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21885.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82572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8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2188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2188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2188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21885.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 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下列关于人类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 CY 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也存在 D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 3、一个用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含 12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 50 个,在不含15N 的培养基中经过 n 次复制后,不含

2、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 m 个,则 n、m分别是()A3、490B3、560C4、1 050D4、1 120 4、有关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时间越长,含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 RNA 只有 mRNA 和 tRNA 2 C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能体现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 D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 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能利用宿主细胞 DNA 为

3、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B两个实验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 D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通过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作用 多选题 6、将某精原细胞(2n8)的核 DNA 分子用15N 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三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与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三次细胞分裂都为有丝分裂,则产生的所有子细胞中含15N 染色体的细胞最多为 8 个 B若三次细胞分裂都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有15N 的染色体为 8 条 C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减 I

4、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 的染色体有 8 条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所有精细胞中含有15N 的染色体共有 16 条 7、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 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 1962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式 BDNA 分子中 A+T 的数量一定等于 G+C 的数量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8、双链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不连续的:连续合成的新链叫做前导链,主要由 DNA 聚合酶催化合成;随着解旋的推进,不连续合成

5、的链叫后随链,先由聚合酶 催化合成一个小片段,然后由聚合酶催化继续往后延伸,3 如图 1。当聚合酶缺乏时,DNA 合成将会出现部分单链(五角星处),如图 2-4。单链区的胞嘧啶会被催化变为尿嘧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半不连续复制的原因是 DNA 聚合酶只能从 5端往 3端合成新 DNA 链 B 缺乏引起的单链区域,相对于缺乏所引起的单链区,前者更加分散 C图所示情况说明,前导链能否正常进行复制将会影响后随链的复制 D经过多轮复制后,DNA 聚合酶的缺乏容易引起 C-G 碱基对突变为 U-A 4 2022 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_00A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

6、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A 错误;B、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正确;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正确;D、摩尔根用果蝇作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 正确。故选 A。2、答案:A 解析:1)、染色体

7、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A 错误;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的基因,如纯合子 AA,B 正确;C.Y 染色体上有能与 X 染色体配对的同源区段,5 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部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也存在,C 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染色体是由DN

8、A 和蛋白质构成的,DNA 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线性分子,故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D 正确。故选 A。3、答案:C 解析:DNA 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且通过氢键连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知道 DNA 中碱基总数和其中一种碱基的数目,即可确定其他碱基数目。DNA 复制过程中,以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即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在不含15N 的培养基中经过 n 次复制后,含有15 N 的 DNA 有 2 个,不含15N 的DNA 有 2n-2 个,又因为不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9、71,所以解得 n=4,即DNA 复制了 4 次;由于 DNA 分子含 12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 50 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 120-50=70 个,复制 4 次,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 m=70(24-1)=1050 个,C 正确。故选 C。4、答案:D 解析: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

10、性物质。A、合成子代噬菌体 DNA 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少数含有亲代的 DNA 链(含32P),且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数目越多,含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A 错误;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 RNA 有 mRNA、tRNA 和 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B 错误;C、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 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没有逆转录和 RNA 的复制 6 过程,C 错误;D、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

11、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D 正确。故选 D。小提示: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点是对于该实验的误差分析。5、答案:C 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12、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A、噬菌体利用的是自身的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A 错误;B、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C正确;D、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研究它们所起的作用,前者是通过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他们分开,后者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的原理进行

13、分离,D 错误。故选 C。7 小提示: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过程及实验结论,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答案:ABCD 解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

14、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DNA 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经过 3 次有丝分裂得到 8 个子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时不是将含15N 的 DNA 全部移向细胞的一侧,而是随机分配,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得到的 4 个子细胞可能全有15N 标记,同理

15、第三次有丝分裂最多得到 8 个含15N 标记的子细胞,A 正确;B、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 2 个子细胞中的 DNA 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 个 DNA 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有15N-14N 的染色体为 8 条,含有14N-14N 的染色体为 8 条,B 正确;C、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一个标记的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 2 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有 8 个15N-14N 的 DNA,每个 DNA 分子都有 1 条链含有15N,每个子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又用14N 为原料进行 DNA

16、半保留复制,则减 I 后期每个细胞中都有 8 条含15N-14N 的 DNA,8 条不含15N 的14N-14N 的 DNA,复制 8 后由于15N-14N、14N-14N 的 DNA 共用着丝粒,故减 I 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 的染色体有 8 条,C 正确;D、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一个标记的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 2 个子细胞中,每个DNA 分子都有 1 条链含有15N,每个子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所有精细胞中含有15N 的染色体共有 8 条,以上是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情况,另一个精原细胞情况也相同,故最初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精原细胞,这两个精原细

17、胞再进行减数分裂,最终产生的 8 个精细胞中所含的15N 的染色体共有 16 条,D 正确。故选 ABCD。7、答案:ACD 解析:1).D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 4 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2).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A、DNA 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 正确;B、

18、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规律,A 一定与 T 配对,G 一定与 C配对,但 A+T 的数量不一定等于 G+C 的数量,B 错误;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C 正确;D、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 正确;故选 ACD。小提示:结合 DNA 分子的结构分析选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9 8、答案:BD 解析:DNA 聚合酶是细胞复制 DNA 的重要作用酶。DNA 聚合酶以 DNA 为复制模板,将 DNA 由 5端点开始复制到 3端。DNA 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 DNA 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

19、 等的情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A、因为 DNA 聚合酶只能按照 5端往 3端的方向进行延伸合成新 DNA 链,而 DNA 本身是反向平行的,所以会出现半不连续复制的现象,A 正确;B、根据题干可知,五角星处表示聚合酶缺乏时出现的部分单链,再结合图示可知,缺乏引起的单链区域,相对于 缺乏所引起的单链区,后者更加分散,B 错误;C、图 1 表示正常复制,图 4 表示缺乏 DNA 聚合酶 ,即图 4 中的前导链无法正常进行复制,对比图 1 和图 4中后随链的复制情况可知,前导链能否正常进行复制将会影响后随链的复制,C 正确;D、DNA 聚合酶的缺乏容易引起单链区的胞嘧啶 C 会被催化变为尿嘧啶 U,U 与 A 配对,结果使 C-G 碱基对突变为 T-A,D 错误。故选 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