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一、糊版、堵版: 故障现象:印刷品图文或小字印不出来,甚至于印品上有一层黑迹,而图案模糊。缘由:1 、油墨枯燥速度太快,使油墨干结在网纹网穴内。或者图案网穴早被干结块堵住,墨上去不能完全复溶,成大面积堆在印品上,涂花图案文字。2 、印刷机速度太慢,刮刀除去非图纹局部油墨后,在到达压印点前,墨己成干固态不转移。凹印网穴中的墨一般转移率为 1/2 ,也就是说还有1/2 留在印版上,油墨粘度大,干得快,油墨转移率下降,最终变成堵版。3 、印版腐蚀得太残或网点不清楚。凹版腐蚀或电雕达不到要求,深度不够,网穴孔内壁不光滑, 呈毛茸茸状态,镀铬又厚,铬块已填满网穴,抛光不好发生毛
2、刺,都可以促使墨层很快干固,造成堵版。4 、油墨因保管不好而结皮,印刷过程中的灰尘、塑料屑等因静电吸附入墨中,或直接落在印版网穴中,也能造成糊版。5 、印刷过程中停机,残留在版面上的皮膜尚未准时清理,渐渐积存,将网点糊住。6 、油墨流淌性不良,不同种、不相溶的墨掺入,溶剂误用,油墨中溶剂数量少了,造成复溶性差, 粘度又大,不易将非图纹局部刮净,特别是网点边缘残留干结,不断扩展,清洗不准时,致使网点被埋住,造成糊版、堵版。处理方法:1 、依据机器速度,即刮刀刮墨后在压印点所经受的时间,使用溶剂调整其枯燥速度,尽量减缓枯燥速度。当油墨枯燥速度较快时,可适当提高印刷速度。2 、对墨中混入的渣子、版上
3、的异物要准时去除,对有循环泵的印刷设备,可在出口置120 目的钢丝网过滤。油墨粘度应依据速度愈快、需要粘度愈低的原则进展调整。3 、为了保证油墨的复溶性,应依据油墨的特性,保证或增加该墨中的溶剂量。同时,不同溶剂类型、不同用途的油墨不要互掺,防止树脂析出,丧失墨性。4 、发生堵版时应使用溶剂或专用的清洗剂进展清洗,并针对发生堵版的缘由加以解决。印刷车间的温度、湿度要适宜,溶剂的枯燥速度也要与印刷速度、印刷环境相适应。5 、刮刀与压印滚筒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短,以防止枯燥箱漏出的热风直吹版面。合理使用慢干溶剂,适当提高印刷速度。6 、消灭油墨性能缺陷导致的堵版时,应准时更换油墨,尽量避开比重有明显
4、差异的油墨相互组合使用。墨槽中的油墨要经常搅拌,使各个部位的油墨均处于流淌状态。还应准时添加油墨或更换油墨,以避开油墨产生皮膜。7 、当消灭由印版网穴内壁质量问题引起的堵版时,应重镀版或重制版。开机前或刚开机时, 应先用溶剂擦拭印版滚筒。印刷过程中要尽量避开中途停车,长时间停车肯定要先把印版清洗干净, 或者把印版滚筒侵入墨槽中连续空转。8 、总之,在生产过程中,应适当调整温湿度、印刷速度、溶剂枯燥速度、刮刀与压辊之间的距离、降低油墨粘度、削减停机等。二、咬色、过版: 故障现象:在印刷过程中,其次色油墨将前一色印刷的墨迹粘拉掉了,前一版印刷的油墨又到了下一版的版面上。缘由:1 、由于前一色的油墨
5、枯燥速度慢,或对被印材料粘附性不强,而后一色附着性太强,印刷压力太大或油墨中树脂量太少,都可将前一色咬掉。2 、印刷速度太快,前一色未干,经受不了其次色的分裂力。在第一色中,慢干溶剂太多,使前一色不能按要求粘附、枯燥而受其次色的粘拉破坏。3 、印刷材料的印刷适性差,对油墨的亲合力不够,或外表张力达不到要求。处理方法:1 、针对前一色,应当加快枯燥性,参加低沸点溶剂。增加树脂量,参加带树脂的调墨液,不要用纯溶剂。2 、给风管堵塞局部疏通,使风集中吹过印刷图案的外表。并调整机器速度。3 、因粘度大而调整时,慢干成分大多了,则应以原墨补救。4 、针对其次色,应调整版辊与压印辊的距离以削减压力。并且粘
6、度应比第一色销小一些。5 、假设系前一色对被印刷体的粘附不牢,则应检查对薄膜的处理是否在 38dy/cm 以上,或在油墨中参加含树脂的溶剂,如冲淡剂等。三、粘脏、倒贴: 故障现象:在卷筒塑料印刷后,收卷收集存放中,印品图案的一局部或全部图案粘贴在相接触以印材反面,使墨层发生移染的现象。缘由:1 、印刷品油墨中有大量的残留溶剂的存在,这种溶剂往往是高沸点的,印刷过程中不易挥发出去, 印刷品收卷时,油墨中树脂还未凝固,从而产生剩余粘性。2 、很多材料中含增塑剂比较多,它在肯定的条件下,可以膨润油墨中的树脂从而造成粘脏。3 、印刷过程中有假干现象,印刷后收卷时会消灭反面粘脏,严峻时会消灭相互粘连、墨
7、层发生移染。4 、由于凹印油墨中溶剂极性较强,与水有较好的亲和性,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季节,溶剂能大量吸取空气中水分。5 、聚酰胺树脂含有极性酰胺,聚酰胺与水也有肯定的亲和作用,随时间推移印墨中水分增多,加上气温高,就很简洁引起聚酰胺分子量降解从而使吸湿性增大,造成与印材的粘接力下降。6 、油墨枯燥过慢、收卷张力大、印刷后的收卷温度过高,局部油墨软化、膜卷含水量过大、收卷太紧、印刷油墨与接触面的亲和力过强、静电过大等都会造成粘脏。处理方法:1 、提高油墨的初干性和彻干性,加强吹风和热量,使油墨枯燥彻底,在收卷都分增加冷却装置, 收卷时张力不要过大。2 、生产过程中承受先热后冷的枯燥方法,即先热风,
8、使墨层中溶剂尽快挥发,后冷风,使印品降温,加速聚酰胺的固化。3 、调墨时尽量把握稀释剂的用量,以削减枯燥负荷,增加枯燥速度,提高枯燥彻底性。并且应依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4 、适当减慢机速,加大风量,薄膜印刷后,松散地收放在通风枯燥的地方,固化后再行分切、制袋。印刷制袋后,轻包扎,竖放在纸箱内,削减薄膜外表之间的压力。5 、提高电晕处理强度,不低于 38dy/cm ,增加材料的外表张力,提高附着强度。印后充分冷却, 降低收卷的卷内温度。四、附着力差、掉墨: 故障现象:在印刷时,印迹枯燥后,墨膜摩擦、揉搓和用透亮胶带粘拉即脱落或局部脱落。缘由:1 、印刷膜外表张力处理不够,
9、未到达 38dy/cm 以上。2 、油墨特性与印刷基材不巨配。3 、粘度过低,附着力不强。4 、枯燥温度过低或未枯燥彻底。5 、印刷压力过大。处理分法:1 、在使用油墨时,坚持油墨专用、不同类不掺的原则。2 、检查薄膜的外表张力处理度,应达 38dy/cm 以上。3 、印刷对象,尤其是吸湿性大的材料保管环境不应潮湿,印刷时,要依据当时的温、湿度来调配稀释剂。4 、提高油墨粘度,提高烘箱温度和风力。5 、适当降低印刷压力。6 、薄膜中含有大量的增塑剂、外表活性剂、润滑剂等会阻碍油墨附着,对这种膜可承受预热的方法。7 、尽量将车间的相对湿度把握在 50-60% 之间,但不能太低,低于 40% 时,
10、易产生静电。8 、室温最好把握在 18-23 度为最正确,并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五、白化、水化:故障现象:溶剂型的凹版油墨的墨膜外表枯燥时,空气中的水分渗进墨膜中,使外表产生发白。此时印品无光泽、颜色不明媚,似有一层水雾。缘由:1 、室内温度高、相对湿度大,而使溶剂严峻失调。2 、由于长时间印刷,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墨中,或现场有水不慎进入油墨中。3 、油墨在薄膜外表上枯燥时,混合溶剂丧失平衡,造成树脂不溶解、析出、白浊和局部凝胶化。4 、在使用蒸发潜能高的溶剂对,由于溶剂的蒸发,印墨皮膜四周会被冷却,使水滴混入其中,造成印墨皮膜白化。5 、当油墨中的溶剂平衡性差时,真溶剂先挥发,而稀释剂残存
11、在油墨中时,会使印墨中的树脂析出沉淀,引起白化。处理方法:1 、调入对应的油墨树脂,沸点较高的、完全溶解树脂的真溶剂,使油墨延缓干性。2 、加强热力,保持到枯燥完全。3 、在调整粘度时,留意补充分够的真溶剂,使油墨中的树脂始终保持在充分溶解状态。4 、尽量降低湿度,降低枯燥速度。5 、更换印墨或添加一些蒸发速度较慢的真溶剂。6 、更换溶剂的配方成分。7 、应使用慢干溶剂,提高印刷速度,尽快将印刷品送入烘箱内。六、针孔、沙眼:故障现象:印品上消灭微小的小孔,特别是较大面积的实地图案上最明显。从外观上消灭了油墨未被转移上的微孔。缘由:1 、当油墨比较淡薄或透亮时,油墨经涂布、刮刀刮过后,油墨呈透亮
12、薄状,能看到版子上的腐蚀底纹,印刷后,印品呈大小全都的沙眼。2 、着墨辊磨损,传墨不均匀,油墨干得太快,将网纹转印至版上。3 、印刷压力不够或油墨流平性欠佳。4 、薄膜中所含的增塑剂、润滑剂等浮到外表上,阻碍了油墨的正常转移和润滑。5 、油墨的粘度过高,枯燥过快,或是粘着剂的缺乏而造成转移、潮湿性适应不良。6 、制版上的缺陷或由于油墨中的小泡阻碍了油墨的正常转移。7 、基材上有异物附着或印版辊筒上有枯燥的油墨或异物附着。处理方法:1 、可承受粘度比较大的油墨或者遮盖力较强的油墨,使油墨枯燥速度减慢。2 、调整刮刀与版辊的压力,也可参加一局部防针孔剂。3 、假设针孔部位是有规律性的,则可能是制版
13、上的毛病,并检查压印胶辊是否有凹凸损伤。4 、加大压印胶辊的压力。5 、把附着在印版辊上的干油墨及异物全部清洗干净。6 、使用静电消退装置,以除去尘埃、线头等全部附着物。七、发虚、晕圈、拖毛、拖影:故障现象:图案印迹不实,墨层淡薄。围围着所印图案边缘有双边或呈珠状阴影。图案边缘向外伸出无规章的胡须状印痕。缘由:1 、由于印版辊与胶辊之间压力不均匀。2 、油墨浓度缺乏,太淡薄,粘度小,引起印品发虚。3 、由于胶辊压力过大太重,油墨粘度小,流散性大,印版上油墨过多。4 、也有静电缘由引起印品产生晕圈。5 、刮墨刀有波浪状变形。或刮墨刀对印版角度不适当。6 、油墨枯燥过慢,与印刷速度不协调。7 、刮
14、墨刀片过软,安装时压条与刀口的距离过大,刀片伸出过长。处理方法:1 、调整印版辊的压力使其压力均衡,同时要承受较高浓度和较大粘度的油墨。2 、提高枯燥速度,给墨量适当。3 、将刮墨刀的接触角度适当调整,顶刀力减小。4 、改用弹性高的硬刀片,缩小刀片与压条的距离。5 、调整卷取张力,添加快干性溶剂,并提升加热量。6 、使用静电防止装置。八、刮痕、刀线:故障现象:印品非图文局部,有一条一条的颜色线,有时在图文局部也能看到较厚的线。版面上没有线条局部的油墨未被刮刀刮净,在不允许有油墨转移的余面局部发生线条状污染。用放大镜观看时,在污染部的中心有芯状性的空白。缘由:1 、刮刀的材料质量及研磨不良。版镀
15、铬面的外表状态及滚筒偏移不同芯。2 、油墨和印版外表的活性剂过高,在印刷过程中,活性物质就会较为结实地粘附在版筒上,刮刀也难以完全刮干净,由此形成刀线。3 、印版光滑度不好,镀铬质量差。或印版耐刮、耐磨性差。4 、印版外表粘附硬物会直接损伤刮刀,而引起刀线的产生。5 、印版镀铬层硬度不够,在刮刀压力作用下,使得铬层被破坏,从而消灭一种极细的刀线。6 、刮刀压力位置,角度等对刀线也有肯定的影响。7 、刮刀本身具有缺陷,使得刮刀无法将版棍非印刷外表油墨刮净。或长时间与印版摩擦磨损也会引起刀线。8 、油墨中混入异物或油墨中的助剂随温度变化析出,颜料发生凝集,产生粗颗粒。9 、油墨本身细度不够,在使用
16、中混入杂质,或油墨长期使用造成油墨树脂长期接触空气交联形成无法通过刮刀与印版间的颗粒。10 、油墨长时间对刮刀进展冲击,造成刮刀受损,或油墨粘度过大,对刮刀的冲击增大,从而使刮刀无法将油墨彻底刮净。11 、由于静电缘由吸附的灰尘以及膜中的添加剂析出进入油墨。12 、油墨枯燥过度,版辊与刮刀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加大,刮刀难以刮下版面的油墨。枯燥过迟时, 附着在印版非图文局部的微量油墨则会转移到膜上,形成版污。13 、湿度过大时,油墨分散性变差,印版不简洁刮干净。湿度过小时,塑料膜由于静电吸附灰尘, 两者均会造成刀线。14 、环境温度过高,溶剂挥发过快,溶剂平衡失调,环境温度过低,油墨溶解不良造成刮墨
17、困难形成刀线。处理方法:1 、假设是版棍不光滑造成刀线,可在版辊高速转动的状况下,用特定的砂纸进展打磨。但假设是由于印版铬层硬度不够造成的,就应准时更换版棍,此时假设用砂纸打磨,会消灭更多的刀线。2 、由于刮刀本身的缘由造成的刀线,可对刮刀刀刃进展打磨,调整刮刀与印版的角度,压力等进展调整,使其到达最正确状态。3 、对油墨进展过滤或更换油墨,也可参加适量的助剂并充分搅拌使其颗粒分散均匀。4 、尽量降低油墨的粘度。在印刷中留意防止异物混入。提高油墨中颖油墨的比例。并确认印版有无偏心现象。5 、调整刮刀压力、硬度、厚度、角度、位置并研磨等,检查刮刀安装是否平坦均衡。6 、印刷车间内应保持适当的温度
18、和相对湿度。准时清理通风管道,减轻灰尘的影响。7 、状况较轻时使用慢平溶剂。并适量添加活性减缓剂。8 、假设是印版被硬物划伤,应用溶剂洗净版面,用502 胶水和铜粉填补划伤,并拿细砂纸轻轻打磨光滑。此方法只供急用,并且是在非图文局部。9 、上刀片时,尽量做到夹紧压条与刀片,同时从中间旋紧螺丝,逐个向外,但紧螺丝不行一步到位,应重复二三遍完成,使刀片受刀均匀。10 、把握好油墨的粘度,尽可能使用溶解性强,挥发快的溶剂。并对墨槽、墨箱洗净,油墨进展多层过滤。11 、检查印版滚筒、印版轴、轴承及传动齿轮是否变形、摩损,机座水平不正、不稳定等因素。12 、在降低油墨粘度的同时,应在油墨循环系统中插入
19、120 目左右的金属网,不断进展过滤。九、桔皮状斑纹、水纹:故障现象:印品印迹不平服,特别是满版实填局部,呈水纹桔皮状。水纹不露底,皮膜呈不规章的波浪形与桔皮纹相像。缘由:1 、墨的流平性不好,油墨适性太差,触变性太大。2 、油墨干性太快,粘度大,压印后分裂时辊间不圆而产生振动。3 、由于印刷对象对油墨的排斥力太大和静电现象的影响。4 、第一层油墨被其次层的溶剂所溶解,在枯燥之前两种颜色混合产生对流形成。5 、油墨过谈,印刷速度过慢。处理方法:1 、保持油墨的较高粘度,与机速适应而印刷。2 、调整油墨枯燥速度。3 、提高印刷速度,尽快将印刷品送入枯燥箱4 、更换油墨。5 、消退静电的影响。6
20、、用流淌性好的含树脂的调整剂。十、墨斑: 故障现象:在印刷品的暗调局部上,消灭不规章、不平的丝扛、点子和模糊可见的斑块,给人以山峰状或粒状不均匀的感觉。缘由:1 、由于油墨粘度太低,印刷速度太慢,枯燥又慢,油墨象水一样向一个方向流挂。在高调处分布好,而在暗调处就发生斑点。2 、由于油墨流淌性不良,触变性太大,墨量缺乏,简洁发生斑点。3 、承受的溶剂不是与油墨相匹配的或误将油墨用错,或混进了不同类型的油墨。4 、使用的是重复使用而白化、水化了的油墨。5 、压力不适,刮刀角度不适宜,造成油墨分裂流平铺展中不规章的振动。6 、用了有凝胶性质而未充分恢复的油墨,油墨对印刷体潮湿力量差。处理方法:1 、
21、承受比较稠的油墨或将太稀的油墨与墨并用。2 、使用对应的溶剂使枯燥速度加快。3 、增加流淌性好的调墨油成分,承受粘度大而触变性小的油墨,使其呈良好的流平性。4 、印刷压力稍加大,刮刀压力减小,角度变大。十一、不上版:故障现象:油墨转移性不良,印品着墨量少。缘由:1 、稀释剂含杂质造成的,含有对油墨不溶解的物质。2 、油墨制造本身的缘由。处理方法:1 、提高印膜外表张力。2 、更换油墨。十二、套色精度差: 故障现象:纵向、横向套印达不到要求或不稳定。缘由:1 、薄膜牵引时张力变动太大。2 、放卷装置的卷筒制动器调整不当。3 、卷筒料过多,收卷太松。4 、印版滚筒的径差不良,增量不准。5 、印版滚筒直径太小,套印精度难把握。6 、薄膜一边松一边紧,导膜辊平行不良。7 、印刷张力左右不均匀。8 、印版滚筒,压印胶辊筒形成锥度。9 、压印力太小,印膜张力很难把握。10 机械故障所产生的机械速不稳定。11 薄膜本生变形量太大。处理方法:依据上述缘由对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