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二中2023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3595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二中2023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35951.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 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种类增多 B正常细胞不含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细胞衰老只在老年个体中发生 D细胞凋亡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内
2、呼吸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癌细胞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 3一对基因型为 XBXb和 XBY 的红眼果蝇的后代中有一个基因型为 XbXbY 的果蝇。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问题可能来自父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B问题可能来自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C问题一定来自母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D问题一定来自母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4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3、的是()A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B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C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5下列选项所描述的物质一定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B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C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还可用于构成生物个体的保温结构 D由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组成,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 6下面为某段 DN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所需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 B一个基因经多次转录
4、分别形成三种 RNA C只要有能量、酶、氨基酸和 mRNA 就能完成过程 D玉米的白化苗是因其无法合成叶绿素造成的,这属于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9 分)果蝇的日活动周期由基因 per 控制,野生型基因 per+和突变基因 perS、perL分别控制果蝇的日活动周期为24 小时、19 小时和 29 小时,突变基因 perO则导致果蝇活动完全没有节律性。(1)突变型果蝇具有不同的日活动周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已知 per+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由 1200个氨基酸组成,而 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由约 400 个氨基酸组成,试推测原因:_。(2)per 基因
5、除了能影响果蝇的日活动周期外,还能影响雄果蝇的求偶鸣叫节律。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说明_。(3)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也存在调节日活动周期的 per 基因。请结合生活实际推测日活 动规律_(是/不是)完全受基因调控,并说明理由_。8(10 分)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二倍体西瓜(2N=22)。现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西瓜植株,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四倍体植株,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_(填部位)。四倍体西瓜幼苗做母本时,_(选填“需要”、“不需要”)对其进行去雄处理。四倍体西瓜的基因组测序,需测定_条染色体上的全部_。(2)取图中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与它的单核花
6、粉进行融合也可培育出三倍体西瓜,这项技术需用_处理细胞壁,以便两植物细胞融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结构特点,验证该特点可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_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9(10 分)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 4 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和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和_溶液。(2)用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10(10 分)研究人员为了研究日温和夜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
7、苗进行实验,每昼夜给予16 小时光照,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为用培养液培养番茄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 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得到的结果,请据图回答:(1)为完成图 1 实验,研究人员至少要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分为_组,并将其置于相应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图 1 中 A 在夜温 10和 20条件下,茎生长速率不同的原因是白天_(生理过程)强度相同而夜间_(生理过程)强度不同。(3)图 1 中最有利于番茄茎生长的温度条件是_。(4)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速率也不相同,原因是_。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
8、胞内_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5)在光下,根尖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6)图 2 曲线中 t1t4时段,玻璃罩内 CO2浓度最高点是_;t4时补充 CO2,此时叶绿体内 C5的含量_(上升或下降)。11(15 分)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了-甘露聚糖酶基因在猪肠道野生酵母菌中的表达,使原来不能被猪利用的粗纤维在猪肠道内被分解成了可直接吸收的单糖。下图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介导序列能引导载体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 DNA 上。请回答。(1)过程需要的酶是_,、过程除图中所示外,还需要的酶是_。(2)同尾酶是指切割 DNA 分子后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图中 4 种限制酶中
9、属于同尾酶的是_。(3)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 DNA 上,其意义在于_。(4)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 DNA 中 PCR 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GAATTCGACCTCAAATCAGGTAGG 和 TTGCATTGACTTACACCTAGG,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_,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_。(5)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若使用 EcoR和 Sal酶切,可得到_种 DNA 片段。若使用 EcoR和 BamH酶切,可得到_种 DNA 片段。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 6 小
10、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答案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可以增加细胞的种类,但遗传物质不变。【题目详解】A.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种类增多,A 正确;B.正常细胞含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 错误;C.细胞衰老发生在所有个体中,C 错误;D.细胞凋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 错误。故选 A。2、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和多种酶的活性降低都属于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 项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二者发生突变后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B 项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细胞
11、凋亡,C 项正确;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种类增多,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D【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个基因型为 XbXbY 的孩子,说明父亲正常,则基因型为 XBY;母亲为色盲携带者,则基因型为 XBXb。又孩子的基因型为 XbXbY,只能是由 XbXb+Y 的受精卵发育而来。【题目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这对果蝇的基因型是 XBXb和 XBY。由于子代基因型是 XbXbY,所以 XbXb来自母方,Y 来自父方,A
12、、B 错误;因为母方的基因型是 XBXb,所以含 XbXb的卵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 Xb的两条染色体都移向了一极,到卵细胞中去了。与含 Y 染色体的正常精子结合后,形成了基因型 XbXbY 的后代,C 错误,D 正确。故选 D。【答案点睛】本题以克氏综合征为素材,考查了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能根据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患克氏综合征男孩形成的原因。4、C【答案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解】A、甲物种基因的突变不一定会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A 错误;B、甲乙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如果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会灭绝,但捕食者灭绝,被捕食者不一定会灭绝,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不变,B 错误;C、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存斗争,所以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 正确;D、种群数量稳定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D错误。故选
14、 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5、B【答案解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 ATP、核酸、脂质、糖类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题目详解】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所描述的是小分子物质 ATP,A 错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核酸,核酸是生物大分子,B 正确;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还可用于构成生物个体的保温结构,但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 错误;蔗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但蔗糖不是生物
15、大分子,D 错误。6、D【答案解析】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 2 条,一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据图分析,过程是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即转录过程;过程是以 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翻译过程。【题目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为转录,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A 错误;特定的基因转录只能形成特定的一种 RNA,B 错误;过程为翻译,翻译过程的需要 mRNA、氨基酸、酶、能量之外,还需要 tRNA 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核糖体为翻译的场所,C 错误;玉米的白化苗是因其无法合成叶绿素造成的,这属于基因对性
16、状的间接控制,D 正确。【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个途径,掌握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进而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导致 mRNA 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 一种基因可控制多种性状(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是 日活动规律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 【答案解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题目详解】(1)由题意可知,由野生型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不同突变基因,导致突变型果蝇的日活动周期与野生型果蝇不同,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
17、性的特点。已知 per+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由 1200 个氨基酸组成,而 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由约400 个氨基酸组成,其原因在于: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perO在表达的过程中,转录形成的 mRNA 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进而引起翻译提前终止。(2)per 基因除了能影响果蝇的日活动周期外,还能影响雄果蝇的求偶鸣叫节律,此现象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基因可控制多种性状。(3)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哺乳动物的日活动规律并不是完全受基因调控,而是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答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如本题中:野生型基因 per+
18、和突变基因 perS、perL分别控制果蝇的日活动周期为 24 小时、19 小时和 29 小时等;运用题干中信息,联想所学相关知识,找准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本题中的切入点为“野生型基因 per+和突变基因所控制的日活动周期的时间”、“per+和 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目”等,联想所学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等相关知识即可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8、芽尖 不需要 11 脱氧核苷酸序列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一定的流动性 荧光 【答案解析】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是:(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
19、,得到四倍体西瓜;(2)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3)培养种子,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4)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题目详解】(1)由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四倍体植株,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芽尖。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四倍体西瓜幼苗做母本时,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只需套袋处理,不需要对其进行去雄处理。四倍体西瓜的基因组测序,需测定 11条染色体上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2)取图中二
20、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与它的单核花粉进行融合也可培育出三倍体西瓜,这项技术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以便两植物细胞融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验证该特点可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答案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多倍体育种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9、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淀粉酶 葡萄糖 淀粉 斐林 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
21、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答案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题目详解】(1)由于稀蛋清和淀粉酶溶液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葡萄糖和淀粉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将 4 种溶液分为两组;(2)葡萄糖
22、属于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淀粉不能,所以可用斐林试剂将淀粉与葡萄糖分开;(3)淀粉可被淀粉酶分解形成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稀蛋清无这一特性,所以可以用淀粉将稀蛋清和淀粉酶区分开。即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0、1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
23、用 日温 26,夜温 20 植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叶绿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t2 下降 【答案解析】1、分析图 1:曲线中需要测定 A 曲线中 5 个不同温度下的茎的生长速率,B曲线中 5 个不同温度的下的茎的生长速率,因此需要将实验分为 10 组。曲线 A 的日温固定在 26,因此图中 5 个点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而夜间的温度不同,因此呼吸速率不等。2、分析图 2:黑暗阶段(t0t1)氧气的负释放速率实际含义是幼苗的呼吸速率;充足光照阶段(t1t4),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这实际代表幼苗净光合速率先增后减,原因是密闭罩内 CO2开始不足,后来逐渐减少而
24、限制了光合作用;在补充 CO2之后(t4t5),幼苗净光合作用速率再次逐渐增大。【题目详解】(1)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曲线 A 植物所处环境的日温固定为 26,夜温分别为 5、10、15、20、25曲线 B 植物所处环境的日温与夜温保持一致,分别为 5、10、15、20、25所以至少要将幼苗分为 10 组。(2)曲线 A 在日温均为 26,在夜温 10和 20 速度条件下,茎生长速率不同的原因是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而夜间呼吸作用强度不同。(3)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 A 中最高点茎的生长速率最大,即图中最有利于茎生长的温度条件是日温 26夜温 20。(4)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
25、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速率也不相同,原因是植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叶绿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5)在光下,根尖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6)图 2 曲线中 t1t4时段,玻璃罩内 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 t2和 t4,这两点都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t4时补充 CO2,二氧化碳固定增加,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答案点睛】本题以曲线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
26、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热稳定 DNA 聚合酶(“Tag 酶”或“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 BamH和 Bgl 使目的基因能随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和表达 介导序列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 使扩增出的介导序列两端含有限制酶EcoR和 BamH的识别序列 3 2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表示采用 PCR 技术扩增介导序列的过程;是用 DNA 连接酶将质粒载体与介导序列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表示用 DNA 连接酶将质粒载体、介导序列质粒载体和克隆载体重新组成形成重组表达载体。(1)
27、图中表示采用 PCR 技术扩增介导序列的过程,该过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热稳定性 DNA 聚合酶;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除了图中的限制酶外,该过程中还需要 DNA 连接酶。(2)表中限制酶 BamH和 Bgl的识别序列不同,但两者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属于同尾酶。(3)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是目的基因能否在真核生物中稳定遗传的关键,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 DNA 上,这可使目的基因能随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和表达。(4)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 DNA 中 PCR 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GAATTCGACCT
28、CAAATCAGGTAGG 和 TTGCATTGACTTACACCTAGG,引物是根据已知核苷酸序列设计的,因此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介导序列两端的部分 DNA 序列;GAATTC 是限制酶 EcoR的识别序列,而 CCTAGG 是限制酶 BamH的识别序列,因此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使扩增出的介导序列两端含有限制酶 EcoR和 BamH的识别序列。(5)由图可知,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含有 2 个 EcoR酶割位点,含有 1 个 Sal酶切位点,因此使用 EcoR和 Sal酶切重组质粒可以得到 3 种 DNA 片断;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含有 2 个 EcoR酶割位点,但不再含有 BamH酶割位点,因此用 EcoR和 BamH酶切重组质粒可以得到 2 种 DNA 片断。【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操作步骤,能根据图表中信息答题,需要注意的是第(5)题,考生可以将重组表达载体上的酶切位点标出,明确 BamH和 Bgl切割后的黏性末端能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但重组序列不能被 BamH或 Bgl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