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10737.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2326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1073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1073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1073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10737.pdf(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血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教材 2734 页,本节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量、输血和献血两部分,有 1 个演示、2 个活动、1 个建议活动及 2 个小资料。由于学校条件,演示和活动只能采取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目标:1、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2、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3、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4、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5、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教学难点:

2、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模拟血型鉴定。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分析演示实验 血液的组成 对于血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3、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几位能说全面,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观察课本 28 页的活动并去阅读 28 页至课本 31页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学生阅读、思考、教师简述实验的做法: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观察要点(1)量简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2)根据量简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占体积的比例约为多少?(学生阅读完成后,可根据观察要点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完成后教师进行小结)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

4、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就是血浆,血浆占血液容积的 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桨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部分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1 血桨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它里面溶有多种物质。讨论 血浆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小结 师生共同得出:(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2)成分:含水分约 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A、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多是由消化管吸收而来,经血液运输,供各部分细胞利用。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 0。1,此

5、浓度为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为 100毫升全血中含 80120毫克葡萄糖。葡萄糖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小,为0。9,此为生理盐水浓度。B、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C、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基中有些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蛋白的一部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占 7 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适宜的粘度和浓度,除此以外,血浆中还含有氧和二氧化碳。(3)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2 血细胞(1)红细胞: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B、红细胞寿命一般为 120天。骨的红骨髓可以产生新的红细胞。C、静脉

6、血一般是暗红色的,而动脉血由于含氧较多一般为鲜红色,这是由于红细胞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它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氧含量多的地方与氧结合变为鲜红色;氧含量少的地方与氧分离变为暗红色。D、数量 成年男子 女子 红细胞 5.01012个/L 4.21012个/L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g/L E、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叫贫血。会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如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和心慌等症状。(2)白细胞 A、形态结构:球状,都有细胞核。B、数量:(4 10)109个/L C、功能: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3)血小

7、板 A、形态结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B、数量:(1 3)1011个/L C、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 34 页思考与练习 1、2、3 题 作业:练习册 (第二课时:血量、输血和血型)复习,导入新课 1、血液有那些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什么叫动脉血和静脉血?(学生结合上节课知识进行回答,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由此看来,血液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血液的多少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能否正常的进行。那么,一个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呢?对于失血过多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本 31 页至 3

8、3 页“血量、输血和血型”。阅读后小组内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血量?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失血多少会对人有什么影响?2、什么是输血?输血有何意义?输血的原则是什么?3、什么是血型?基本的血型是那种?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引导分析)大家阅读完课本后,对于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何感受?(学生以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小结)小结:1 血量是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血量的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 7 8。一般血量在 4 2004 800毫升左右,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 10(约 400mL)靠自身调节,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

9、 30(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2 输血: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输血是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的体内。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输血意义: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输血时若血型不符,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3 血型: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最基本的是 ABO血型系统,包括 A 型、B 型、AB型、O 型 巩固提高 在生活中常会发生血液缺乏的现象,假如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现在我们结合课本32 页“模拟血型鉴定”看一看没有同类

10、型血的情况应该怎样办?指导学生分析课本33 页图表(提示:“+”表示有凝集反应,受血者不能接受献血者的血液;“”表示无凝集反应,受血者可以接受献血者的血液。(教师板图)小结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类型血为原则,紧急的情况下,o 型血可以输各类血型的病人,AB 型血的病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只有总血量的 5%,不会影响健康。而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不法分子以卖血为生,大大降低了血液的质量,同时使一些传染病加快传播速度,因此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 1998年 10 月 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 34

11、 页思考与练习 4 1、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最基本的是 ABO血型系统,包括 型、型、AB型和 型。2、输血时一般应以输 为原则。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 (约 400mL)靠自身调节,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 (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作业:练习册 第 2 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 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 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4 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5

1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6 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重点难点 1重点(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2难点(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演示

13、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2)观察毛细管装片。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 三种血管的特点。小结 师生共同得出:(1)动脉:A 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 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2)静脉:A 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 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3)毛细血管:A 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 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

14、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作业:第 2 课时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实验 观察心脏 交流

15、 五分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展示(书)心脏的结构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当它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就这样,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2)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由于输送血液距离长短不同,心脏四个腔的壁厚薄出现不同;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些。(3)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

16、开、闭的瓣膜。2心脏的功能 讨论 心脏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是什么?小结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讨论 水蚤心脏搏动有什么特点?明确 (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2)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 75 次一分种。(3)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4)心输出量的多少,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多媒体展示 心脏工作具体过程 小结 (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具体过程是两个心房先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然后心房心室同时舒张。(2)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作业

17、:练习册 第 4 课时 血压与脉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但这两部分又是协同工作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内在联系?不难看出,人们对血液循环的认识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是许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血液循环的过程到底如何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活动 讨论 (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管?(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管中运行的?小结 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1 血液循环途径 多媒体展示 血液循环模式图

18、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血液循环途径:教师展示几种测量血压与脉搏的方法、不同的人的不同血压与脉搏的数值。(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血压 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教材第 44 页的内容,并相互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血压的计量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收缩压?(3)医生测量血压后如何表示血压值的?(4)健康成年人收缩压、舒张压的正常值各是多少?(5)何为高血压?何为低血压?小结 (1)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2)收缩压和舒张压:(3)血压的表示方式:(4)血压的正常值及意义:(5)血压异常:2脉搏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

19、动脉壁向远处传播,这就形成脉搏。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第一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教学目标:1.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能够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2.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教学过程:引入:请同学们列举人体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学生分组讨论)师:对讨论结果不过多评价,因初一学生没有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知识。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如运动、学

20、习、思考问题等需要能量,进而引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食物。问题: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出来,燃烧过程需要什么条件?会产生什么物质?生:燃烧需要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师:人体细胞摄取营养物质怎样释放出能量?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气?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一)实验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四个集气瓶,分别标号为 A、B、C、D。2.请一学生将 A 和 B 瓶置于室外,打开瓶盖,3min 后盖上瓶口。(学生讨论 A 和 B 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3.请一学生取一玻璃管依次插入 C 和 D 瓶中,通

21、过玻璃管向瓶里连续地呼气数次,然后盖严瓶口。(学生讨论 C 和 D 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含有较多的由肺部呼出的气体。)4.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A 和 C 瓶中(如课本 P47 图),记录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5.分别向 B 和 D 中倒入 10mL 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两瓶中液体的浑浊程度。(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实验现象(由学生观察后总结):1.蜡烛在 A 瓶中比在 C 瓶中燃烧时间长。2.D 瓶里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三)讨论: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学生分组讨论)师: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2、,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讲述: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生:讨论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意义。(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还可以维持体温恒定。)小结: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作业:思考与练习 第 1,2 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主要是以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为核心,比较食物在体外、体内释放能量两个过程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归纳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实验现象所吸引,而忽略比较呼吸作用与燃烧过程的异同。所以,在实验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实验涉及的化学知识、方法较多,其中的原理

23、不必向学生过多解释,否则容易使学生迷惑,只需要了解实验现象即可。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理解肺通气的过程。2 使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教学过程 引言: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进食、饮水,还需要进行呼吸,提供能量。那么人体不停地吸气与呼气是怎样进行的呢?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出示呼吸系统图,请学生自上而下按顺序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师板书: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但外界气体对肺来说不适宜,其原因是:寒冷、干燥并带有灰尘和细菌等杂质,肺所需要的

24、是温暖、湿润和洁净的气体。外界气体不是直接入肺,而是经过呼吸道。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前部有鼻毛,如同一道防护林,能阻挡吸入空气的灰尘和细菌,也可以说是肺的第一道防线。若有灰尘和细菌闯过这道防线,又会遇到第二道防线。鼻腔表面衬有一层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粘膜分泌粘液,这就是“鼻涕”,能使鼻腔保持湿润并粘住吸入气体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气体有清洁的作用。气管和支气管都是由“C”形软骨作支架,使管腔敞开,气流通畅。管壁里面覆盖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又可以粘住吸入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粘膜上的纤毛不停地向喉部方向摆动,把粘液及其粘着的灰尘和细菌送向喉,继而咳嗽出的是痰。这可以说是

25、第三道防线。外界带有灰尘、细菌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三道防线进入肺就已变成温暖、湿润的洁净气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结构怎样适于气体交换呢?出示肺泡结构模型,肺在胸腔内,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不断吸入尘埃沉积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肺呈圆锥形,左、右各一。肺是由各级支气管与肺泡组成。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肺,形成树枝状分支构成细支气管,再分为肺泡管,末端为盲管。盲端膨大形成许多葡萄似的泡状物,每个泡状物为一个肺泡。1 肺泡的特点。(1)数量多:肺泡总数约为 7.5亿个。(2)面积大:将全部肺泡壁展平铺开总面积超过人体体表面的50 倍,可达 100m2。

26、这为气体交换创造了有利条件。(3)壁极薄:仅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4)有弹性:肺泡壁外的弹性纤维使肺泡能回缩。当吸气时,肺泡被动扩张。呼气时,由于弹性纤维的回缩力量,使肺泡缩小,气体排出,由于肺泡具有弹性,有利于气体交换。(5)外有毛细血管网:肺泡外包绕着由毛细血管构成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与肺泡壁的上皮细胞紧贴在一起。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共有 1 mm 厚。这么薄的膜适于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交换,使 O2从肺泡到毛细血管内,CO2由毛细血管到肺泡。2 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可以保证肺泡内的气体与毛细血管内的气体顺利地进行交换,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二、呼吸运动

27、与肺通气 1 概念: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肺的通气。2 呼吸运动:请学生手按在自己的胸部,体验吸气与呼气时胸廓的变化。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演示实验: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运动的关系。(1)肋骨的运动:请学生自己做这个演示实验,并回答问题: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是向上还是向下移动?答:向上移动。胸腔的内径有何变化?答:前后径变大,左右径同时变大。胸腔内的体积有何变化?答:明显变大。那么胸 腔内的气压有何变化?答:胸腔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运动方向?答:由气压较高处(外界气体)进入气压较低处(肺泡内),这就是吸气。反之,肋间肌舒 张时人体呼气。(2)膈的运动;请学

28、生观察并总结:膈收缩,其顶部稍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也扩大胸廓的容积,肺也随着扩张。人体吸气。膈舒张时人体呼吸。请学生看课本第 59 页图 IV51 和图 IV52。人体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即主要是肋间外肌和膈参与活动。深呼吸或气急时,不但吸气动作增强,同时也要进行主动呼气,此时肋间内肌也参与活动。由此可见,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引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的结构都已掌握,这节课我们研究人体内气体交换与运输。一、体内的气体交换 1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

29、平衡为止。例如:在书房能嗅到厨房内的炒菜香味。2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请学生观看肺泡模型。提问:肺泡的结构有哪些特点?答:数量多;总面积大;壁极薄,只有一层细胞;肺泡外有弹性纤维;肺泡外有毛细血管网。这样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请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肺血管注射切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教师展示通过电脑制做的肺泡内气体交换动画软件并讲解。根据气体扩散原理:吸入肺泡内的气体,O2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CO2却少。因此,CO2由静脉血中扩散到肺泡内,而 O2由肺泡内扩散到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 O2

30、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 O2结合。在 O2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 O2分离。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 O2,经气体扩散浓度升高,所以大部分的 O2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动脉血,经血液循环将 O2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内。为了使学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教师对比肺的换气(通气)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作对比:(1)肺的通气: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外界与肺之间的通气或换气。也就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靠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地消耗O2、产生 CO2。因此 O2含量比动脉流经组织处的血液

31、内 O2含量低,而 CO2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同样根据气体扩散原理,组织细胞中的 CO2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 O2扩散到组织细胞中。3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人体呼吸的几个连续过程:(1)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内呼吸 4 呼吸的意义。(1)人体利用吸入的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2)不断呼气排出体内 CO2。第 11 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 1 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的途径。(2)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

32、。(2)学会利用嗅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来认识代谢废物。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它是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人体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了哪些代谢废物呢?它们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来一起探讨的问题。新课教学:一、代谢废物的种类 师:对于人体排泄的废物,同学知道有哪些吗?尿液、汗水、粪便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到底是不是代谢废物呢,暂不评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教师做尿液成分测定的演示实验。几个学生上台来做近距离的观察。)问题:1、你们看到的尿液是什么颜色?(黄色)2、有什么气味?(骚臭味、化肥店的味等)3、在烧烤过程中,看到什么,有气

33、味产生吗?(白烟、气味等)(13由上台学生回答,后面由小组讨论后回答)4、能预测一下这种气味来自什么物质吗?(有点象是化肥商店里尿素的 味道)5、大家看看,残余物有多少,是什么颜色的?这种物质会是什么呢(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用一个简便的办法来测定。(点燃、闻)6、尿液中还有什么呢?(水)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对于这层白白的物质,大家大胆猜测。根据它不能燃烧,可以证明它是什么吗?无机物 师:分析得对。准确的说,它是无机盐。有人尝过它的味道,是咸的。师:尿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尿液的成分。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知识,思考讨论:7、汗水的成分有

34、什么?(举例运动后,流出的汗水干了,在脖子上就会有白色的颗粒,是咸的,是无机盐;夏天如果几天不洗澡,内衣上和身体就会有股尿素的味道。)先让我们来学习什么是排泄。二、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P59)人体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物质是代谢废物。师:人体产生的这些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过多,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活动,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举例)三、排泄的途径 8、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呢?都分别以哪些形式(气体、液体或其它)通过哪些器官系统排出了哪些代谢废物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常识和刚才学过的知识,分组讨论

35、。形式 器官系统 代谢废物 液体(汗液)皮肤 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气体 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和水 液体(尿液)泌尿系统 大部分水,大部分尿素、无机盐。9、粪便排出是不是排泄呢?观点 1:因为大肠是里的物质不是代谢后的废物,是食物残渣。观点 2:因为粪便中也含有某些代谢废物。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粪便本身不是代谢废物,不能算是排泄物,只是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而已。10、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看书后,思考回答)三、排泄的意义在于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稳定。(课后思考与练习第 1 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汗液和尿液都含

36、有相同的成分,水、无机盐和尿素。不同意这种说法:虽然它的成分一样,但分量不同,还有,所产生的地方也不同,汗液是皮肤,尿液是泌尿系统。所以,汗液和尿液是不一样的。师:非常好。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从不同方面看都是对的(开放性)。(提出探讨性问题)人体的这三种主要排泄途径,很重要,但是不是三者都必须要有呢?(学生思考)1、皮肤不分泌汗液了,行不行?比如狗就不用皮肤排汗。汗液和尿液的成分是一样的,通过汗液排出的成分,完全可以通过尿液排出。没有了皮肤的排汗功能,会给人带来很多麻烦。但如果没有了这一功能,人还能生存吗?2、没有了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行不行呢?因为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别的地方排

37、不出去呀。所以不行。3、要是没有了泌尿系统分泌尿液行不行呢?也不行。因为人体大部分的代谢废物是靠它排出去的。师:刚才的辩论,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争论,我们对排泄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也从其他同学那儿获得了不少书上没有的知识。我们的学生真是很棒。第二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1.知识:(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2.能力: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

38、经知道泌尿系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至于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有什么特点,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 1 课时重点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会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老师需帮助学生从肾脏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逐步认识、理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结合学过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分析肾脏的血流特点,从而也为下节课尿的形成打好基础。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生对尿液成分的测定,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

39、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3.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教师先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肾脏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结合,了解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另外,通过录像教学,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4.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课件展示和录像播放,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

40、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5.练习、反馈、矫正:第三节皮肤与汗液分泌 教学目标 1.知识:(1)说出皮肤的结构组成,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2)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2.能力:(1)运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结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区分能力;(2)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通过课堂中开展的活动,培养快速处理信息,灵活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41、。皮肤与汗液分泌。课时:一课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有多项功能,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由于教材将本节安排在“人体废物的排出”这章进行介绍,所以教学设计中应以排泄功能为主线来介绍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皮肤的结构”,虽然在显微镜下较易观察,但学生可能不易区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皮肤的排泄功能”部分,由于学生对“汗液的形成和分泌”,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借助 CAI。本课教学先以学生们较熟悉的宏观世界“城市垃圾的清理”作为类比使学生了解人体代谢废物及时排出的重要性。同时提问“人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学生回答通过呼吸系统

42、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借机回顾前面学习的两种排泄途径,同时引入今天“皮肤”的内容。【新课导入】师:有人说:“皮肤我很熟悉呀!一人一张嘛”(以轻松的话题开局)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描写皮肤的词句?(请同学列举)学生争相发言:白皙、黝黑;皮厚如墙;油光满面;汗流满面;“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留青春不留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教师含笑而言:刚才同学们列举的词句十分生动有趣(给以肯定),可是细细想来,这些词句中,还隐含着关于皮肤的一系列问题(话题急转),比如,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有人

43、肤白胜雪,有人皮黑似炭,人体的肤色为何会有不同?长“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为何会出汗?(一连串发问,引起学生思考)这些无疑都与皮肤结构有关!一、皮肤的结构 活动观察皮肤的结构 (1)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皮肤切片,获得有关皮肤结构的感性认识;(2)对照大屏幕上皮肤构造图,辨别皮肤各组成部分;(3)出示 3 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观察探究:皮肤有哪些结构?皮肤各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推测各部分结构功能。注意事项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注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以防压碎;观察完后,交回切片显微镜,做好实验收尾工作。请学生对照屏幕上的皮肤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和细胞排列特点,推测有何功能。展示课

44、件,小结皮肤的结构,并引导学生由结构认识功能。皮肤的结构:表皮角质层,生发层 真皮 皮肤附属物:毛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1)表皮 在介绍生发层的分裂增长能力时,可引用一组数据来证实:“人体整个表皮一般每 34 周就全部更换一次,人的一生中总共约要掉落 18 千克的皮肤碎屑”;在介绍“经常晒太阳的人们为何皮肤会变得黑些”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2)真皮 师: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看图),从厚度上看比表皮薄,还是比表皮厚啊?生:厚!师:真皮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这有何作用呢?(Flash 同时闪现这两部分结构)教师演示:大家一起捏住自己的脸,再轻轻扭动,松开

45、手,看皮肤有没有大的变化?(或以一块新鲜的较厚猪皮实验,撕、拽、拉)生笑着同做:没有!师继续演示:这是一张白纸,我把它抓住,再轻轻一扭,松开手,大家看看纸产生了什么变化。生:变皱了!师:这说明了什么?(再介绍红楼梦中贾宝玉和刘姥姥的皮肤差别)生:真皮内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赋予了皮肤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师:在真皮内我们还可以看见感觉神经末梢和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Flash 分别闪烁)它们各有何作用?(通过 Flash展现冬季与夏季毛细血管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深入理解此知识点)生:感觉神经末梢能使我们感受外界刺激;毛细血管可以通过自身的“收缩”与“舒张”来调节体温,以适应不同的环境。(3)皮

46、肤的附属结构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皮肤,说出皮肤还有哪些附属物,再在大屏幕中显示结构照片。在对皮脂腺的介绍中,注意补充青春期预防青春痘的方法,做好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二、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1)汗腺组成 分泌部:由弯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周围有毛细血管 导管:细长的管道开口于皮肤表面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夏日的骄阳下呆一会儿就会感到浑身冒汗。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以前人们不知道汗水是怎么来的?现代医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真皮内隐藏着 250 万个小腺体,汗液就是从那里被输送到皮肤表面的。(Flash 闪现汗腺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汗腺分泌部周围的毛细血管,并思考其作用)(2

47、)汗液的成分 教师演示:将手指按在镜面上,5 秒钟后移开,发现镜面上留有水蒸气,以此证明汗液的成分有水。再请学生思考,并讲出证据,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汗液的其他成分。生:军训时,衣服和帽子上留有的白色的盐渍,汗的味道是咸的!说明还有无机盐。生:烘烤汗液时应该会有臭味散发,说明汗液的成分中含有尿素。(3)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通过 Flash 动画来展示,整个过程避免了单纯语言描述的苍白无力,使教 师的讲述变得生动而形象,学生的认识变得直观而明晰。)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当环境温度较高或人体剧烈运动时,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毛细血管中

48、吸收了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汗液,再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4)出汗的利弊 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出汗的利弊从而引出其功能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时间 4 分钟)。生:有排泄作用!生:调节体温的作用!师乘势而问:如何实现的?(将问题深入)生:汗的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师:(点头赞许,同时播放 Flash“汗液的蒸发带走热量”)除了刚才说到的皮肤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外,汗液的蒸发也可调节体温,特别是在人剧烈运动时,肌肉活动释放的热量相当于安静时的 1015 倍,此时光靠皮肤的散热已经来不及了,并且要是这些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

49、的话,足以使全身的血液沸腾,这时就要紧急开动全身皮肤的 250 万个汗腺,结果我们会大汗淋漓,靠汗水的蒸发带走热量。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那么出汗有没有不好的地方?(转变话题顺便进行世界观教育)生:大量出汗会使人体盐分流失,造成热痉挛,所以高温天气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水和盐分。生:弄脏衣物,要求我们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三节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说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区别,说明激素概念;指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产生部位和功能。2.能力: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50、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介绍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材分析 激素调节是本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内分泌系统与激素调节的知识,教材以生长激素等几种主要激素的调节作用为例,着重说明激素对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而显著的调节效能。同时还提出了激素调节也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的重要生理条件。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对生命活动的自我调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此外,激素已被广泛使用在医药、美容护肤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一方面在造福人类,并带来巨大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