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师要善于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82363429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科教师要善于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学科教师要善于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学科教师要善于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教师要善于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老师要擅长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 老师要擅长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株洲市荷塘区八达小学 康梅红内容摘要 走进新课程至今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是可喜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学中能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老师能转变本人的角色,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但也出现种种弊端:如学生参与的面不广,活动缺乏实效性等等,这些都说明老师要去掉急躁之气,把握一个尺度,擅长引导、擅长优化课堂教学。关键词 体验、因噎废食、制造、实效、延展性 在如火如荼的教改热潮中,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觉察中学习数学知识,都力求表达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笔者有幸观摩了“省青年老师比武赛”的教学现场

2、,收获之余,颇有感触一、教学中把握“扶”的尺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现象一位老师执教统计。新课完成后布置练习:统计“每样礼物该预备多少个”师征询:“你能介绍什么好的统计方法吗?”生答:“能够举手统计”因而,全班举手、老师数人数、填出统计表。 考虑整节课的统计过程都由老师包办代替,从数数到填统计表均由老师完成,学生只是举了举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也不是特别广,就那么少数几个人上台数了数,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 同时“统计”难道仅仅是数一数吗?(确实是“数数”都还没有全部给学生数)至始至终,老师都未敢放手让学生分组、独立的进展统计活动。老师提供应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充分,空间也不够,致使学生对统

3、计的体验不断是间接、被动的。如此进展教学,学生又如何感受统计的策略、方法及作用呢?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拟与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笔者以为:既然学习统计,就应该给予学生进展统计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怕学生出错,不要怕出现征询题。有一些老师,由于怕出现所谓的、脱离他的教案的“情况”,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进而一个人包打包唱,在台上演独角戏,导致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

4、不广、积极性不高。时常,听完一节课后,我认为特别多地点、特别多环节都能够放手让学生操作,学生完成,执教老师却没有如此做。课后与执教老师交流,理由竟然都是怕“放开后收不拢”完不成教案。特别是有些教学内容,操作性特别强,必须放手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的,竟然也不放手让学生操作。甚至有年青老师说:“我们班学生千万不能放手让他们活动,要不然我就管不住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殊不知,一个人岂能因噎废食。老师不放手,学生如何成长?作为老师不留意组织才能的锤炼,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呢?二、教学中把握“放”的尺度,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现象一位老师执教认时间。上课伊始,看到学生学习激情高涨,摩拳擦掌,便以“考一考”的方

5、式和一句“你会吗?你确实会吗?”切入新课,直截了当出示700、745、905等时刻,让学生认读,并让他们充分发表本人的意见。如45分的数法有:5分5分的数、10分10分的数、从30分往后数、从60分里减去15分等等;905的写法有:95、905、9时5分、9时零5分等等。认完时刻后,让学生自由的玩钟面,试图让学生本人理解钟面构造,以及时与分之间的关系,但下课时间到了,没能完成,只得草草收场。“放手”。但能否象这位老师如此放手呢?为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都拿来展示、讨论和交流,如此做有必要吗?为了表达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就不介入学生学习的进程了,任其自由开展?对此,我不敢

6、苟同。笔者认为,如此上课势必造成珍贵的教学时间大量浪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每堂课都如此上,岂不是一节课要当两节来上了?常规教学毕竟是有时间限制和定量的呀!我认为:一节课成功与否,同老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担负起治理和调控的职责。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征询题发生,假设这些征询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往往会阻碍学习进程的顺利开展,因而,老师必须进展现场的观察和及时介入,防止偏离轨道,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确实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三、教学中把握“用”的尺度,使教学具有延展性 现象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采纳引导觉察教学方式,利用图片、模型、游戏、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充分

7、创设探究情境,带着学生先后运用不同的面积单位模型,开展测量活动,如测量小正方形、课桌面、教室地面的面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较小面积单位在使用时的不方便,从而激发他们产生要制造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进而层层递进,由平方厘米觉察、“制造”了平方分米,再由平方分米觉察、“制造”了平方米,甚至有的学生按照直觉性思维还拓展、“制造”了书本上未出现的“平方毫米、平方千米”的面积单位。 考虑 实际上,整个教学过程是重现了前人对面积单位的探究过程,老师是循着科学研究的轨迹引导学生去思维、去探究、去体验。在整堂教学中,学生充当探究者、研究者,他们全过程、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习,他们感到欣喜、感到振奋,倍享成功的

8、喜悦和“制造”的乐趣。 由此可见,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历和知识积累。因而学习不可能是一个被动的汲取知识、强化存储的过程。老师应制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用本人的思维方式、按照本人的体验,吸收、内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历,构建知识体系,并构成处理征询题的策略。同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让学生“制造”出数学知识,从而感受制造的乐趣,加强他们“学好数学我能行”的自决心;致使学生的思维流畅无比,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还拓展、延伸出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只有如此,才使学生的智能素养和心理素养都得到有效开展,进而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呼唤有生命、有活力的新的课堂教学。教学中,老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舞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但老师要擅长把握尺度,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是活用、制造性的用;同时把握住本身的教学“活”而不乱,防止活动的走过场、盲目和无组织性,防止“收起了放不开”和“放得开却又收不回”的现象。 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投入到新课改中,去掉急躁之气,将新课程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制造性的用活用好教材,就一定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活力,也一定会探究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