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及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及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课前准备:立方厘米正方体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 、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举例说明什么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二、探究新知: 、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
2、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 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12个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12 6 2 12 4 3 12 12 1 112 ()、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
3、是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三、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7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 读作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看表计算:(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多?)长 宽 高 体积12m 5m 4m ?。5dm 0.8dm 0.5dm ?cm 4。m 3cm ?正方体棱长 体积 0
4、。9m ? 2。4dm ? 1。6cm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5、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一、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理解计算公式。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我给了学
5、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我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本节课的教学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
6、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重要途径”。我在本节课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三、巩固练习能联系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学生在“比一比,谁算得多,谁算得准确”的激励下能较好的结合校本小课题进行练习。 本节课的不足与改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