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业 组 织(第9章).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69813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 业 组 织(第9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产 业 组 织(第9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 业 组 织(第9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 业 组 织(第9章).ppt(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9章章企业并购行为企业并购行为第一节第一节美国历史上的五次购并浪潮美国历史上的五次购并浪潮第二节第二节企业购并的类型与动机企业购并的类型与动机第三节第三节横向购并行为横向购并行为第四节第四节纵向购并行为纵向购并行为第五节第五节混合购并行为混合购并行为 企业购并(企业购并(Merger and Acquisition,Merger and Acquisition,简称简称M&AM&A)行为是资本集中或企业成长的一种基本行为,也是市场集中过程的一种重要途径。企业成长和市场集中的途径一般有两个:一是企业内部成长;二是企业外部成长。企业内部成长是通过企业自身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来实现;企业外部成长

2、则主要是通过购并来实现。从积极意义上看,企业购并是资源配置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从存量上调整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同时,对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加快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消极意义上看,企业购并会导致市场集中率上升,是产生垄断的一种主要途径。因此,需要有相应法律加以规范。第一节第一节美国历史上的五次购并浪潮美国历史上的五次购并浪潮 引言:引言:美国历史上出现过五次企业购并浪潮,每次都有不同的特征。人们普遍认为正是这五次购并浪潮,使美国企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活力和竞争力最强,同时,对美国成为世界经济超级大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此外,在美国企业并购浪潮的影响下,世界发达国家都与美国同时发生了同样

3、特征的五次购并浪潮。因此,人们又把美国历史上的五次购并浪潮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五次购并浪潮。第一次购并浪潮第一次购并浪潮横向购并横向购并 1 1、时间与背景:、时间与背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881-1911年),经济危机之后。2 2、特点:、特点:小鱼吃小虾 3 3、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卡内基钢铁公司和其它9大公司合并组成美国钢铁公司,总价值14亿美元。4 4、结果:、结果:共有2864次并购,涉及资产总额为63亿美元,100家最大公司的总规模扩大了34倍,并控制了全国40%的工业资本。一些国际著名的巨头公司,如杜邦公司、通用电器、柯达胶卷、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冶炼公司等应运

4、而生,该次并购浪潮至少涉及当时美国15%的工厂和工人,美国历史上首例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个案也在该次并购潮中诞生。随着美国政府反垄断、反托拉斯运动的不断高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于1908年通过。起初,该法案主要用于管理金融市场的托拉斯。由于其执行单位美国司法部的人手问题,它并没有对日益严重的垄断行为进行强有力的限制,直至到第二次并购浪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才在限制横向并购以及垄断的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认为: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利用驱除对手定价方式先后迫使近120家中小石油公司频临破产,然后收买,从而控制了美国采

5、油和炼油市场的90%。违反了反垄断法,并判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分拆为34家公司。注意:由于采油和炼油产品差异小,是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从那以后,就再也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横向购并。第二次购并浪潮第二次购并浪潮纵向购并纵向购并 1 1、时间与背景:、时间与背景:20世纪20年代(1919-19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投资资本非常充足。2 2、特点:、特点:大鱼吃小鱼 3 3、典型案例:、典型案例:通用汽车公司。4 4、结果:、结果:涉及公用事业、银行业、制造业和采矿业近12000家企业在这次并购潮中消失,26个行业中的1591家连锁店并购了10519家零售店。在该次浪潮中

6、,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化纤工业等资本密集性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三次购并浪潮第三次购并浪潮混合购并混合购并 1 1、时间与背景:、时间与背景:20世纪60年代(1960-1970年),跨国经营。2 2、特点:、特点:联合大企业 3 3、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可口可乐公司。4 4、结果:、结果:美国这一时期并购资产的数量占全部工业资产的21%,在1960至1969年的九年间,发生并购25000多起,被并购的企业超过20000家,从而确保企业能以较高速度增长。并形成了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的基本格局。第四次购并浪潮第四次购并浪潮杠杆购并或财务购并杠杆购并或财务购并 1 1、时间与背景:、时间与背景:

7、20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非常发达。2 2、特点:、特点:小鱼吃大鱼 3 3、典型案例:、典型案例:销售额仅为3亿美元,经营超级市场和杂货店的美国的派利特雷普兰德公司以举债方式,用17.6亿美元的价格吞并了年销售额达24亿美元,经营药品和化妆品的雷夫隆公司。4 4、结果:、结果:有线电视、无线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脑和快递服务成为新产业。从1981年到1989年,美国共有2.2万多公开合并事件发生。此此次次浪浪潮潮中中最最值值得得一一提提的的就就是是美美国国华华尔尔街街投投资资经经纪纪人人迈迈克克尔尔米米尔尔肯肯发发明明的的垃垃圾圾债债券券。这这是是一一种种高高风风险险,高高收收益益的的

8、债债券券。有有眼眼光光的的投投资资者者以以低低价价位位大大量量收收购购,可可获获得得高高额额回回报报。美美国国的的投投资资银银行行将将垃垃圾圾债债券券的的发发行行和和使使用用与与企企业业杠杠杆杆收收购购结结合合起起来来,直直接接促进了这次企业并购浪潮的形成。促进了这次企业并购浪潮的形成。第五次购并浪潮第五次购并浪潮强强联合强强联合 1 1、时间与背景:、时间与背景:20世纪后期(1993-2000),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股市的空前繁荣。2 2、主要特点:、主要特点:(1 1)并购案件多,并购金额大。)并购案件多,并购金额大。仅2000年,全球的并购金额也创了历史新高,达3.48万亿美元。(2 2

9、)以信息产业为龙头,金融业的并购也愈演愈烈。)以信息产业为龙头,金融业的并购也愈演愈烈。典型的案例如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花费547亿美元收购Voice Stream Wireless。(3 3)跨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如1998年花旗银行(Citicorp,当时美国第二大银行)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s Group,当时主要经营保险业务和拥有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Salomon Smith Barney)合并成花旗集团(Citigroup),使花旗集团成为金融业的超级巨人,现在其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员工15000多人,客户超过一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而且,花

10、旗集团同时拥有保险及证券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混合经营。(4 4)普遍采用股票收购。)普遍采用股票收购。与20世纪80年代第四次并购浪潮流行的用现金支付的杠杆收购不同,美国公司现在普遍采用公司股票来支付收购所需的资金,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稀释公司股票的价值,但长期来说比杠杆收购的风险要小,因为所收购的公司不需要大量举债。(5 5)巨型企业购并,个案交易庞大。)巨型企业购并,个案交易庞大。第五次并购浪潮一个突出特点是交易规模巨大,动辄数十亿、数百亿美元,超千亿美元的超级并购案也已产生。如2000年10月2日,荷兰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Unilever)股东批准收购美国贝斯特食品公司(Best F

11、ood),成交额达237亿美元,联合利华赢得了全球食品行业12年来最大的一次收购战的胜利。收购使联合利华食品业务跻身于全球食品行业第二位,仅排在雀巢之后。(6 6)宽松的并购环境。)宽松的并购环境。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原战略伙伴”在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此外,美国经济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美国政府及国会的决策人士意识到:只有通过鼓励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才能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增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实力。基于这种认识,美国国会进一步解放托拉斯法,司法部门对企业的并购案采取默许、少干预的态度,使企业间的合并很少受反托拉斯法的限制。如美国波音公

12、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购并的类型与动机企业购并的类型与动机 一、企业购并的类型一、企业购并的类型 1 1、横向购并(、横向购并(Horizontal MergerHorizontal Merger)是指同一市场、同一生产经营阶段、从事同一经济活动企业之间的购并。目的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势力。2 2、纵向购并(、纵向购并(Vertical MergerVertical Merger)是指从事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经营阶段企业之间的购并。目的在于控制该行业的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以及获得更大的市场势力。通常可分为前向购并和后向购并。3、混合购并(、混合购并(Conglo

13、merateMerger)是指跨行业购并。可以分为三种:(1 1)产品扩张型。)产品扩张型。即生产互补产品企业之间的购并(注意:替代产品往往属于同一市场)。(2 2)市场扩张型。)市场扩张型。即从事同一阶段、但市场区域或销售对象不同企业间的购并。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连锁企业之间的购并。(3 3)纯混合型。)纯混合型。即生产经营活动无任何关联企业之间的购并。二、企业购并的动机二、企业购并的动机1、被兼企业(、被兼企业(Acquiredfirm)的动机的动机(1)避免破产 (2)抽回资本 (3)减少经营风险 (4)出价诱人2、主兼企业(、主兼企业(AcquiringFirm)的动机的动机(1)增强市

14、场竞争力和市场势力 (2)获得规模经济 (3)增大经营者声誉 (4)低价购买 (5)股价效应第三节第三节横向购并横向购并一、横向购并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一、横向购并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1、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利影响:不利影响:(1)增加市场势力;(2)削弱竞争,导致垄断:(3)产生X-非效率。有利影响:有利影响:(1)易于实现规模经济;(2)淘汰低效率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有利于将资本集中在具有更高管理水平的 人手中,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政府应当在集中度高的行业限制横向购并。2 2、经济绩效分析、经济绩效分析 威廉姆森(O.Williamson)分析模型:P

15、DQ0ABP1P2Q2Q1图9-1 横向购并的经济绩效分析AC1AC2 二、美国政府对横向购并的干预二、美国政府对横向购并的干预 H指数购并后的H指数1800购并后增加100不会干预可能干预不允许注:这里H指数为0-10000。即用%作为计算单位。如: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兼并Dr.Perper公司,兼并后H=2646,增加了314,政府阻止,可口可乐公司不服,上述到美国最高法庭,还是被判违法,兼并无效。第四节第四节纵向购并纵向购并一、纵向购并的涵义一、纵向购并的涵义与纵向购并非常近似的一个概念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纵向一体化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企

16、业组织结构的现有状态;二是指企业的购并行为。纵向购并或纵向一体化按照产业链的先后顺序,又有两种类型:1、前向购并或前向一体化。、前向购并或前向一体化。如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购并汽车制造企业。2、后向购并或后向一体化。、后向购并或后向一体化。如钢铁企业购并原材料企业。二、纵向一体化的利弊分析二、纵向一体化的利弊分析 1 1、有利方面、有利方面 (1)提高技术效率。(2)消除“双头垄断”。例:设企业B是A的零售商,B以价格PW从A进货,以P价格零售,假定两企业都是垄断企业,成本为零市场需求函数为P=12-Q。当两个企业各自独立时,B的利润函数=(P-PW)(12-P).由最大化利润得:P=(12+P

17、W)/2;Q=(12-PW)/2.A的利润=PW(12-PW)/2,由A的利润最大化得:(P,Q)=(9,3),两者的利润之和为27.当两家企业纵向一体化后,不难解得均衡(P,Q)=(6,6),利润为36.(3)减少交易成本。(4)促进R&D。2 2、不利方面不利方面 (1 1)可能导致关闭市场()可能导致关闭市场(Market-closeMarket-close)。)。例如,在某地区有两家电子元件企业,给两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供应原材料。这是一个竞争市场。如果其中一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兼并一家电子元件企业,就会导致该地区电子元件市场“关闭”,使另一家电子产品企业处于不利地位。(2 2)可能会给其

18、他独立经营企业造成可能会给其他独立经营企业造成“前挤后压前挤后压”。如美国的铝生产巨头Alcoa公司在1940年以前,垄断了美国市场铝锭的供给。他生产的铝锭一部分自己加工成铝制品(纵向一体化),一部分出售。Alcoa公司通过采取纵向交叉补贴(Vertical Cross-subsidization)提高铝锭价格,同时降低铝制品价格。这样一来,就给其他铝制品企业造成的“前挤后压”。结果被判违法。(3 3)可能会)可能会“制造制造”进入障碍,不利于保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障碍,不利于保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压力。进入压力。例如如果汽油制造企业控制了零售行业,该企业就具有更大的市场势力,就不利于其他人进入汽

19、油制造业和零售业。*纵向购并的经济学解释纵向购并的经济学解释 基于GE收购Fisher公司案例分析 20实际初,Fisher兄弟发明了封闭金属车身技术。1917年通用与费雪车体签了一份合约,即通用将以可变成本(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但不包括资本投入的利息运输成本,但不包括资本投入的利息),加17.6%的价格购买费雪车体的全部产品。但战后的生产扩张计划使通用确信,确保对最大和最关键的供应商费雪车体的控制权乃绝对必要。因此,1919年通用与费雪签订了一份10年期的供应合同。l合约的主要内容:(1)费雪车体的核准普通股本,在原先20万股的基础上增加到50万股。通用将以每股92美元的价格购买

20、其中的30万股。(2)考虑到费雪兄弟既有的能力,通用汽车继续让费雪车体生产封闭车体。1917年的价格协议继续有效。通用汽车付给费雪车体的价格将基于不同档次的产品,但费雪车体的平均净利润率依然维持在17.6%。合同同时规定,通用所支付的价格必须不高于其向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客户所支付的价格。(3)供应车体的合同将持续10年,即到1929年方得终止。(4)双方同意,除通用汽车外,费雪车体可以自由选择与其他客户的合作。随着时间推移,GE公司认为Fisher公司刻意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导致价格过高。并要求将厂址搬迁到GE附近,以减少运输成本。Fisher公司以担心遭到GE的“敲竹竿”为由(实际上,Fis

21、her公司在底特律的工厂还为当地的克莱斯勒公司提供车身),加以拒绝。1924年底,GE收购了Fisher兄弟剩下的40%股份,实现了纵向一体化。这份协议的结果是,在5年内,尽管通用拥有费雪车体60%的普通股份,但费雪车体实际上还是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来运作的。因此为了保证与费雪车体公司更好地沟通和协调,1921年,费雷德费雪被任命为通用汽车的一名董事,1922年又被任命为通用汽车执行委员会委员,到了1924年,费雪兄弟中又有三位一道进入了通用汽车的董事会及执委会,而费雷德费雪更被任命为金融委员会委员。1925年劳伦斯费雪成为通用汽车最重要的事业部之一卡迪拉克的老总,费雪兄弟在通用汽车组织中都高居

22、要职。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急遽扩张和日益加剧的竞争,通用公司并不满足于原有的合作方式,希望与费雪车体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通过几轮的谈判,1926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费雪车体全部的资产,并接受了其所有的债权和债务,费雪车体公司宣告解散。l经济学家对案例的研究分析经济学家对案例的研究分析最初对通用费雪案例进行分析的是合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克莱英(Klein)等,克莱英、克罗福德和阿尔钦(1978)利用该案例来说明“可占用性专用租金可占用性专用租金”问题,他们(1988)认为通用和费雪的纵向一体化,是为了挑战费雪公司在长期合约中的敲竹杠行为(Holdup)。威廉森(1985)在其有关交易费用的经

23、济学著作中,也讨论了这一案例,用以说明资产的专用性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市场合约的替代资产的专用性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市场合约的替代,他认为1919年通用与费雪签订的合同是因为新的生产技术需要对相关特殊性实物资产进行投资以使现货契约达到最佳水准,并以此说明合约的机会主义。哈特(1995)则引用通用费雪的故事,来论述企业的产权理论和企业的产权理论和企业合并物质资产所有权的好处企业合并物质资产所有权的好处,在哈特看来,对费雪的并购将互补性资产的所有权作了整合,由此会促进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以他们三位为代表形成了20世纪8090年代的有关该案例的流行观点,他们对并购发生原因的描述集中在:通用汽车和费雪车体开始达

24、成了一个十年供销协议,即由后者提供金属的自动车体。但协议执行没多久,汽车需求就超过了预计的增长,而费雪车体通过选择低效率的生产安排(通过成本加定价原则增加了自身利润)和拒绝靠近汽车组装厂建立其车体车间的做法,敲了通用汽车的竹杠。这致使情况变得“不可容忍”,最终在1926年,通用汽车干脆收购了费雪车体。据此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据此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通用与费雪的矛盾在于他们签订了通用与费雪的矛盾在于他们签订了一个控制性合约一个控制性合约,合约的失灵又使得费雪车体成功敲了通用公司合约的失灵又使得费雪车体成功敲了通用公司的竹杠的竹杠,而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能够解决这种因资产专用性和机而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能够

25、解决这种因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导致的控制性合约会主义倾向导致的控制性合约(contracthold-up)失灵问题。失灵问题。但是,科斯(R.H.Coase)(2000年)在其论文通用汽车收购费雪车体公司案中,毫不客气地反驳了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观点,给这一事件的研究带来了真实而非凡的洞见,拉开了这场跨世纪辩论的序幕。随后雷蒙卡萨底瑟斯马萨内尔(Ramon Casadesus-masanell)、丹尼尔F.史普博(Daniel F.Spulber)和罗伯特弗里兰(Robert Freeland)(2000)等学者也就流行观点中对通用费雪并购案的历史描述和解释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热烈的讨论。

26、科斯等人认为前人对该案例的描述是不准确的,是得不到历史记录的支持的。科斯用了一年的时间查阅了200多份往来信件、公司公文、法庭证词等文本资料,访谈了20多个当事人,调查了十多家公司,在大量详实的数据基础上,详细描述了该并购案发生的细微末节,并指出通用公司是相互合作信任的关系,流行观点中费雪对通用的敲竹杠行为,以及通用公司对与费雪车体的关系之“不可容忍”的说法根本不存在。最后得出结论,:资产专用性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长期合资产专用性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长期合约约,而非之前所说的纵向一体化。而非之前所说的纵向一体化。雷蒙卡萨底瑟斯马萨内尔、丹尼尔F.史普博(2000)在论文费雪车体的寓言中,对科斯

27、关于该案例的分析持基本赞成的态度,激烈反驳了流行观点中提出的资产专用性导致纵向一体化,认为通用费雪并购案与资产专用性或合约失灵毫不搭界。他们在扩张了科斯分析的基础上,证明了通用和费雪的合并是为了更紧密地协调其运作关系。另外,这一兼并行为还受到个人考虑的驱动,因为通用对费雪兄弟的制造和管理才能青睐有加。而罗伯特弗里兰(2000)证明所有安排包括纵向一体化,都是交易者具有有限声誉资本时,为了补充自我实施机制而选择的市场合约形式。通用费雪案例的文献述评案例研究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梳理有关费雪案例的研究文献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通用收购费雪车体的故事,能在随后半

28、个多世纪里被经济学家们无休止地重复着,多少研究者和学生受其影响至深。更为令人费解的是一个误导的和不正确的故事却能广泛流行,即便是有学者发表了文章,纠正了故事的错误和澄清历史的真相后,错误的版本却依然流传不辍。这不由得引发了我们对案例研究方法的认真审视。正如周其仁教授所言:“要在真实世界中找学问”,案例研究还原了经济学本身最原始的目的并促进了经济学理论的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案例研究的鼻祖科斯教授也强调案例研究需要做到“真实而又易于处理”同时要把“实例一般化”才有其经济学上的理论价值。费雪案例的这一跨世纪的辩论历程不仅体现了案例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更让我们认识到案例研究的一般原则“真实、易于处理和实

29、例一般化”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克莱英等人的流行观点的致命弱点就在于它的不“真实性”,观点的论据支持是来自于真实世界的案例,但他们在运用该案例时,却没有还原它本来的面貌,而是将案例的真实情况扭曲了。为了证明他们的立论基础“敲竹杠”问题,克莱英刻意扭曲了通用公司与费雪车体间相互信任的事实,只是抽取了对他们控制性合约理论本身有利于解释的部分资料,并用这“部分”覆盖了历史记录的全貌。他们并不是从案例的细微末节的真实记录中去探求新的理论,而是先凭直觉主观判断出理论,然后再从繁冗的历史资料中寻找一些能支撑其理论的数据来。正如科斯的批评:认为这与“我们之所以看到人从帽子里变出兔子不奇怪,是因为我

30、们先已看到兔子被塞进帽子”的道理无异。之后的科斯、丹尼尔F.史普博和罗伯特弗里兰等学者在案例研究的真实性方面有了跨越性的改进,但是在“易处理”问题上仍存有缺憾。尽管他们将案例描述得非常的详细和真实,同时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全新的理论解释,但是这些论文多数仍停留在文字上的论证,生动却缺乏严密和一般性。以该案例文献中不断提及的“成本”一词为例,几乎是有多少篇论文就会提及多少不同的“成本”概念,如克莱英(2000)的“僵化成本”、雷蒙卡萨底瑟斯-马萨内尔、丹尼尔F史普博的“协调成本”等。既反映出了他们研究中的定义混乱,又体现出了他们的理论“特殊”有余而“一般化”不足,不利于理论的传播与推广。讲一个

31、生动的故事并不能取代严谨的经济分析,“一般化”的问题是所有费雪案例研究文献共同的不足之处,这也显现了小样本的案例研究在其理论形式上的某些不足。从通用费雪案例的研究文献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大部分依赖于经验性的研究,既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表现为其理论从来没有失去和现实的联系;而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其理论难以传授;其二,难以对错误进行逻辑检验或运用正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也即较之大样本的计量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选取的个案不是随机样本,更难以“一般化”。诸如广为讨论的通用费雪案例扩大了机会主义对纵向一体化的重要性。纵向一体化的随机样本往往更支持其他解释。”之后的丹尼尔史普博等人通过重新描述这个经典案例得出

32、:“通用汽车和费雪车体的合并,是为了达成更好的纵向协调和保证车体的供应,以及引进费雪兄弟的经营管理天赋,事件的发生有着其时代背景的特殊性。”但最终他们也没有脱离案例的特殊性得出更一般的结论。克莱英等人通过该案例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一旦资产变成更专用而更多的可占用租金出现(因此来自机会主义行为的利益可能会增加),一般而言,合约的成本将增加并超过纵向一体化的成本。”结论是,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提供了一个解决钳制性合约问题的方法,但 这个理论结论并没有超越案例本身达到更一般的理解,而是在用现象解释现象,在研究的最后中并没有搭建起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框架。科斯通过对美国企业的案例研究,提炼出

33、了一个一般的经济学概念交易费用,甚至发展出了一门交易费用经济学。但是,克莱英等人提出的“可占用租金”概念不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种现象,只是企业间在决定是否纵向一体化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之一,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威廉森提出了机会主义是纵向一体化的决定因素也是由这个特殊个例中得出的特殊解释。正如德姆塞茨所说:“来源与法庭案例的分歧通常意味着所谓机会主义的成分”相比较起来,格罗斯曼和哈特、弗里兰等人的研究在一般性问题上就进步很多:哈特并没有受到已有的研究框架的束缚,而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影响纵向一体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处理,构建数理模型以说明:一个企业会在什么时候希望获得另一个企业的资产,为研

34、究纵向一体化问题提供了一个的理论框架,方便了后来的学者。如蔡红兵等人在其原有的理论模型上的改进和更深的研究,为新制度经济学融入主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弗里兰更是超越了前人将视野扩展到了兼并之后,运用模型对纵向一体化中的人力资本问题作了一般化的归纳,开创了联合所有权中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同时也为这个经典案例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学意义。三、纵向解体的原因分析三、纵向解体的原因分析 在某些行业纵向一体化的同时,另一些行业或许正在纵向解体(Vertical Disintegration),即专业化过程。原因何在?1、技术上的原因 如果一体化企业中的某个或某些生产过程,由于技术进步,产生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35、,则往往开始专业化生产。如纺织、汽车等是明显的例子。2、管理上似的原因 如果纵向一体化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大于外部的市场交易成本,则会发生纵向解体。一般而言,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市场规模小,生产技术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往往采取纵向一体化。当市场不断扩大,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程度也会不断提高,这时,往往就会发生纵向解体。到了产业发展的衰退期,又会重新出现纵向一体化。第四节第四节混合购并混合购并一一、混合购并或多样化经营的动因分析混合购并或多样化经营的动因分析1、提高资产(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利用率、提高资产(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利用率(1)可以提高非专用资产的利用率。)可以提高非专用资

36、产的利用率。如钢铁企业均有机械制造和加工企业。(2)可以提高季节性生产的资产和人力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季节性生产的资产和人力的利用率。(3)可以提高商标、商誉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商标、商誉的利用率。2、减少经营风险、减少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于市场需求不确定的产品。3、获得范围经济(、获得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联合生产可以获得范围经济。如石油加工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4、跨国经营、跨国经营跨国经营实行混合购并具有很多好处。如避税、转移利润等;还有销售网络的充分利用等。因此,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是多样化经营。5、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的经营领域的困难。、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的经营领域的

37、困难。6、增加了进入新行业的成功率。、增加了进入新行业的成功率。7、有助于企业实行战略转移。、有助于企业实行战略转移。8、有助于企业实现其技术战略。、有助于企业实现其技术战略。二、混合购并或多样化经营二、混合购并或多样化经营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1 1、多样化经营会产生进入障碍、多样化经营会产生进入障碍 多样化经营企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势力,如他可以通过交叉价格补贴,实施阻止进入或驱除对手战略。2 2、多样化经营企业具有更大的价格决定权、多样化经营企业具有更大的价格决定权 多样化企业可以根据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交叉弹性,制定最有利的价格策略。3 3、多样化经营企业有利于实现互惠购买(、多样化经营企业有利于实现互惠购买(Reciprocal Reciprocal BuyingBuying)企业通过互惠购买,至少可以节约资金。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1 1、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2 2、横向并购的利弊分析、横向并购的利弊分析3 3、横向并购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横向并购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4 4、纵向并购的利弊分析、纵向并购的利弊分析5 5、纵向解体的原因分析、纵向解体的原因分析6 6、混合并购的利弊分析、混合并购的利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