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 年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 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
2、一二百年的事。1666 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 5000 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3、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 1980 天中就曾出现过 1052 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 1 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 12 小时36 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 5 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1.第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
4、.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3.下列各项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就是“晕”。B.我国对“晕”的观察和记载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C.牛顿的实验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D.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给中国
5、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变的是在乡间闾巷的乡土文化地标上流淌着的汩汩文脉。保护好文化地标,就能守住乡村文脉,守住乡愁。乡土文化地标记录着一个姓氏的繁衍脉络,牵连着一个家族的成败兴衰,铭刻着一个村庄的迁徙历史,承载着一个社群的共同记忆。乡土文化地标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存在的承载家族记忆与典型精神的树石山水。比如,明朝山西南迁江淮的移民世代流传歌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老家名字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鹳窝”,谣词中的“大槐树”“老鹳窝”就是典型的乡土文化地标符号。近些年来,山西省洪洞县举办“槐乡寻根祭祖节”,当地政府“抱切切之虔诚,怀殷殷之情意”宣读祭古槐先祖文,就是在这个地方。另一类则
6、是作为人文遗产类的乡土文化地标,包括显于乡村或隐于山林的宫观寺庙、亭台楼阁、浮雕石刻、家族宗祠、名人墓穴等。这些乡土文化地标,凝聚着心血,抟合着智慧,寄寓着精神。作为我们记忆深处标识化、表征化的家乡形象,它们和那些以勒石、铸铜、树牌等形式记录的先祖题刻、名人碑文、古韵匾联等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抚摸乡野之厚重、祖辈之荣光、少时之回忆的一个个锈迹斑斑的符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承载着乡愁记忆的乡土文化地标,正面临着被损毁、破坏甚至消失的危机。缺乏保护主体和保护动力是乡土文化地标面临消亡危机的重要原因。除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地标能够得到相对有效的保护外,大多数位于农村的文化地标,不管是私人所
7、有,还是乡村集体所有,都没有法律法规明确所有者应该承担保护的义务。再加上基层财力有限,对很多文化地标的保护也就成为“非紧急的事项”。比如,在一些城中村改造中,没有对古建筑进行评估,也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致使一些优秀的古建筑被拆毁。还有些乡土文化地标,如宗祠,由于缺乏保护主体,遭到了较大破坏。乡土文化地标,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首先要“摸清家底”。我们可从基层做起,各村先摸清自己的家底,然后再到乡镇、县区。乡村文化遗产具有跨越历史时间长、文献资料记载有限等特点,应吸收专业人员深入乡村进行全面认真排查,做好归纳梳理、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等工作,从而真正做到掌握家底。同时,建议政府
8、增加相应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为乡村振兴投入了大量经费,应从这些经费中划拨出乡村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用来修缮保护乡村的文化地标。同时,也应建立村民、企业等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提高乡土文化地标保护的资金基数。此外,还要加大对乡土文化地标保护的宣传力度,要把乡土文化地标的保护宣传同当地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结合起来,增强群众的乡土文化保护意识。在遵循保护为先的同时,可适当对一些文化地标进行利用,将景观功能与文化游览、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在浙江不少农村,传统的旧祠堂、旧戏台,经过翻修被改造成农村文化礼堂。这些文化礼堂,不仅有村史乡约的介绍,而且经常举办文娱、宣讲、礼仪
9、、议事、美德评比等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家园。(摘编自苟德培保护文化地标,传承乡村文脉,有删改)材料二: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层的自信。站在历史交汇点和发展新起点,充分挖掘和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是在乡村中所酿生的共性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挖掘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乡土文化凝结着乡土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精神寄托,与人
10、民群众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在持续发生的文化传承和经验中不断叠加、累积,有助于增强乡土社会乃至全社会的文化认同。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乡土文化引导人们形成牢固的政治认同,从而形成文化认同固基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促进文化认同的生动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土文化有助于使“我”变成为“我们”,积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乡土文化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有机统一,是符合人性优美的形态实体和精神体验。比如,清纯、静谧的乡村美景,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以及乡村农舍、古建遗筑、雕塑等民间艺术。这些都直观地反映了人们共同的审美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鲜活的乡土生
11、活、独特的乡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美学价值,可以使人们得到“真”的享受、“善”的启迪、“美”的震撼,并在真善美统一的基础上通往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之精华。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推进,人们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单向度发展”的倾向,出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疏离。虽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看,这些不良倾向和问题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但它偏离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作为具有丰富人文精神意蕴的乡土文化,在乡土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它既可以继续延续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优秀文化基因,使之薪火相传、代代相守,
12、也可以引导人们树立进步的人文精神追求,从而为人们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通过与资本、与市场的结合,逐渐解放和发展了乡村社会的文化生产力,从而赋予了乡土文化以巨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乡土文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乡土文化经济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已经成为一些地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古北水镇、乌镇等不少兼顾历史印记传承和文化艺术交流的特色小镇拔节而生,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很多农产品、工艺品摇身一变成为了特色纪念品。借助乡土文化的东风,农村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普及,村民脱贫致富也成为了现实。(摘编自王耀鸿挖掘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有删改)4.下列
1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各级政府主导下摸清家底、拓宽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是对乡土文化地标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举措。B.实现对文化地标的有效利用,就是要将农村传统的旧祠堂、旧戏台翻修改造成新的文化地标,从而做到更好保护。C.乡村美景、民俗民风、民间艺术等独特的乡土文化,能够给予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体验,满足现代人共同的审美需求。D.在乡土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中,乡土文化在修身养性的人生观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等方面为人们提供正确精神指引。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一个姓氏的繁衍脉络,就必须从民间流传的诸如“
14、大槐树”“老鹳窝”等文化符号中去寻找依据。B.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保护主体及所有者应该承担的保护义务,就能使农村文化地标免遭拆毁,从而让乡村中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都重新焕发生机。C.牢固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形成,得益于对乡土文化现代价值的深入挖掘,最终使“我”变成为“我们”。D.古北水镇、乌镇等特色小镇拔节而生,体现乡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乡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范本。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乡土文化地标符号的一项是()A.城阳区的胡峄阳故居 B.胶州市的胶州大秧歌 C.平度市的天柱山“魏碑”D.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琅琊台 7.对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认识不足,是材料一中“乡土文化
15、地标缺乏保护主体和保护动力”的一个深层原因。请结合材料二简析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有哪些。8.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秤收藏家 凌鼎年 梁歆臣是锦溪镇土生土长的老住户。他这人不抽烟不喝酒,就一爱好,喜欢老物件。在镇上,他也算资深的收藏家了。不过,他的收藏与众不同,他不收藏书画,不收藏瓷器,不收藏玉器,不收藏铜器,也不收藏石头,他单单收藏老秤,即杆秤。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与他的外婆有关。他外婆家有一杆老式的红木秤,堪称杆秤之王。外婆轻易不拿出,每到二十四节气的立夏这天,外婆就把那杆老式的红木大秤拿出来,挂在房梁上称孩子的重量,据说是
16、个古老的风俗:胖了,谓之增福;瘦了,谓之消肉。梁歆臣记得很清楚,称男孩时外婆会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称姑娘时外婆会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外婆临终前,把那杆大秤送给了梁歆臣,对他说:“这是外婆唯一能传给你的东西,好好保存,留点念想。”后来,锦溪镇上最后一个做杆秤的范老伯过世了,他儿子在外地工作,回来处理他老爸的遗物,对于老屋的那些杆秤,他一点兴趣也没有,准备廉价处理掉。梁歆臣凑巧遇上了,一看大大小小有百多杆秤呢,有红木的,有柞栎木的,都是上等木质的,梁歆臣越看越喜欢,一咬牙就包圆买下了,回去后,被他
17、老婆一顿臭骂。不过从此后,他开始收藏杆秤。每次出差,他一有闲就跑古玩市场,见到好的杆秤就买下,还去乡下、小镇寻觅老式杆秤。一晃三十多年,他的藏品中,有金杆秤,有银杆秤,有铜杆秤,有玉杆秤,有象牙杆秤,有骨杆秤。大的几米长,小的半尺不到,叫戥子秤,称金、称银、称中药材的。梁歆臣收藏杆秤,他老婆一直是反对者。她认为收藏书画、瓷器、玉器等,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而收藏杆秤这种淘汰货,既占地方,又浪费钱,如果把这些钱放在股市,说不定旱翻了几番了。但他依然沉湎其中。有记者来采访他:“杆秤为什么是十六两一斤,而不是十进制的?”梁歆臣答曰:“相传杆秤是苏州的范蠡发明的,他采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做标记,共十三颗
18、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就是十六颗星,一颗星代表一两。如果商家少一两则减福,少二两则损禄,少三两则折寿,因此,杆秤又称公平秤、良心秤。”梁歆臣还写了一本杆秤史话,收录各式老秤,以及与秤有关的典故、传说,评价还不错。可这是自费出版的,老婆意见更大了,认为他赚钱无术,用钱无数。梁歆臣的儿子三十出头了,还没有结婚。据说买不起房子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成了梁歆臣的心痛。有一天,梁歆臣的老婆接了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姓范,问梁歆巨收藏的杆秤愿不愿出手,他可以给个好价钱。梁歆臣的老婆一听就来劲了,说:“给我儿子准备婚房就换。”过了几天,姓范的又来电话说:“要房子可以,但必须用梁歆臣收藏的杆秤来换,并立下文书,
19、永不反悔。”梁歆臣的老婆兴奋得一口答应,但冷静后,她又觉得此事要做通老公的思想,还有点难度。可这是给儿子准备婚房的唯一机会,绝不能失去。有一天,老婆见老公心情很好,就抓住机会说:“儿子有女朋友了,但女朋友说了,有房子,马上结婚,没有房子,吹灯拔蜡。”梁歆臣无奈地说:“现在这房价,哪买得起?”老婆说:“有老板愿意给你房,但看中了你的收藏。”“啥?看中我的杆秤?不行,不行,万万不行!”“你的收藏重要,还是儿子的婚事重要?你太自私了。天底下哪有你这样的爹?要秤还是要儿子,你自己选吧!”梁歆臣痛苦万分,但为了儿子,他决定与这位老板好好谈一谈,就算嫁女儿,也得嫁个好人家吧。老板邀请梁歆臣去他公司看一下。
20、梁歆臣没有想到老板是个儒商,那公司像个园林似的,假山、亭子、水榭、花房,一应俱全。那办公大楼更是挂满了名人字画、雕塑、古玩等,还辟有专门的书画室与茶室,很有文化氛围。梁歆臣放心多了。喝茶时,老板说他是范蠡的后代,听说杆秤是他先祖发明的,感情上不一样。而他公司信奉的理念就是诚信经营,与杆秤的公平、不欺的内涵相吻合,因此就有收藏杆秤的意向。他还说,让一个收藏家割爱,这很难。不过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准备开个老秤博物馆,聘请梁歆臣任馆长负责管理,工资照发。梁歆臣一听,开博物馆不是自己梦寐已久的吗?太好了。这范老板一定懂心理学,怪不得他生意做得这么好。他连忙说:“如果让我当馆长,工资我不要。我一定尽心
21、尽力把老秤博物馆管理好。”半年后,梁歆臣双喜临门:儿子结婚,老秤博物馆也正式开张了。梁歆臣笑得嘴都合不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 年第 3 期)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梁歆臣收藏杆秤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对杆秤了解之透、投入之深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痴迷于杆秤文化的收藏家形象。B.购买杆秤老板的公司的文化氛围浓厚,可见他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儒商,他对文化的喜爱和梁歆臣的老婆对利益的看重形成鲜明对比。C.小说用含蓄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故事。“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俗语的引用,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D.范老伯的儿子对杆秤毫无兴趣
22、,梁歆臣的老婆也认为收藏杆秤没有经济价值,暗示了杆秤所处的社会环境,透露出作者的隐忧。10.小说以收藏杆秤、研究杆秤、置换杆秤为主要情节,已然完整,那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11.文章结尾处写“梁歆臣笑得嘴都合不拢”,他的“笑”里有几种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邢峦,字洪宾,河间郑人也。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拜中书博士,迁员外散骑侍郎,为高祖所知赏。世宗初,峦奏曰:“臣闻昔者明王之以德治天下,莫不重粟帛,轻金宝。然粟帛安国育民之方,
23、金玉是虚华损德之物。故先皇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务。逮景明之初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世宗从之。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峦至汉中,白马以西犹未归顺,峦遣将领卒六千讨之。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藉为奴婢者二百余口,兼商贩聚敛,清论鄙之。征授度支尚书。先是,萧衍将角念等率众一万,扰乱龟蒙,土民从逆,十室而五。峦身率诸军,自水南而进,遣平南将军杨大眼从北逼之,统军刘思祖等夹水造筏,烧其船舫。众军齐进
24、,拔栅填堑,登其城。火起中流,四面俱击,乃陷贼城,俘斩数万。初,侍中卢昶与峦不平。昶与元晖俱世宗所宠。昶、晖令亮纠峦,亮于是奏劾峦在汉中掠良人为奴婢。峦惧为昶等所陷,乃以汉中所得巴西太守庞景民女化生等二十余口与晖,晖大悦,乃背昶为峦言于世宗云:“峦新有大功,已经赦宥,不宜方为此狱也。”世宗纳之。高肇以峦有克敌之效,而为昶等所排,助峦申释,故得不坐。峦自宿豫大捷,志行修正,不复以财贿为怀。戎资军实,丝毫无犯。迁殿中尚书,加抚军将军。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峦才兼文武,朝野瞻望,上下悼惜之。诏赙帛四百匹,朝服一袭,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谥曰文定。(魏书卷六十五)12.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
25、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逮景明之初/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B.逮景明之初/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C.逮景明之初/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D.逮景明之初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古代学官名,秦以前掌管议论政事及礼仪,汉以后专门掌管经学的传授。B.德治是儒家的道
26、德规范之一,要求统治者要修身勤政,重视对百姓的道德教化。C.筏是指以竹、木或木桶竹桶等材料并排编成,用来渡河或航行的简易交通工具。D.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有地位有影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奖的称号。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峦文才俊美,富有才干。他小时带着书卷四处拜师学习,虽然贫困却砥砺志学,于是博览群书,文才突出,很有才干,加上相貌堂堂,受到州里的推荐。B.邢峦倡导德治,主张节俭。魏世宗初期,他上表建议朝廷要以德治天下,体恤百姓民生,同时针对当时进献的奢侈之风,提出节约之策;魏世宗予以采纳。C.邢峦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他在汉中时,派遣将领,率兵六千讨伐
27、,很快就使敌人诚心归附;平定龟蒙时,他亲自率兵,分派将领水陆齐进,一举攻陷敌城。D.邢峦掠良为奴,险遭构陷。他在汉中时,因百姓去留问题,诛杀平民,掠良为奴;后因此而遭到朝中宠臣弹劾,幸亏他急中生智,及时补救,才逃过此劫。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萧衍将角念等率众一万,扰乱龟蒙,土民从逆,十室而五。(2)高肇以峦有克敌之效,而为昶等所排,助峦申释,故得不坐。(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问题。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28、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樽(z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箸(zh):筷子。16.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D.“多歧路,今安在
29、?”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表现急流瀑布飞奔而下,冲击山崖,发出雷鸣般响声的诗句是:_,_。(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_,_。(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19.高二(1)班将举办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朗读会,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则串台词,将下面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能扣住朗读内容,语言简洁
30、、得体,不超过 120 字。节目:登岳阳楼(杜甫)节目:菩萨蛮(其二)(韦庄)(二)语言文字运用(11 分)20.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祭扫时。缅怀先辈、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了深入推进文明祭扫,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孝感高级中学向广大学生发出了“争做文明使者,播撒时代新风”的倡议,也制作了相关宣传图片。请结合宣传图片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不超过 15 个字,前后对称,必须凸显“文明祭扫”的主题。四、写作(60 分)21.根据材料,完成作文。“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生活中,“忽见”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
31、考。请以“忽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叙事合理;有故事,有细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参考答案【1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第段中的“这一发现”指什么。“这”是代词,承前指代,所以“这一发现”的答题区域在上文。联系上文“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由此可以得到答案是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故选 A。【2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正确理解第段的内容,阅读第段,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提取或概括关键词语定义什么是“晕”。有效区间是“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
32、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B 项,“光线”应为“阳光”;C、D 两项错在“反射”一词上,原文是“折射”。故选 A。【3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辨析能力。D 项,“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错,原文是“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 1980 天中就曾出现过 1052 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可见并非所有的“晕”都会预兆有风雨。故选 D。【4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B 项,“就是要将农村传统的旧祠堂、旧戏台翻修改造成新的文化地标”是错误的。由原文“在遵循保护为先的同时,可适当对一些
33、文化地标进行利用,将景观功能与文化游览、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在浙江不少农村,传统的旧祠堂、旧戏台,经过翻修被改造成农村文化礼堂”可知,实现对文化地标的有效利用包括很多方面,将农村传统的旧祠堂、旧戏台翻修改造成新的文化地标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A 项,“就必须从民间流传的诸如大槐树老鹳窝等文化符号中去寻找依据”是错误的。由原文“乡土文化地标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存在的承载家族记忆与典型精神的树石山水”“另一类则是作为人文遗产类的乡土文化地标,包括显于乡村或隐于山林的宫观寺庙、亭台楼阁、浮雕石刻、家族宗祠、名人墓穴等”可知,我们今天想要了解一
34、个姓氏的繁衍脉络,除了可以以自然存在的承载家族记忆与典型精神的树石山水为依据外,还可以以作为人文遗产类的乡土文化地标为依据。B 项,“就能使农村文化地标免遭拆毁,从而让乡村中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都重新焕发生机”是错误的。由原文“缺乏保护主体和保护动力是乡土文化地标面临消亡危机的重要原因。除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地标能够得到相对有效的保护外,大多数位于农村的文化地标,不管是私人所有,还是乡村集体所有,都没有法律法规明确所有者应该承担保护的义务”可知没有法律法规明确所有者应该承担保护的义务只是乡土文化地标面临消亡危机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唯一原因。C 项,“最终使我变成为我们”是错误的。由原文“乡
35、土文化有助于使我变成为我们,积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可知,是乡土文化而不是牢固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形成有助于使“我”变成“我们”。故选 D。【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D 项,乡土文化地标记录着一个姓氏的繁衍脉络,牵连着一个家族的成败兴衰,铭刻着一个村庄的迁徙历史,承载着一个社群的共同记忆,而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琅琊台是一个新兴的地标志建筑,所以不是乡土文化地标符号。故选 D。【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乡土文化凝结着乡土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精神寄托,与人民群众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在持续发生的文化传承和经验中不断叠加、累积
36、,有助于增强乡土社会乃至全社会的文化认同”可知,乡土文化具有认同价值。由原文“乡土文化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有机统一,是符合人性优美的形态实体和精神体验”可知,乡土文化具有美学价值。由原文“作为具有丰富人文精神意蕴的乡土文化,在乡土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可知,乡土文化具有人文价值。由原文“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通过与资本、与市场的结合,逐渐解放和发展了乡村社会的文化生产力,从而赋予了乡土文化以巨大的经济价值”可知,乡土文化具有经济价值。【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说到乡村振兴战正在给中国带来
37、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流淌的汩汩文脉,从而提出保护好文化地标,就能守住乡村文脉,守住乡愁。其次提出乡土文化地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存在的承载家族记忆与典型精神的树石山水,另一类是作为人文遗产类的乡土文化地标。接下来说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承载着乡愁记忆的乡土文化地标,正面临着被损毁、破坏甚至消失的危机。最后说到如何对乡土文化地标进行保护。【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 项,“小说用含蓄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故事”分析不正确。文章的语言风格并不是含蓄凝练,而
38、是明白晓畅,通俗白然。故选 C 项。【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第二段中文中的作用,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结构和内容待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二段写了外婆家的老秤,通过记叙外婆使用老秤的趣事,表明杆秤历史悠久,通过外婆的歌谣,表现出老秤有文化内涵,在杆秤中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从情节结构上来看,这一段属于插叙的情节,承接第一段“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与他的外婆有关”,具体交代了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的原因,为下文写梁歆臣不断收藏老秤做了铺垫。考生依据这些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梁歆臣“笑”的含义,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
39、作品主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时可结合情节发展、人物心理、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上文交代,因为经济原因,梁歆臣的儿子一直没有结婚,如今用收藏的杆秤换来了婚房,解决了儿子的婚姻大事。从人物心理来看,梁歆臣本不愿意用收藏的杆秤换婚房,但建成了老秤博物馆,使梁歆臣既解决了儿子的婚事又保留了老秤,兴趣爱好得以保持。从主题表达来看,建成了老秤博物馆,保存了老秤,等于保护了传统文化,而且由文中范老板说“他公司信奉的理念就是诚信经营,与杆秤的公平、不欺的内涵相吻合”还可以看出,对老秤的保护也是表现了对商人诚信经营原则的赞扬。考生依据上述信息可总结出本题答案。【点睛
40、】第 1 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
41、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句意:到景明初年,外国朝贡使者接踵而至,商人交替而来,各种朝贡和贸易的物品,比往时倍增。即使加以节制约束,但是每年消耗(的钱)仍以万计,如果不裁减开支,便怕年内入不敷出。“逮景明之初”是时间状语前置,其后应停顿,据此排除 D 项。“蕃贡继路”与“商贾交入”句式结构一致,所以“商贾交入”后应停顿,据此排除 A 项。“若不裁其分限”是假设的情况,“便恐无以支岁
42、”是得出的结论,所以应在“便”前停顿,排除 C 项。故选 B。【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 项,“所加的带有褒奖的称号”说法有误。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始于西周。故选 D。【14 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43、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幸亏他急中生智,及时补救,才逃过此劫”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语句“峦惧为昶等所陷,乃以汉中所得巴西太守庞景民女化生等二十余口与晖,晖大悦,乃背昶为峦言于世宗”分析,邢峦逃过此劫主要是因为贿赂了元晖。故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
44、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1)“众”,作名词,人马;“众一万”,定语后置,一万人马;“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土民”,土人、当地人;“逆”,作名词,指逆贼;“十室而五”,指十家中有五家(投靠逆贼)。(2)“克”,战胜;“效”,指功劳;“为昶等所排”,被动句,被卢昶等人排挤;“申释”,说明解释、申诉开脱;“坐”,定罪、获罪。【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45、,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邢峦,字洪宾,河间郡鄚县人。邢峦少年时就爱学习,背着书本寻找老师,家中贫困,但发奋自励,于是博览群书。他有文才谋略和办事能力,胡须很漂亮,姿态仪表堂堂。州郡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任命他为中书博士,后升任员外散骑侍郎,被高祖赏识。世宗初年,邢峦上奏说:“我听说过去圣明的君王以德治天下,无不重视粮食布帛,轻视金银珠宝。粮食布帛是使国家安定养育百姓
46、的药方,而金银珠宝是虚荣浮华损坏德行的东西。所以先皇以节俭教导朝廷百官,向百姓表明自己所关心的事务。到景明初年,外国朝贡使者接踵而至,商人交替而来,各种朝贡和贸易的物品,比往时倍增。即使加以节制约束,但是每年消耗(的钱)仍以万计,如果不裁减开支,便怕年内入不敷出。请求自今以后,如果不是必要的珍宝,请都不要接受。”世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世宗下诏加邢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代任镇西将军,进军退军、征发兵员,可以见机行事。邢峦到汉中,白马以西各地都没有归附,邢峦派遣宁远将军杨举等带领士兵六千人去征讨。军队所到之处,贼兵都归降。邢峦初到汉中时,行为从容风雅,以礼接待当地豪族,以恩惠安抚小民百姓。一年
47、多后,因为当地百姓离开(到别处去),杀了很多平民,被没收为奴婢的达二百余人,而且又做生意聚敛财富,社会舆论鄙视他。朝廷征授他为度支尚书。在这之前,萧衍的将领角念等人率领一万人马,骚扰龟蒙。十家有五家的老百姓都归顺了逆贼。邢峦亲率各部人马,从水南挺进,挺进,派平南将军杨大眼从北面逼迫敌人,统军刘思祖等人夹水造筏,烧毁敌方船只。各路军马一齐进击,拔栅木填起壕堑,登上敌城。火起中流,四面齐攻,于是攻陷敌城,俘虏斩获几万人。当初,侍中卢昶与邢峦有矛盾,卢昶与元晖都受到世宗的宠幸。卢昶与元晖要崔亮弹劾邢峦。崔亮于是启奏说邢峦在汉中时掠夺平民为奴婢。邢峦害怕被卢昶等人陷害,于是让在汉中时所得到的巴西太守庞
48、景民的女儿化生等二十多人给元晖。元晖得到之后,大为高兴,于是背着卢昶在魏世宗面前为邢峦说话:“邢峦新近立有大功,已经被宽恕,不应再把他关到牢里去了。”世宗接受了这个意见。高肇因邢峦有战胜敌人的功劳,却被卢昶等人排挤,也为邢峦申诉开脱,所以邢峦免于了处分。邢峦自宿豫大捷之后,志行修正,不再以财宝贿赂为怀,戎资军需丝毫不犯。之后升任殿中尚书,加抚军将军。延昌三年,邢峦暴病而亡,年仅五十一岁。邢峦文武全才,享誉朝野,全国上下都哀悼痛惜他。皇上下诏赐帛四百匹,朝服一套,追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邢峦谥号为文定。【16 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 项,“表现诗人已从
49、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错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故选 D。【17 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赏析诗人人生态度的能力。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
50、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8 题详解】【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