二章)(6)请:A.曹刿请见(请求)B.战则请从(请允许,请让)(7)故:A.公问其故(原因,缘

4、故)B.故克之(所以)(8)以:A.必以分人(把)B.何以战(用,凭)【重要句式】(1)倒装句 何以战?(即“以何战?”古汉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都放在谓语的前面)(2)省略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即“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后省略了代词“之”)【重要词语】(1)肉食者鄙(目光短浅)(2)望其旗靡(倒下)(3)弗敢专也(独占)(4)公将鼓之(击鼓)(5)弗敢加也(以少报多)(6)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7)神弗福也(赐福,保佑)(8)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事)(9)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0)彼竭我盈(充满,指士气旺盛)【重要句子】

5、(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竭了。(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您去。)【节奏停顿】(1)惧/有伏焉 (2)民/弗从也(3)下/视其辙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文意提示】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无知、无谋、无能,鲁莽

6、草率;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三年中考汇编】(一)(2014 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 21 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7、战。战则请从。”【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注释】亲:指关系友好,亲近。却:退。隐蔽:指屏障。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肉食者鄙 神弗福也 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 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 分)19.鄙陋。这

8、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但是,可是。对说,告诉。(每词1 分,共4 分)20.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 分)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 分)21.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 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 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7-23 题。(21 分)【甲】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9、,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

10、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11、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 分)(1)辍耕之垄上:_ (2)比至陈:_ (3)小惠未偏:_ (4)必以信:_ 18翻译下列句子。(4 分)(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 分)A辍耕之垄上 肉食者谋之 B杀之以应陈涉 可以一战 C陈涉乃立为王 乃入见 D皆刑其长吏 公问其故 20“中国成语,自成语境。”请分别写个出自(甲)(乙)文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4 分)(1)(甲)文:_(2)(乙)文:_ 21(甲)文中陈涉最终“乃立为王,号为

12、张楚”,你认为陈涉起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 分)22(乙)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 分)23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谈谈。(3分)17(1)停止 (2)等到 (3)通“遍“,遍及,普遍 (4)实情(4 分)18于是(他们)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揭竿而起)(2 分)(2)(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的。(2 分)19 C(2 分)20答案示例:【甲】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2 分)【乙】一鼓

13、作气,指做事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2 分)2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得到了广贫苦农民的支持和响应。(2 分,意思对即可)2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 分)取信于民(1 分,意思相近即可)23答案略(从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或“以人为本”“民心所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取胜要善于抓住时机、周密筹划准备充分”等任意角度谈论均可)(3 分)文言文阅读(15 分)【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1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15、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注释: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又何间焉 (间:间隔)B神弗福 (福:幸福)C谢将休士也 (谢:感谢)D淳于髡谓齐王 (谓:对说)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小大之狱 无劳倦之苦 B先帝不以臣卑鄙 何以战 C而擅其功 面山而居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1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A甲文中

16、曹刿认为鲁国打败齐国的关键就是靠军队的勇气,于是曹刿亲自驰骋疆场,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击败齐国。B甲文中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看法,生动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C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齐国才能避免战争。D 乙文中齐王虽然对强大的魏国有恐惧之心,但齐国的将士却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立功,大将田父表现尤为突出。12下列对两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两篇文章的语言精练明快生动,说理直接明了,开门见山,针对性强。B甲文主要是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乙文主要是写淳于髡用讲故事的方法

17、对齐王晓之以理,达到了劝阻齐王的目的,展示了淳于髡的聪明才智。C 甲乙两文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文对战争场面进行了详写,而乙文则对战争场面进行了略写。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写法。语文试卷第4 页(共14 页)甲文中曹刿与鲁庄公作对比,突出鲁庄公政治上的无能;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作对比,来烘托齐王的胆小。13将第三题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4 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14你对甲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3 分)9 D 10 A 11 B 12 B(每小题2 分,共8 分)13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

18、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2 分)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使百姓疲乏。(2 分)14 可从曹刿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以及聪明才智等选择任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3 分)【参考译文】齐王想发兵攻打魏国。淳于髡对他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则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大家都跑不动了,各自倒在地上活活累死。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与此相同,要是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臣担忧秦、楚两个强敌会抄我们后路,以博

19、取农夫之利。”齐王听后很是害怕,就下令休养将士,不再出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 17 题。(19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20、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

21、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13、(共4 分。每题 1 分)又何间焉 (参与)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必须解释完整)14、(共4 分,每题2 分 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22、)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15、(共3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取信于民(1 分)16、(共4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17、(4 分言之有理、通顺即可)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例 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8-10 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2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所以:是为了。鸱枭(ch xi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乃入见 见人读数十卷书 B恶之如鸱枭 死亦我所恶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人疾之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以情 如此以学自损 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

25、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16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答案】7C(2 分)【解析】“天下独绝”的“绝”意思是“绝妙的,少有的”,与“独”合并解释为:独一无二的,实际就是绝妙到极点,没有能比得上的意思;“俱绝”

26、的“绝”是“消失、停止”的意思。8D(2 分)【解析】“人疾之”的“疾”是“厌恶”的意思。9B(2 分)【解析】A 项“入见”的见是“朝见”意,“见人”的见是“看见、发现”意;B 项都是“厌恶”意;C 项前一个“之”是助词,的;后一个是代词,指读书人;D 项前一个“以”是“按照”,后一个是“用”的意思。10A(2 分)基本条件是民心的向背。16(4 分)那些吃肉的大官们(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评分意见:“肉食者”和“鄙”字 1 分,句意准确 1 分;“如此”和“以”字 1 分,句意准确 1 分。)【参考译文】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

27、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河南省】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 题。(共10 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

28、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29、。(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 分)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 分)【答案】15 C(2 分)16(齐国是)大国

30、,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意思对即可。“伏”1分,大意1 分。共2 分)17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1分)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1 分)(意思对即可。共2 分)18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意思对即可。一条1 分,共4 分)【参考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

31、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湖北省鄂州市】(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 题。【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32、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

33、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虏兵:敌军。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縻(m):束缚。少选:

34、一会儿。几:接近。痹:麻痹。阑:残,尽。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 分)虏 兵 去 数 十 里 闻 玮 利 牛 羊 而 师 不 整 遽 还 袭 之。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小惠未徧 神弗福也 玮侦虏兵去已远 玮又使人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

35、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3 分)【答案】11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每个标点符号 1 分,共 2 分。)12C(2 分)13 通“遍”,遍及,普遍 赐福,保佑 离开 派遣(每个词 1 分,共 4 分。)14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共 2 分,每错译一个词扣 1 分,扣完为止。)15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每点 1 分,符合文意即可,共 3 分。)【参考译文】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

36、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

37、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湖北省黄石市】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3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释】白:使露出白木。烛:照亮。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读其书未毕(全部)B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C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写)D牺牲

39、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牲畜)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皆以美于徐公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C肉食者谋之 遂成竖子之名 D读其书未毕 其真无马邪?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D 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何以战?(2 分)期曰:

40、“暮见火举而俱发。”(2 分)【答案】8A(2 分)9A(2 分)10C(2 分)11 凭借什么作战?(孙膑与士兵们)约定说:“晚上看见火把举起来就一起射箭。”【参考译文】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

41、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湖北省荆门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 分,共9 分)【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

42、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注释】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公与之乘 弓手应声刺之 B远近皆服其能 其真无马耶 C学而不思则罔 遂曳矛而斗 D见必与之决生死 轻寡人与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齐人三鼓(鼓:击鼓)B公将驰之(

43、驰:奔跑)C远近皆服其能(服:佩服)D适值偷在市饮酒(适:恰好)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答案】10A(3 分)(A 两个“之”都是代词,用法相同;B 代词加强反问语气;C表转折表承接;D 介词,译为“跟”或“和

44、”疑问语气词。)11B(3 分)(这里应解释为驱车追赶)12D(3 分)13 第一次击鼓能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2 分)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生死吗?(2 分)【参考译文】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佩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小偷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只是与这位弓箭手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箭手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箭手因公事来到码头,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势不可避,就拿矛来和他打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箭手忽然对小偷说:“兵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兵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小偷说:“好。”弓箭手话音刚

45、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刺死,原来是乘其分神不备而取胜的。【山东东营市】(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8 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

4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勍():强而有力。儳():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0解

47、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公伤股,门官歼焉。()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1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答案】10鼓:击鼓进军 歼:被杀死 重:再次 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意思对即可。12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

48、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评分:两种原因各占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13示例: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评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 2

49、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

50、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