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说课设计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说课设计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解密泡打粉NaHCO3的化学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说课设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与实施方案解密泡打粉NaHCO3的性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010203040506说课目录07教学反思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课标分析一、教材分析生活化学一、教材分析2.内容分析(1)内容特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苏打和苏打常见的两种盐:NaHCO3和Na2CO3设计思路贴近生活:解密
2、泡打粉承上NaHCO3Na2CO31.完善“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1.为学习元素化合物奠定方法基础启下一、教材分析2.内容分析(2)内容地位2.巩固方程式当中相对分子质量与质量之间的计算关系、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等知识点2.为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提供知识基础外观观察外观观察 物理性质探究物理性质探究 根据用途预测化学性质根据用途预测化学性质 实验研究验证实验研究验证二、学情分析已有认知待发展认知1.知识基础:对元素化合物有一定了解2.方法能力基础(1)初步形成分类观、微粒观(2)初步形成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方法二、学情分析待发展认知1.知识发展:物质组成角度总结规律2.方法能力发展碳酸盐
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二氧化碳、水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二氧化碳、水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方法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方法形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的思想形成形成“外观观察、物理性质探究、根据结构与用途外观观察、物理性质探究、根据结构与用途预测化学性质、实验研究验证预测化学性质、实验研究验证”物质性质学习思路物质性质学习思路通过分析泡打粉的组成,知道NaHCO3具有碱性1234通过分析面团一次发酵过程,探究NaHCO3与酸的反应通过分析面团二次发酵过程,掌
4、握NaHCO3的热稳定性通过从生活问题引出化学知识,了解NaHCO3的用途,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目标4.物质性质的探究思路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1.碳酸氢钠的碱性2.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四、教学重难点预测验证解释五、教学方法与策略一次发酵知识精细加工策略二次发酵与酸反应热稳定性问题应用六、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问题线活动线知识线素养线板块一版块二板块三板块四第一次发酵中NaHO3的作用泡打粉为何选用NaHCO3生活中泡打粉的用途第二次发酵中NaHO3的作用根据发酵原理及泡打粉的组成,总结其作用NaHCO3与Na2CO3的碱性强弱与应用定量定性分析NaHCO3,Na2CO3与酸的反应实验
5、探究比较NaHCO3与Na2CO3热稳定性强弱实验探究比较NaHCO3与Na2CO3的碱性强弱泡打粉的组成及发酵原理NaHCO3与Na2CO3与酸反应NaHCO3与Na2CO3热稳定性强弱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六、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故事导入,提出主题包子在中国拥有多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代就流行用包子馒头做干粮问题探究,讲解知识问题活动知识素养生活中泡打粉的用途根据发酵原理及泡打粉的组成,总结其作用泡打粉的组成及发酵原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板块一问题1:什么是泡打粉?六、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问题活动知识素养板块二问题2:为何选用NaHCO3作为泡
6、打粉的成分?泡打粉为何选用NaHCO3实验探究比较NaHCO3与Na2CO3的碱性强弱NaHCO3与Na2CO3的碱性强弱与用途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用途 NaHCO3:食用碱;Na2CO3:工业碱六、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问题活动知识素养板块三 问题3:常温下面团的第一次发酵中,NaHCO3有何作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第一次发酵中NaHO3的作用定量定性分析NaHCO3,Na2CO3与酸的反应NaHCO3与Na2CO3与酸反应六、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问题活动知识素养板块四问题4:加热时面团进行第二次发酵,NaHCO3有何作用?第二次发酵中NaHO3的作用实验探究比较NaHCO3与Na2CO3热稳定性强弱NaHCO3与Na2CO3热稳定性强弱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六、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知识总结,迁移应用课后拓展,发散思维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表格式板书联系生活问题导学探究学习三重表征七、教学反思创新实验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