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是依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学问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问点 【篇一】北京的春节 我会写: 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 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 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 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 眨:挤眼眨巴 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夜以继日 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 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 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 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 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 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
2、轿夫 骆:骆驼 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 浒:水浒水浒传 形近字: 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 拌(搅拌)伴(陪伴)眨(挤眼)泛(泛舟) 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 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 驼(骆驼)鸵(鸵鸟) 多音字: 铺:p店铺p铺张 看:kn望见kn看管 近义词: 规则规则预备打算 足够充裕喧闹热闹 娴熟娴熟各形各色各种各样 照常照旧迥然不同迥然不同 反义词: 足够短缺喧闹冷清 间断连续娴熟生疏 高潮低谷调皮乖巧 理解词语: 【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
3、农历一年最终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终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方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迥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旁边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实行。 【娴熟】娴熟。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喧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终一天。 【格外】超过平常;特殊。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词语扩展: “各各”式: 各形各色各种各样各种各样
4、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 “有有”式: 有声有光绘声绘色有模有样有胆有识 有勇有谋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 有理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有头有脑有始有终 课内词语: 腊月展览风筝口琴更新鞭炮 除夕春联扫除年糕足够店铺 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 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 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 格外万不得已迥然不同张灯结彩 句子解析: 1、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
5、米、豆、干果的品种许多,多得似乎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白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除夕真喧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迥然不同”,但同样喧闹,这是春节的其次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3、元宵节,到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漂亮。出名
6、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奇好玩。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6):写过年前的打算。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其次部分(712):写过年时喧闹的情景。 第三部分(13):写喧闹快乐的新年挤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问题归纳: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喧闹的? 答: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聚饭、放鞭炮、守岁,
7、来写新年的喧闹。从“味、色、声”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喧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聚饭”,这里饱含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基建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高兴和对春节的期盼。 【篇二腊八粥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其作品有浓郁
8、的地方色调,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二、我会写组词 腊:l(腊八、腊肉、寒冬腊月) 粥:zhu(腊八粥、白粥、僧多粥少) 腻:n(油腻、腻歪、玩腻了) 咽:yn(咽气、吞咽、狼吞虎咽) 匙:ch(汤匙、茶匙、大匙) 搅:jio(打扰、搅拌、胡搅蛮缠) 稠:chu(浓稠、稠密、稠人广众) 嘟:d(嘟念、嘟囔、嘟嘟响) 肿:zhng(肿胀、肿块、消肿) 熬:o(熬夜、熬粥、熬药) 褐:h(褐色、褐土、褐煤) 缸:gng(水缸、鱼缸、烟灰缸) 脏:zng(肮脏、脏土、脏兮兮) 三、多音字 匙:ch(
9、汤匙)shi(钥匙) 咽:yn(咽喉)yn(咽下)y(哽咽) 劲:jn(费劲)jng(劲敌) 四、近义词 合拢聚集叹气叹息预备打算 沸腾鼎沸惊异惊异搅合掺合 资格资格抗拒反抗猜想揣测 有声无力精疲力竭 五、反义词 沸腾寂静整齐杂乱浓稠淡薄 抗拒听从清晰模糊 六、理解词语 新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颖而感爱好。 呻唤:呻吟叫唤。本文指锅子中的腊八粥因受热而发出声音。 碗盏:碗。 搅和:混合;掺杂。 松劲:降低惊慌用力的程度。 嘟囔:连绵不断地自言自语。 造句:成功在望,我们不能松劲。 孥:儿子,或指妻和子。 惊异:惊异惊诧。 不消说:不必说。 噗:形容水、气挤出等声音。 七、句子解析 1.
10、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很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提到腊八粥,就立即产生一种 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这样写起到了肯定的强调作用。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日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高兴至极。 3.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新奇而急 于想尝尝这惊奇东西罢了。 “叹气”“呻唤”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4.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
11、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迷人, 增加了语言的亲切感。 八、问题归纳 1.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人喝粥两件事。 2.八儿奇妙猜想中的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 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这种.种奇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妙憧憬,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3.“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
12、的眼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很多奇妙的揣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最终望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4.八儿为什么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改变的描写。16-17自然段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妙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悲观。 5.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课文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人人宠爱腊八粥。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宠爱程度以及怎样煮腊八粥。 其次部分(2-19):八儿等吃腊八粥。写住方家大院的
13、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篇三】古诗三首 我会写: 侯hu:侯爵公侯封侯侯门似海 章zh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 泣q: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盈yng:充盈丰盈盈利盈余热泪盈眶 脉m:脉脉含情脉脉 栖q:栖息栖居栖身两栖 鸦y:乌鸦鸦片万籁俱寂鸦片斗争 多音字: 处:ch办事处ch处理 相:xing相处xing相貌 传:chun(传闻)zhun(传记) 脉:mi(山脉)(m(脉脉) 纤:xin(纤维)qi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官(官员) 侯(王侯)候(等候) 栖(栖息)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
14、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飘舞,落红多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 答:“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视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白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惦念好友的情感。 【篇四】藏戏
15、 多音字: 种:zhng种子zhng耕种 传:chun传奇zhun传记 背:bi背包bi背诵 鲜:xin艳丽xin鲜见 近义词: 结束完成雄浑雄壮 柔顺和顺压抑压制 敦厚忠厚稀奇希奇 反义词: 结束起先压抑放纵 朴实华丽松散紧凑 缓慢快速稀奇常见 理解词语: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吞噬】吞食。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 【身无分文】形容特别贫困。 【开山鼻祖】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比方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16、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凶恶凶狠。 【压抑】对感情、力气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敦厚】忠厚。 【演绎】铺陈;发挥。 【为所欲为】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优哉游哉】指生活悠然自由。优,美妙舒适。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词语扩展: 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开怀大笑 眉飞色舞莞尔一笑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一笑千金冁然而笑 句子解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连续三个反问句组成了排比句,点明白藏戏的特点: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
17、从而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承上启下。前三段总括藏戏三大特点,此处用这段话引出下文,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句式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能够在对比中突出说明藏戏是一种简朴的、大众化的艺术。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扬效果就行。
18、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三个主要特点。 其次部分(417):具体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18):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 问题归纳: 1、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解并描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答: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2、是什么让“一无全部”的唐东杰布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 答:(1)唐东杰布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善心,发下誓言并坚持实行。 (2)得到了和善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1、多
19、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如你可以坚持究竟,那么你就自然驾驭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实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实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仔细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技巧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慢慢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
20、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短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运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坚固当然这须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缘由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问点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