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元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元素.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元素”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常州市丽华中学语文课题组 钱红武 来源: 时间:2009-9-3 17:09:26 阅读384次 【大 中 小】 一、现况分析:在现实的学校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两种极端:一是严格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不越雷池半步;一是所谓的反传统教学过程,完全围绕学生自主兴趣或需求而开展的无序生成。两者教法不同,结果是一样的,前者看似把知识点“传输”给了学生,却不知“知识不是商品,是不能直接地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杜威语)事实上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探求,是不可能实现所谓的“传授知识”的。而后者看似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发
2、挥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实质是忽略了课堂教学必须以目标为指向,以完成目标为终结,缺少了必要的预设,无序的生成,必然是信马由缰式的,结果是喧闹中一无所获。真正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有方向、有目标,在开放的、弹性化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上师生交互作用呈现出的多种状态与具体情境,通过不断重组、生成、推进的课堂教学过程,即“动态生成”过程,而要实现这一动态生成过程,就必然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因此,我们提出了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元素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对影响平衡的诸元素的研究,来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平衡,从而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
3、的平台,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巧妙的引领,其师生智慧尽在课堂体现。二、研究内容:“新基础教育”把教学基本任务定位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这一任务观内涵着不能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少数尖子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而是要关注和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实现健康、主动发展提供可能与服务,通过学习,我们首先明确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不是由“教”与
4、“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合作交往关系。所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这里的互动,不只是指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全体或小组),也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这是一种人人参与的网络式互动,作为网络中节点的每个人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处于多元变动之中。教学中的“生成”,一是指因开放式的互动产
5、生了新的教学资源,即“资源生成”;二是指对学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即“过程生成”。而如何实现课堂的“多向互动”与“双重生成”,改变课堂教学作为预设教案的执行过程,使课堂质量呈现出“开放”和“弹性”?我们将从“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元素”入手,进行探索与研究。(1)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加工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因而由教师承担的重组任务,是教师教学工作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具体表现。它的研究主要是如何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2)“弹性化教学方案
6、”的设计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新基础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绳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事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因而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如何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如: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区间课堂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成资源的价值判断预设与生成产生冲突时的处理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细化、分化或调整研究方案。以“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等形式来展示研究成果。三、研究价值:通过研究,帮助教师彻底实现课堂教学转型,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 “提问权”和“评议权”等,
7、改变在课堂中把学生仅看作是“学习对象”或“学习主体”的传统意识,树立起学生也是教学的资源的观点。明白学生是带着自身的全部丰富性进入到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性资源”;学生已有的差异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它不只是教学要面对的事实,而且是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互动性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即使是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只要巧用,也可能成为资源。教师在课堂关注的重心是课堂中的学生,是对课堂生成的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组。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2007年8月,课题进入了准备阶段,2007年9月起,课题全面
8、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段时间,全组人员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元素,现总结如下:(一)研读理论书籍,转变教育观念。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关于课程改革的理论。认真研读有关理论书籍:“新基础教育”论、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解读教与学的意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师学习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立足于观念的转变,使自己在教学中能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2积极进行教学的科学研究,参与教学的科学研讨活动。教学的科学研究是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教学
9、。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研究教材,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教法。现在用教育科学的方法研究,就能做到具体、准确,使教学有了可靠的依据。教学的科学研讨活动中不同的意见、做法的交锋,会促进反思的进程和深化,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研究活动。(二)上课题实验课,历练教师资质。1认真学习案例。例如,学习好的教案、好的课堂实录,实地听课参与课的研讨等。通过案例的学习进行比对,与自己的课比对,与别人的课比对,案例间相互比对,从中丰富自己的教法和经验,完善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知识结构。2制订方便易行的听课方案。为了更好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研究,我们专门设计了“课题研究活动(听课)情况记录表”。3积极实践,
10、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我们分别从“寻找研究的切入点”、“教师应学会倾听”、“学情分析与弹性目标的制定”、“学生原始性(基础性)资源的激发和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的预设与生成”、“课堂实现对话的途径”“媒体运用与常规教学”等八个方面,开了近五十节研究课,以同课异构、同课重建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全方位的、细致深刻地分析、重建。并拍摄了六节录像课,作微格分析。(三)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先后邀请教育专家教研室张春主任和潘克勤主任来校评课并对课题的实施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邀请“岳亚军名师工作室”来校交流,以“同题异构”形式开展教学
11、研讨活动,受到良好效果。(四)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提高。每位教师每周一篇读书札记、教学后记,每月一篇教学反思、课例分析等。三、取得的阶段成果(一)、专家认可在2007年度“新基础教育”年度总结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钱红武老师受邀作总结发言,受到时主管领导丁伟民局长的肯定。(二)、理念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关注教学进程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学期的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研究,使我们每位教师认识到,衡量一节课的好坏并非仅仅是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我们的课堂是否为学生提供了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是否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2、从依靠教参到潜心研究
12、文本、研究学情。以往我们备课主要是依靠教参,以教参提供的难点与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而现在更多的是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在对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状况的研究基础上,以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为起点来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3、反思、重建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们都从反思重建中得到提高,因而“反思重建”不再是研究课公开课做的“形式”,在每日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都会针对上个班级的教学情况即使调整、修改教案,以适应现有学生的状况。(三)、成绩斐然1、课堂教学:王云老师在首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市级公开课:2007、11,路艳丽记承天寺夜游2008
13、、10,张海平、曹晓娟长城专题校际交流课:2008、4,贲秋萍给妈妈的礼物校级公开课:2008、3,刘海华珍珠鸟王云生命 生命张海平我们家的男子汉2、教学论文:2007年:钱红武老师的用现代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浅谈“现代”与“传统”碰撞中实现课堂教学生成的策略获省“师陶杯”一等奖;路艳丽老师的引领学生走出初二语文学习的低谷获省“师陶杯”三等奖;杨凤华老师的摘抄积累发表于课程与教学07年第六期;贲秋萍老师的还生命以丰腴挖掘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常州市语文教学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008年:贲秋萍老师的从“放开手、蹲下去”到“站起来”获省“师陶杯”二等奖;钱红武老师的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获省
14、“师陶杯”三等奖;路艳丽老师的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演绎语文课的精彩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08年4月;王云老师的言已尽而意无穷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08年6月;3、学生成果:孙艳在常州市七年级“美文阅读”比赛中获大市二等奖;姜雨婷在常州市2008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常州市三等奖;李嘉陵的水,生命之源在2008年5月“珍爱生命之水 共建生态文明”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初中组三等奖;高云波同学在常州市“新华书店杯”中小学生暑期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华一枝的放弃,另一种美、陆敏娇的在母亲的手中感受幸福、王妍的为自己加油、薛青的发生在我们班上的一件事、何滢的水晶洒满的山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常州教育报上
15、陆续发表。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一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很多,如作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有待提高。同时,本学期课题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分别从八方面考察了课堂教学状况,然而其中那些是主要问题,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佳研究切入点,是否还有其他影响课堂动态生成的元素是我们所没有关注到的,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希望能得到专家指导的。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1、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适度调整,对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化整
16、合,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达成研究目标。2、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度提高自己的素养。(1)重读经典名著,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求教师研读诗经楚辞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苏轼诗集女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曾国藩家书并撰写读书心得。(2)再读理论专著,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习帮助我们尽快地找到合适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少走弯路。3、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相平衡的策略。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1)确立研究专题,提高研究效率。我们将针对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制订
17、切合学生实际的研究专题:七年级 杨凤华为组长,专题研究“导语与问题设计对课堂生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八年级 贲秋萍为组长,专题研究“课堂偶发事件的分类及应对策略”;九年级 杨华为组长,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资源的引进、整合与利用的实施方略”。(2)努力在课堂上探索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相平衡的策略。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相平衡的有效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上课兼顾不同学段,力求突出研究重点,展示一定阶段的实践收获,并继续做好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听课、研讨的全过程。4、加强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我们将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要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案例分析或课题研究论文一篇,课题组组长要记录好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好课题方案实施的阶段总结。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撰写论文,力争有更多的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年会上获奖。5、继续邀请专家指导、引领。并继续做好校际交流,掌握最新动态,为以后进入推广实施或更深层次的研究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