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2609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6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金昌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下列物质的生物合成不需要信息分子作为合成模板的是()A DNA 和 mRNA BmRNA 和血红蛋白C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基因D ATP和 NADPH【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的含义:过程模板原料碱基互补产物实例DNA 复制(DNA DNA)DNA 两条链含 A、T、G、C 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 G-C DNA 绝大多数生物DNA 转录(DNA RNA)DNA 一条链含 A、U、G、C 的四种核糖核苷酸A-U T-A G

2、-C RNA 绝大多数生物RNA 复制(RNA RNA)RNA 含 A、U、G、C 的四种核糖核苷酸A-U G-C RNA 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RNA 逆转录(RNA DNA)RNA 含 A、T、G、C 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 U-A G-C DNA 某些致癌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翻译(RNA 多肽)mRNA 20 种氨基酸A-U G-C 多肽所有生物【详解】A、DNA 和 mRNA 的合成均需要模板,前者的模板可以是DNA 或 RNA,后者的模板是DNA,A 错误;B、mRNA 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均需要模板,前者的模板是DNA,后者的模板是mRNA,B 错误;C

3、、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基因的合成均需要模板,前者的模板是mRNA,后者的模板主要是DNA,C错误;D、ATP和 NADPH的合成均不需要模板,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2利用 IAA、生长素类似物NA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TDZ和 6-BA 进行组培,以建立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再生体系。下表为诱导率最优的激素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激素及诱导率处理TDZ(mg/L)NAA(mg/L)IAA(mg/L)6-BA(mg/L)诱导率(%)用叶柄诱导愈伤组织0.5 0.2/98 用叶片诱导愈伤组

4、织1.0 0.1/95 用叶柄愈伤组织诱导幼芽/0.2 1.0 87 诱导幼芽生根/0.5/87 A叶柄诱导愈伤组织实验的诱导率是指产生愈伤组织的叶柄数与实验的总叶柄数之比B诱导叶片脱分化应选择的激素组合是TDZ1.0mg/LNAA 0.1mg/LC诱导幼芽生根实验表明幼芽生根过程中只有IAA 发挥作用D探究诱导天然香果树幼芽生根时,设计IAA 的浓度梯度可为0 0.3 0.5 0.7mg/L、【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物的种类、处理的对象的种类,因变量是诱导率,结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和表格数据分析答题。【详解】A、在叶柄诱导愈伤组织实验

5、中,诱导率是指产生愈伤组织的叶柄数与实验的总叶柄数之比,A 正确;B、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诱导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应选择的激素组合是TDZ1.0mg/LNAA 0.1mg/L,B 正确;C、诱导幼芽生根实验表明,诱导幼芽生根的最佳IAA 浓度为 0.5mg/L,但是不能说明只有IAA 发挥作用,C 错误;D、探究诱导天然香果树幼芽生根时,遵循等浓度梯度的原则,设计IAA 的浓度梯度可为0 0.3 0.5 0.7mg/L、,其中 IAA 浓度为 0 mg/L 的组为对照组,D 正确。故选 C。3取小鼠(2n=40)的 1 个精原细胞,诱导其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

6、形成 4 个精子,取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转入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至早期胚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10 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的DNA 均被3H 标记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有10 条染色体被3H 标记,10 条未被标记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被3H 标记的染色体有20 条D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被3H 标记的染色体有10 条【答案】C【解析】【分析】该精原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进行复制后,每个DNA 均为1H3H 的杂合链,故产生的每个精子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 均为杂合链。【详解】A、减数第

7、一次分裂前期形成20 个四分体,A 错误;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含有20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 均为杂合链,故每个DNA 均含3H,B 错误;C、受精卵中来自精子的20 条染色体上的DNA 均为杂合链,来自卵细胞的20 条染色体均不含3H,受精卵经过 DNA 复制后,只有20 条染色体上的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H,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共有80 条染色体,其中含有3H 标记的染色体有20 条,C正确;D、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最多有20 条染色体含3H 标记,D错误。故选 C。4图所示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局部示意图,其中另一极的结构未

8、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6 条染色单体C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A、a 两种基因D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1 种或 2 种配子【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点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生物为雄性个体,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A 正确;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B错误;C、若发生的是基因突变,

9、图示未绘出的一极只存在A、a 两种基因中的一种,C错误;D、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 种配子(发生的是基因突变)或4 种配子(发生的是交叉互换),D 错误。故选 A。5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 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T细胞参与CC蛋白复合体

10、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说明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A 正确;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需要有T 细胞呈递抗原并分泌淋巴因子,B 正确;C、C 蛋白复合物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而在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所以C 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C 正确;D、抗体数量越多,可结合的抗原越多,形成的C蛋白复合体越多,进而裂解的绵羊红细胞越多,所以裂解的绵羊红

11、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正比,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信息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考生能够熟记免疫调节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以及免疫异常与免疫应用的相关内容。6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也广泛用于生物学实验,以下涉及盐酸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稀盐酸的作用是刺激胰腺产生促胰液素B“探究酶活性受PH 的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用于控制无关变量C“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可以起水解的作用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可尽量延长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时间使解离更充分【答案】C【解析】

12、【分析】1、“观察 DNA 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 冲洗涂片 染色 观察。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步骤为选材固定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其中解离的作用是:用盐酸酒精混合液作解离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A错误;B、“探究酶活性受PH 的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创造酸性环境,是控制自变量,B 错误;C、“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可以起水解的作用,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分子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C

13、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解离 3-5 分钟,防止解离过度,若解离时间过长,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不利于下面实验步骤的进行,D 错误。故选 C。7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建构模型法、同位素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等方法或技术。下列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或技术不相同的一组是()A T2噬菌体侵染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学中常见的

14、科学的研究方法有:(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

15、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该方法,A 符合题意;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不符合题意;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都

16、用到了构建模型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都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实验的实验方法,掌握不同阶段各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从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的数目变异B微核不能进入子细胞核可能是因为缺少着丝点C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核通过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核D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聚集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

17、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 错误;B、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可能因其不含着丝点,因此没有纺锤丝牵引而无法进入细胞核,B正确;C、细胞分裂末期,重

18、新形成核膜,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C错误;D、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聚集在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D 错误。故选 B。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B使用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 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D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无菌水稀释制成细胞悬浮液【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动物细胞的组织培养及细胞融合。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个体的潜能。动物细胞的培育过程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

19、织细胞一段时间,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由于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复杂,目前仅证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还有待技术发展。【详解】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成功将单个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个体,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培育成动物,A 错误;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 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B 正确;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碱基对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C错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会使组织就会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而不是

20、无菌水,D 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在光学显微镜,能看到染色体变异,不能看到基因突变;动物细胞培养应用培养稀释单个细胞。熟记相关知识点,注意动物细胞全能性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用于降解某种农药的残留,基本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 的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逆转录酶和核糖核苷酸B过程 需使用限制酶和DNA 聚合酶,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C过程 需要使用NaCl 溶液制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D过程 可利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CarE 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过程 表示利用mRNA 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

21、的DNA;过程 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工程核心步骤);过程 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 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详解】A、过程 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糖核苷酸,A 错误;B、过程 需使用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B 错误;C、过程 常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DNA 的感受态细胞,C错误;D、过程 可利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CarE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D 正确。故选 D。11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验证DNA 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将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

22、35S或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将大肠杆菌细胞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用 T2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使T2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 复制 组装 释放 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DNA 的实验方法叫荧光标记法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中,上清液理论上不含放射性,因噬菌体已将含32P的 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BCD【答案】D【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研究者: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2)实

23、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5)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 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6)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

24、,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 的作用下完成的。(7)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 传给后代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详解】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要先分别标记大肠杆菌,即将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培养,正确,错误;用 T2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使T2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正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 复制 组装 释放,正确;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DNA 的实验方法叫放射性同位素标

25、记法,错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中,上清液理论上不含放射性,因噬菌体已将含32P的 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错误。综上 错误。故选 D。12结构和功能观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真核细胞对丙酮酸的利用场所与氧气供应量有关C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D若要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

26、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

27、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 正确;B、细胞的呼吸作用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一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利用,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利用,B正确;C、

28、溶酶体内还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C 正确;D、植物细胞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胞间连丝,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无关,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查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同时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是()A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具有全能性C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细胞就分裂一次【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

29、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详解】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A 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其也不具有全能性,B 错误;C、细胞调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但细胞坏死对生物体是有害的,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 错误。故选 A。14下图为转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其核苷酸的种类有A 6 种B 8 种C4 种D5 种【答案】A【解析】由于构成DNA 分子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所以在-C-T-T-A-片段中,共有3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又构成 RNA 分子的五碳糖为核糖,所以在-G-A-A-U-

30、片段中,共有3 种核糖核苷酸,因此,图示片段中共有3+3=6 种核苷酸,故选A。15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C细胞膜是双层膜结构,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

31、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叶绿体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 正确;B、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 正确;C、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C错误;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D 正确。故选 C。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都具有两重性B植物激素在幼嫩组织中均进行极性运输C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乙烯只存在于繁殖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

32、内存在的目前分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等。【详解】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没有两重性,A 错误;生长素在幼嫩组织进行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不进行极性运输,B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是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 错误;因此选C。【点睛】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7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或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花生种子切片中的脂肪颗粒要借助显微镜B探究叶绿体所含色素的种类不需要借助显微镜C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

33、分布可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观察质壁分离必须选用含色素的成熟植物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和细胞壁,在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液泡内含有色素或细胞含有叶绿体,细胞膜以内的部分因含有色素,实验现象更明显,若细胞不含色素,也可将视野调暗一些,也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详解】A、脂肪的鉴定需要用到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滴,A 正确;B、探究叶绿体所含色素的种类需要将叶绿体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滤纸条上出现的色素带的条数可说明所含色素的种类,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B 正确;C、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选用人的

34、口腔上皮细胞,使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C 正确;D、含色素的成熟植物细胞易于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现象,不含色素的成熟植物细胞也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D 错误。故选 D。18下列有关实验或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发现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B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图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模型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结果的呈现D通常绘制遗传系谱图模型需要调查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答案】D【解析】【分析】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35、,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2、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详解】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 错误;B、“J”型曲线和“S”型曲线是对种群数量增长构建的一种数学模型,B 错误;C、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的结构,C错误;D、遗传系谱图中性

36、别、是否有病、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是判断遗传方式的依据,都是绘制遗传系谱图模型时需要调查的信息,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教材实验或者模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模型类型和构建过程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9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图中抗体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Taq 酶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C细胞毒素具有与肿瘤细胞膜

37、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D溶酶体破裂导致其中的蛋白酶及其它水解酶释放,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Taq 酶,A 错误;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定向性,细胞毒素的杀伤力并未改变,B错误;C、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没有特异性,能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C 错误;D、溶酶体破裂使其中的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加速肿瘤细胞凋亡,D 正确。故选

38、 D。20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 型及 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 S型菌的 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 R 型菌混合培养,观察 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 D

39、NA 是遗传物质。【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 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 型菌落,A 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 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 酶,DNA 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 参与了 R 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 选项错误。2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是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它是由感染HIV 所引起的BHIV 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等母

40、婴传播途径遗传给孩子CHIV 中含有两条RNA 和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逆转录酶D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往往很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答案】B【解析】【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HIV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因,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 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 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便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详解】A、艾滋病是

41、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病因为HIV 感染,A 正确;B、HIV 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等母婴传播途径传染给孩子,不是遗传,B 错误;C、HIV 中含有两条RNA 和逆转录酶等,其中HIV 的蛋白质可以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C 正确;D、由于 HIV 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污染,许多感染在平时可用抗生素治愈,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往往很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D 正确。故选 B。22在 CO2浓度为 0.03%和恒温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二氧化碳浓度,d 点向右上方移动B若

42、甲、乙生活于同一片小树林中,则平均株高植物乙高于甲C若温度升高,植物甲曲线a 点会向左移动D b 点时,限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图示曲线是在CO2浓度为 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的。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甲呼吸作用(50 个单位)强度大于植物乙(20 个单位);植物甲的光补偿点为a 点,光照强度为1 千勒克斯,植物乙的光补偿点为b 点,光照强度为3 千勒克斯;图中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详解】A、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下降,d 点将向左下方移动,A 错误;B、植物乙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大于植物甲,植物乙为阳生植物,平均

43、株高高于植物甲,B 正确;C、由于实验中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所以不能确定温度升高,植物甲曲线a 点是否会向左移动,C错误;D、b 点时,植物甲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关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而植物乙没有达到光饱和点,其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D 错误。故选 B。23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阿霉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可抑制DNA 和RNA 的合成,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B活化阿霉素抑制细胞中的DNA 复制,不抑制转录C仅注射生物导弹不能对肿瘤细胞起抑制作用D单克隆抗体特

44、异性强,能减轻对正常细胞的伤害【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 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阿霉素可抑制DNA 和 RNA 的合成”,因此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B错误;C、在治疗中,应将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导弹同时注射,C正确;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直接靶向癌细胞,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 正确。故选 B

45、。【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同时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24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 ATP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C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D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TP的合成无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据图甲分析,H+跨膜运输需要细菌紫膜

46、质(一种膜蛋白)的协助,且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方式,A 正确;B、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而是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正确;C、根据图丙分析,ATP合成酶能够催化ATP的合成,且能够H+将运出细胞,C正确;D、图丙中H+是顺浓度梯度运出细胞的,因此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会影响ATP的合成,D 错误。故选 D。2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是分泌细胞C衰老细胞内染色体固缩不影响DNA 的复制D性激素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蛔虫生活在动物的

47、肠道中,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 正确;B、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普遍具有的细胞器,并不是每个细胞都具有分泌功能的,如肌肉细胞、植物细胞等,B 错误;C、衰老细胞内染色体固缩,导致其不能解旋,进而影响了DNA 分子的复制,C错误;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而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D 错误。故选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酒精是应用广泛的工业产品,可通过发酵技术进行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工厂不断改进技术手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甘蔗常作为酒精生产原料,酵母菌则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但酵母菌不含有_酶,故不能分解甘蔗渣。(2)若要

48、回收再利用这种酶,则应采用_技术。20 世纪 70 年代,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细胞固定化技术。图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固定酵母细胞固定化多采用_法固定,原因是_。流程中 指的是 _。该固定化技术除了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外,还可用_ 等物质(答出1 种)。【答案】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固定化酶包埋细胞相对比较大,难以吸附和结合酵母细胞的活化明胶、琼脂糖、醋酸纤维素等【解析】【分析】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为: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 CaCl2溶液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因此图中 表示酵母细胞的活化。【详解】(1)甘蔗榨汁以后

49、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不含能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2)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回收再利用这种酶。由于细胞相对比较大,难以吸附和结合,因此一般常用包埋法固定酵母细胞;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表示酵母细胞的活化。包埋法固定细胞是将微生物的细胞均匀地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常用的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点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生物技术与实践中的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结合问题要求进行回答。27豌豆和玉米都是常见的遗传学实验

50、材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因为豌豆和玉米都具有_;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后代数目多等优点,所以常用来做遗传学实验材料。在杂交实验中,为避免豌豆、玉米(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交,常对未成熟花分别采取的措施是_、_。(2)已知玉米的宽叶基因A 对窄叶基因a 为显性,相应基因位于9 号染色体上,A和 a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 和 a 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精子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育。现有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aa 的 5 种玉米,欲设计实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精子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