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精选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行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力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教学流程: (一)、从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模型 (出示图片)两条笔直的铁轨,看成两条直线,把它们画在纸上,它们的位置关系犹如等号。假如你也来画两条直线,还会有什么不同的位置关系呢? 学生画一画。 (二)、分一分,初步感知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1、让我们用两根食指比划比划每组中直线的位置关系。假如让你给这几种状况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先自己独立思
2、索,再与小组同学沟通沟通,小组长做好记录和总结。 2、沟通分类状况。 可能消失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两类相交、不相交 其次种:分三类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 第三种:分四类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 (三)、归纳特点,探究规律 平行: 1、大家先来看第一类,这一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再画长点,会相交吗? 2、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平行线,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 3、我们翻开书56页,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平行线的。(齐读) 4、在这个概念中,你想提示同学们留意些什么?(“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 5、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6、介
3、绍用符号表示平行线的方法。 7、出示课件:推断是否成平行关系。 8、再一次出示铁轨,你还能举诞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吗? 垂直: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其次类直线有哪些共同特点?(有交点,都成了四个角)能不能根据角的大小也把它们分分类?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有的四个角不是直角),你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的角是直角呢?(三角板、量角器), 2、谁知道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是什么关系?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相互垂直? 4、我们翻开书57页,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相互垂直的。(齐读) 5、在这个概念中,你想提示同学们留意些什么?(“相交成直角”,“相互垂直”) 6、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4、。 6、介绍用符号表示相互垂直的方法。 7、完成题卡:推断每组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用符号表示出平行和垂直,写出读法。 8、生活中,许多时候平行和垂直都是同时存在的,把它们掺杂在下起,同学们能区分出来吗? (四)、小结,梳理学问构造 刚刚,同学们在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找一找等探究活动中,知道了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两大类,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的这一类叫做平行。相交的这一类根据是否成直角也可以分成两类,其中相交成直角的叫做垂直。生活中有了平行和垂直,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有序和漂亮。 (五)、拓展练习,稳固学问 辨析题: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
5、线不平行就相交。 3、垂线和直角犹如孪生兄弟,有垂线的地方就有直角。 4、如图+直线b叫垂线。 (六)、拓展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关系,假如再参加一条直线,你还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假如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 假如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 (七)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提升平行与垂直的应用价值 出示图片:(铅锤测平行,水平仪定平行垂直,测量跳远成绩) 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和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索,为下节课做渗透。 板书:平行与垂直 不相交平行()(=)()记作:a/
6、b读作:a平行于b 同一平面内 相交成直角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一、说教材 手拉手这一课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盼望小学的同学供应帮忙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验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态度观,同时也让学生受到肯定的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二、分析学情 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律,本节课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迁移到小数乘法中,大局部学生易于承受。 教学目标: 1、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乘法运算中仍旧适用。 2、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让小数乘法计算简便。 3、结合教材供应的素材,对学生进展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乘法运算中
7、仍旧适用。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让小数乘法计算简便。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创设法。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从而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比拟、迁移、归纳法。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将整数简算与小数的进展比拟,通过观看比拟、迁移类推,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适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遵循这一主旨,我在本节课中,着重以下学法的指导: 1.敢于质疑法。新课程提倡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所以,在出示生活情境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培育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2.合作、沟通、探究法有了独
8、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作为前提,合作、沟通、与探究在学习中更必不行少。这节课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争论、体验探究、比拟归纳,使学生发觉其中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结合情境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详细计算,探究计算方法。 3、对比比拟,总结方法。 (三)稳固练习,应用提升。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长。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 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把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后的一次扩展,同时又为
9、后面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做好学问铺垫。教材内容展现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测量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小数的熟悉,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把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知道准确度的含义。 2.经受类比迁移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通过观看、发觉、争论沟通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推理及概括力量,初步把握“迁移”、“数形结合”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
10、似数。 2.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 在这节课中,我采纳五环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回归情景,深化理解反应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回归生活”。详细设计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主题图,学生明确了用0.984米、0.98米和1米三个数据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探究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由整数类比迁移到小数 在回忆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后,做出强调:求
11、近似数肯定要用约等号来连接。随机提出猜测:求小数的近似数是否也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呢? 2、自主探究,保存一位小数 接着让学生依据以往的学问阅历进展自主探究:保存一位小数求近似数。在充分理解了保存一位小数就是准确到非常位的含义后放手让学生探究,相互沟通,汇报时,重视引导学生进展有条理的完整的表达。由于学生能够在求整数近似数的根底上进展类比迁移,这一环节表述的比拟完整,能轻松的将内部思索过程外化为语言表达。 3、汇报沟通,提炼方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看板书、回忆求1.93和16.195近似数的过程比拟争论得出共性,都是按要求保存一位小数,都要看到小数局部的百分位?不同点是:一个运用四舍法求到的近似数会小
12、于原数,一个运用五入法求到的近似数会大于原数,在争论沟通中,学生明确了四舍五入法仍旧是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借用数轴,直观理解 (1)直观发觉1.93距1.9更近 但为什么求近似数省略局部的最高位小于5时要四舍,不小于5时要五入呢?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还是会从四舍五入的方法本身进展思索和解答?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数轴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借用动态的设计,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由于1.93的位置更接近1.9,所以1.93保存一位小数后约是1.9。 (2)直观列举,体会“四舍五入”的道理 在学生能从“四舍”,和“五入”两个角度思索出近似数是1.9的两位小数后,也更简单思索出近似数
13、是1.9的最大两位小数和最小两位小数是多少。 (3)理解保存一位小数为何只看百分位 从而得出:由于百分位的数打算了原数的位置,所以无论是几位小数在求近似数时,只要保存一位小数只需要看百分位的结论。进而小结出保存一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再类比迁移,得出保存其他位数的方法。 5、类比迁移,尝试归纳 接下来,充分运用练习题的辐射作用引发学生的逆向思索:你能找到能保存三位或四位小数的数吗?为什么?明确原小数至少应当比保存后的近似数多一位。 三、回归情景,深化理解 在学生类推到保存整数的方法后,回归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由0.984怎样想到0.98的,又怎样想到1的呢?这时,学生已能较娴熟地解
14、决这一问题。在找到0.984保存一位小数的近似数后,再一次引导观看、比拟发觉:同一个数由于要求不同,会有不同的近似数,但保存位数越多,就越接近精确数,开头的结论是依据小数的性质结果近似数末尾的0能够去掉:经过争论后发觉由于保存位数的需要(即占位的需要)不能去掉。在此,又借用数轴直观演示近似数为1.0和1的精确数范围,让学生感知到:保存的位数越多,精确数的范围就越小,相应的准确度也就越高。从而得出结论:在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最终提出问题:回想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和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一样吗?从而建构起数学学问间的前后联系。 随后,学生自主看书学习,进展查漏补缺。 四、反应练习,拓展提
15、升 以闯关形式设计的反应练习富有层次性,思索性,表达变化,能让学生在多种变式中体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实质。体会到运用所学学问成功闯关带来的成就感,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给学生更充分的表述时机,不能不说是一种圆满! 五、课堂总结,回归生活。 本课的最终一次争论是在本课完毕,查找小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购置商品时该付8.953元的毕竟会付多少钱呢?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会考虑付9.00元。虽然付8.95元相对来说更实惠一些,但实际上5分的钱数已很少见,所以会保存整数付钱更符合生活实际状况,这样,就让数学学问富于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总之,求小数的近似数内容抽象,本课着重引导了学生在怀疑处、重点
16、处、难点处进展争论,重视对学问源点的梳理,力争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要用“四舍五入法”,以及为什么用“四舍五入法”。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 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 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其次课时天安门广场。 说教材 这局部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学问,是在一年级从两个方向观看物体和二,三年级从三个方向观看物体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它们为学生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做好了有力的学问支撑。 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进展他们观看物体的直接阅历是相辅相成的,学好这局部内容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方向观看由五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积存学问阅历。
17、说学生 学生已有的力量是从三个方向观看立体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观看和想象力量,在此根底上教材给学生供应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画面,让学生想象、推断这些画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 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获得适应将来社会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数学学问,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根本技能。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让学生能说出从不同位置观看同一物体的不同外形。 2.力量目标 让学生经受想象、猜想、推断推理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位置的变化导致的图形或物体的变化,培育空间想象力量,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培育
18、学生良好的观看,想象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依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由于这是让学生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的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肯定的难度。 说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纳教师创设情境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比拟,争论,实际操作等活动来完成对学问点的突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展他们的空间力量,由学生被动承受学问变为主动探究学问,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仆人,我采纳探究式教学法,反应是教学法,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小组争论探究、班内沟通共享、评价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升华、拓展应用达标等六个环节绽开教学的。 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19、:教师出示一个汽车玩具,教师展现从教室的门口平移到对面窗前。 师:你观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一方面稳固以前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看物体,另一方面是借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小组探究争论、班内沟通共享、评价质疑问难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58页的上半局部。 1.师:你发觉了什么? 2.你能提出那些与观看有关的问题? 3.让学闭上眼想象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 教师出示58页下面的四副图片。 4.让学生争论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5.汇报沟通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推断的依据和方法。 6.评价学生的答复,生评或教师评。 7.验证猜测;和你前面的猜测有什么不同。 8.你还
20、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的中应用,通过猜想、想象、推断推理建立空间想象的意识,培育想象力量,正真表达“做数学”的理念。 三、总结概括升华 1.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到过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画面不同的现象。 2.谈谈你的收获。 四、拓展应用达标 1.课本59页的第一题。 2.课本60页的其次题。 让学生说出是如何推断的。 3.嬉戏: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动手画出草图,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到教师的手里,让学生推断也许是那位同学的作品。 说板书 1.板书上课题。2.板书“位置”二字。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赐予批判和指正,
21、感谢!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八册第73页例1例4。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把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依据实际需要不转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三、学具预备: 同桌的两名学生预备用硬纸条做的米尺一把;长短不一的纸条(长度要大于5分米);剪刀一把。 四、教学过程: 师:板书:06元060元06元、060元各表示多少钱?说明白什么? 生:06元表示6角钱,060元也表示6角钱。说明白06元等于060元。 师:很好,板书:06元=060元 师:板书:5、50、500“5、50、500”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数,谁能添上不同的单位名称使
22、它们所表示的量相等? 生:5元、50角、500分。 生: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生:5米、50分米、500厘米。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选其中的一组来讨论。 板书: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这三个数量相等吗?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长纸条,再拿出自己用硬纸条做的米尺,第一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分米的长度,剪下来,其次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0厘米的长度,剪下来,第三大组的同学量出500毫米的长度,剪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察 师:同学们量得很好,请每个大组交上来一张剪好的纸条。教师依次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长的纸条对齐贴在黑板上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三张
23、纸条一样长。 师:对,这说明白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教师在黑板上的5分米、50厘米、500毫米中间添上等号 师:谁能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生:5分米是05米,50厘米是050米,500毫米是0500米。 师:板书:对齐上面板书的5分米、50厘米、500毫米,分别在它们的下面写上05米、050米、0500米05米、050米、0500米相等吗?为什么? 生:相等。由于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师:板书:05米=050米=0500米 师:我们再来比拟03和030的大小(见图30)。 请同学们拿出印好的两个正方形,用阴影分别表示出03和030。 同时请
24、一名学生在幻灯片上的正方形中分别画上阴影,表示出03和030 师:教师巡察很好,同学们都画完了,请看幻灯演示用抽拉片将两个正方形中的阴影局部重合同学们看出了什么? 生:03等于030 师:板书:03=030请同学们观看03和030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03和030都是小数。 生:它们的整数局部都是0,非常位上都是3。 生:它们的大小都不够1。 生:它们的大小相等。 师: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0.3是一位小数,0.30是两位小数。 生:0.3的百分位上没有0,0.30的百分位上有0。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它们最主要的一样点是大小相等,最主要的不同点是0.30的百分位上有个“0”,现
25、在看看这个“0”在小数的什么地方? 生:这个“0”在小数的最终面。 生:这个“0”在小数的末尾。 师:对,这个“0”在小数的末尾。今日我们特地来讨论小数末尾的“0”。 教师指着板书的等式0.3=0.30从左往右看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添了个“0”。 师:从右往左看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 师:它们的大小变了吗? 生:它们的大小没变。 师:请同学们再看前面板演的等式。 0.5米=0.50米=0.500米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怎样?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了“0”。 师: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怎样? 生: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 师:它们的大小变了吗? 生:它们的大小没有变。 师
26、:再指着第一次板演的等式0.6元=0.60元请同学们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它们的大小怎样? 生: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了“0”,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它们的大小没有变。 师:同学们观看得很好,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4页看其次段,谁来读? 生:读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师:在黑板上出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分几局部内容?请你讲一讲。 生:分两局部内容,一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二是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很好!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呢
27、?请同学们看第74页第三段。看完后请学生答复 生:依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化简。 师:对,怎样化简小数呢? 出例如3把0.70和105.0900化简。 生:把0.70末尾的零去掉。 师:板书:0.70=0.7105.0900这个小数化简时只能去掉哪里的“0”?谁上来指一指? 生: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师:板书:105.0900=105.09 下面我们进展稳固练习(做练习十九第2、3两题)。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2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1.8502.9000.5060
28、0 0.09010.83012.00000.0750 学生做练习,教师巡察、辅导,然后集体订正,准时反应矫正 师:学习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用途呢?请看课本第74页第四段,看完后答复。 生:依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生:可以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师:对,出例如4 例4不转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局部是三位的小数。 生:0.2=0.200 生:4.08=4.080 师:很好,依据什么可以这样改写? 生:依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怎样把“3”改写成小数局部是三位的小数呢? 生:在“3”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3个“0”,3=3.0
29、00。 师:很好,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就能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下面我们进展练习(做练习十九第4、5两题)。 1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局部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18元6角1元零3分 2不转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局部是三位的小数。 5.430.0478.01 134.870.9185.34 学生做练习,教师巡察辅导,集体订正 师:挂出小黑板我们再进展下一项练习。 3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0.3002.08 0.0032.80 2.0800.030 2.80020 20.000.3 请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连线 师:为什么0.003不
30、和0.030连接起来呢? 生:由于0.003和0.030不相等。 师:对。请同学们再看下一道推断题。 4推断(对就打“”,错就打“”)。 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请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推断 师:这位同学打的是“”,错在哪里? 生:应当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小数点&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第四单元观看物体“我说你搭”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 我说你搭是在学生学习并把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根底上安排的。通过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
31、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学问打下坚实的根底。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1、正确识别正面、右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 2、依据空间想象力量精确把指令转化成立体图形。 二、说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经受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体会必需依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外形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结合搭立体图形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搭立体图形某一面(如正面)的外形,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 2、在搭立体图形和观看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进展空间观念以
32、及观看和操作力量。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同学之间合作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四年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预备主要采纳观看法和动手法进展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阅历动身,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 四、说教具预备 依据教学需要,本节课要预备的教具:多媒体、学具:每个同学预备3个正方体。 学生在依据指令搭物体时,是通过指令想象物体可能的外形,并依据指令进展逐个排解,最终搭出对方所描述的立体图形。这种集观看、想象、分析和推理于一体的详细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阅历,还进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合情推理力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
33、三个层次: 第一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之初,通过提问“你们喜爱玩积木吗?你们都用积木做过哪些嬉戏?”这样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忱。 其次层:根据指令,搭建物体。 在第一个活动中,引导学生依据笑笑的3次指令搭建物体。第一次指令发出后,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嬉戏中教师要重视对沟通的组织,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想到了什么,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把可能的想全。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量和空间观念的培育与建立。在此根底上,鼓舞学生小组活动,让每名学生都有表达和操作的时机。嬉戏过程中,我会进展适当的提问加以点拨,例如发令的同学怎样发出指令有利于同伴精确搭出图形?学生在活动中初步
34、体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位置的好处;又如,搭积木的同学如何利用指令搭出图形?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推理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此根底上,组织同桌间的嬉戏。一个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建立体图形,然后互换。活动过程中,我会适时帮忙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鼓舞学生通过尽可能少的指令,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同时,组织学生进展沟通演示,沟通的过程也就是活动阅历的提炼培育过程。 在其次个活动中,让学生先独立想象,再沟通第三块积木可能的位置。沟通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操作验证中积存活动阅历,同时也为下节课依据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奠定根底。 第三层:深化迁移,稳固拓展。 课后习题,这样设计练习,不但给学生供应了自主探究的时机,使学生经受了运用方法的过程,促使学生把学问转化成了力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