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修理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策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修理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策略探讨.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船舶修理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策略探讨摘要:船舶修理工作涉及到了电气、吊重、受限空间等众多的高危作业,且它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种类比较复杂,在船舶修理的过程中还经常需要交叉作业,因此船舶修理作业充满了风险。而要想消除船舶修理作业当中的风险是十分困难的。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船舶修理作业之前做好对风险的评估,从全方位降低船舶修理作业的风险,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关键词:船舶修理作业;安全风险引言在对船舶进行修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多个不同的高危作业环节,其中最为主要的包括电气、吊重,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使得各项工作的难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进行船舶修理的过程中由于工序较为繁杂,存
2、在许多交叉作业,因此整个船舶的修理作业过程充满危险性,想要从根本上消除船舶修理作业中的风险则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在正式进行修理之前,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只有在事前进行严格的风险把控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一些风险问题的出现, 这样才能达到安全修理的目的。1 船舶修理作业中的特殊性1.1 船舶修理作业中环境的特殊性大多数修船厂地处于偏远位置的海边或者江河沿岸,部分修船厂甚至建立在 远离大陆的岛屿上,修船码头附近水域狭窄,水深有限,给船舶停泊驶离、换挡、进出船厂带来很大风险,并且容易受到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多数造 船厂的码头靠泊都存在多档船舶搭靠的形式,如果其他大型航行船舶在经过码头 附近时,造成
3、船舶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或者左右摆动,这样会对船的日常修理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船体或者其他结构表面如果大量使用油漆喷涂容易发生燃爆,机舱内燃油和油污水遇到明火易造成火灾。1.2 船舶修理作业中方式的特殊性船舶修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劳动作业强度大,工作条件极其恶劣, 大多涉及高空、明火、有限空间、吊装等一系列高风险作业,并且各种作业存在立体交叉,工作上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会导致事故。2 船舶维修安全风险因素2.1 触电风险维修人员针对船舶开展修理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带电作业的情况,如果 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或者维修动作出现偏差,很可能会出现触电事故。实际工作中, 停送电环节以及使
4、用带电设备过程中容易出现触电问题,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首 先是在船舶维修现场并没有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以及过载保护装置,一旦发生触电 问题维修人员无法快速与电源分离;其次,相关维修人员在对船舶进行修理工作 时,没有与电源保持安全距离,或者为了简化维修步骤而采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 维修动作,进而发生误触事故;最后,修理人员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电气设备, 由于电气设备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2.2 高坠风险船舶的体型较为庞大,很多修理工作属于高空作业,这对修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高空维修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坠事故。而在实际开展船舶修理工作过程中,很多修理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在不佩戴
5、防护工具的状态下就贸然进行高空作业,很容易发生高坠事故,而且由于此类高坠事故的发生十分突然,没有规律,因此对此类事故无法进行有效的防范,导致一旦维修人员高坠,就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2.3 火灾风险除了高坠事故与触电事故外,火灾事故也是船舶维修作业过程中较常见的一 种事故类型。船舶维修工作需要使用大量电气设备,如果忽视了对电气设备的保 养,很可能会因为线路老化短路而引发火灾。此外,一些船舶对用电的管理较为 松散,存在私接、乱接电源的问题,如果忽视了对此类问题的管控,很容易造成 电力线路负荷过载问题,一旦出现负荷过载很容易引发火灾。而在船舶维修期间, 相关工作人员会使用切割设备以及电焊设备,这些
6、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明火,如果 维修场地周围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很容易引发火灾。3 安全风险管控具体措施3.1 加强监督通过对修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违规造成的事故不断增多,许多经营者已经形成了船舶修理思维定式。同时,分级分离作业也给船舶修理作业中各个维修班组的工作造成了影响,因此,需要对修理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和阶段进行验证和控制,发现并及时纠正修理中出现的差错,借助这种方式寻找对船舶修理造成安全风险的潜在因素,以便在问题发生前有效规避安全风险。这种背景下,建立监督机制成为必然,具体如下:(1)自查机制,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自律和自查,纠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2)互查机制,同一个项目组
7、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检查,实现对运营过程的把控;(3)异质监管机制,即修理作业的执行职能与监管职能分离,船舶修理各环节以船厂相互监督、建立监督机制的形式进行。为确保监管质量,监管人员必须熟悉船舶总体环境,了解专业技术、安全生产法规和相关操作规程,不断强化协调能力。3.2 从船舶修理事故原因分析,人员违章是事故的主要原因许多工人逐渐养成了难以改变的工作习惯。同时,分隔符的操作也给船厂设 计组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把控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行为和 隐患,寻找影响施工安全的各种实际或潜在因素,以防止各种习惯性违章和常见 隐患的出现,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建立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
8、是 自查机制,即通过员工个人自律和自查,纠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环境;二 是相互检查机制,即通过项目组同一成员的相互监督检查,对工作过程进行监控;三是专业监督机制,修理作业与监督职能相对分离,船舶与船厂相互监督,各环节设立专职保安员。观察工作,鼓励在工作中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为确保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人员应熟悉船上的一般环境、专业技术及相关法律和操作程序,熟悉安全监控技术和健康安全知识,熟悉明确协调能力。3.4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船舶修理作业是一项安全风险较高的作业项目,其对修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船厂必须要对修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既要让修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
9、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修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关联性较强的内容作为重点,可以从外界聘请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讲座。除了要对修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以外,还要对作业人员的心理进行辅导,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让作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范,让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一些安全事故的出现。结束语因为每个船舶的类型和结构不相同,因此,结合船厂的特点,安全要求有所 不同,增加了修船工作的安全风险。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定期开展安全评估,根 据事故原因理论识别各类安全风险,从船舶的四大安全因素入手:人、机、环境、管理等方面创造出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环
10、境和事物的不稳定状态的消除,规范 和控制不安全的人类行为以防止事故发生。同时,修船工程的安全不仅是船东或 船厂的片面事情,还需要船厂协调,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机制,使各方面 可提前控制修船安全风险。达到保护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的目的。参考文献1周其元.船舶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修船,2017,30(05):54-56. 2叶涛.船舶修理作业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0(12):49-50.3 付玉良.船舶修理作业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0):55-56.4 朱清明.船舶修理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J.中国修船,2006(03):5-8.5 王东亮.船舶轮机修理前的安全风险评估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9(0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