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21 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为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B该细胞为胰岛B 细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D与 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经加工形成胰岛素过程,表示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据此分析。【详解】A、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
2、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B、该细胞能合成胰岛素,故为胰岛B 细胞,过程为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正确;C、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C正确;D、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然后经过加工形成胰岛素的过程,与 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无膜结构,D 错误。故选 D。2冠状病毒是一类致病性很强的RNA 病毒,这类病毒()A能够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核酸组成中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C可用含有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D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核苷酸及氨基酸等物质增殖【答
3、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A错误;B、冠状病毒为RNA 病毒,不含DNA,无胸腺嘧啶,B错误;C、病毒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必须寄生到活细胞中,C错误;D、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原料,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 正确。故选 D。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B将黄化苗茎段纵切后浸入蒸馏水中,半边茎的弯曲状况可
4、反映内源生长素的作用效果C细胞分裂素起作用时,细胞内的ATP含量会明显下降D未成熟的种子产生的生长激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名称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应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乙烯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促进果实成熟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
5、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详解】A、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而不是促进细胞分裂,A 错误;B、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可以使植物相光弯曲生长,所以将黄化苗茎段纵切后浸入蒸馏水中,半边茎的弯曲状况可反映内源生长素的作用效果,B 正确;C、细胞内的ATP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明显下降,如果细胞需要的能量较多,可以和ADP快速转化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C错误;D、生长激素是动物垂体细胞产生的激素,在植物体内不存在,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理解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机制,区分生长素和生长激素。4在“制作并观察植物
6、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 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得,甲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详解】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解离,而因为染色用的染色剂为碱性,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以防止解离液和染色剂中和导致染色效果降低,A 选项正确;观察过程需要从
7、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选项正确;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选项错误;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断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 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发生,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发生B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C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D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存在于DNA 分子中,
8、也可以存在于RNA 分子中【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RNA 和核糖体,可进行DNA 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都含有DNA 和核糖体,都能完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A 正确;B、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可发生 DNA 复制,DNA 复制过程中会发生氢键的断裂和氢键的形成,B 正确;C、ADP 合成 ATP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会产生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会产生ATP,故高能磷酸键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在,不会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C错误;D、DNA 和 RNA 分子中相邻两个核苷酸通过磷
9、酸二酯键进行连接,D 正确。故选 C。6下图为原核生物细胞内色氨酸的合成机制示意图。色氨酸操纵子是指编码色氨酸生物合成所需酶的一段 DN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和翻译是不会同时进行的B色氨酸和阻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会阻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C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D色氨酸的这种合成机制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 聚合酶进行,以DNA 为模板,产物为RNA。RNA 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
10、A 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A 错误;B、从图中可知,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和阻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会阻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从而使色氨酸不能合成,以此维持色氨酸的平衡,B 正确;C、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维持色氨酸的平衡,C正确;D、色氨酸的这种合成机制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维持色氨酸数目的稳定,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基因表达及反馈调节,通过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色氨酸如何维持数量恒定。7图 1、图 2 为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
11、 d 为受体,激素与受体d 一结合,激素b 即被灭活B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如图1 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C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信息交流的功能D性激素的调节方式如图2 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内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 激素 a 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调节细胞的代谢;图2 激素 b 的受体位于细胞膜内,激素b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和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详解】A、结构 d 为受体,激素与受体d 结合发挥作用后,激素b 才被灭活,A 错误;B、胰高血糖素为生物大分子,不能直接穿越细胞膜,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其调节方式如图1 所示,B正确;C、激素 a
12、 不能进入细胞,激素b 能进入细胞,激素a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激素b 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D、性激素属于小分子固醇类物质,其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并与细胞内相应的受体结合,因此性激素的调节方式如图2 所示,D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
13、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点睛】在充分理清题目给予信息的基础上,联系反馈调节过程来解题。9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距
14、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由柱形图和曲线图可知,以石头为中心,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不同,距石头的远近引起的不同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曲线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数量越多,禾本科植物减少,非禾本科植物大量减少,种群密度下降,植物之间的竞争降低。【详解】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
15、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 正确;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插食的风险就越大,B 错误;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不是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都是循环的,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图示分析出得到“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的变化”。其中分析选项时应注意一些易错点: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别;物质循环的范围等等。10研究生长素(IAA)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16、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可以延长IAA 对胚芽鞘切段作用时间B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生长C结果说明蔗糖为胚芽鞘切段生长提供能量D综合两图结果说明蔗糖与KCl的作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两图中,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中:IAA+蔗糖组=IAA+KCl组 IAA 组蔗糖组=KCl组,蔗糖与KCl组的变化曲线相似,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效应。【详解】A、图中 IAA+蔗糖组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大于IAA 组,推测蔗糖可以延长IAA 对胚芽鞘切段作用时间,A 正确;B、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生长,B 正确;C、图示结果只能说明蔗糖与燕麦胚芽鞘
17、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的关系,不能说明蔗糖为胚芽鞘切段生长提供能量,C错误;D、综合两图结果可知: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中:IAA+蔗糖组=IAA+KCl组,蔗糖组=KCl组,说明蔗糖与KCl的作用相同,D 正确。故选 C。1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选C。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B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C一般情况下,根尖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18、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染色体结构改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位置、数目和排列顺序,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较大,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详解】基因突变的方向具有不定向性,不由环境决定的,但可以受环境影响,A 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一般情况下,根尖细胞是体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不
19、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C错误;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上点的突变,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D 错误;故选B。13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
20、)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详解】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 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 错误;有丝分裂前期
21、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14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光合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
22、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 和 RNA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 和 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
23、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原核生物含核糖体,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也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A 正确;B、原核生物体内含DNA 和 R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 和 RNA,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B 正确;C、原核生物只具有一层细胞膜,无其他复杂的膜结构,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形成囊泡包裹原核生物,原核细胞膜+真核胞吞的膜共2 层膜,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
24、,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真核细胞的其他细胞器膜、核膜等也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不能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生物,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D 错误。故选 D。152019 年 11 月 3 日,杭州马拉松圆满落下帷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的生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拉松跑者运动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 明显下降B马拉松跑者听到发令枪声后奔跑,这个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奔跑过程中,位于人体垂体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D马拉松跑者大量失盐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使得机体尿量减少【
25、答案】B【解析】【分析】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包括Na+、K+、Ca2+、Mg2+等离子以及Cl-、HCO3-、H2PO4-等负离子,这些离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他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由这种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
26、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详解】A、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磷酸氢钠等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 错误;B、马拉松跑者听到发令枪声后奔跑,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该反射为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肌肉,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参与,在神经元之间涉及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B 正确;C、奔跑过程中,位于人体下丘脑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C错误;D、马拉松跑者大量出汗,水份减少,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D 错误。故选 B。16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
27、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F1自交获得F2,则()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 Ddhh)和 ddHH(或 ddHh)B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C向 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3/7类型能产生氰D F2中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图解中可以看出,D 基因和 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HCN,即 D_H_表现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氰品种。【详
28、解】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 和 ddHH,子代为DdH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而当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 和ddHh 时,子代会出现不含氰的品种,A 错误;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液泡中,B 错误;F2不含氰的品种有 3D_hh:3ddH_:1ddhh,其中品种ddH_不能产生葡萄糖苷,但是加入含氰葡萄糖苷能产生氰,所占比例为3/7,C正确;已知F1为 DdHh,则 F2为 9D_H_:3D_hh:3ddH_:1ddhh,因此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9:7,D 错误。17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
2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B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C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通过增强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细胞免疫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应激状态下,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此时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效应器,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详解】由图可知,上述机体调
30、节方式涉及到神经系统、激素和免疫系统,因此,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通过分级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B 正确;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病毒感染能刺激T 细胞,使之分泌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可以增强效应T 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细胞免疫,C正确;据图可知,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B人类需求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
31、抗力稳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D生物多样性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 正确;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如养鱼场要向鱼塘中大量投放鱼食,保证了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
32、的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获得较高的渔业产量,B正确;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在遭到破坏后恢复慢,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错误;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正确。故选 C。19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
33、素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详解】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如性激素),B 错误;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 错误。故选 C。20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B神经纤维接受适宜的刺激会产生负电波C跨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D膝反射的反射弧属于二元反射弧【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支持细胞
34、)组成,神经元的数量远少于支持细胞的数量。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详解】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和支持细胞即神经胶质细胞构成,A 错误;B、神经纤维接受适宜的刺激会导致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引起离子流动产生负电波,即神经冲动,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B正确;C、跨步反射需要多种神经元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活动,C 正确;D、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属于二元反射弧
35、,D 正确。故选 A。21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以叶绿体作为标志物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B利用15N 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C利用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定分子与基因结合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D以中央液泡大小和细胞液紫色深浅为标志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质壁分离的程度【答案】B【解析】【分析】用荧光染料标记特定分子与基因结合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DNA 和 RNA 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的不同,RNA中特有的成分有核糖和尿嘧啶。【详解】A、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
36、光镜下容易观察,存在于细胞质中,可以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间接反映细胞质的流动速率和方向,A 正确;B、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所需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故不能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B 错误;C、用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定分子与基因结合,再经过荧光显示,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正确;D、质壁分离过程中,中央液泡缩小、细胞液紫色变深,D 正确。故选 B。22广东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由正常基因A 突变成致病基因a,患者的 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如图所示(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以下叙述
37、不正确的是()A 地中海贫血症是珠蛋白第39 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若异常mRNA 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珠蛋白,与正常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D正常基因A 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改变了DNA 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过程 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表示翻译。图中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此会导致合成的肽链缩短。【详解】AD、地中海贫血症是正常基因A 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由GA,G/C 碱基对 3 个氢键,A/T 碱基对含两个氢键,改变了D
38、NA 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导致 珠蛋白第39 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AD 正确;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 错误;C、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若异常mRNA 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珠蛋白,则该异常-珠蛋白与正常-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C正确。故选 B。23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上。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3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常见的稳态失调:血糖平
40、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详解】A.据分析,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是体温失调,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 正确。B.退热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PD-1是位于 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结
41、合后,会使 T 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可使T 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T 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B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但不影响体液免疫C抑制 PD-L1的活性,可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途径D PD-1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PD-1 是位于 T 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它会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发生作用,PD-1 和PD-L1一旦结合,会使T 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使T 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所以T细胞可能会减少,细胞免疫降低,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故体液
42、免疫也会降低。【详解】A、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于胸腺,A 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 T 细胞表面的PD-1 结合后,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T 细胞既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也可以参与体液免疫,所以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体液免疫也降低,B 错误;C、PD-L1活性被抑制,可减少PD-1 和 PD-L1的结合,从而使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以清除癌细胞,C正确;D、给癌症患者注射PD-1的抗体,可使 T 细胞表面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的 PD-1减少,T细胞凋亡减少,从而使免疫功能增强,进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D 正确。故选
43、B。【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着重考查了人体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的场所,明确抗体的专一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5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D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4、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 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3.分析题图:题图是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图,分析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水解酶的催化下从肽链一端的6 号和 7 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形成了一个六肽和一个胰蛋白酶。【详解】A、由图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一
45、条多肽链形成的,肽链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 正确;B、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人小肠肠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C、由图可知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中赖氨酸和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C 正确;D、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水解而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 正确。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空气中的病原体、过敏原和有毒颗粒物可以使人患病。如图所示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原体的过程(A、B、C表示激素,D、E表示不同的免疫活性
46、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患者中很多是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_道防线。(2)患者多表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T细胞分泌的物质D_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的内分泌腺分泌的C_增加,产热增加所致。(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填,“增加”或“减少”),导致尿量增加,有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4)据图分析可知,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在雾霾天更易患病,其原因是_。【答案】一淋巴因子甲状腺激素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减少T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解析】【分析】由图中可得,A 为促
47、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D 为淋巴因子,E为抗体。【详解】(1)皮肤、粘膜等抵抗外界病原体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因此呼吸粘膜的过滤能力有限是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第一道防线;(2)免疫系统中的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能刺激下丘脑的体温中枢,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参与体温调节,因此D 为淋巴因子,C为甲状腺激素;(3)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用于调节释放抗利尿激素,因此当血液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进而刺激垂体,抗利尿激素会使尿量减少,因此为了促进排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从而使尿量增加;(4)由图得,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T 细胞的活
48、性会降低,从而影响人的免疫功能使其下降,导致人在雾霾天更容易患病。【点睛】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通常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27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2)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两方面来反映。(3)当细胞D 中产生过量乳酸时,血浆中的_(填“NaHC03”或“H2C03”)可以中和其酸性,并最终形成C02和 H20 排出体外。(4)血浆中无
49、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 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取 5 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 号,分别加入2mL 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 NaCl溶液,并各加入2 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向 15 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 滴血,摇匀,放置5min。分别取 5 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 5 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_。预期结果试管NaCl溶液/%红细胞形态1 0.5 体积变大,或涨破2 0
50、.7?3 0.9?4 1.1 体积缩小5 1.3 体积缩小,皱缩、处的结果分别是_。【答案】、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NaHC03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体积变大、维持正常形态(体积不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示可知,为淋巴的形成及回流,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相互渗透,、分别为血浆和组织细胞、淋巴和组织细胞、组织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a、b 分别为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c、d 为肌糖原的合成与利用。在此基础上,围绕“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为淋巴形成及回流。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流到血浆,此过程是单向的,因此 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