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349060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03 大小:1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2023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x(20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重点: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移、旋转

2、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教具准备: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生:非常漂亮。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生:不知道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移、旋转和轴对称。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生:有!二、

3、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

4、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生1:我把图A向右*移3格,在把图B向左*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移就可以得到了。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移也成啊。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三、巩

5、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一练”第一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生展示自己的想法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生:我学会了用*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板书设计:图案设计对称旋转*移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

6、宽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3、说一说。(1)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2)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3)你有什么猜想?二、探索新知。用X、Y表示面积为24*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cm 1 2 3 4 6 8 12 24y/cm 24 12 8 6 4 3 2 1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2、这里哪个量一定?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

7、论)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1 cm2)过程要求(1)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2)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3)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5、连接图中的点A,B,C,D(1)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2)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三、课堂小结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四、巩固练习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每袋个数2 3 4 6 8 12 24袋数12 8 6 4 3 2 1(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

8、图表。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 0 -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

9、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二)教学例4:

10、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做一做第3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

11、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第二课教学反思: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

12、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2、渗透负数加减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例4教

13、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扩展阅读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扩展1)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

14、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导: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

15、角学了些什么。 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

16、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24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1根据两个

17、长方形的边长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2填完表以后思考:(1)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2)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3小结:长方形的一条边的长随着邻边长的增长而减少,在变化过程中,面积24cm2的长方形的相邻两边长的积都是24。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长的积都不相等,但他们的和相等。二、自主探究:1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表,你从表中发现什么?自行车大巴车小轿车速度/(千米/时)106080时间/时1221。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1)需要的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时间反而扩大

18、;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反而缩小。(2)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都是120。提问:这里的12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3、总结。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追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4、想一想。买苹果的总钱数一定,苹果的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桌说说。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

19、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2奇思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情况如下。已读的页数1234剩下的页数797877提问:已读页数和剩下页数能不能成反比例?为什么?3有600毫升果汁,可*均分成若干杯。请把下表填完整分的杯数/杯65432每杯的果汁量/ml100(1)表中有哪两种量?(2)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3)这两个量成反比

20、例吗?4请举一个成反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说说。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教学重难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过程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一)情境一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2、填完表以后

21、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是一个不确定的值。(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三)小结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我们就说两个量正比例。(四)想一想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师

22、小结:(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请你也试着说一说。(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乐乐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1)把表填写完整。(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爸爸的年龄=乐乐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活动二:练一练。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

23、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3)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4)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2、根据下表中*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3、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4、分别举一个成正比例和一个不成正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说说。活动三: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掌握解比

24、例的方法,会解比例。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381540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师:同学们,进行“物物交换”活动,看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写出你的想法。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这个比例中x是多少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自己动脑写出想法。(2)小组交流。2、师:哪个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想法。板书:4:

25、10=14:x解:4x=140x=35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3、总结:师: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数的值。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三、课堂练习1、解比例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1)6和8的比等于36和x的比。(2)比例的两个内项是0。4和0。3,两个外项是6和x。(3)比例的第一项是4,第二项是8,第三项是x,第四项是10。四、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提醒: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尽在“”微信公众号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苏教版六

26、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进一步掌握对称、*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综合运用对称、*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一、谈话引入。师:上节课我们一

27、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揭示课题)二、回忆整理,再现旧知。1。欣赏图案:(出示课件)小精灵:“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显示五个图案,分别为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页的京剧脸谱、第6页的紫荆花图案、第7页的花边图案,*图案、第五个图案是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奥运福娃,依次从小到大排成一排。)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生1: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

28、图案连续向右*移得到的。生2: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生3:*城楼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生4: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生5: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提问:誰能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图形变换的知识,所存在脑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分别出示5幅观赏性强,并藏着不同的变换特征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

29、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系统地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三、综合运用,复习旧知欣赏课本第104页板报花边图案。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图案大多是设计师们设计的,瞧,这是一位同学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的板报花边,仔细观察,你们知道他利用了哪些变换的知识吗?(出示课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生1:他利用了*移的知识,把第一个图形连续向右*移5次就得到了这一排花边。生2:他利用了旋转的知识,首先在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画好三个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

30、角形,再将这一组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45度7次就得到了这个图案。生3: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缩小排列的。生4: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5:其中的每幅图案是大小不同的三个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得到的。小结:这个板报的花边是综合运用了图形变换知识进行设计的。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让我们至身于这缤纷多彩的世界之中。(设计意图:在上个环节中将所学图形变换的知识一一再现,回顾特征,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书上提供的板报花边图案,呈现的是图形与变换内容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并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发现这个图案综合

31、运用了*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知识,从整体上进一步掌握对称、*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再次感受到这些变换的魅力所在。)四、巩固提高,拓展思维1。做一做。要求: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2。练习二十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有的不只一条。3。练习二十第3题。要求:先独立想一想,如果还不能解决,在小组内可以利用学具转一转。(教师巡视、指导。)反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反馈(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空间感较弱的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知道旋转可使一个*面

32、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切身体会到变换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好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4。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时请学生演示是怎样画的。五、小小设计家。师:今天要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家,利用图形的变换来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请同学们分小组选用学具开始设计,完成之后将你的设计方法说给小组的伙伴听听。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并及时交流。学生作图后展示作品,并张帖在黑板上全班欣赏交流。(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小小设计家的环节,把本课所复习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乐此不疲的设计图案当中,不仅调

33、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图形变换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会数学的神奇与玄妙。)六、评价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有,把你的收获写下来和这节课的作品一起存进成长记录袋中。七、布置作业。练习二十第2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求实际距离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求实际距离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3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1、出示信息窗2,学生观看大屏幕。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2师: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生可能会答道:(1)要用路程除以速度。(2)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3)要求出实际距离,得先量出图上

35、距离。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3、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生:我们组先量出图上距离是4厘米,再用列方程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解法如下: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为:4/x=1/8000000x=80000004x=32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师:还有不同解法吗?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答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师:说一说你们是怎

36、样想的?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发言,师生再共同完整的分析这一思考过程。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挑选出完成较好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余学生在教师对同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找差距、修改、看齐。4、师: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四、全课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求实际距离雏鹰少年足球队大约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为: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1/8000000=4/xx=48000000x=320000003

37、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答:大约需要3。2小时到达青岛。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2.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纳税的计算。预习题

38、: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纳税的一些资料;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认识、了解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保卫*。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xx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

39、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2我们怎样计算呢?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做“试一

40、试”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三、同步练习1练习二的第1、2题。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学生独立思考后练习,交流时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2练习二第3题。学生读题后,教师简单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算式计算,然后交流。四、拓展提高1练习二的第4题。我国20xx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不超过500元的 5%超过50

41、0元20xx元的 10%超过20xx元5000元的 15%-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将三段不同的收税看作三个档次,先用总收入减去1600,看超过的部分是属于哪个档次,如果超过的部分少于500,属第一档次,用超出的部分乘以5%;如果超过的部分大于500小于20xx就属第二档次,第一档次的税肯定要交,

42、用500乘5%,再用(超出部分-500)乘10%,然后相加;如果超过的部分大于20xx小于5000就属第三档次,第一、二档次的税肯定要交,用500乘5%,1500乘10%,(超出部分-20xx)乘15%,再相加。关键是这里第一、二档次的,要全额交税。五、课堂回顾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六、布置作业课内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纳税问题营业额5%=营业税605%=3(万元)答:应缴纳营业税3万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

43、应分两段来纳税:2500-1600=900元5005%=25元(900-500)10%=40元25+40=65元答: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5元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