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诗歌《孤雁》和《鹧鸪》和《蝉》中考试题原题汇编454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本诗歌《孤雁》和《鹧鸪》和《蝉》中考试题原题汇编4542.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孤雁鹧鸪蝉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蝉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思想内容】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寄予了这样的情感:品格高洁的人,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名句赏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用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
2、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五年中考汇编】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 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 品格,这是典型的 手法。(3 分)2 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2 分)【答案】1 咏物 高洁清远 托物言志 2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解析】理解这首诗,关键的就是弄明白这首诗借蝉言志的写作手法。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释】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緌(ru):古人
3、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藉(ji):凭借。1 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 分)2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1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 分)。2 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 分)。孤雁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思想内容】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
4、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他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读杜甫的孤雁回答问题。(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4、(1)孤雁思念同伴,非常执着。野鸦则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的象征。(2)对亲朋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诗歌鉴赏(5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 20 题。孤雁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3.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
5、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13.诗眼是“孤”字。首先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所以说“孤”是诗眼 鹧鸪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名句赏析】“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翠眉低”“征袖湿”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