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合作的分析和探索2517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合作的分析和探索25170.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pood 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合作的分析和探索 曾永卫/蔡毅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院校支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工程应用型本科通过产学研合作,探索与政府、企业互倚共赢的新途径,使学校的发展植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肥沃土壤中,实现与周边环境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才能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地方高校之视角,就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拟作以下探析。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
2、所)等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经济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区域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有利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工程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才能有效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帮助高校了解生产管理一线的需求;第二,提供学生实习、科研的真实工作环境和条件;第三,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工程经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产学研合作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生产一线是工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最佳课堂。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实际工程环境和实践教学资源,“真刀真
3、枪”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一、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和主要形式 1创新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 产学研合作要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创新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搞好政府、学校、企业三结合,明确三方的作用、利益和诉求。政府要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完善各种激励政策和运行机制,加大投入,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高校和企业要善于求解利益趋向的共同点,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平台。高校为企业提供信息,提供人才,提pood 供知识,同时在企业需求的促动下,加强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注重适应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提
4、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环境,而且还能弥补科研和教学经费的不足,进而使高校提升自我,强化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同时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解决自身的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丰富人才资源的储备,提高员工的素质及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显然,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共赢”的潜在供求关系,企业和高校在技术合作的大门打开之际,其人才培养合作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目前,产学研合作较为理想的运行机制是,政府组织、推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协议”的方式,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只有当三方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5、,双赢共生的关系建立起来,才能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2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是多样的。对工程应用型本科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互惠共赢”为原则,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由企业到高校建立研发平台,或高校到重点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合作进行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新产品的研发,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与企业的技术水平。合作创办产业实体。高校依托技术优势与企业联合创办公司,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以横向科研项目为纽带开展技术合作。校企以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产学研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利用经济杠杆激发产学研合作
6、的活力,促进人才、技术和资本要素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深入基层进行科技帮扶工作。从高校选派有技术专长和应用成果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小分队,或者担任科技特派员,深人中小企业开展对口扶持工作,帮助生产厂家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开发和科技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按照“双向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在校pood 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真刀真枪”的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设立“校企合作论坛”。以“论坛”为载体,促
7、进科技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二、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目标明确,服务地方发展。产学研合作不仅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是必由之路。湖南工程学院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学校确定了产学研合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主要措施,通过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快速提升学校科研与学科实力,抓住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使学校自身获得快速发展。学校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圈,区位优势明显。学校所在地湘潭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
8、业基地,现已形成以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为主体,门类齐全,配套发展的工业体系。拥有 20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有 58 家,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属中小型企业。学校对湘潭市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把学校现有的科研项目与企业的需要进行排列组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利用近 60 年的办学优势,抢抓大中型企业推出的常规和创新型重大、重点项目,开辟更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平台。几年来,学校着力服务当地新型工业化进程,与湘电、湘钢、江南、江麓等大型国有企业、湘潭九华工业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学研合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学校产学
9、研合作思路清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及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推进学校与地方中小型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学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有效结合为手段;以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学校创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使学校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最终pood 目的。根据以上思路,学校制定了产学研合作的具体措施: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要”和“产学研
10、合作行动方案”,对产学研合作进行整体规划与部署;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产学研合作平台、基地建设,对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学院(部、中心)和个人实施奖励;领导带队,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主动展开了深入而密集的调研工作,与政府、企业实行有效对接;组织召开了湘潭市人民政府、大中型企业、学校全面推进产学研战略合作大会,与市政府、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教学院(部、中心)与相关企业商讨产学研合作方案;建立学校与地方对口的支援关系,协助和支持地方联合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的支
11、撑;编写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指南”,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和引导学校科研人员深入基层、走向社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切实肩负起高校服务社会的任务;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由产学研领导小组负责,按照“纲要”内容、依据各院系“行动计划”,定期检查并作为评价与奖惩的依据。互利双赢,产学研合作初显成效。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改造,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学校与湘潭市、桂林市等人民政府和 18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了 3 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 16 个研究所(中心)。学校为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江麓机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62 家
12、企业完成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 113项。与企业签订重大项目 65 个,共承担横向科研课题 230项,到账经费达 6078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2 亿多元。如学校为湘电集团研制的“百吨车动力总成试验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高压中型电机网络群控综合测试系统”,近 3年已完成电机产值 8 亿多元的测试任务,其成果已在全国电机行业推广,并获得 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开发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系湘潭市重点支持项目,获得湘潭市首届科技发明大赛特别奖 100万元。与江麓机电科技(集团)联合完成的“电操纵模拟负载系统研究”课题是国家军事“502”工程重点项目。与企业联pood 合攻关研制的
13、伞骨架生产线,打破了日本的技术垄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湘潭市人民政府暨大中型企业、湖南工程学院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分别与市人民政府、23 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签订以来,学校与企业联合,成功申报了省级科研项目13 项,国家级项目 1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正式人驻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湘潭)示范基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推进。同时,产学研合作为实践育人创造了优良条件,企业的参与也促进了学校人才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如学校 2010届理工类专业的 167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
14、(论文)选题中,有1084名学生是选自科研和生产实际,占6472,其中机械工程学院工科类专业的比例达到了877,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有 90以上的课题来源于工程实践项目。有些毕业设计,将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作为学生的设计课题,学生深入企业真题真做,如纺织工程学院与株洲雪松麻纺织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后,将企业生产中的六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学校正在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前 3学年在校内学习,最后 1 学年在企业学习,由校企联合培养,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在“卓越计划”背景下
15、,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必将推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本文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FIB070331)和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制约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 09YBBl00)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李石纯)参考文献:1周远清对高等教育两个理念的再认识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2李江,张莉 产学研结合长效性分析与探索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3翁史烈工程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J高等工程教育,2007(5)4刘国荣,秦祖泽等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特性及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