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汇编82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汇编8203.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部编版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10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送东阳马生序 乙 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解释下列短语。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临池学书: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 晚乃善:到了晚年才特别好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
2、成也。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 3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王羲之常常仰慕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
3、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甲 送东阳马生序(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
4、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书箱。或:有时。庵:茅草小屋。荆:这里指荆的枝条。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2)以衾拥覆 衾:被子 (3)负笈从师 负:背(背着)(4)编茅为庵 为:做(做成)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录毕,走送之。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
5、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译文:当初,孙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 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6、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注】当涂:当权。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曾经 蒙乃始就学 乃:才 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3.甲文是通过 借书抄录
7、 和 奔走求师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鲁肃的言行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
8、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送东阳马生序 【乙】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而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注: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绝学:失传了的学说。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
9、丰年间。翕然:一致。时:即杨时,人名。道:思想、学说。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B主人日再食(再:两顿)C吾道南矣(南:南方)D时与游酢侍立不去(去:离开)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4甲文作者在文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5甲文中的宋濂和
10、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1 C 2 B 3(1)因此人家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2)到颍昌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拜见程颢,彼此相处得很融洽。(此题2 分,每句1 分,如果每句中译错一个关键词酌情扣分)4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此题2 分,学生任答出两点即可)。5恭敬、尊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学生能从“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角度作答则更好)。(此题为开放题,一问一分,其中第一问只要学生答得有一定道理即可
11、)。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耶?注 东方:东方(的名胜)。沧海:这里指东海。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肆恣:也作“恣肆”,意思是放纵、任情。精力:竭尽全力。1下列句子加点词与括号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果累累)C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信以为
12、真)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弩之末)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用“/”给乙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然 后 世 未 有能 及 者 岂 其 学 不 如 彼 耶 则 学 固 岂 可 以 少 哉 4两段文字都写出了宋濂、王羲之走向成功的过程,请概括出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5根据下列题目要求,回答问题。请写出两个能表现艰难求学或勤学苦练精神的成语典故。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你是如何评价古人这种勤学苦练精神的?1 B 2我虽然愚钝,但最终有所收获。3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4执著、勤奋 5成语典故可选填“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头悬梁
13、”“锥刺股”等 略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
14、,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 孤陋片面、浅陋。资 盘缠。审 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 勤勉,努力。1.以下4 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 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
15、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 分)答案:8、B 9、A 有时 B 地方区域等 C 交往 D 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不同之处: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等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16、,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7、(选自 宋明臣言行录))注:昏怠:昏沉困倦。辄:就。沃:浇。文中有“洗”之意。重:兼有两种(事物)。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1)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每 以 天 下 为 己 任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录毕,走送之 走: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4 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答: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 分)答:1.(1)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每 以 天 下 为 己 任 2 假:借;走:跑;谪:降职远调;妻子:妻子和儿女。3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
18、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4家境贫寒;刻苦读书等。八、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
19、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 分)1 无从致书以观 2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 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 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 分)内容:感情: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 分)1引来,得到;询问,请教;书信;醒,睡醒。2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
20、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4 分,3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 分);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 分)4不相同(1 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 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 分)。九、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送东阳马生序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不充,日昃(z 太阳偏西)始食,遂
21、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晨人持汤沃灌:腰白玉之环:再适长山朱氏:往往馕粥不充: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3 甲 乙 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甲 文:乙 文:4 甲 乙 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1答案:热水 挂在腰间(腰佩)到、往 够、充足 2答案: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3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
22、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4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十、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
23、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 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 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家贫无资 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 分)假 借。宽容。如果,假如。非正式的。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
24、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及其稍长,家无书读。5 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 段内容谈谈。(3 分)1因此 得到 懈怠,放松 钱财 (4 分,各1 分)2 (2 分)3 B (2 分)4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5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