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知识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知识梳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春课文知识梳理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
2、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角度(或顺序)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春风图,和煦、芳香与悦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 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明确: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
3、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目标导学三:拓展开放探究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示例一:不能调换,作者大体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按照生活常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图的层层铺垫,春到人欢才水到渠成。示例二:可以调换,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爱抚和雨的滋润,草才能长势喜人,花儿才能更加繁茂,人们也才能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发的春天。(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目标导学四:品味优美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
4、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明确:(1)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2)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3)比喻。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眼睛”“星星”作比,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4)排比。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
5、烁、柔而绵长的特点。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赏析: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赏析:“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赏析: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的青。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
6、确:不能调换。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先后顺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目标导学五:分析写景角度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明确:第一句是从“点”上描绘;第二句是从“面”上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
7、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3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4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充
8、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目标导学六:写法探究运用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
9、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济南的冬天课文知识梳理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明确:阳光、山、雪、水。3课文一
10、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明确: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
11、特点?有何好处?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12、(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目标导学三:体会修辞之美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明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明确:“带水纹的
13、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4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明确: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目标导学四:品味用词之美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
14、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
15、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目标导学五:领会情感之美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探究一: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16、探究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目标导学六:写法探究运用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你借鉴本文,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少于 300 字。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
17、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秋天的怀念课文知识梳理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2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
18、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目标导学二:探究人物形象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明确: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
19、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目标导学三:品味伟大母爱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2母
20、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明确: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明确: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明确:心理描写。怕“我
21、”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目标导学四: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 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看花“我”的态度第 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 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第 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
22、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目标导学五: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23、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目标导学六:拓展理解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
24、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明确: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亲了散步课文知识梳理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
25、、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明确:(1)散步的时间:初春(2)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4)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5)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6)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我”劝母亲散步_全家一起散步 _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_“我”决定委屈儿子 _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_“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明确: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分析人物1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明确:分歧:母亲
26、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孙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起走小路。2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明确: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
27、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明确: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我”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
28、重大责任。妻子: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目标导学三:联系生活,体会亲情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示例: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目标导学四:品读语言之美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1写景的句子(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29、,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明确:这句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明确:这句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祖母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老师适时点评)(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
30、头,便去拿外套。明确: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用什么样的语言。(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明确:比得真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明确:句子: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蹲下来,
31、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目标导学五:分析手法之美1第二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中心。2散步这样的小事,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得波澜起伏的?明确: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被“我”劝出来了,解决大小路的分歧“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3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大词小用,以小见大,你能找出几例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写
32、作手法呢?明确: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知识梳理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33、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明确:第一部分(19 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第二部分(10 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34、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明确:不矛盾。“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
35、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明确:“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4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
36、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之情。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示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 个字,
37、连用 9 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 字。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目标导学五:读“三味书屋”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
38、画)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明确: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
39、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目标导学六:究文章主旨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天上的街市课文知识梳理目标导学一:会联想与想象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明确: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至四节是写想象的。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明确: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
40、上幸福、美满的生活。3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明确: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4改写神话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5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象天上的生活?为什么?明确:不能;由
41、街灯联想到明星,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目标导学二:味语言,拓展延伸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好处?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可不可以换成“颗”?明确:用“朵”来做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中的“浅浅”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浅浅”说明牛郎织女相隔很近。生活得自由、幸福。“浅浅”,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天河的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