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共3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3366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共3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共3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共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共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 案20062007学年第1学期课 程 名 称管理学系(院、部)经管系教研室(实验室)工商管理授 课 班 级主 讲 教 师职 称 使 用 教 材管理学(周三多)淮海工学院教务处制二六年四月 教 案(首页)课 程名 称管理学总计: 32 学时课 程类 别专业基础课学分4讲课: 32 学时上机: 学时任 课教 师职称授课对 象专业班级:艺术031共1 个班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4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5、戴淑芬:管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6、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教和学要目求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构筑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平台,为后续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提供铺垫。通过该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培养与开发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作为未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

3、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教及学难重点点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西方的管理理论;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管理道德的含义;四种道德观;社会责任观;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形式;组织层次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管理人员人员培训的方法;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领导的概念;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的过程和类型;控制理论;创新职能的内容;创新的过程。 难

4、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技巧;决策的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组织部门化各种形式的区别;组织层次化与结构有机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领导方式情景论;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理论;创新的组织。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

5、层次):1、掌握管理的定义、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了解管理的属性。2、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管理者及其群体素质。3、认识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环境和管理方法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章 管理概论第一节 管理学概述1、 管理的概念2、 管理的特征3、 管理者的性质及职能4、 管理的基本问题5、 管理环境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2.管理有哪些职能?如何理解这些职能?3.管理这角色有哪几种?如何理解管理者所扮演的各种角色?4.何谓

6、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请分别说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所需的管理技能比例。课后小结:对于管理和管理者的理解会因为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而比较片面,在授课中要注意引导。专心-专注-专业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2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了解主要的管理理论派别如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以及质量管理理论。重点掌握科学管理原理、行为学科产生、权变管理理论的

7、精髓;了解当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定量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难点: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等。 二 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学 2、需求层次3、人性假设三 定量管理理论1、管理科学 2、管理决策 3、系统管理四、现代管理理论 1、社会系统2、权变理论3、经验理论4、管理过程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n 什么是科学管理?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n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n 怎样理解理想行政组织的特征?n 霍桑试验的结论及对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n X理论Y理论的假设前提及相

8、应管理方式。n 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n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信念。n 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课后小结: 各种管理理论从不同方面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并且以往的研究对于我们授课中通过案例加以教学。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3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6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 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原理的含义,了解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认识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系统原理掌握系统的含义与系统的特征;认识系统思维的特点以及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掌握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认

9、识系统管理方法。(2)人本原理理解和认识人本管理的定义;了解人本管理、人本主义和工业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何区别;掌握人本管理的思想与内容。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方针;认识人本管理的战略任务。(3)责任原理理解责任原理的内涵,理解和认识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4)效益原理理解和掌握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认识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2管理的基本方法理解管理方法的含义和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认识管理方法的分类;深刻理解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管理的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难点:管理的原理和

10、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技巧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含义和主要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二、系统原理1、系统的含义与系统的特征2、系统思维的特点、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3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三、人本原理1、人本管理的定义2、人本管理、人本主义和工业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人本管理的思想想与内容四、责任原理1、责任原理的内涵2、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五、效益原理1、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2、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方法一、管理方法的含义二、管理方法的分类1、法律方法2、行政方法3、经济方法4、教育方法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课堂理论讲解、穿插

11、讨论及案例分析相结合,以理论讲解为主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什么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对实际有何指导意义?2坚持人本原理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3、举例说明管理的经济原理的运用。课后小结:本章包含2节课的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各种原理和方法的正确运用,也可以引导下一章的教学。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4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管理道德理解管理道德的定义;认识四种道德观。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五大因素

12、: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重点掌握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2、社会责任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管理道德的含义;四种道德观;社会责任观难点:四种道德观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 管理道德一、管理道德的定义二、四种道德观。三、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五大因素四、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第二节 社会责任一、企业承担社会责

13、任的意义和必要性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对比分析、小组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道德的含义是什么?比较分析四种不同的道德观。2、什么是社会责任?举例说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3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请谈谈你的理由。课后小结:本章的内容浅显易懂,讲授时应加入最新的、真实的案例以便学生深刻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5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6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 管理决策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掌握决策的定义;理解决策的原则与决策的依据

14、2、决策的类型正确认识与区分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等术语。重点弄清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等重要术语的内涵。3、决策的理论了解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当代决策理论。4、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重点理解与掌握科学决策的过程: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理解和认识影响决策的因素。5、决策的方法理解集体决策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重点掌握头脑风

15、暴法、与德尔菲技术。理解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难点:决策的方法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依据和类型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四、决策的类型第二节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一、决策的过程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2、识别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5、做出决策 6、选择实施战略 7、监督和评估二、决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一、古典决策理论 二、行为决策理论 三、当代决策理论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一、 决策的

16、过程二、 影响决策的因素。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一、 定性的决策方法二、 定量决策方法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 什么是决策?如何理解。2 试说明决策的过程。3 为什么说现代决策应当遵循满意准则而非最优准则。4 组织中大部分决策时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5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有什么区别?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两节。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6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六章 计划原理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认识

17、计划的概念;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了解计划的性质。2、 计划的类型了解计划的分类: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层级体系。3、计划编制过程重点掌握计划编制过程的8个步骤: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4、计划的组织实施重点掌握目标管理方法与滚动计划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难点: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

18、质一、计划的概念二、计划与决策的关系三、计划的性质。四、计划的类型第二节、计划编制过程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三节 计划的组织实施一、 目标管理方法二、 滚动计划法三、 网络计划技术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为什么说计划与决策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2、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3、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4滚动计划法有何基本特点? 课后小结:本章内容看似简单,对于企业管理工作却异常重要

19、,如何让学生在简单的道理中掌握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是讲好本章的关键。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7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七章 组织设计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组织概述掌握组织职能的内涵;了解组织职能的内容;认识组织职能的重要性;了解组织理论2、组织设计认识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理解和掌握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理解与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3、组织的部门化认识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理解何掌握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1)职能部门化;(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20、;(3)地域部门化;(4)顾客部门化;(5)流程部门化。4、组织结构形式掌握主要几种组织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适用条件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形式;组织层次化难点:组织部门化各种形式的区别;组织层次化与结构有机化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一、 组织职能的内涵与内容二、 组织设计的必要性三、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四、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和组织结构一、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二、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1、职能部门化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3、地域部门化4、顾客部门化5、流程部门化。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一、 组织

21、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二、 常见几种组织结构形式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 简述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2、 简述常用的部门化方法及其特征。3、 常见的组织机构形式有哪些,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课后小结:企业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典型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却只有几种,并且各自有适用条件,本章要重点让学生理解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形式。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8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6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 组织运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组织力量的整合(1)集权与分权掌握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深

22、刻理解组织集权倾向的原因及过分集权的弊端;理解分权的影响因素;掌握分权的途径。(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理解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与影响。(3)直线与参谋掌握直线职能和参谋职能的含义,深刻理解直线与参谋的相互关系,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及正确正确发挥参谋作用的方式。(4)委员会理解委员会的内涵,理解组织运用委员会的原因,了解委员会的局限性。2管理人员的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程序;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掌握管理人员来源的两种途径及各自的优缺点;深刻理解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深刻理解管理人员培训的意义,掌握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23、;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管理人员人员培训的方法难点: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组织力量的整合一、集权与分权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三、直线与参谋四、委员会理解委员会的内涵,理解组织运用委员会的原因,了解委员会的局限性。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配备一、 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程序二、 人员配备的原则三、 管理人员的来源四、 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五、 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简述组织集权倾向的原因及过分集权的弊端。2、简述分权途径。3、如何处理直线与参谋之间的矛盾?

24、4、简述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含义及优缺点。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两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组织运行是灵活的、创新的,既有科学性同时在某些方面更需要艺术性。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9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6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九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组织变革认识和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类型;组织变革的目标;组织变革的内容。认识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重点理解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认识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2、组织文化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组织文化的结构;掌握组织

25、文化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难点: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组织变革一、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三、组织变革的内容四、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五、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六、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第二节 组织文化一、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二、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三、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四、 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试述组织变革的内外部动因。2结合实际,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和压力。3简述企业文化的基本

26、特征及其功能。4试比较分析企业文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差异。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两节。本章理论性性较强,授课中要多穿插案例,尤其是中国本土案例。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10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章 领导概论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领导的内涵掌握领导的含义与本质;正确区分领导与管理的内涵;认识领导的作用。掌握领导的权力与运用; 3、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了解领导理论的发展;掌握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掌握领导方式行为论以及领导方式情景论。3、领导艺术了解提高领导艺术的基本要点教学重点

27、及难点:重点:领导的概念;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难点:领导方式情景论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一、领导的含义与本质二、领导与管理三、领导的作用四、权力与领导 第二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一、领导理论的发展二、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三、领导方式行为论四、领导方式情景论。第三节 领导艺术提高领导艺术的基本途径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领导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2.比较集权式领导者与民主式领导者的区别,并谈谈他们的应用价值。3.比较维持型领导者与创新型领导者的不同特点,并谈谈他们的不同适用条件。4.试述管理方格论的内容及意义。课后小结:领导的艺术性较强,

28、但仍然有规律可寻。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1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6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一章 沟通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沟通概述理解和掌握沟通的含义及其过程;认识沟通的重要性;认识组织中的沟通以及组织间的沟通。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2、沟通障碍与克服理解和掌握有效沟通的障碍;掌握有效沟通的实现。3、组织冲突与谈判理解组织冲突及其管理方法;了解谈判的类型与组织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 难点:管理组织沟通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沟通概述一、沟通的含义及其过程二、沟通的作用三、沟通

29、的分类(沟通的方式与方法)四、组织中的沟通以及组织间的沟通第二节 管理组织沟通一、有效沟通的障碍二、有效沟通的实现第三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一、 组织冲突及其产生原因二、 冲突的管理三、 谈判的类型与组织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组织沟通的意义主要有哪些?2、有效沟通的障碍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3、简述一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4、优秀管理者进行有效谈判的原则主要有哪些?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2节。借助案例加深对知识理解。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12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二章 控制教学目的、要求

30、(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控制活动掌握控制的含义;认识和掌握控制与计划的关系;了解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控制理论;掌握控制类型。2、 控制的过程重点理解与掌握控制过程的三个阶段: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理解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3、有效控制掌握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原则。4、控制方法了解财务控制、行为控制与作业控制等基本控制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控制的过程和类型;控制理论 难点:控制理论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控制活动一、控制的含义二、控制与计划的关系三、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四、控制理论五、控制类型。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一、确立标准二、衡量绩效三、纠正偏差第三节 有效控制

31、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一、适时控制二、适度控制三、客观控制四、弹性控制第四节 控制方法一、预算控制 二、生产控制 三、其它控制方法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简述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2简述控制的过程。3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课后小结:控制的方法与其它课程相关,在授课中处理好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 管理学 课程教案课次13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三章 创新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创新及其作用认识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掌握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认识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32、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掌握创新职能的五项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认识创新的过程;理解创新活动的组织。4、技术创新认识技术创新的内容与重要性;认识技术创新的源泉;了解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创新职能的内容;创新的过程 难点:创新的组织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一、创新的涵义二、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三、创新的类别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二、技术创新三、制度创新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五、环境创新。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一、创新的过程二、创新活动的组织。第四节 技术创新一、 技术创新的内涵二、 技术创新的源泉三、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试论述创新与维持的关系。2试述创新的内容体系。3以产品创新为例,谈谈创新活动的组织。4请举例说明技术创新的七个源泉。课后小结:创新和维持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讲尤为重要,企业的创新可体现在方方面面,授课中尽量增加真实事例,以提高学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