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县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1825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55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宁河县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天津市宁河县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宁河县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宁河县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津市宁河县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生物B细胞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体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细菌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细菌和T2噬菌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分裂方式为二分裂,遗传物质为DNA。【详解】蓝藻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能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二者都是自养生物,A 正确;原核生物进行二分

2、裂,细胞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体,B正确;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细菌和T2噬菌体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相同,D正确。故选 C。2用含有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测得该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Cu2+浓度(mol/L)0 1 10 100 1000 叶绿素含量(mg/g FW)叶绿素 a 2.0 2.3 2.2 2.0 1.4 叶绿素 b 0.4 0.5 0.5 0.5 0.4 A随着 Cu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BCu2+浓度为 100mol/L 时,Cu2+促进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的合成

3、C当 Cu2+浓度为 1000mol/L 时,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D测定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的含量,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因变量是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他属于无关变量。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作答。【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暈先稍增加,然后逐渐减少,A 正确;B、当浓度为 1mol/L 时叶绿素的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Cu2+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B错误;C、当 Cu2+浓度为 1000mol/L 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D、测定叶绿素a

4、和叶绿素b 含量时,需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D 正确。故选 B。3下图为人体某生理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T 细胞,物质N 为淋巴因子,则乙可以是B 细胞B若甲为浆细胞,物质N 为抗体,则乙可以是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C若甲为肾上腺,物质N 为肾上腺素,则乙可以是肌细胞D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N 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5、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心跳,作用后立刻被灭活。3、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详解】A、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 细胞,促进B 细胞的增殖分化,A 正确;B、抗体无法和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接触,B 错误;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肌细胞,使机体表现出心率加速,C 正确;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作用于肌肉细胞,使肌肉

6、收缩,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真核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对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进行调控的信息中心。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B细胞的信息中心就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C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7、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植物和真菌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壁,但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都是细胞膜,A 错误;B、细胞的信息中心是细胞核或拟核,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植物细胞内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液中的色素不在原生质层内,C错误;D、动物体内只有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才会出现纺锤体,而动物体内大部分细胞高度分

8、化,不具有增殖能力,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突出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5豌豆豆荚形状可以是饱满的(D)也可以是不饱满的(d),植株茎的高度可以是高茎(T)也可以是矮茎(t),现有基因型为DdTt 的豌豆植株若干,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推断不合理的是()A选取该豌豆植株进行测交,若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选取该豌豆植株进行测交,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则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选取该豌豆植株自交,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31,则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选取该豌豆植株自交,

9、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2 1,则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对基因型为DdTt 的豌豆进行测交,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0、111,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只能说明其产生两种配子,不能说明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何连锁,可能是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或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 正确,B错误;C、基因型为DdTt 的豌豆进行自交,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若 D、T 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C正确;D、若 D、t 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21,D 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

11、染色单体和核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

12、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 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此时细胞中染色单体和DNA 数目相等,B 正确;C、染色体和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即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 分子,说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

13、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7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 等大量元素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患者可以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D这种染色剂的加工、分泌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答案】C【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少量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功能。3、分

14、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C、H、O、N 等元素,A 正确;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癌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识别,与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B正确;C、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因此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错误;D、由题意可知,

15、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 正确。故选:C。82019 年 7 月澳大利亚爆发山火,一连烧了几个月,焚烧了数千万亩的土地,不仅将美丽的森林烧成灰烬,也给澳大利亚人带来了无尽的伤感和挑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区生物群落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火灾产生的后果已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将无法恢复C火灾过后,澳大利亚受灾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原来增强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

16、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洪水和人为破坏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火灾过后该地区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 错误;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火灾产生的后果没有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仍然可以恢复,B错误;C、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错误。故选 C。9某研究小组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17、),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高于35时,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25和 30时,该植物的2CO消耗量基本相等C该植物的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35D温度由5升高到 25的过程中,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逐渐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属于总光合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最适温度大概在25到 30之间。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属于呼吸速率,图中一直在上升;图中阴影部分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详解】A、由图可知:大于35时,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小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体

18、不能生长,A 错误;B、由图可知,25 和 30时该植物的CO2消耗量基本相等,B 正确;C、大于 35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还在增加,说明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大于35,C错误;D、5-25,光合作用CO2消耗量一直大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说明净光合速率大于0,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逐渐升高,D 错误。故选 B。10下列有关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引起B羊膜腔穿刺能治疗胎儿出现的神经管缺陷C受精至着床前后17 天,最易形成胎儿畸形D个体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都是由有害基因造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从致畸角度出发,可以把胎儿的生长发育分

19、为3 个阶段:受精至着床前后17 天;早孕期(孕18 天至 55天);孕 56 天至分娩。畸形常在第二阶段形成,如在此时期孕妇照例吃药、受放射性照射等,致畸的潜在危险较大。【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引起的,A 正确;B、羊膜腔穿刺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不能治疗胎儿出现的神经管缺陷,B 错误;C、畸形胎通常在早孕期形成,C错误;D、个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也有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D 错误。故选 A。11河豚毒素(TTX)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 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

20、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为()A 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Na+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BTTX 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C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K+外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D 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K+外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适宜刺激使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兴奋,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若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则兴奋不能传递到突触后膜。【详解】依据图示可

21、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主要取决于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明显减弱,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减弱甚至不兴奋,主要原因是TTX 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综上分析,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12如图为真核细胞内发生的某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的碱基总数与其模板链上碱基总数一致B图示为翻译,核糖体在 上从右向左移动C随核糖体移动 将读取 mRNA 上的密码子D该过程中既有氢键的形成,也有氢键的断裂【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此过程为翻译,发

22、生在核糖体上,为 tRNA,为 mRNA。【详解】A、为 mRNA,在真核细胞内基因上存在非编码区和内含子等非编码序列,所以 的碱基总数比模板链上碱基总数少,A 错误;B、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B 错误;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 移动,核糖体读取密码子,C 错误;D、该过程中有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互补配对和tRNA 与 mRNA 的分离,因此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D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要求考生熟记翻译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数字的名称,并能准确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13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

23、和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需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答案】D【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

24、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健那绿染液,A 错误;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是解离,而在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使染色剂容易进入,B 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C 错误;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

25、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利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的结果都是吸水或失水造成的,D 正确。故选 D。14有四位同学分别选择花生子叶、紫色洋葱鳞片叶、黑藻叶、菠菜叶进行了四组实验,内容如下:甲:将花生子叶切出薄片,用苏丹IV 染液染色,用清水漂洗,制片后显微镜观察。乙: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用16g/mL 蔗糖溶液引流浸润,显微镜观察。丙:撕取一片幼嫩的黑藻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丁:称取5g 菠菜叶,只用无水乙醇研磨提取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肉眼观察。以下对四位同学的实验评价,正确的是()A甲同学应该用51%的酒精洗去浮色,才能看到细胞中的红色脂肪滴B乙同学

26、所用蔗糖溶液浓度太大,导致细胞死亡,无法看到质壁分离C丙同学所用黑藻叶太厚,无法看到叶绿体围绕液泡环形流动D丁同学用无水乙醇浓度合适,可以看到四条清晰的色素带【答案】A【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苏丹 IV 染液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清水,因此甲同学应该用51%的酒精洗去浮色的操

27、作是正确的,能看到细胞中清晰的红色脂肪滴,A 正确;B、乙同学所用蔗糖溶液浓度太大,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应该能看到质壁分离,B错误;C、丙同学用黑藻叶为材料,能看到叶绿体围绕液泡环形流动,B 错误;D、丁同学用无水乙醇浓度作为溶剂合适,但是还需加入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D 错误。故选 A。15RNA 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与RNA 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少数是RNA BmRNA 可以沿着多个核糖体移动从而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CtRNA 上的反密码子共有64 种D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参与翻译过程的多种RNA 均由 D

28、NA 控制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产物是多肽,场所是核糖体。【详解】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A 错误;B、多个核糖体沿着一条mRNA 移动,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B错误;C、tRNA 上的反密码子共有61 种,C错误;D、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参与翻译过程的多种RNA(mRNA、tRNA、rRNA)均由 DNA 控制合成,D 正确。故选 D。【点睛】密码子有64 种,反密码子有61 种,tRNA 有 61 种。1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中许多重要细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为基础B细胞核通过mRNA 和核糖体对细胞生命

29、活动进行控制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均需要内质网参与D细胞骨架由纤维素构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生物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

30、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3、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大多数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故许多细胞器都是以膜的分化为基础形成的,A正确;B、大多数mRNA 在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从而对细胞进行稳定性调控,B正确;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都是蛋白质类的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

31、内质网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成熟后分泌出细胞,C正确;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考查,需要考生识记生物膜的组成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和细胞骨架等知识。17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元素组成相似,结构基本相同B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通过囊泡实现C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上均可发生能量转换D人体内性激素的合成与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形成有机物中稳定的

32、化学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详解】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故生物膜的元素组成相似,结构也基本相同,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贯穿其中,A 正确;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如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可通过囊泡进行膜的转移,B 正确;在线粒体内膜上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内膜上不能发生能量转换,C错误;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性激素属于脂质,故人体内性激

33、素的合成与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有关,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内质网的功能、能量转化的场所等相关知识,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18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下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三的结果,可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 B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实验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C比较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可看出蛋白酶没有催化作用D根据三个实验的结果,还无法确定转化因子的本质【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

34、体内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 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实验一和实验三中加入的RNA 酶和蛋白酶都不能将S型菌的 DNA 分解,此时在两个培养皿中R 型菌可实现转化,由于实验缺乏对照,故不能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A 错误;B、实验二的培养皿中由于加入了DNA 酶,在 DNA 酶的作用下,S型菌的 DNA 被分解了,R 型菌不能实现转化,故培养基上只存在一种菌落,B正确;C、比较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只能说明蛋白酶不能催化DNA 的水解,但不能说明蛋白酶没有催化作用,C 错误;D、根据三个实验的结果,能确定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D 错误

35、。故选 B。19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任何独立生活的生物体都是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B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多方向性等特点C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否定了“用进废退”现象的存在D蝾螈、鳄鱼、大猩猩和人四种生物中,大猩猩和人的DNA 碱基序列差异最小【答案】C【解析】【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的特点。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A、因为病毒无细

36、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生活;独立生活的生物是指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任何独立生活的生物体都是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A 正确;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的特点,B 正确;C、用进废退是一种生物学现象,不是进化的原因,而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所以说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没有否定“用进废退”现象的存在,C错误;D、蝾螈、鳄鱼、大猩猩和人四种生物中,大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DNA 碱基序列与人的差异最小,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遗传

37、、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需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对本题进行准确作答。20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递质结合发挥作用后受体即被灭活C电位 2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K+大量外流所致D电位 1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Na+大量内流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电位1 突触后膜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电位2 突触后膜电位进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抑制

38、。【详解】A、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A 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而不是受体被灭活,B 错误;C、发生电位2 很可能是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神经递质后引起阴离子内流的结果,可能是 Cl-大量内流所致,C 错误;D、电位 1 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重点是理解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所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21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

3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膜上的 F表示受体蛋白B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 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A 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E与 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 X使 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 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与细胞 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

40、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 错误;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 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B 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 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 X使 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C。2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和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的DNA 都发生了改变B衰老是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现象,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C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发生了形态结构的改变D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使衰老、

41、癌变的细胞凋亡从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均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

42、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的DNA 未发生改变,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A 错误;B、衰老是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现象,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B 正确;C、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发生了形态结构的改变,C 正确;D、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使衰老、癌变的细胞凋亡从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

43、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3 医学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 结构有关。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讲R-loop 结构中含有5 种核苷酸BR-loop 结构中 mRNA 和 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同CR-loop 结构中的DNA 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D R-loop 结构只影响DNA 复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DNA 和 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碱基不

44、完全相同,DNA 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另外组成 DNA 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所以DNA 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若同时存在DNA 和 RNA的场所,则会出现8 种核苷酸。转录形成RNA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由于 RNA 中没有 T,所以 RNA中的 U 与 DNA 模板链上的A 互补配对,DNA 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根据“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 与 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可知,mRNA 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影响了翻译过程,且DNA 中的模板链不能

45、在正常解旋进行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详解】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 杂合片段,DNA 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 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所以 R-loop 结构中有8 种核苷酸,5 种含氮碱基,A 错误;R-loop 结构中 mRNA 与 DNA 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和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似,只是U 替代了 T,B错误;R-loop 结构中的DNA 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

46、在”可推测 R-loop 结构既影响DNA 复制又影响基因的表达,D 错误。【点睛】正确理解“新产生的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是解题的突破点,杂合链中既有DNA 又有RNA,故碱基为5 种,核苷酸为8 种。稳定的杂合链使DNA 不能正常解旋作为DNA 复制和转录的模板,mRNA 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无法完成翻译过程。242020 年初,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病毒是具包膜的正链单链RNA 病毒,包膜是从宿主细胞获得的,包膜上有末端膨大为球形的突起。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的包膜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突起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侵染等

47、过程有关B正确使用医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C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复制两次才能得到子代正链RNA,过程中要经历双链RNA 的阶段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装配后,以胞吐方式释放,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 或 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由题干可知,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来自宿主细胞的包膜,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突起易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侵染等,A 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空气传播,正确使用医

48、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切断病毒的传播,B 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以自身的正链单链RNA 为模板,宿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负链单链RNA,然后再以负链单链RNA 为模板,合成负链单链RNA,需复制两次才能得到子代正链RNA,过程中要经历双链RNA 的阶段,C正确;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装配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出释放子代病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而非功能特点,D 错误。故选 D。25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某种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B若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图 细胞骨架微丝的聚合,并抑

49、制纺锤丝的形成C图 所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 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D图 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图 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 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上述细胞分裂图象按进行时序排序为,A 错误;B、秋水仙素可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图 为细胞分裂间期,不形成纺锤体,B 错误;C、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

50、色体自由组合;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C正确;D、图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使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增加一倍,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图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能为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相同,D 错误。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2017 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因种种原因塞罕坝林场早年“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到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