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蒙骜伐魏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选自资治通鉴)【注释】蒙骜(o):秦国大将。高都、汲:地
2、名。恤:体恤,顾惜。趣(c):催促。持:握着的手。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帅师伐魏 徒以有魏也 蒙骜遁走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一)(13分)5(3分)军队 只,仅仅 逃跑6C(3分)7(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分)8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信陵君得到魏
3、王重用。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
4、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广东省】(二)(9分)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
5、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答案】9A(约定)【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
6、而胜,“攻原”得卫(1分)。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
7、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广东省梅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分)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
8、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C然少蕴藉 然:可是,但是D若是者 是:判断动词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13填空。(5分)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 ”;二是“ ”。(用原文填空) ( 2分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和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 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9、。(3分)1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4分)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
10、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一老父衣粗衣 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去:离弃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厌恶 D愿闻余教 余:我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答案】11D(2分,代词,这样)1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3分
11、)13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举贤任能 私人感情(或故人的友情,儿子的私情) 反衬(每空1分)14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15D(2分,这句中的“余”是“您”的意思)16C(2分,老人是想借此提醒孙叔敖为官要谨慎,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和不满)【参考译文】私心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12、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孙叔敖纳言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
13、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老人说:“地位已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广东省汕尾市】(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
14、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释】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船人:船夫。间:间隔。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小狸:小野猫。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10把句子翻译成现
15、代汉语。(4分)匠以治木,不如斤斧。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答案】9B【解析】B项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4分)10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4分)11B(4分)【参考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只不过间隔这么宽的一条河,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
16、能到君王那里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短处和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比不上一只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一把斧头。如果用桨划船,顺着水势自由起伏,我不如你;可是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广西南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6分)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
17、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牖(yu):窗户。施(y):延伸。还(n):掉转。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施尾于堂 于: 弃而还走 走: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文: 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2分) 【答案】17(1)在,到(1分)(2)跑(1分)18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1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
18、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1分)【参考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钩刀上雕刻着龙,凿子上雕刻着龙,凡是屋室刻花的地方都雕上了龙。这时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降到叶公家,把头伸进窗户来探看,尾巴延伸在厅堂上。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脸色都变了。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广西梧州市】(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rn),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
19、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选自战国策)【注释】纴:织布机。 发:打开。 简练:挑选。 说:游说,劝说。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安有说人主 是皆秦之罪也 16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读 书 欲 睡 引 锥 自 刺 其 股 血 流 至 足。17请概括宋濂和苏秦在学习方面的共同点。(2分) 【答案】15(2分)安:怎么 是:这16(2分)读书欲睡 / 引锥自刺其股 / 血流至足。17(2分)有毅力、有恒心,刻苦勤奋,学有所成。(答对两点即可)【参考译文】
20、苏秦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翻出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挑选精要内容反复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 ,让自己取得尊贵的卿相之位的事情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河北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
21、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注释】归钺:人名。喋喋:说话没完没了。数:屡次。依依:依恋的样子。窃:偷偷地。致:送达。饥:饥荒,年成不好。奉迎:迎接。奉,敬辞。卓:高。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并列,挨着;顺从,和顺;比较;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
22、填序号)(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父大怒逐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母与其子居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C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身微贱而其行卓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钺贩盐市中 市: 而己有饥色 色: 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12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答案】8(2分)9A(A项句中的“之”是代人,句中的“之”是代“
23、重修岳阳楼这件事”)(3分)10因为这样(因此);市场(集市);脸色;高兴的样子。(4分)(每小题1分)11示例:归钺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狳明,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3分)(对话符合当时情境和人物身份给2分,语言通顺给1分,意思对即可)12关心后母送食物;灾荒年接后母;忍饿让食铪后母: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 从不说后母不好(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归钺从此失去父爱。后妻就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归
24、钺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继母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跟随归钺去了。归钺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他很高兴地侍奉继母一直到死。归钺一直到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的事。归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
25、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阅读范式守信,回答12-15题。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注释】太学:京城最高学府。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告:告假。过:拜访。克:约定。白:告诉。馔(n):饭食。升堂:登上大厅。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式谓元伯曰: 至其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
26、下面语句。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答案】12谓:对说;告诉;至:到(评分标准:每词解释正确1分,共2分。)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评分标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评分标准:准确完成2分。)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
27、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湖北省随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
28、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注释】播越:离散。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渍:染。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较:通“皎”,明显。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之徒:那样的人。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l)较明易习者也?( ) 君子必慎交游焉。( )无友不如己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墨子悲于染丝 战
29、于长勺(曹刿论战)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爱莲说)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
30、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答案】14习:学习慎:慎重(或谨慎以为友(或交朋友)(每小题1分,3分)15C(2分)16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值得)让我看重他。(2分)17D(3分)【参考译文】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人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
31、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人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颜、阂那样的人,世上怎么能得到呢?只贾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湖北省武汉市】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
32、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 陶之朱公:即范蠡(l),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侔(mu):等同。 缯(z):丝织品的总称。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臣,鄙民也 鄙:浅陋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
33、确的一项是( )臣之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之其径相如也 然其价一者千金A 用法相同, 用法不同 B 用法相同, 用法相同C 用法不同, 用法不同 D 用法不同, 用法相同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答案】9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C项中加点的“
34、当”的意思应为“断定”。10D【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为助词“的”,为代词,代“白璧”,为代词“它们的”,为代词“它们的”。10B【解析】本题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A项的“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11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4分。“
35、虽”、“决”、“是”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候应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虽、决、是)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参考译文】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
36、,(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湖北省仙桃市】二(一)文言文阅读(10分)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
37、,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注释】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襦(r)短袄。复裈(k n)夹裤。裈,裤子。下下身。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止得襦(同“只”) 两股战战(大腿)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C寻作复裈(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D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母殷夫人自成之 当余之从师也B母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C乃答曰 乃重修岳阳楼 D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潭西南而望9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