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21286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教师是干什么的?过去的回答我们常可以听到的是教书的,老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教材中的知道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教教材是过去的、占据老师全部教学内容的教材观。在新世纪,新的课程理念“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在知行中国的学习,我了解到一名优秀的、成功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1、模仿名师的课。现在网络发达,有许多名师的视频在网上出现,他们亲身经历了历次语文教改的前前后

2、后。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上学习。每周我都要利用网络资源,对网上名师的讲课多听,多学,每月都要上一堂公开课,学以致用。一学期还要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或论文,请学校里的老教师进点评。2、积极参加县、镇公开课。主要是了解上级教育业务部门推介的新教学理念,实践他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要先学好一定之规。如我中心校在前不久就举办过一次公开课赛,我积极报名参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与各校骨干老师的课赛交流,我丰富了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更好的教学方法;经过我仔细的学习,总结出了“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中语文课能够实现三维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

3、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多次听课、试教、评课的基础上,我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步达到了有所创新。3、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边教边学。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是极度匮乏的,孩子们很少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结识储备,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有这么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确实,无论你的职位是高还是低,不管你的工作是哪一行,我们都要学习,不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你不学习必将落人后。做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道

4、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才能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4、每节课后,都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我在撰写教学反思时主要写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写成功之处,将在课堂中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详细的记录下来,供以后学习时参考使用;二是写不足之处,课堂难免有疏漏之处,对这些不足的对方进行梳理,编排,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使今后的教学更上一层楼;三是写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会时常碰撞出一些“智慧的火花”,这些因为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会促进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工作经验,捕捉记录这些灵感,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工。四是写学生创新表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

5、中,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老师应该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语文教师就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文化知识是指教师广博的知识面。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精神世界,而

6、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广泛涉猎儿童文学,特别是关注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读学生喜欢读的作品。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抓住课堂中学生的每一处精彩发言,促使学生得到发展。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包括人际关系学知识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新的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课程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范畴,主要表现为:以

7、言传身教的方式建构人际间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建构解决问题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文本多种解读的方式建构阅读、鉴赏、重构文本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归纳或进一步拓展的个性化方式建构课程知识;建构课程学习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一个专业化的语文教师,他所拥有的语文专业知识,应当比教材所要教的知识丰富、深厚得多。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法;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才

8、有可能机动灵活地引导学生体悟文中的人文内涵。“教师的知识开始是一桶水,接着要变成自来水、常流水,最后要教学生学会自己找水。”国家督学、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司长王文湛如是说,他认为,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推进者。“我们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指导和推进者。教育教学要从传授式转变为启发式,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孩子从小有创新的意识;在教学上不要盲目去搞复习,要将有限的时间用于讲新课;注重扬长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王文湛把教师素质生动地分成七个“力”:实力、能力、活力、潜力、魅力、创造力。他认为,魅力和创造力是最高的境界,教师要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短消

9、息用户资料树型 回复引用只看楼主2005-06-29 02:37 二、重点问题举要:第七章:(一)语文知识内容的构成1社会的语言/言语规律这里面包含语言规律和言语规律两个方面。首先应该注意区分这两者的含义。语言指的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规律是语言体系本身的规律,语言是说话和写作的工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语言规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母语汉语的独特规律。而言语是对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具体运用,是特定的人在特定场合下对语言这一工具的应用。言语规律就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规律。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的言语实践,所以属于言语教育范畴。语言规律。语言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社会的语言规律对于每一个

10、社会成员都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汉语拼音方案、异读词表、异体字表、汉语词汇和短语的构成、单句和复句的基本类型等等,就是汉语最基本的规律,是对青少年语言规范化的最基本的要求。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语音、语汇、语法等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汉语的独特规律,应该成为语文课程中的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我们在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就可以自觉而自然地培植和养成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言语规律。汉语文化有着悠久的修辞传统。人们使用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言语环境,所以遵守语言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说话、写作会呈现出不同特点。选词造句、交流思想的方式、表达效果、个人语言特色等等,都有规律可循,

11、这就是言语规律。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出发,有如下一些有关言语规律的教学内容:言语要与语境相适应。言语要善于从语言体系中选择成分。言语要组成相对完整的语篇。言语要与交际目的和任务相适应。#1大 中 小胡若予胡若予中央电大教师UID:105845 来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华:0积分:887 帖子:887 注册:2008-3-8 9:48:00 状态:离线威望:0.00 发短消息用户资料树型 回复引用只看楼主2005-06-29 02:38 2他人的言语经验语文教科书中有大量的经典文篇,其自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就是一种知识。这些大量范文中所提取出来的他人的言语经验,是作者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成功范例,是应

12、用祖国的语言生成的优秀言语作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识体验距离较近,有益于学生阅读和写作,可以直接供学生借鉴和模仿。在语文知识教学中,这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2大 中 小元宝:0.00 个胡若予胡若予中央电大教师UID:105845 来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华:0积分:887 帖子:887 注册:2008-3-8 9:48:00 状态:离线威望:0.00 元宝:0.00 个发短消息用户资料树型 回复引用只看楼主2005-06-29 02:41 3个体的言语规则培养学生符合言语客观法则的行为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个体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言语行为规则,就必然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知识

13、内容。这些言语行为规则同人的其他行为方式一样,大都有形之于外的动作可供观察和检测,但其行为依据仍在主体内部的思维活动。个体言语规则的主要项目有:阅读行为规则。从不同的角度对阅读行为有不同的要求。请结合教材加以理解。写作行为规则。与阅读行为规则一样,角度不同,要求不同。口语交际行为规则。需要掌握倾听与解意、复述与陈述、独白与答问、应酬与交谈、致辞与讲演、申辩、反驳和辩论等方法。每种行为规则还可以更具体展开为一系列方法。应该明确的是:要结合相关章节的学习掌握个体行为规则的具体内容,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范畴。言语行为、方法和规则最终将形成言语能力。发短消息用户资料树型回复 引用只看

14、楼主2010-12-03 21:02 举例论述表达与交流心理的特点表达与交流心理的特点是临场性、敏捷性、体态语的运用、运用语音表情达意。(1)、临场性。临场性是指表达与交流有特定的场合,例如时间、地点、对象、语境等等。而这些条件往往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说话人必须依靠临场发挥。根据实际情况来临时增删、调换说话的内容、语气等等。(2)、敏捷性。表达与交流是两个人或多个人面对面的语言交际形式。因此说话人就不可能说说停停,必须连续不断地把一个话题或一件事说完。这就要求说话人必须快速地组织语言,迅速地从自己的记忆库中筛选出准确、生动的词句,并流畅地、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这种瞬息之间的次序循环的遣词

15、造句 表达,就是表达与交流的敏捷性。(3)、体态语言的运用。体态语言指的就是手势、姿势、表情、动作等。用适当的体态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胜过千言万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吧。(4)、运用语音表情达意。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适当的语速,变化的语调都能够表达丰富的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教学要点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2解读鲁迅精神。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教

16、学时数 1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二、解题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 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

17、”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l)初读课文(读全篇)。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

18、分段落。第1 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 段写外出求学;第3 段写工作经历;4 段写著述概况。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2)再读课文(读第2、3 段)。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18 岁29岁在南京1 水师学堂学洋务2 在日本3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4 5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29岁作传时回国后6 杭州两师范7 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8 做校长9 南京做部员l0 做部员兼讲师11夏门大学做教授12 做教授1

19、3 定居集体检查项表结果。(第 2、3 两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经历丰富复杂。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得以强化,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务实基础。)(3)具体研习,理解人物。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要求。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 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 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c请

20、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现人物精神面貌;研习课文,落实课后练习,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提供咨询服务,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困惑。)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

21、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研习先聚焦后发仪,辐射整体,做到了点面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研读第 4 段。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

22、、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让学生在认识第4 段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认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4)欣赏品味,领悟特色。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 题,

23、结合语境,体会第3 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 题中的“不好”与第 3 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明确:a第 3 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5)课堂小结,整理收藏。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

24、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呼应开头,梳理纲目,加深印象,以便学生收藏学习所得。)四、布置作业作业: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 字左右。2 鲁迅自传是1930 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教学目的】德育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知识点:了解“小传”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学写“小传”。能力点: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教学难点】解读鲁迅精神;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教学方法】设疑激趣,重读适讲;讨论总结,学练结合。【教学时数

25、】3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最杰出的文坛巨匠,同学们肯定知道他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也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大家想更好地了解他吗?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二、感知课文1、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2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1881 1930年鲁迅主要活动一览表时间事件(主要活动)原因18

26、81 年出生13 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18 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知道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电影上看见中国人被斩,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29 岁回国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希望有经济上的帮助(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教化学和生理学第二年(1911)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绍兴光复后(1912)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成立后做部员、兼做北大师大女大的国文系讲师1926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27、1926 年 12 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1927 年 4 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1927 年 9 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1918 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三、理清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 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 段写外出求学,第3 段写工作经历,4 段写著述概况。2、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四、布置作业1、将今天所学的词语抄在词浯积累本上。筹办:筹划办理。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

28、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乞食:要饭。乞:乞讨。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呐喊:大声喊叫助威。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2、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1881 1930 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第二课时一、温习巩固1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字词掌握情况。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18811930 年间鲁迅的经历。二、探讨分析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1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 年 9 月 25 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

29、,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2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阿长与 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

30、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 强 烈 的 怀 疑 精 神 和 批 判 精 神。4 鲁 迅 为 什 么 考 入 水 师 学 堂 后 很 快 又 改 进 矿 路 学 堂呢?俗话说:“便宜无好货”,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20 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1、?(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以求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鲁迅

32、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1)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2)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参考: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阿Q 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记念刘和

33、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三、理解人物1、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要求:以课后练习二和练习三第1 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练习三第1 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2、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

34、失。3、师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誓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四、布置

35、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三。第三课时一、关于传记1由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短小精悍;不铺陈细节;语言简捷严谨。2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也简称“传”。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就是传记文学

36、。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请同学们把本文按各种分法一一归类。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即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二、揣味语言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

37、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要求:阅读课后练习三中的第3、4 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 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 题中的“不好”与第 3 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明确:a第 3 题:将那种欲置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 4 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

38、,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例,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四、学以致用仿写一篇自传,不少于400 字。五、布置作业鲁迅自传是1930 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试代写一篇交流。【板书设计】鲁迅自传鲁迅,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文章内容:一、由盛转衰的家世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文章体裁:人物传记 历史性传记 小传 自传【教学后记】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

39、是一篇小传,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的形象。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教师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不必详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

40、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不然就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比较恰当的办法是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对苏轼的“两赋一词”的评价有什么?宋代黄州,实为今天的湖北黄冈。长江从这里一处名为赤鼻矶的山崖奔腾而过,所以当地人就为之演绎出了赤壁古战场的说法,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 1080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对因“乌台诗案”而人狱的苏轼来说,这一天是他重获新生的一天;对于名不见经传的黄州来说,这一天是它从此名扬天下的一天。苏轼,一代文豪颠沛流离,开始了他的黄州之旅。他每日泛舟长江,携酒览

41、胜,登高怀古,过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苏轼与黄州融为一体,筑成了一道亮丽的永不褪色的风景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今天,我们走进黄州,走进黄州的赤壁,也就走进了苏轼,走进了苏轼的思想境地。一、“江山如画”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风清月白,天光水色,此等良宵,如诗如画,怎能不使人流连忘返而怀有“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后赤壁赋中又写道:“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此等江山,怎能不使人“划然长啸”!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赤壁则是另一番景象:“乱石穿

42、空,惊涛排岸,卷起千堆雪。”江水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好一个“江山如画”!“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的襄阳歌),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此情此景,我们的诗人大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二、“一樽还酹江月”酒,是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黄州的山水,如果少了酒,就少了许多色彩和内涵。诗人的世界,如果少了酒,或许就少了许多诗篇和精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单单李白才有这样的生活吗?单单李白才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吗?其实,苏轼也有,也有着这样类似的人生寂寞。谪居黄州,好友几人相聚?好友们要么远贬异地而无音讯;要么背弃自

43、己而不语;更甚者落井下石欲置自己于死地。“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苏东坡突围)仕途凶险,人生坎坷。唯有一杯浊“酒”成了苏轼知心相守的伴侣,苦在嘴里,伤在心头;唯有黄州赤壁的“山水”成了苏轼倾心相交的朋友,喜在眼里,乐在眉头。“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化悲为喜,借“造物者无尽之宝藏”浇心中块垒。山水、清风、明月在诗人眼中,已成为抚平人生创伤的一杯老“酒”

44、。临江酾“酒”,是否又多了一番“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呢!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经历了此次文字狱冲击后,胸中郁积着无数要说的话,他一直压抑自己的激情,不想再写诗惹祸。一有空,苏轼行走在黄州的大地上,就到处寻幽访胜,寄情山水,“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在日常茶饭的生活中寻找淡泊自得的喜悦,向黄州的山山水水倾诉自己的冤屈与不平。苏轼是一位性情中人,面对着如画的江山,滚滚而逝的江水,又怎能不思接千载?“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这个英雄人物风云际会的时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是最令东坡向往的。在这里,苏轼以年轻有为的周瑜自况,感怀

45、自己“早生华发”,只能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岂不是一种“多情”吗?“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在苏轼的眼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长吁天地,焉能“抱明月而长终”?“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不是诗人矛盾心情的再现吗?只能把这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何以解忧?“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这“造物者之无尽的宝藏也”。四、“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一世之雄的曹操何等气魄;雄姿英发、指挥若定,少年得志的周郎何等风流。赞耶羡耶,抑或兼而有之,但借客一声 而今安在哉 的反问,一下子使诗人苏轼的精神空间提升到一个超迈古今、独步天下的舒阔境界:伟大与渺小原是一回事。执

46、迷也罢,超脱也罢,出将入相也罢,临渔问樵也罢,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短短的一瞬。既然非凡的世事都将转空,横空的人物终成过客,人还有必要去执念一物,不托意于箫音、不纵情于酒歌吗!人事如此,造化亦然。水月之属,变是永恒的,不变也是长久的。人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也是与时同进,与物相生,不会是一种姿态和面目。西方哲人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苏子看来,是可以颠倒来用的。既然 万物皆备于我 ,既然人事上所取有限,人为何不拜自然之赐,尽享清风之爽、明月之洁呢?”(杨璋行走在精神的高地一一苏轼(前赤壁赋赏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中,道士“羽衣翩跹”,孤鹤“玄裳缟衣”,与“我”对话,三位一体,亦真亦幻。孤鹤“

47、飞鸣而过”,“道士顾笑,予亦惊悟”,一“鸣”一“笑”一“悟”之间,生活的艰辛和苦痛仿佛焕然冰释。“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是梦醒后的现状。在自然的实有与幻想的虚无之间,苏轼宛然忘却了一切世间的烦恼和倾轧,创伤累累的心灵得以安抚,刹那间超脱了。难怪金圣叹读完苏轼的 后赤壁赋,这样说道:“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苏轼曾有诗曰: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忘云人”(忘云楼)。这种虚无成了诗人支撑苦境,战胜困厄,抚慰心灵的处所,这岂不是苏子人生的又一次飞升吗?苏轼,融入黄州的赤壁而“羽化”,随江浩荡,月朗星稀,我们倾情拜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