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1708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81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 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甲图所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正常形成的2 个子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相同 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乙图所示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丙图结果可能来自于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以及动物精巢等部位细胞 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

2、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A 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图丙中,A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时期和减 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详解】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染色体排

3、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但赤道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错误;由于 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故甲图所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正常形成的2 个子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相同,正确;乙图所示细胞中DNA 含量为 4N,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相同,为2N,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确;乙图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一极的染色体应为体细胞的一半。若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2N,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错误;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N,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最少为N,说明

4、还可以发生减数分裂,故丙图结果可能来自于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以及动物精巢等部位细胞,正确;C组细胞染色体数为4N,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错误。综上分析,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数量变化,能够根据数量确定分裂时期,并能够识记相关时期的细胞特点,进而对选项逐项分析。2某线性DNA 分子含有 5000 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 切割,得到的 DNA 片段大小如下表。在该DNA 分子中,酶与b 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a 酶

5、切割产物(bp)b 酶再次切割产物(bp)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 3 个和 2 个B2 个和 2 个C3 个和 3 个D2 个和 3 个【答案】A【解析】【分析】可以画两条线代表5000 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a 酶切割后出现4 段,肯定是有3 个识别位点,b 酶可以把 a 酶切割的前两段又切成四段,说明b 酶有 2 个切割位点。【详解】表格中看出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b 酶把大小是2100 的 DNA 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 和 200 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

6、1400 的 DNA 切成大小分别为 800 和 600 两个片段,说明b 酶在该 DNA 分子上有2 个切口,即b 酶的识别序列有2 个,A 正确。故选 A。3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中所做的贡献。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1 由两种不同的DNA 结合蛋白HIF-1a 和 ARNT组成,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 HIF-1a的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人体的HIF-1a

7、 的含量会降低BHIF-1a 的降解过程中仅需蛋白酶体C研究发现缺氧时HIF-1a 含量会升高,但HIF-1a 的 mRNA 表达量较常氧时并未增加,由此推测可能是缺氧使 HIF-1a 稳定性增强D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在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说明在低氧环境下,细胞中HIF-1a 的含量会上升。缺氧诱导因子(HIF-1)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说明HIF-1a 的化学

8、本质是蛋白质。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详解】A、HIF-1a 属于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A 正确;B、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 才会被蛋白酶体降解,B 错误;C、缺氧时 HIF-1a 含量会升高,但 HIF-1a 的 mRNA 表达量并未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缺氧使HIF-1a 稳定性增强,不容易被降解,C正确;D、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

9、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D 正确。故选 B。4我国科学家发现,当有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在光照条件下,水稻体内的LHCB5蛋白第 24 位的苏氨酸就会发生磷酸化,加速向叶绿体中积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会诱发活性氧的产生。在活性氧作用下,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稻瘟病基因表达后,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会提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易暴发稻瘟病B抗稻瘟病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LHCB5蛋白C叶绿体内的蛋白质不都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D LHCB5蛋白的功能变化与它的结构变化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有

10、稻瘟病菌入侵水稻时,在有光条件下,水稻体内的LHCB5蛋白发生磷酸化,加速向叶绿体中积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会诱发活性氧的产生。在活性氧作用下,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稻瘟病基因表达后,水稻抗稻瘟病的能力会提高,说明水稻具有抗稻瘟病的能力。【详解】A、LHCB5蛋白第 24 位的苏氨酸发生磷酸化需要光照条件,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天气LHCB5蛋白发生磷酸化受阻,活性氧产生的少,抗稻瘟病基因表达量少,所以水稻更易暴发稻瘟病,A 正确;B、LHCB5蛋白不属于抗稻瘟病基因的产物,抗稻瘟病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抗稻瘟病的蛋白,B 错误;C、叶绿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内的蛋白质不都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

11、也有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形成的,C正确;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故LHCB5蛋白的功能变化与它的结构变化有关,D 正确。故选 B。5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T 细胞结合引起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 能刺激 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 能刺激 T 细胞释放更多的白细胞介素-2,也能促进效应T 细胞的生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传递给T 细胞B白细胞介素-2 刺激更多白细胞介素-2 释放的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C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不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D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 细胞能识别并裂解

12、感染病毒的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2)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 细胞,同时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侵

13、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暴露,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A 正确;B、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 能刺激 T 细胞释放更多的白细胞介素-2,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 正确;C、病毒过寄生生活,当病毒入侵靶细胞后,机体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重新暴露出病毒,病毒和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C 错误;D、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 细胞能识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的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而被清除,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素材,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

1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明确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的机理。6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 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 pH 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 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了明显差异且两者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该事例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5、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土壤酸碱度对个体产生的不同变异有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A 错误;B、题意显示两种群已经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显然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两个种群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 正确;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由于基因突变时不定向的,故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

16、;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D 错误。故选 B。7高密度水体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B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C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流出稻田的水含的有机物

17、大量减少,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详解】A、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A 正确;B、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B正确;C、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C正确;D、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D 错误。故选 D。8研究人员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在不同浓度条件下三种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

18、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乙的浓度大于5ppm 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据图推测,用50ppm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不一定抑制其生长D甲、乙、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植物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不同,作用的效果也不同,据此答题。【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在020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A 正确;B、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 组比较可知,乙的浓度大于5ppm 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仍然表现对莴苣幼根生长起促进

19、作用,B错误;C、由于幼根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性大于幼芽,所以50ppm 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幼根生长为抑制作用,但对幼芽生长不一定为抑制作用,C正确;D、根据曲线图分析: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通过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要注意对曲线的分析。9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达到较理想实验效果的是()A观察 DNA 与 RNA 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15%盐酸处理细胞B苏丹 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洗去浮色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碘液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

20、剂A 液和 B 液【答案】D【解析】【分析】1.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1)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知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 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 的亲和力强,使RNA 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3)盐酸(8%)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 与染色剂的结合。2.脂肪的鉴定: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

21、,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3.还原糖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4.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 液和 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 A 液后加 B 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详解】A、观察 DNA 与 RNA 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8%盐酸处理细胞,A 错误;B、苏丹 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B 错误;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斐林试剂,C错误;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34

22、滴,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综合考察高中生物实验的具体操作,应注意区分相同试剂在不同实验中的用量。10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B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至少需要破坏细胞膜和叶绿体膜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效果可能相同D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洋葱根尖的质壁分离现象更容易观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详解】A、可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A 正确;B、绿叶中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至少需要破坏

23、细胞膜和叶绿体膜,B 正确;C、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两侧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效果相同的不同浓度,C正确;D、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后,细胞已死亡,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 错误。故选 D。11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B、b 和 Y、y 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产生蓝色素,Y基因控制产生黄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混在一起时表现为绿色。两只绿色鹦鹉杂交,F1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相同BF1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种C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 D F1中蓝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相

24、互交配,后代中白色个体占2/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绿色的基因型为B_Y_,蓝色的基因型为B_yy,黄色的基因型为bbY_,白色的基因型为 bbyy。两只绿色鹦鹉杂交,F1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说明亲本绿色的基因型都是YyRr。【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都是YyRr,A 正确;子一代绿色的基因型共有四种,分别是 YYRR、YYRr、YyRR、YyRr,B 正确;F1蓝色个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yy:Bbyy=1:2,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y:by=2:1,因此 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2/32/3)(1-1

25、/31/3)=1/2,C 正确;F1中蓝色个体(B_yy)和黄色个体(bbY_)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bbyy)个体占1/31/3=1/9,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关系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以及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情况。12图 1、图 2 表示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 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甲处噬菌体是利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

26、肠杆菌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其一定含有放射性,A 正确;B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DNA 的半保留复制,子一代噬菌体都含有32P,子二代噬菌体则不一定含有32P,故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B 正确;C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图2 实验不能证明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 错误;D由于 DNA 复制的半保留特点,每个噬菌体复制n 代,含32P的噬菌体占2/2n,即培养2 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D 正确。故选 C。13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B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

27、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既可作为提取液也可作为层析液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可使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答案】B【解析】【分析】1、脂肪鉴定的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2、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3、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有

28、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详解】A、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A 正确;B、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只能作为提取液,不能作为层析液,B错误;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15%的盐酸,C正确;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可使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脂肪检测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

29、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14以下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B蚕豆病致病基因是否有害,需要与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C一般说来,染色体异常的胎儿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D羊膜腔穿刺吸出的羊水进行离心获得细胞后,只取上清液进行检测【答案】D【解析】【分析】1、遗传病是指由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遗传病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群体中

30、发病率较高;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一般不遵循遗传定律。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原因: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增,使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遗传咨询(主要手段):诊断 分析判断 推算风险率 提出对策、方法、建议;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重要措施)在胎儿出生前,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等)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详解】A、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A正确;B、判断缺乏某基因是否有

31、害需与多种环境因素一起进行综合考虑,B 正确;C、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胎儿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C正确;D、通过羊膜腔穿刺获取少许羊水,离心后对羊水细胞和上清液进行生物化学方面的检查,D 错误。故选 D。15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图(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进入成年,9+时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数据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处理获得B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中有一条中线,该线代表每一个年龄组中间

32、年龄的个体数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约为111【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故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A 正确;BD、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

33、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204001 11,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BD 正确;C、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中有一条中线,该线与年龄的个体数无关,该线两侧代表不同性别的个体数,C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判断各选项。16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发育程

34、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B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促进植物的生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A 项正确;B、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促进效应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浓度对生长的促进效应是相同的,B项错误;C、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

35、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中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故C项错误;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抑制植物的生长,D 项错误。故选 A。17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由32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的链状多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含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特有的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降钙素B降钙素由高尔基体合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氨基酸分子形成降钙素时,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558 D高血磷患者宜口服降钙素,以维持机体血磷含量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降钙素是由32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的链

36、状多肽类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由同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的个体所有细胞的基因都一样,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无特有基因,能分泌降钙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 错误;BD、降钙素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类(蛋白质类),其合成部位是核糖体,因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失去效应,故高血磷患者不宜口服降钙素,B、D 错误;C、32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降钙素时,共形成一条肽链,脱去31 个水分子,故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3118=558,C 正确。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充分把握题干中降钙素属于多肽这一信息,结合题意分析作答;此外需要明确数量关系: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37、肽链数。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中许多重要细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为基础B细胞核通过mRNA 和核糖体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控制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均需要内质网参与D细胞骨架由纤维素构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生物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

38、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3、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大多数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故许多细胞器都是以膜的分化为基础形成的,A正确;B、大多数mRNA 在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经

39、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从而对细胞进行稳定性调控,B正确;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都是蛋白质类的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成熟后分泌出细胞,C正确;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考查,需要考生识记生物膜的组成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和细胞骨架等知识。19图是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简图,其中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Na+/K+ATPase是钠钾 ATP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

40、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的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B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运输、信息交流和密封细胞间隙的作用C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 Na+/K+ATPase也存在神经元细胞膜上,参与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 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易化扩散。【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

41、绒毛,形成微绒毛的意义是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利于高效地吸收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A 正确;B.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体现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Na+/K+ATPase是钠钾 ATP酶,具有催化功能,但该细胞膜上蛋白质未体现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当从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需要排出Na+、吸收 K+,因此 Na+/K+ATPase参与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用于钠钾的运输,D 正确。20所

42、谓“膜流”是指细胞中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不属于“膜流”现象BRNA 在核质之间的转移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C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D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是失水和吸水导致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和复原,没有膜泡运输,没有体现“膜流”现象,A 正确;B

43、、RNA 在核质之间的转移是通过核孔,没有发生“膜流”现象,B 错误;C、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属于胞吐,发生了“膜流”现象,C 正确;D、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胞吞,发生了“膜流”现象,D 正确。故选 B。21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片树林中的黑色桦尺蠖和灰色桦尺蠖是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B人们用农药处理作物上的害虫,经过该人工选择,害虫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增加C抗青霉素的突变型细菌不可能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D在某个很大的种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等于A 频率的平方【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

44、发生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迪-温伯格定律。【详解】A、一片树林中的黑色桦尺蠖和灰色桦尺蠖是没有地理隔离,更不会出现生殖隔离,故二者是同一个物种,A 错误;B、人们用农药处理作物上的害虫,经过该人工使用的农药的选择,害虫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增加,B错误;C、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故抗青霉素的突变型细菌不可能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C正确;D、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AA的基因型频率等于A 频率的平方,D 错误。故选 C。22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乳糖没有相同的水解产物B甘油和磷脂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 C腺嘌呤和脱氧核糖可形成ATP并用于某些生命活动D细胞膜、细

45、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分子并不都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不同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可能不同。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 A 代表腺苷,T 代表 3 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 个磷酸基团、2 个高能磷酸键。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主要功能为: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催化作

46、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蔗糖和乳糖共同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A 错误;B、甘油的组成元素是C、H、O,B错误;C、ATP中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C错误;D、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本质是核酸),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物体内的四大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在生物体内的功能。23下列有关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

47、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果匀浆中加入95%乙醇使果胶沉淀,可提高出汁率B在水果匀浆中加入果胶酶反应一段时间后加热,可提高澄清度C在原料中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提高果胶获得率D在LB 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苹果青霉,可大量提取果胶酶【答案】B【解析】【分析】1、果胶:(1)作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48、。【详解】A、果胶不溶于乙醇,在水果匀浆中加入95%乙醇使果胶沉淀,但不能提高出汁率,A 错误;B、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水果匀浆中加入果胶酶能提高果汁的澄清度,B正确;C、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都能分解果胶,C错误;D、LB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细菌,而青霉属于真菌,D 错误。故选 B。24某果蝇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均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无突变和迁人迁出,无自然选择;B的基因频率为p,b 的基因频率为q,且 2pqp2q2。几年后环境变迁,BB 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 BB、Bb、bb 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是()A 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中,

49、则有,BB的基因型频率为p2,bb 的基因型频率为q2,Bb 的基因型频率为2pq,又由题意知,2Pqp2q2,因此 BbBBbb;若 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B基因频率降低,b 基因频率升高,BB 的基因型频率下降,bb 的基因型频率升高。【详解】在遗传平衡体系中,BB基因型频率=B 的基因频率 B的基因频率=p2,同理 bb 基因型频率=q2,Bb 基因型频率=2B的基因频率 b 的基因频率=2pq。根据题干“2pqp2q”所以开始时应该是图,再根据“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所以 BB、Bb 的基因型频率要逐渐下降,BB下降的比Bb 快,因此应该经过 再到,故选 D。25下图为初级精

50、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 与 2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3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 1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为相同基因,1(或 2)与 3(或 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 6)与 7(或 8)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 与 2 为相同基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