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团风英才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团风英才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 年团风英才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野外课堂”“帐篷课堂”等乡村儿童上网课的场景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儿童学习的困难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当父母复工,而学校处于停课阶段,亲人和同学远离,乡村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上的“空洞”。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着一些问题。因为疫情,乡村儿童对父母的离去多了一份不安全感,他们更加希望父母赶紧回到自己的身边,甚至担心父母可能会感染病毒,永远也回不来。疫情的影响和乡村居住的分散性使得儿童更加远离同伴
2、,有的乡村儿童在其家附近根本没有同龄的伙伴。缺少同伴的他们大多和老人相伴,但老人都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顾及他们,这将会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乡村儿童每天接触网络时间较多,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产生网瘾等,带来新的心理健康问题。(摘编自彭亮疫情之下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须重视)材料二:北京疫情加速管控的同时,高疫情国家迫于经济压力,逐渐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这将带来全球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目前看来,国际范围内短期不能消除病毒,随着各国开始复工复产,疫情有反弹的风险。从今天许多国家的做法来看,我们看不到疫情有任何减缓的趋势。所以,以前大家认为的
3、在全球范围内很快可以控制疫情,这种可能性事实上逐渐被打消掉了。后阶段疫情的防控,全球范围内期盼疫苗的问世。如果没有疫苗,不断蔓延的疫情可能要持续到明年年底。明年年底以后,再到后年,以后每年不管是冬春季,还是夏季,疫情仍会存在。因为现在来看,这个病毒不单是在天气冷时容易生存,而且对热也有一定的耐受性。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不可能形成群体免疫。无论疫苗到来与否,中国都要保留谨慎心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倡导公众场所戴口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个人卫生的科普教育。在防疫工作继续巩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坚决推进经济的复苏,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新常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
4、德赛不久前对全球疫情有一个评价:“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团结和全球领导。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摘编自张文宏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材料三:目前,全球主要有两种防控模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严控模式,还有一种是以美国以及整个南美洲为代表的宽松模式。我们是要全方位地控制疫情,争取找到每一个病人。但在西方一些国家看来,控制疫情传播是要讲究百分比的,即每次疫情来临时,我们不可能百分百控制,可能控制 60%或 80%的病人。他们也认为找到的病人越多越好,但没办法保证能找到每一个病人。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他们的模式是延缓疾病的流行速度。即对于发现的病
5、人,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甚至可以居家隔离,而且也不会仔细去寻找与他密切接触的人。但是在中国,我们是要找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也就是说要充分地把传播的途径给阻断掉。同时,我们还会在各地对没有感染的人实施充分的保护。对于有疫情传播风险的人进入这个城市,可能会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核酸检测,或者进行路径隔离,使大多数人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中国的决策背后需要极大的支撑。也就是说,当一个城市完全停摆以后,仍然要提供这个城市的基本服务,这对整个社会后续的支持体系有极高的要求。所以,这种方法在很多国家事实上很难真正做到,但是中国这一次确实做到了。(摘编自张文宏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1.下列不属于疫情防控
6、下乡村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是()A.倍增的不安全感 B.缺少同伴的孤独感 C.亲人和同学远离 D.沉迷于手机游戏,产生网瘾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国家迫于经济压力,逐渐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复工复产,使疫情有可能反弹,全球范围内,难以快速控制疫情。B.疫情的防控关键在于疫苗,有了疫苗,不断蔓延的疫情才能得到阻断,但疫情会长期存在,全球范围内不能形成群体免疫。C.对于疫情,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谁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国的防疫工作须继续巩固,世界各国须团结一致抗疫。D.中国对疫情严控模式背后需要社会的极大支撑,美国等南美国家不能满足后续支持体系的要求
7、,所以采取了宽松模式。3.请概括严控模式、宽松模式这两种防控模式各自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
8、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
9、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
10、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B.“以天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
11、”,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5.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全球化语境下
12、,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花绣 刘庆邦 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三大娘快不中了。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
13、!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
14、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菊丛高过了矮墙,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心中
15、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天快晌午时,格明的娘踏着雪来了,喊格明回家吃午饭。一朵黄花才绣了半朵,格明对娘说:你先吃吧,我不饿。格明眼不离手,手不离针,针不离线,线不离花,两朵花儿格明绣了一整天。傍晚娘接她回家时,地的腿都站硬了,脚也站麻了。但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格明再
16、次醒来时,隐约听见了三声地响,她一惊。知道三奶奶这回真的不中了。来到三奶奶家,格明最注意三奶奶的脚,要看看三奶奶穿上她做的绣花鞋没有。还好,三奶奶脚上穿的正是地做的绣花杜。花儿是两朵,左边鞋上一朵,右边鞋上一朵,两朵花儿朝里相对着。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天放晴后,雪很快融化。格明说:“娘,你給我买丝线,我要绣一双花鞋,自己穿。”(有删节)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插叙三奶奶送裤子给格明的情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小说内容更丰富,行文更富于变化。B.结尾写格明绣的花“是那么亮眼,简直是
17、光彩烁烁”,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C.文中多次对雪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阅读美感,渲染了环境,也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D.本文文笔清新朴实,心理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闪耀着文学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8.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格明怎样的心理?9.小说以“黄花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出知宣州,累迁太常丞,判三司盐铁勾院。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
18、,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清臣请外,为两浙转运副使。并太湖有民田,水不得泄。尝建请疏盘龙汇、沪渎港入于海,民赖其利。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
19、。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权三司使。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由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节选自宋史叶清臣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
20、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B.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C.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D.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司,宋代沿袭前朝设置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掌管国家财赋,长官为“三司使”。B.龙图阁学士是宋代授予文士的一种加官、兼职,是用以显示身
21、份尊宠的荣誉称号。C.丁父忧,指遭逢父丧,也叫“丁内艰”,遵照礼法制度朝廷官员需离职回家守丧。D.河阴指黄河南岸之地。古代地理方位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清臣因机进谏,受到皇帝嘉纳。他借京师地震之机,陈说言路堵塞的弊病,劝谏皇帝引咎改过、延揽忠直敢言之士,并抨击大臣专政,其谏言被皇帝接受。B.叶清臣重视水利,百姓深得其利。任两浙转运副使时,太湖积水伤田,他疏浚河道,引水入海,百姓赖此得利;主管永兴军时,疏浚三白渠,灌溉田地数千顷。C.叶清臣临危受命,两次代管三司。西路战事急需经费时,他本不在应选之列,却被钦点代管三
22、司;黄河在商胡决口,粮食供应艰难,他又被任命代管三司。D.叶清臣敢作敢为,不惧违逆皇上。殿前副都指挥使郭承佑之妻因未获加封,请求增加月俸,在皇帝已经同意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己见,对增俸之事不予执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2)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
23、)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离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B.上片后两句以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朋友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C.有美堂前的沙河塘里华灯初上,水调歌曲优美动听,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D.这首词意象优美,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含蓄蕴藉。15.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宋人罗大经评价登高中“_,_”两句含
24、有八层意思,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2)琵琶行中“_,_”两句,呈现出琵琶声“暂歇”时的韵味。(3)舳舻千里,_,_,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4)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_,_。(姚鼐登泰山记)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17.下面文段有五处存在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发展是摘掉贫困的总办法。中国始终在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阶段性目标,力所能及地将发展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推动扶贫工作从“造血式”向“输血式”转变,既扶贫又扶志,从根本上根治贫困顽疾。现在正处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我
25、们要用文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二)语言文字运用(11 分)18.下面是某校德育处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一封邀请函,请指出文中存在的五处格式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尊敬的家长:您们好!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更好地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推进素质教育,让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将于 2020 年 7 月 28 日在学校各班教室开展以“家校牵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您的掌声,孩子们的欢乐将与您一同分享。请各位家长届时惠顾,我们真诚地邀请您莅临我校指导工作。2020
26、 年 7 日 26 日 四、写作(60 分)19.根据材料,完成作文。“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生活中,“忽见”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请以“忽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叙事合理;有故事,有细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参考答案【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理解作何观点的能力。C.“亲人和同学远离”是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美国等南美国家不能满足后续支持体系的要求,所以采取了宽松模式”错,由原文“目前,全球主要
27、有两种防控模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严控模式,还有一种是以美国以及整个南美洲为代表的宽松模式”等信息不足以判断该因果关系成立。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需要根据关键词“严控模式”“宽松模式”快速定位到材料三,然后概括筛选信息,分点作答。严控模式:“我们是要全方位地控制疫情,争取找到每一个病人”“我们是要找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也就是说要充分地把传播的途径给阻断掉。同时,我们还会在各地对没有感染的人实施充分的保护。对于有疫情传播风险的人进入这个城市,可能会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核酸检测,或者进行路径隔离,使大多数人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宽松模式:由“我们不可
28、能百分百控制,可能控制 60%或 80%的病人。他们也认为找到的病人越多越好,但没办法保证能找到每一个病人”可知,宽松模式认为控制大部分病人就行;由“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他们的模式是延缓疾病的流行速度。即对于发现的病人,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甚至可以居家隔离,而且也不会仔细去寻找与他密切接触的人”可知,宽松模式则只延缓疾病的流行速度,不会仔细去寻找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9、由文中“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知 A 项正确。B 项由文中“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知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并不是“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 项,文中“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
30、-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知人格与精神气质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说明“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D 项文中“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知“中庸之道”可以解决并不能消除文化冲突。故选 A 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31、,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文中“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知,以“天下”为理念的是“天下主义”,不能由此判断“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概念混淆,故选 B 项。【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32、,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由文中“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与“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可知“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不准确的,故选 C 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
33、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7 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
34、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 项,“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错。文章结尾处说“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这是格明的心理感受,不是她绣花的水平高。故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中出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性格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
35、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一处划线句子为“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通过前文对她的描写“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可知此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由慌张趋于平稳。第二处划线句子为“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结合上下文对她的描写“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可推知此处表现了格
36、明内心的担心,担心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不满意。【9 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从修辞手法上来看,“黄花绣”中的“黄花”,既指菊花,又指童女儿,此
37、处运用双关手法,引人深思;从表达效果来看,“黄花绣”富有画面感,形象生动,容易引发人的想象,记忆深刻;从结构上看,“黄花绣”是全文的线索,以绣花这件事贯穿全文;从主题上看,“黄花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绣花,揭示了少女格明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成长蜕变的过程。【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38、。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奏编前后诏敕”句意是叶清臣奏请编辑前后的诏书敕命。句中省略主语“叶清臣”,“奏编”作谓语,“诏敕”作宾语,排除 A、C 项。“有司不敢问”句意是是官吏不敢过问。句中“有司”作主语,“不敢问”作谓语,所以应在“有司”之前停顿,排除 D 项。故选 B。【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
39、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错在“丁内艰”。“丁父忧”应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
40、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A 项,错在“他借京师地震之机并抨击大臣专政”。“抨击大臣专政”并非“他借京师地震之机”的谏言,而是他在“诏求直言”后的谏言。故选 A。【13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奇”,意动用法,感到惊奇/认为不寻常;“擢”,提拔,选拔;“以”,介词,凭。第二句关键点:“格”,阻止,搁置;“固”,
41、坚持,坚决;“疏”,上疏、上奏。【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天圣二
42、年,叶清臣考取进士,知贡举刘筠对他的策论文章感到惊奇,选拔他为第二名,宋朝的进士凭策论文章被选拔为高等,从叶清臣开始。出京任宣州知州,多次升职任太常丞,任三司盐铁勾院判官。这年冬天,京城发生地震,叶清臣上疏说:“不久前范仲淹、余靖因进谏议论政事而遭贬,全国的人钳口结舌不敢议论朝政,将近两年。希望陛下能够深刻地责备自己,同意接纳忠直敢言的人士,或许圣明威严的天意对下体察,吉祥的征兆前来会聚。”奏疏呈上几天后,范仲淹等人都得以调到京城附近。适逢有诏令征求直言,叶清臣又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清臣请求外放,担任两浙转运副使。挨着太湖有农田,积水不能流泻。叶清臣曾经建议奏请疏浚盘龙
43、汇、沪渎港使水分道入海,百姓赖此得利。当时西部的战事未停,经费紧张,中书奏呈选定三司使,叶清臣最初不在候选之列。皇帝说:“叶清臣有才能可以任用。”提升为龙图阁学士,暂代三司使。叶清臣奏请编辑前后的诏书敕命,使官吏不能欺骗,冗繁的账簿,一律删去。宫内东门、御厨都由宦官掌管,大凡他们索要的,官吏不敢过问,叶清臣于是就作契约文书来检查他们进出的数目。遭逢父亲去世在家守丧,谏官认为叶清臣懂得军事,奏请起用他镇守边疆。调任他主管永兴军,疏通三白渠,灌溉农田超过六千顷。仁宗亲临天章阁,召见公卿大臣,出示手诏询问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听后,逐条回答皇帝的问题,极力论述时政的弊端。适逢黄河在商胡决口,北道粮
44、食供应艰难,又让他暂代三司使。当时叶清臣因为河北缺乏军粮,从汴水漕运米粮由河阴运输到北道的有七十余万(担);又奏请发放大名库的钱,用来帮助边境买进粮食。但安抚使贾昌朝搁置诏令不服从,叶清臣坚决抗争,并且上疏(弹劾)贾昌朝骄横不守臣节。宰相正要折中处理,于是调任贾昌朝去郑州,贬叶清臣为侍读学士,担任河阳知州。叶清臣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左谏议大夫。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果断敢做,奏对从不屈服。郭承佑的妻子是舒王赵元偁的女儿,被封为郡主,给予俸禄;等到郭承佑任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妻因为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叶清臣执意上奏不同意。仁宗说:“郭承佑掌管禁军,妻子又是王侯之女,应当优待她。”叶清臣说:“这是
45、非分企求。”于是把奏章卷起来揣到怀里,不予执行。【14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错。“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
46、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故选 C。【15 题详解】“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以景结情,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
47、缕情思的闪现。【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6 题详解】【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幽愁”“旌”“蔽”“酾”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
48、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17 题详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摘掉”“贫困”动宾搭配不当,改为“甩掉”,或在“贫困”后面加上“帽子”。因不合逻辑
49、导致语序不当,应该先“输血”,再“造血”,“造血式向输血式改为输血式向造血式”。语义重复,“根治”与“从根本上”重复,“根治”改为“医治”或删掉“从根本上”。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振兴”后面加“的时期”。成分残缺,“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缺介词,“这个”前加“在”。【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18
50、题详解】“2020 年 7 月 28 日”改为“2020 年 7 月 28 日上午 9 点”;“学校各班教室”改为“各班教室”;“惠顾”改为“光临”;落款处日期上面补充:某某学校。【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您们”不符合语言习惯,应为“你们”或者“您”;这是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一封邀请函,所以时间表述至少应具体到日期及上午或下午几点;“学校各班教室”表述啰嗦,前文中已提到“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