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稳态与神经调节.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稳态与神经调节.ppt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体的稳态调节网络_意义_神经体液调节(主要实例)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个体稳态与调节激素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相关腺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纵向调节特点分级调节逆向调节特点反馈调节激素调节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_ _进行运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调节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反射_植物的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_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_生长素发现达尔文实验鲍森詹森实验拜尔实验温特实验产生部位_作用特点_运输方向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其他植物激素产生部位、作用神经体液免疫机体进行正
2、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反射弧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防御过敏反应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低浓度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液兴奋的传导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双向传导兴奋的传递突触单向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疫苗、器官移植环境因素光温度重力选修一:修一:稳态与与调节内内环境与境与稳态一、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血浆组织液大部分渗回渗透养料、O2CO2等代谢产物组织细胞(细胞内液2/3)淋巴回流小部分渗透内环境(细胞外液1/3)体液组成组成毛细淋巴管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三、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90%水,7-9%蛋白质,1%无机盐,
3、少量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及含量近似,但最主要的差别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3、内环境成分判断方法:示意图判断管状结构:无盲端为毛细血管,内含血浆;有盲端为毛细淋巴管,内含淋巴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注意与细胞液区分)细胞间液体为组织液。血管上端(I端)氧分压高于下端(II 端),营养物质高于下端,CO2和代谢废物低于下端。单双向箭头判断单箭头:淋巴液形成:组织液淋巴液;淋巴液流向:淋巴液血浆。双箭头: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四看法内环境的生理过程判断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间的转化异常例
4、1.右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端比端葡萄糖含量低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端比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 糖含量低例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内内环境与境与稳态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
5、决定的。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7.357.45,与它含有缓冲对(H2CO3、HCO3-)、(H2PO4-、HPO42-)等物质有关。37 左右,通过体温调节机制维持。五、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六、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4、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5、理化性质失调:(1)pH失调酸
6、中毒、碱中毒。(2)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3)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4)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出现组织水肿。6、内环境稳态实例分析pH稳态的调节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5)代谢废物上升导致尿毒症。(6)O2缺乏导致乳酸中毒。(7)血钙过低抽搐;血钙过高肌无力。(8)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NaHCO3乳酸钠人体内环境中最重要的缓冲对神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瞳孔扩张,血管收缩。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加强,瞳孔收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下丘
7、脑脑干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生物节律含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不受意识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占优势)副交感神经(安静时占优势)作用相反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细胞体:内含细胞核;树突:短而粗,作用:接收信息传导到细胞体;轴突:长而细,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包膜形成神经。作用:将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
8、肌肉或腺体。树突细胞体轴突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数量是神经元的10-50倍;参与构成髓鞘。三、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反射神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基本方式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产生条件:完整的反射弧;适宜的刺激(超过一定的阈值)。2、反射弧、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传到兴奋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等;对刺激作出应答。3、反射弧中、反射弧中传入
9、神入神经和和传出神出神经的判断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4、反射弧中的某个、反射弧中的某个组成破坏,是否会成破坏,是否会产生感生感觉和效和效应?5、判断判断反射弧中受反射弧中受损部位的部位的方法方法(1)判断传出神经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
10、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说明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2)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3)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脚被钉子刺后感觉疼痛,不是反射,因反射弧不完整。5、条件反射与非条件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反射反射反射类型型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刺激类型 具体的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信号(光、声
11、音等)刺激引起的反应数量有限的几乎是无限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经过大脑皮层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一般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适应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维持下去,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失6、兴奋的的传导与与传递(1)兴奋在神在神经纤维上的上的传导传
12、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传导过程:K外流内负外正Na内流内正外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传导特点:,即图中abc。双向传导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相反相同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离子浓度:Na+、Cl-、Ca2+:细胞内细胞外细胞内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1、细胞内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2、细胞内K+浓度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细胞外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1、细胞外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峰值增大;2、细胞外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峰值减小;(2)兴奋的的传递传递结构:兴奋在神
13、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轴突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扩受体散电位降解或回收突触与突触小体区分(结构&信号变化)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递质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种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Na+内流),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Cl-内流);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受体:一般为糖蛋白(作用:特异性识别并与神
14、经递质结合);7、滥用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2)作用机制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例: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活动,导致恶性循环,毒瘾难戒。例1.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K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
15、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离子的流动B.ab段Na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 mVD.cd段K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2.如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表,abb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图甲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表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细胞呼吸,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3.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
16、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被降解或回收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8、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a.管理身体对侧(交叉)骨骼肌的随意运动。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自主。9、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区:W区、V区、H区、S区(2)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可能与海马区有关,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和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的改变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3)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