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升本教育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专升本教育学重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填空题1、 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 教育与社会发展互相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互相制约的规律。2、 教育的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 质量规格 标准。3、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纳。4、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 教学大纲 以外,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5、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6、 中共中央于1999年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的决定。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
2、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有品的水平之间的矛盾。8、 “头脑不是一个可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体现了 启发式 的教学方法思想。9、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民主平等 的特点。10、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 决定教育性质的重要社会因素是 生产力。12、 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杜威。13、 学记中说“学不几等”体现的是 循序渐进 教学原则。14、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是全民教育和 终身教育。15、 对的运用德育方法中的 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 可
3、以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6、 “要尽量多的规定一个人,也要尽也许的尊重一个人”,是前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提出来的。17、 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8、 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 全面、民主、平等 的基础上。19、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 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本质)20、 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舒尔茨。21、 新课程将实行 国家、地方和学校 的三级管理模式。22、 与“注入式”相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 启发式。23、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24、 “桃李不
4、言,下自成蹊”所蕴含的德育方法是 楷模示范法。25、 在德育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说服法。26、 狭义的教育指 学校教育。 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27、 学科课程理论重要有 前苏联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课程论。28、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合,要培养合格人才就必须坚持以 教学 为中心,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二展开。29、 班级 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本的正式组织,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30、 现代教师职业经历了 满足数量、提高质量和追求专业化 三个阶段。31、 教师的主线任务是 教书育人。32、 当前,我国中
5、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33、 自从古代社会以后,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形态。34、 现代社会中政治与教育的关系突出表现为政治民主与教育平等的互相促进。36、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属性三个字是全面性、民主性、教育性。四个字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民主平等37、学制是实现教育目的、贯彻教育方针的制度化保证。38、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教学标准与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39、教学目的分类体系(布卢姆)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其中比较受重视的是认知领域。40、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关于这一问题,教育史上存在着形式教育论
6、与实质教育论之争。41、教学组织方式的分类:(1)个别教学(是古代社会的基本教学形式)个别教学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重要的、甚至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2)班级上课42、教学方法分为:(1)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欣赏教学42、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3、19世纪中期,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44、教学评价有教育和管理这两大功能。45、教学评价的分类是由(美国)布卢姆提出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形
7、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类。46、德育的基本功能是人格养成。47、德育过程由互相制约的四个因素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48、西方公认的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49、学记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引申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同政治的关系。50、学记教师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的是教学的启发诱导的原则)5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2、18202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
8、门独立学科。53、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空间,班级是学校活动的基本单位。54、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55、论语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规定体现了教学的 启发性原则。56、教育方针涉及三部分的内容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实现目的的途径。57、隐性课程的重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58、课程目的的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9、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1)前言(2)课程目的(3)内容标准(4)实行建议(5)术语解释60、教材的组织方法-(1)逻辑式组织 (2)心理式组织61、教材的编排方式-(1)直线式排列(直线推动、不予反复)(2
9、)螺旋式排列62、教学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控制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63、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教学总目的学校教学目的课程目的单元目的课时目的单元目的和课时目的是最基本的教学目的,是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握的目的。64、从内容范围上看,德育涉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65、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分(1)古代准备时期;(2)教育学的近代独立时期;(3)现代发展时期。66、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7、两种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定向型(前苏联) 开放型(美国)68、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功能
10、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又可分为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69、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也许性。70、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因素;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7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也许性因素:(1)个体自身条件和环境(2)现实性因素:活动72、不同的学生观:1教师中心论(德国)赫尔巴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2学生中心论(美国)杜威,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73、教育目的的分类:按照价值取向,分为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为卢梭;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为涂尔干。74、
11、体育的主线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75、1912颁行“壬子祭丑”学制。192023,“祭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实行的现代学制。192023,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76、学校课程重要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标准、教材三种物化形式。7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巴班斯基。78、提倡终身教育的学者是法国的 朗格朗。79、强调“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是 陶行知名词解释1、美育:美育即培养学生对的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发明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2、陶冶法:智教育者创设和运用故意义的情景一级资深教育因素,是学生从中收到熏陶感染
12、,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3、全民教育:指教育对象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其目的就是满足全体国民的基本学习需要,是普及教育实践的急需和发展。4、教育目的: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5、教学:广义的“教学”就是在一切时间下,不分地点、场合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6、德育过程的主体性: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对道德主体
13、的塑造及其自主性、独立性、发明性的发挥与弘扬。7、课程:(狭义)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广义)即学校中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规定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8、自我教育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道德表现进行自我结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道德品质水平,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方法。9、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或限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由夸美纽斯论证确立。10、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
14、,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充足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11、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通过其能动的结识、体验和实践,养成所盼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12、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重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盼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3、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又称学校系
15、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互相衔接关系,以网络化的形式将学校组织起来。14、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故意或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性经验。15、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献。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立、学科顺序、课时分派、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四部分组成。16、课程标准或称教学大纲: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大纲性文献,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规定,它是课程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献。17、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涉及
16、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等。人们常把教科书和讲义简称为教材。18、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指教学活动实行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19、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20、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21、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即学校德育。22、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用以教
17、育、影响受教育者的通过选择和解决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它是进行德育的依据。2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4、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教学活动必然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教育性(德国)赫尔巴特提出并阐释了这一规律。简答题1、教师职业的特点?(2023曾考过)答:(1)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2)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3)工作绩效的模糊性;(4)职业待遇的福利性;(5)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2、教师的权利(简答)答:(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
18、权。3、简述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一类考题重点背诵)答:(1)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学者保罗。朗格朗堪称终身教育思想的真正肇始者。(可出填空)终身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制度,毋宁说是一种教育观念。它可以从纵横两方面理解。从纵的方面讲,教育必须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讲,教育要同时满足人各个层面的学习规定。(2)教育的全民化;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并且是一种必需。值得指出的是,全民教育更多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重要倾力于继续教育。(填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
19、民主化涉及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用概括的语言说,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主教育。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又涉及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其中,教育机会均等是基础。(4)教育的整合化;教育的整合化是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4、教育平等的表现?或者教育平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再或者教育平等的内容是什么?答:(1)就学权利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5、简述人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从也许性到现实性的渐变过程)答:(1)人的发展是整体的连续发展。(2)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20、和阶段性。(3)人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4)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6、简述对当代中国教育方针的理解?(曾考过)答:(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主线途径。(3)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的。7、简答课程的基本类型答: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按照不同的课程价值观划分为:学科课程论、综合课程论、活动课程论(1)学科课程论也称分科课程论,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学校课程的理论。(2)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将若干有关学科合
21、并起来编订课程的理论。(3)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爱好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8、简述当代课程管理改革的趋势?答:(1)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分权化管理体制。(2)实行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的教材管理制度。(3)鼓励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编制。从1999年开始,正式提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9、简述当代课程结构改革的特点?答:(1)建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的课程基本结构。(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实行学分化管理。(3)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完善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2、,初中阶段设立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10、简述当代课程内容改革的趋势?答:(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加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实用化、人本化和本土化。(3)注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课程内容的协调整合。11、为什么说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答:(1)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合,教学则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深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最大。(2)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3)另一方面,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的的基本途径。(
23、4)坚持教学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其他的教育活动。12、简述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或教学结识的特殊性是如何体现的?(5条)(重点考题)答:(1)教学结识有特殊的主体。(学生)(2)教学结识有特殊的客体。(教材)(3)教学结识有特殊的目的。(学生发展)(4)教学结识有特殊的活动方式。(教学实践)(5)教学结识有特殊的检查方式。(考试)13、为什么说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呢?答:(1)教学内容自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必然要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思想。(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14、如何理解教为主导,
24、学为主体?答:(1)学生在教学结识活动中处在主体地位。(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辩证统一的。15、如何理解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答:(1)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是对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互相关系的基本原则。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曾考过)答:(一)全面发展教育原则;(二)启发性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有序性原则;(五)巩固性原则;(六)反馈性原则;(七)最优化原则;(八)民主性原则。全面发展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
25、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全面发展教育,把授受知识与培养品德、授受知识与发展能力、心理发展与身体发展、共同规定与因材施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贯彻这一原则的规定:(1)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2)保证授受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保证智力因素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相统一。(4)保证认知发展与身体发展相统一。(5)保证共同规定与因材施教相统一。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1)教师要充足了解和研究学生。(2)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教师要向大多数学生提出共同规定。(3)教师要考虑个别特点和个别差异。启发性原则:这
26、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充足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规定:(1)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明性。(4)发扬教学民主。17、当代教学的特性?答:(1)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2)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3)以发挥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18、简述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答:(1)必须依据教学目的。(2)必须依据教材内容。(3)必须依
27、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必须依据教师的个性化特点。19、课的类型和结构答:课的类型是依据一定标准把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按教学任务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教学方法可划分为讲授课、实验课、练习课、作业课、讨论课、自学课等。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派,也称为课堂的环节。20、教师备课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准备?答:(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4)拟订教材计划。21、如何才干上好一堂课?或要上好一堂课,应力求做到哪几点?答:(1)目的明确,内容科学;(2)方法恰当,组织合理;(3)师生互动,气氛和谐;(4)全面发展,优质高效。22、德育过程与
28、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答: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尚有区别。一是它们活动的范畴不同。二是活动的形式不同。23、德育过程的特点?答:(1)主体性;德育过程的主体性,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对道德主体的塑造及其自主性、独立性、发明性的发挥与弘扬。(2)实践性;(3)统一性;(4)渗透性;(5)长期性。24、教育者进行德育活动要遵循的规定?(2023曾考过)答:(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的原则。(2)尊重信任与严格规定并行的原则。(3)统一规定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并举
29、的原则。(5)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的原则。2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或如何来理解德育过程?答:(1)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的养成过程。(3)德育过程是通过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施加德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6、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见解,涉及人们通过结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在一定
30、道德意识的支配下采用的行动。这四个过程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27、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2023考过)(1)政治经济状况影响着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2)文化传统影响着德育内容的范围和侧重点。(3)学生年龄特性影响着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4)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影响着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针对性。(5)教育者的价值观影响着德育过程中预定内容的实现限度。28、当代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是什么?(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抱负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世界观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29、德育方法,指导式方法:(1)说服教
31、育法(涉及讲解、报告、谈话、讨论、阅读指导)(2)楷模示范法(3)实践锻炼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形成良好意志品质。(4)陶冶教育法(潜在性)陶冶教育涉及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等。(5)自我修养法(6)品德评价法30、班级组织的结构分为哪几种?答:(1)班级组织的群体结构。(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31、班级管理涉及哪几个方面?答:(1)班级制度建设。(2)班级活动组织。(3)班级生活指导。32、班主任的角色特性?答:(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2)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者。(3)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33、教育的
32、社会功能?答:(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分(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连续发展的功能34、简述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答:这一原则规定德语必须正面说理,启发自觉,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意识学生品的健康发展。贯彻该原则的规定:(1)要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2)善于运用正面楷模教育引导学生;(3)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4)要进行必要的纪律约束论述题1、师叔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规定。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33、并促进人的发展。(1)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各种教育因素必须协调一致,共同关注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2)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3)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4)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着教育工作必须注意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理和;良好的教育。2、试分析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陷,并阐明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答:(1)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或限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
34、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第二,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第三,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可赢得教学的高速度。第五,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长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第六,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助于形成学
35、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3)班级授课制的缺陷: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度的限制。第二,学生的学习重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三,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第四,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规定。第五,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也是班级授课最易遭受批评的一个缺陷。3、你是如何结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教
36、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关于这一问题,教育史上存在着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任务重要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代表人物是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应是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能力的培养则无关紧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两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一方面,知识是发展智能的内容和手段。另一方面,智能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因此,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对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损害个体的整体发展。(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非同步进行、一一
37、相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虽然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但知识并不就等于智能,知识掌握的量与智能发展的水平之间不是一种绝对的正比关系,两者之间不同步,存在着一定限度的“剪刀差”。一方面,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不同的认知活动方式在发展智能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同的。(3)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统一不是自然而然就实现的。而是应当统一在学生积极积极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基础知识的认知活动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还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4、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答:(1)严格规定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
38、、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规定他们,通过两者的互相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严格规定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规定,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规定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规定,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规定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规定,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3)贯彻严格规定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规定。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规定的基础,“亲其师”,才干“信其
39、道”。 第二,要在严格规定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毕规定,“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规定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少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5、结合我国中小学实际,谈谈如何优化师生关系?答:(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涉及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心理上的互相促进关系。(2)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其实现途径是交往和对话
40、。具体构建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中小学生的发展个别差异性显著,需要教师对其了解与研究,构建师生关系。树立对的的学生观。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将学生视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主体性、发明性、责权主题的整体。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积极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关心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火大、宽容的个性品质。6、试论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答: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培养规格。(2)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
41、。(3)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4)文化自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广义的教育活动。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教育具有保存和继承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融会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发展和创新文化的作用。7、试论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答: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影响着教育目的。(2)政治影响着教育制度。(3)政治影响着受教育权。(4)政治也影响着教育的内部问题。2、简述教育对政治的功能:(1)教育在实现社会政治目的中的作用。(2)教育在发展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3)教育在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4)教育在促进社会成员政治社会
42、化中的作用。3、相对以往,现代政治与现代教育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这种新的背景中,政治与教育的关系也呈现崭新动向,即政治民主与教育平等的关系。8、试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答: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1)经济实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4)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经济的影响:(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3)教育对于经济运营具有直接调节作用。9、试论述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要涉及哪些方面?答:(一)一方面要努力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进一步理解教育工作
43、本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二)另一方面要具有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简答可不写一下三条)(1)其基本层面是,具有比较宽广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2)在此基础上的第二层面是,12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3)第三层面是,结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三)再次要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简答可不写一下四条)(1)其一是理解别人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2)其二是组织管理能力。(3)其三是教育研究的能力。(四)最后要炼就必要的专业智慧。10、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答:(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1)学校教育指向特殊的个体。(2)学校是一
44、种特殊的环境。(3)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个体的发长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教育应当引导个体的发展方向,即帮助个体对发展的多种也许性作出判断和选择,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条件:(1)一方面,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2)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3)再次,学校教育应精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4)最后,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1、如何对的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
45、地位和作用?答:(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1)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拟定,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目的的实现在很大限度上是通过教师来完毕的,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地位。(2)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他们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可以说明学生是处在教育过程的客体地位。学生处在教育对象的客体地位是由教育双方的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出于某个因素,是教育过程中规律性的反映。(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同样是故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他们始终是教育过程的积极的参与者,学生的这种能动性
46、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的发展重要是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也许性。(3)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12、如何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答:“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门通常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相应的亦将“全面发展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一)四育各有其基本内涵。(1)德育是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发展学生智力才干的教育活动。(3)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4)美育即培养学生对的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发明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二)德、智、体、美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表现出来的,各育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三)德、智、体、美各育在人的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可以有发展限度上的差异或者有发展顺序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