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重点归纳笔记358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重点归纳笔记3585.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 届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共同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B都有 DNA 复制 C都有纺锤体的形成 D都有染色单体分开 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非线性排列 3、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图中患者至少有 3 个杂合子 B3 号和 4 号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4 C5 号和 6 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3/4 2
2、 D如果 7 号和 8 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 1/2 4、在下列 4 个图中,一定由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ABCD 5、下图 1 和图 2 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 3 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1、图 2 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B若图 2 细胞来自图 1 细胞,则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 C图 3 中 BC 的原因是 DNA 复制,EF 的原因是膜向内凹陷缢裂 D图 l、图 2 分别处于图 3 中的 DE 段和 FG 段 多选题 6、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
3、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9缺失了一条 X 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O),现对1、3、4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3 A甲病不可能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9患有乙病,则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3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 C若6与7婚配,则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 1/8 D若对8进行基因电泳,可得到 3 条条带 7、某种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 21 条,包括 10 对常染色体和 1 条 X 染色体。下图是该蝗虫细胞内部分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染色体(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 1 与 5
4、 配对、2 与 6 配对形成四分体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共 21 对 C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 1/2 的细胞含有 X 染色体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 3 和 4 8、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基因 A/a 控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由基因 B/b 控制。已知一只截毛雌果蝇4 (甲)与一只刚毛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全是截毛,雄果蝇全是刚毛。已知自然界中不存在红眼杂合雄果蝇,下表是另一个杂交实验,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亲本 F1 F2 白眼刚毛雌 红眼截毛雄 红眼刚毛雌白眼刚毛雄=11 红眼刚毛雌白眼刚毛雌红眼截 毛 雄 白 眼 刚 毛
5、雄=1111 A表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aBXaB BF1 白眼刚毛雄蝇的一条性染色体上带有 b 基因 CF2 中纯合子的基因型都相同 DF2 中的白眼刚毛雄果蝇与甲杂交,子代有 1/2 为截毛 5 2022 届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_00A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
6、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 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 DNA 的复制,B 正确;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出现,C 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
7、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 正确。故选 A。2、答案:C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6 A、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A 错误;B、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B 错误;C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正确,D 错误。故选 C。3、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5 号和 6 号个体患病,而 9 号为正常女性,说明个体存在“有中生无
8、”现象,可推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该病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则 3 号为 aa,4 号为 Aa,5 号为 Aa,6 号为 Aa,7号为 aa,8 号为 1/3AA、2/3Aa。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2 号个体的基因型无法判断,8 号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4 号、5 号6 号为杂合子,即图中至少有 3 个杂合子,A 正确;B、由分析可知,3 号为 aa 和 4 号为 Aa,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2,B 错误;C、5 号 Aa 和 6 号 Aa 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3/4,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3/41/2=3/8,C 错误;D、如果 7 号 aa 和 8 号婚配
9、,8 号为 1/3AA、2/3Aa,因此后代患病概率为 1-(2/31/2)=2/3,D 错误;故选 A。4、答案:C 解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的位置的判断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先判断显隐性,双亲患病后代有不患病的孩子,是显性遗传病,如果双亲不患病,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则为隐性遗传病;再判断基因的位置,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双亲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孩子,说明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正确;7 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错误;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孩子,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正确;分析该
10、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是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错误。故选 C。小提示:5、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 1 所示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图 2 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图 3 中,BC 段表示分裂间期 DNA 复制,DNA 数量增加,染色体数量不变,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下降;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DNA 数量不变,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上升。A、图 1 中有 4 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图 2 中有 2 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图 1、2 所示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组数目也不同,A 错误;B、已知图 1 为
1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若图 2 来自图 1 细胞,可知图 2 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到的细胞质较多,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B 正确;C、图 3 中,BC 的原因是 DNA 复制,EF 的原因是着丝粒断裂,C 错误;D、图 1、2 均位于图 3 的 CE 段,D 错误;故选 B。6、答案:ABD 解析:据图分析:I3和 I4不患甲病,生有患甲病的女儿,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和 I2患乙病,II5不患乙病,8 故乙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乙病应该为伴 X 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乙病的基因为 B、b,通过对1、3、4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的结果分
12、析,3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Xb,1的基因型应该为 XBXb,4的基因型为 XBY。A、II8为甲病患者,其父亲 I4不患甲病,故甲病不可能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A 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乙病为伴 X 显性遗传病,9缺失了一条 X 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 XO),若9患有乙病,其基因型应为 XBO,I4患乙病(基因型为 XBY),则9的 XB染色的来自 I4,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缺失)的原因是3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B 正确;C、假设控制乙病的基因为 B,则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2XBXB,1/2XBXb,7的基因型为 XbY,若6与7婚配,则生出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 1/4,患乙病的
13、概率为 3/4,C 错误;D、假设 A、a 控制甲病,则根据系谱图分析,1、3、4个体关于甲病的基因型都为 Aa,8为两病兼发者,且其母亲 I3不患甲病,则 II8基因型为 aaXBXb,(其母亲 3 号不患甲病),若对第8进行基因电泳,可得到 3 条条带(基因 a 是一个条带,XB是一个条带,Xb是一个条带),D 正确。故选 ABD。7、答案:C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
14、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所以不可能形成四分体,A 错误;B、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 21 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 10 对常染色体和 1 条 X染色体共 21 条,B 错误;9 C、由于雄性蝗虫只有 1 条 X 染色体,所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 1/2 的细胞含有 X 染色体,1/2 的细胞不含 X 染色体,C 正确;D、染色体 3 和 4 为同源
15、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 3 和 4,D 正确。故选 CD。8、答案:ABD 解析:分析题干,“一只截毛雌果蝇(甲)与一只刚毛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全是刚毛,雄果蝇全是截毛”,可推出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并且在 XY 的同源区段,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 XbXb与 XbYB,且刚毛为显性性状。分析表格数据,只看眼色这对相对性状,白眼雌与红眼雄杂交,子代出现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说明决定眼色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又因为题干“自然界中不存在红眼杂合雄果蝇”,可确认决定眼色的基因在 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且亲本基因型是 XaXa和 XAY。由于表格中
16、刚毛雌性和截毛雄性杂交,子代雌雄都是刚毛,相互交配,F2中雌性雌性全为刚毛,雄性刚毛截毛=11,说明 F1的基因型是 XBXb和 XBYb,因此亲代基因型 XBXB和 XbYb。因此亲代基因型是 XaBXaB和 XAbYb。A、根据分析:亲代雌性果蝇基因型是 XaBXaB,雄性果蝇基因型是 XAbYb,A 正确;B、F1 白眼刚毛雄的基因型为 XaBYb,一条性染色体 Y 上带有 b 基因,B 正确;C、由于亲代基因型是 XaBXaB和 XAbYb,所以 F1基因型是 XaBXAb和 XaBYb,所以 F2 的基因型分别为 XAbXaB、XaBXaB、XaBYb、XAbYb,其中纯合子存在两种基因型,即 XAbYb、XaBXaB,C 错误;D、F2 中的白眼刚毛雄果蝇(XBYb)与甲(XbXb)杂交,子代中截毛的占比为 1/2,D 正确。故选 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