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自贡市 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移植器官数量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病人的体细胞核放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让重组细胞发育为早期胚胎,利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特定的器官,解决了这一难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加入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稳定B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C诱导分化时加入激素使特定器官移植时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特定器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病人体细胞遗传物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 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微生物培养加入CO2的作用是充当碳源,A 错误;B、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B正确;CD、若要避免在器官移植时发生排斥反应,应进行自体移植,即用患者的体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构建重组细胞
3、,在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干细胞,再在培养液中添加分化诱导因子,使其形成特定的器官,这样一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器官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与病人体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CD错误。故选 B。2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 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作为外来异物被抗体攻击B使用环孢霉素A 植皮存活率高可能是因为该药物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C移植的器官不能完全存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生机理相同【答案】B【解
4、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免疫与免疫排斥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甲、乙两组小鼠处理的异同”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详解】A、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作为外来异物被效应T细胞攻击,A 错误;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 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C、移植的器官被免疫排斥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 错误;D、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
5、生机理不同,D 错误。故选 B。3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B、b 和 Y、y 控制,其中B 基因控制产生蓝色素,Y基因控制产生黄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混在一起时表现为绿色。两只绿色鹦鹉杂交,F1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相同BF1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种C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 D F1中蓝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个体占2/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绿色的基因型为B_Y_,蓝色的基因型为B_yy,黄色的基因型为bbY_,白色的基因型为 bbyy。
6、两只绿色鹦鹉杂交,F1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说明亲本绿色的基因型都是YyRr。【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都是YyRr,A 正确;子一代绿色的基因型共有四种,分别是 YYRR、YYRr、YyRR、YyRr,B 正确;F1蓝色个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yy:Bbyy=1:2,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y:by=2:1,因此 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2/32/3)(1-1/31/3)=1/2,C 正确;F1中蓝色个体(B_yy)和黄色个体(bbY_)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bbyy)个体占1/31/3=1/9,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7、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关系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以及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情况。4如图表示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 作进一步处理分别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 到 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所以 可定向变异为B由 到 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若 的基因型为AaBbdd,则 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 到 的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A【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
8、缩短育种时间。题意分析:由 为诱变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过程。【详解】A、由 到 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 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从不定向的变异中选择符合要求的 品种,A 错误;B、由 到 的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 正确;C、若 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自然生长的 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 植株中有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C正确;D、由 到 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典型优点
9、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 正确。故选 A。5某类性别发育异常男性疾病性染色体正常且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临床发现,该类病的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性激素水平相对偏低;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性激素水平均偏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性激素合成不足造成的B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C乙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缺乏雄性激素受体导致的D乙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偏高与雄性激素水平偏高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首先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又该激素作用于性腺
10、,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而雄性激素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作用。【详解】A、雄性激素具有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甲患者体内的雄性激素减少,可能使其女性化的原因,A 正确;B、当个体缺乏促性腺激素受体,则促性腺激素无法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可能导致雄性激素偏低,B正确;C、乙患者体内的雄性激素很高,正常情况下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作用,但促性腺激素含量也很高,则可能是缺乏雄性激素受体导致的,C正确;D、雄性激素水平偏高应该造成促性腺激素偏低,D 错误;故选 D。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通过氢键连接B线粒体内O2/CO2
11、的值比细胞质基质内的高C主动运输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 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
12、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酒精)+2CO2【详解】A、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A 错误;B、气体分子出入线粒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氧气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而二氧化碳从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基质,由此可知线粒体内O2/CO2的值比细胞质基质内的低,B 错误;C、主动运输满足了细胞对所需物质的需求,进而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C正确;D、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但该过程最终不会出现H的积累,D 错误。故选 C。7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
13、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下(3)。“无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详解】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由NaHCO3稀溶液提供),故 C、D 项错误;“无空气”可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A 错误,B正确;答案选B.8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14、过程 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过程 表示翻译,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 模板链相应碱基为AGA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 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 表示 DNA 分子,b 表示 mRNA 分子。【详解】A、图中 为转录过程,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 RNA 聚合酶进行催化,A 错误;B、过程 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
15、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 mRNA 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 上的密码子为UCU,而物质 aDNA 模板链与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故相应碱基为AGA,C 正确;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其异常后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D 正确。故选 A。9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制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对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B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C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
16、养后,均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D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是只有灭活的病毒【答案】A【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 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据图分析,甲表示B 淋巴细胞,乙为杂种细胞,表示杂交瘤细胞,丙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A正确;B、将人的胃癌细
17、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B 错误;C、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C错误;D、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B淋巴细胞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处理灭活的病毒,还有聚乙二醇等,D 错误。故选 A。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B向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该系统的稳定性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
18、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A 错误;B、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B 错误。C、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是依赖负反馈作用,C 正确;D、正反馈的结果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理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含义和带来的结果。11下列有关遗传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
19、重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新物种B常规育种都需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过程C花药离体培养法需要用适宜的激素处理才能获得单倍体幼苗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使染色体组加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 自交选优(2)杂交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
20、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抗病植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详解】A、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但仍属于同一物种,A 错误;B、杂交育种不都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如所需优良品种为隐性性状,一旦该性状出现后选出即可,B错误;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需要用适宜的植物激素处理才能诱导花药脱分化、
21、再分化过程,进而获得单倍体幼苗,C正确;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使染色体组加倍,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如处理材料为Aa,则 AAaa仍为杂合子,D 错误。故选 C。12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文顿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B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并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C卡尔文等用蓝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19 世纪末,欧文顿对细胞膜结构的研究结论是: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
22、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 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细胞膜的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解】A、欧文顿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 错误;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控制,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的化学调节,B 正确;C、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实验,探明
23、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错误;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D 错误。故选 B。13兔的白色(M)对黑色(m)为显性。现有两笼兔子,甲笼中是一只白色雌兔和一只白色雄兔,乙笼中是一只白色雌兔和一只黑色雄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 M/m 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两只白色兔的基因型均为Mm B若 M/m 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白色兔的基因型为MM 或 Mm C若 M/m 位于 X染色体上且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MXm的概率为1/2 D若 M/
24、m 位于 X 染色体上且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MXm的概率为3/4【答案】D【解析】【分析】1、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甲笼白色雌兔和白色雄兔的基因型均可表示为M_;乙笼中白色雌兔基因型为M_,黑色雄兔基因型为mm。2、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甲笼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MX-,白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MY;乙笼中白色雌兔基因型为 XMX-,黑色雄兔基因型为XmY。【详解】A、若 M/m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甲笼兔的基因型为M_,乙笼兔的基因型为M_和 mm,若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的两只白色兔子都应含有基因m,故其基因型均为Mm,A 正确;B、若 M/m 位于常染色
25、体上,且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的兔子要提供基因M 即可,故其基因型可以为Mm,也可以为MM,B 正确;C、若 M/m 位于 X染色体上,则甲笼兔的基因型为XMX-和 XMY,乙笼兔的基因型为XMX-和 XmY,若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的白色雌兔应含有基因m,其基因型应为XMXm,故乙笼中白色雌兔基因型为 XMXm的概率为1/2,C正确;D、若 M/m 位于 X染色体上且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雌兔含乙笼黑兔的Xm,又因其为白色,必含 XM,故甲笼中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MXm的概率为1,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关键是根据甲
26、、乙两笼兔的表现型、基因的位置和亲子代关系推断它们的基因型及比例。14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B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D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部分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膜是都没有核糖体附着,A 错误;真核细胞内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B 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是有利于H和 O2结合生成水的酶,C错误;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
27、,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可直接供应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D正确。15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G2期合成有丝分裂所需的蛋白质B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用秋水仙素处理可把细胞有丝分裂阻断在后期D处于 S期细胞也在不断地合成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在分裂间期细胞内在S 期进行 DNA 复制,G1 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 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G2期发生的是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G2期主要合成有丝分裂所需的蛋白质,A 正确;
28、B、基因突变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只是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相对间期低,B错误;C、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后期染色体加倍后无法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D、G1 期转录形成的mRNA 在细胞核内完成加工后经核孔运到细胞溶胶中完成翻译,合成蛋白质,D 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此题需透彻理解细胞周期的内涵,分清各时期物质合成的特点。16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 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D激素 、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答案】D【解
29、析】分析题图可知,激素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为甲状腺激素,激素 为促甲状腺激素,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激素的含量会增加,A 正确;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直接支配,会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量,B 正确;激素 为促甲状腺激素,其靶器官只有甲状腺,C正确;激素 为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果是抑制,D 错误。17研究人员利用玉米胚芽鞘和图l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MBOA(一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如图2 所示。该实验能够证明的是()A单侧光能促进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 BMBOA 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CMBOA 在胚芽鞘尖端能发生极性运输D MBOA 在运输时需要
30、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玉米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甲、乙琼脂块中MBOA 的含量先逐渐增加,而有所减少,且甲琼脂块中MBOA 的含量多于乙琼脂块;由于胚芽鞘没有光照,丙、丁琼脂块中MBOA 的含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MBOA 的合成与光照有关。【详解】A、对甲、乙琼脂块与丙、丁琼脂块进行比较,由分析可知:单侧光能促进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A 正确;B、甲琼脂块中MBOA 的含量多于乙琼脂块,说明MBOA 没有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B 错误;C、该实验说明MBOA 从胚芽鞘尖端经过扩散向下运输至琼脂块,但不能说明发生了极性运输(其本质是主动运输),C错误;D、该实验无
31、法证明MBOA 在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与内源激素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学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还要求学生熟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18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传递遗传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DNA 分子复制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相同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 中特定的碱基序列C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mRNA 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D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体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32、不同部位,通过基因水平、转录水平等的调控,表达基因组中不同的部分,其结果是完成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DNA 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DNA 分子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每条母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合成与之互补的一条子链。【详解】A、DNA 分子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以解开的每条DNA 单链为模板,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A 错误;B、转录时RNA 聚合酶能识别DNA 中特定碱基序列(启动子),B正确;C、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同时期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mRNA 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C正确;D、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
33、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可提高翻译的速率,D 正确。故选 A。19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B杀虫剂的使用促进昆虫发生抗药性的变异C昆虫种群抗药能力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昆虫遗传多样性的上升有利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项错误;杀虫剂只是对原有的抗药性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不能促进昆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项错误;昆虫种群抗药能力的增强是杀虫剂选择的结果,属于自然选择,C项错误;昆虫遗传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昆虫遗传多样性的上升有利于生物的适应性进化,D 项正确。2
34、0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有关B正常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不会凋亡C细胞癌变后,物质交换速率会变快D癌变的细胞有的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的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A 正确;B、正常人体内癌变的细胞通过免疫监控被效应T细胞清除属于细胞的凋
35、亡,B 错误;C、细胞癌变后,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物质交换速率变快,C正确;D、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 正确。故选 B。21某同学用甲、乙两种浓度的2,4-D(甲浓度小于乙浓度)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明显差异。为了进一步确定2,4-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不需要()A以 2,4-D 浓度为自变量,用同种扦插枝条进行再实验B再在高于乙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C再在甲、乙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D再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答案】D【解析】【分
36、析】本题是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该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说明由于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和不加生长素类似物(即只加蒸馏水)的效果相同,需要再在高于乙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甲、乙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低于甲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据此答题。【详解】A、本实验目的是确定2,4-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在原实验的基础上需要以2,4-D 浓度为自变量,用同种扦插枝条进行再实验,A 正确;BC、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确定2,4-
37、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需要再在高于乙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甲、乙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低于甲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B、C正确;D、因为题干中已经存在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故不需要再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实验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与对照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研究表明渐冻症是因为突变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移植给渐冻症
38、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B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CiPS细胞分化过程涉及到有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全能性高,都属于多能干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DNA 分子杂交的基础是,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 分子,可以通过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等,形成稳定的双链区。在进行 DNA 分子杂交前,先要将两种生物的DNA 分子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再通过加热或提高pH的方法,将双链DNA 分子分离成为单链,这个过程称为变性。然后,将两种生物的DNA 单链放在一起杂交,其中一种生物的DNA 单链事先用同位素进
39、行标记。如果两种生物DNA 分子之间存在互补的部分,就能形成双链区。由于同位素被检出的灵敏度高,即使两种生物DNA 分子之间形成百万分之一的双链区,也能够被检出。【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通过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A 正确;B、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B 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动物体细胞没有全能性,或者说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全能性很难体现,D 错误。故选 D。23如图所示为草原上生活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则其种间关系为A
40、寄生B竞争C捕食D互利共生【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其中竞争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详解】据图分析,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生物表现出非同步性变化,因此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故选 C。24已知牵牛花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C和 c)控制,其途径如图所示,其中蓝色和红色混合后显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形成绿色。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黄花。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
41、有4 种B用于自交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 C自交子代中绿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可能不同D自交子代出现的黄花植株的比例为3/64【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白色牵牛花基因中不含有A、C,基因型可能为aabbcc 或 aaB_cc,蓝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_C_、黄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bcc、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_cc,则紫花牵牛花的基因型为A_B_C_,绿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bC_。【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红色必须同时含有A、B,且没有C,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正确;B、某紫花植株A_B_C_自交子代出现了白花(aabbcc
42、或 aaB_cc)和黄花(A_bbcc),说明该紫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B 正确;C、AaBbCc自交,子代绿花(A_bbC_)的比例为3/41/43/4=9/64,红花(A_B_cc)的比例为3/43/41/4=9/64,C 错误;D、AaBbCc自交,子代黄花植株(A_bbcc)的比例为3/41/41/4=3/64,D 正确。故选 C。2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台盼蓝和蔗糖溶液处理后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观察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时,低倍镜找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C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混匀后,滴加HCl 或 NaOH 溶液用
43、于研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D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静置培养液再取样,计数时不宜统计所有压在方格界线上的菌体【答案】B【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
44、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解离)。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 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详解】A、台盼蓝可以将死细胞染色,不能将活细胞染色,而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台盼蓝和蔗糖溶液处理后,细胞如果是获得,并且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可以观察到蓝色范围变大,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A 错误;B、观察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时,低倍
45、镜找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B 正确;C、研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先对酶和底物分别调节pH 后再混合,C 错误;D、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再取样,计数时压在线上的菌种,按照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的原则,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教材实验,需要考生识记实验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骤、结果及结论。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某地海关查获了一批孕妇血液样品。法律规定,严禁私自携带、邮寄人体血液和血液制品进出境,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建立人类基因库,通常应采集_(填“男”或“女”)性的血液样本,原因
46、是血液采集较方便,且_。(2)为研究某些遗传病的基因调控机制,需要获得含有相关基因的样本,科研人员采集血液样本的地点经常选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地区,主要原因是_隔离阻止了 _的扩散交流,能更容易获得该基因。(3)如图为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在_时间段内该种群的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18%和 1%。【答案】男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全套的遗传物质(或男性同时含有X和 Y染色体)地理致病基因Y3Y4【解析】【分析】对于存在性染色体的生物在测定基因组时应测定每对常染色体中一条和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应测定24 条染色体。隔离包括
47、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种隔离均可实现基因不能交流的现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发生了进化。【详解】(1)人类细胞中含有23 对染色体,由于女性和男性的常染色体相同,而女性只含性染色体X 不含 Y,男性细胞既含性染色体X又含 Y,所以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因此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2)为了得到高纯度致病基因样本,采样地点常选在偏远的地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阻碍该地区的人跟聚居区以外的人通婚,从而阻止了基因交流,能更容易获得该基因。(3)种群内的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
48、%、18%和 1%,说明种群中A 基因频率为81%+18%2=90%,a 基因频率为18%2+1%=10%,故对应图示Y3?Y4。【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掌握相关知识点,准确识图分析,具有一定计算能力是解题的关键。272019 年澳大利亚的大火导致森林大面积被毁,给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消极影响。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2)大火之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许多种子萌发能迅速长成新植株,从无机环境角度分析原因是_。要完全恢复到发生大火之前的森林状态,需要时间较长,原因是_。(3)如果没
49、有外界因素的持续干扰,被大火烧过的区域物种丰富度可用图中的_(填序号)曲线表示。【答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小。【详解】(1)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大火烧过的森林,土壤无机盐变得更加充足,加之没有乔木层、灌木层的遮光,使地表阳光充沛,此时土壤中未被烧死的种子或繁殖体能快速长成新植株。但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
50、定性弱,恢复到大火之前的状态,所需时间较长。(3)大火之后的森林中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起始点大于零。且随着演替的进行,丰富度不会无限增大。故 曲线符合。【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群落演替等生态系统相关基础概念。以题干中所给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记忆、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和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接轨,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掌握。28人的原发性血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男性只要含有H 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人的先天性夜盲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人群中调查发现,甲、乙两个家庭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