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重点)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熟识的就是学问点吧?学问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还在苦恼没有学问点总结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中学生物选修学问点总结,盼望大家喜爱! 中学生物选修学问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必须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要条件。 (3)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其次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 1、神经调整的根
2、本构造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承受刺激产生开心,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构造: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根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改变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构造根底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构造,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一样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
3、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泼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
4、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构造根底。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整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整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整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
5、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整 1、体液调整中,激素调整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整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整,(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整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
6、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整:(负反应) 血糖提升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提升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 病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削减(三多一少) 防治:调整限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应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
7、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但凡叫做反应调整。反应调整是生命系统中特别普遍的调整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应:反应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一样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加的调整。 负反应:反应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整。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 5.激素调整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关系 (一)两者比拟: (二)体温调整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缘由: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整下,人体的
8、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整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削减(削减散热)、 骨骼肌惊慌性增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燥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整表达 (三)水平衡的调整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
9、有少局部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局部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整(细胞外液渗透压调整):(负反应)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提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削减 总结:水分调整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从而使排尿量削减。 四、免疫调整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
10、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其次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去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11、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加免疫细胞的效应)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去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分: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2、(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_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_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必须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削减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
13、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中学生物选修重要学问点整理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整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觉(1)达尔文的试验: 试验过程: 单侧光照耀,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试验:分别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
14、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说明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状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匀称向下运输 匀称:直立生长 不匀称: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
15、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整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凹凸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响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缘由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试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
16、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_素促进细胞_ 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苍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苍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整的结果。 中学生物选修学问点总结归纳 1、糖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2、脂质: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
17、(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汲取)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根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加生物化学反响;供应液体环境;运输养分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展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病症;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
18、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困难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根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必须的流淌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进展细胞间信息沟通。 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爱护作用。 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整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中学生物选修学问点总结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