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217556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8篇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 一、教材分析: 反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外形与构造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力量会怎样”的问题,由此绽开一系列关于外形和构造的讨论。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反抗弯曲的学习在学问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讨论奠定了根底。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纸的宽度与抗弯曲力量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螺帽,比拟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力量。然后收集数据

2、,使学生熟悉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力量会明显提高。其次局部:讨论纸的厚度与抗弯曲力量之间的关系。第三局部: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看,学生会发觉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终要求他们用感受尺子抗弯曲力量的试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进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试验,能积极分析并擅长发觉引起试验结果消失差异的各因素,能依据试验阅历提高猜测的精确性并不断改良试验。能通过采集试验数据和试验验证等手段绽开科学探究。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

3、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力量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试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外形与构造的兴趣; 3、科学学问目标:通过试验,熟悉增加纸条厚度和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力量。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厚度、宽度与抗弯曲力量的关系的讨论; 教学关键:对科学试验的变量识别与掌握; 四、设计理念及根本思路: 本课表达“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纳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将试验探究、解决生活问题与课外延长三局部严密联系,使教学内容规律

4、化、序列化、生活化、活动化。激趣引入局部:首先安排教师的演示试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出纸条抗弯曲力量的因素也为引出课题做预备。自主探究局部:三组自主试验的设计,完全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效劳,用填表形式展现试验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合作,积极汇报,得出比拟科学的数据。解决生活问题局部,出示建筑图片,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让他们感受生活与科学的联系,又一次将所学运用到生活,表达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五、关于小课题的落实 闻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需培育出能思索,会制造的人”。而试验力量正是创新力量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力量培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科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试验力量始终是

5、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详细的问题有:试验材料难预备,学生试验难驾驭,小组争论形式化,种种问题制约着学生试验力量的培育,因此把“如何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作为科学课讨论的小课题显的尤其重要,本节课中为了落实这一课题,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注意试验材料的收集与保管,填充与更新,发动学生备齐试验材料做好试验的前提保证。 2、注意制定明确详细的试验要求,起到约束学生有序试验的作用。 3、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争论沟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组设置了小组长、试验员、记录员、观看员,最大限度的使每位学生有事做,有问题想,积极参加到试验中来。 4、注意试验设计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自主试验的效果:

6、一节课中,假如试验没了目的,那么学生试验便乱了方寸,更别谈试验的有效性了。本节课我共给学生设计了四组不同的试验,目的各不一样,第一组试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比照试验要掌握的条件,抓住这一关键,紧扣这一核心,就为后续试验打好了根底,铺好了路,其次、三组试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试验,通过这2组试验使学生看到宽度、厚度的增加能明显提高抗弯曲力量这一现象。感受尺子不同方法的放法让学生明白横梁为什么立放的道理。使科学道理回归生活。这些试验的设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目的性强,循序渐进的把学生带入了探究的天地。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四周存在着很多不同种

7、类的材料。 2.熟悉我们四周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看和识别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觉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情愿倾听、共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叙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育学生进一步讨论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看和识别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识别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预备: 小组预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预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

8、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预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依据学生的答复,引出今日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看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展观看,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看边进展争论 3.汇报:你们的观看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答复,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嬉戏稳固练习 1.“神奇的盒子”嬉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答复“是”或

9、“不是”,最终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依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沟通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答复,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连续做“神奇的盒子”的嬉戏稳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特点 不锈钢碗反光光滑、坚硬 陶瓷碗光滑、坚硬 塑料碗光滑 今日我说课的主题是物质的变化。本课是属于物体与物质范畴,针对六年级这样高年级的学生绽开教学的,学生经过“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来进展这方面的学习,物质的变化主题已进入第三层次,通

10、过观看与探讨,了解物质到一些根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熟悉渐渐由详细向抽象过渡。 学生对于一些物质存放久了,就会发生变化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熟悉和学问储藏,比拟熟识物质不是一尘不变的,都是存在变化这个观点,但对于这些变化究竟什么缘由造成的,在科学上我们应当如何对其进展分类等等在系统熟悉上还是比拟模糊的。 为此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科学探求的结果应当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懂得沟通与争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能用简洁器械作简洁的观看试验,并做试验纪录。 4、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5、能反思自己的探求过程,将探求的结果与假设相比拟。 6、能对讨论过程和

11、结果进展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科学学问: 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转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情愿合作与沟通。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学问改善生活。 4、关怀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对学“科学”已经有了肯定的阅历,在解释事物现象方面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想探求的问题,并能运用试验、观看等手段进展探究性的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肯定不盼望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却更盼望教师能跟着

12、他们“走”,学习自己想学的学问。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更注意敬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毫无压力下,从学习讨论中充分抒发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水平我将熟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熟悉典型的化学变化作为本主题的教学重点,而将通过试验探求物质变化的隐秘应当是学生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本课我安排3教时来完成,我将为学生预备必要的媒体资料以及试验所需要的试验用品等好让学生更好地进展本课的学习活动。 本主题可以分为三各局部,每个局部一课时。 第一局部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变”来“变”去的盐,熟悉可逆的变化,熟悉青

13、铜器的生产,制造蜡星星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这是什么变化,科学定义这一类变化物理变化的依据。 我准备实行试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的形式,让他了解到向盐这样变来变去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以及物理变化的特征等等,培育他们通过试验进展探究的力量以及学会搜集整理所学学问的得出结论的力量。 其次局部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常见的铜生锈的现象,通过试验探究金属生锈的缘由的根底上通过收集信息进展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小组的质疑方式,让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金属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并试着自己得出假如是一种化学变化的话,它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培育他们合作沟通自主设计试验这样的力量。 第三局部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观看和

14、试验,看燃烧的.蜡烛,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着什么样的典型特征。通过这些典型的特征变化,联系生活中的其它变化,最终得出: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我准备实行利用科学观赏的形式再现历史上闻名的科学家拉瓦锡的试验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画的形式对讨论物质在燃烧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有直观的印象,探讨在此过程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缘由,对以后进展试验重复验证蜡烛燃烧的变化,有着积极的示意作用,引导学生进展自主讨论的形式,让他了解到科学的结论具有可重复验证,培育他们今后养成通过试验验证结论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力量。 由于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15、的,提倡以探究为主,学生通过自主试验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其对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了直观地熟悉,同时又可以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育他们的奇怪心和探究欲,对于以后养成通过试验自主探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习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教学过程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依据学生的阅历以及兴趣爱好围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问题”这个思路,进展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首先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

16、可能多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的时机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加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 第一课时:“变来变去的盐”需要为学生预备:酒精灯,蒸发皿,烧杯等,“煮海为盐”、“青铜器的制造”的教学的短片。 我的意图是先通过问题“我们知道盐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水利的盐还能变出来吗?”激发学生的奇怪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前阅历,积极的依据生活阅历积存进展猜想:得出盐水是能变回盐的。假如学生在此遭受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回想水的汽化现象”给学生进展提示。此时再通过小组合作想方法自己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结论。在此根底上通过媒体出示中国古代人“煮海为盐”的历史和方法,让学生在试验和媒体

17、资料的根底上分析分别水与盐的方法和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学生生活中不常见,又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试验操作,同时考虑试验的安全性,为了更有效率的进展试验所以由教师演示标准,再让学生通过小组通过合作试验进展学习。他们会发觉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这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继而进一步思索最终发觉:生活中还有许多变化过程是可逆的。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变化过程的相关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可逆变化的熟悉,并且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养成试验中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预备。通过青铜器的制作过程的录像资料简介以及如何利用可逆的变化之作蜡星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

18、程中能动性,制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育他们的动手动脑的意识。 其次课时:失去光泽的铜镜,我将为学生预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白磁盘,出土铜镜的短片等 铜镜失去光泽,铁钉上锈等金属生锈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关键是如何了解他们上锈的隐秘。我通过录像短片让学生直接思索,来猜测缘由,在此根底上考虑怎样提高试验设计比拟金属生锈与否的试验,深入到它们的里面,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上升到理性熟悉,形成概念。通过进展比照试验进展讨论,通过金属存在的环境差异,猜测可能消失的现象,由于此试验当堂课不能完成,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延迟评价试验的结果。 我的意图是在学习过程中有竞争才有进步,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使他们的探究

19、热忱空前高涨,争相尝试各种方法。学生的试验只要是合理的我都赐予确定,从而使学生明白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的探究力量,猎取了学问,形成敬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在此根底上通过观看生锈的铁和铜等让学生了解铁与铁锈、铜与铜锈的区分。这个地方学生可能从许多方面进展比拟,比拟杂乱且有的毫无价值,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试验表格让学生从颜色、光泽、软硬等方面进展重点观看,让他了解到这种变化是产生新物质,并不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为以后第三颗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依据金属都会生锈的现象,以及生锈的隐秘,回想在生活中人们是怎么来处理金属生锈的问题的,让科学回应于生活。此时

20、可以通过补充这方面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防锈措施,拓展学生的学问面。 铜镜失去光泽是一种可以看得见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而生活中许多的化学变化人们不简单发觉,所以在第三个局部设计了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进展分析。 第三课时:蜡烛的燃烧,我要为学生预备: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等、拉瓦锡试验的短片 蜡烛的燃烧特别常见,但越是这样人们越有可能认为是理所固然而不去思索他所隐藏的科学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殊剧烈。 我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一个问题:“在生活中的常见的燃烧的现象

21、,就以蜡烛燃烧为例在此过程中,蜡烛燃烧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看燃烧前和燃烧中蜡烛的变化,猜想燃烧掉的蜡烛变成了什么。在此过程中要提示学生留意安全,假如失火了,应当赶快用湿毛巾来灭火。之后可以通过让学生争论如何通过试验进展验证。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试验: (1)罩一个烧杯与燃烧的蜡烛上方,看烧杯有什么变化 (2)罩一个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看烧杯有什么变化 (3)用一个白瓷板置于燃烧的蜡烛上方,看白瓷板底部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考虑燃烧掉的蜡烛是不是什么都没了?学生通过小组争论沟通相互质疑加深了学生对新学问的理解。 然后通过录像重放当

22、年拉瓦锡验证的燃烧的试验,通过这样直观的试验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燃烧的本质。了解到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同时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所学拓展了解还有那些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在所学根底上讲物质的变化的种类进展分类: 一类像盐水转换为盐那样,是可逆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一类是像金属生锈和燃烧现象一样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这样就将一般常见的现象总结成为一个一般的规律,让学生的熟悉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阶段。 科学课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行能仅仅从课堂上来解决问题,所以我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收集

23、有关物质变化的资料,让学生回去完成。由于收集相关资料并进展筛选的力量也是科学课所必备的,在下一堂课进展沟通汇报和讲评,这样就使科学课从课堂延长到课外。同时也为下个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更有效的学习,作铺垫。 出示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盐到盐水:可逆的变化物质形态发生转变,不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 铜生锈 铁生锈:不行逆的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燃烧 我的设计是从现象到本质,让学生清晰物质变化的分类依据。 以上是我对物质的变化这一主题的教学思路,请各位教师赐予批判指正。感谢大家。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试验观看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熟悉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看与讨论的方法。

24、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动手实践力量。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看,学会发觉和提出问题,提出适宜的问题。能依据问题,制定简洁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看、讨论和试验中培育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意事实,敬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去发觉生活中的美,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难点:提出问题从中筛选出问题并制定方案进展讨论。 三、教学预备 透亮胶带、指纹卡、白纸、表格、放大镜、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看画猜疑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谈话:在上新课这

25、前,教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幅画。猜猜这都是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说说你的理由。 2.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很多信息,可用来区分不同的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揭题:我们今日就来熟悉指纹。(板书课题:奇异的指纹) (二)搜集指纹 1.指纹奇异吗?奇异在哪?说说你的理由。有什么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吗?(记录问题) 2.既然我们想对指纹进展讨论,怎样把指纹展现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 3.教师展现拓印的指纹,共同探讨制作方法及留意示项(课件出示活动建议:不要反复按、不要移位、不要涂太多铅、把手擦洁净。) 4.请同学们在指纹卡上按挨次印下自己两只手的指纹。 (三)小组讨

26、论 1.看,同学们的指纹卡真像一幅艺术品。在我们这节课上,利用你们的指纹卡 可以解决哪个问题? 2.好,现在就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自已想讨论的问题进展讨论,(出示讨论记录表) 3.小组争论,汇报 4.全班评议修改方案(评议团要边听边思索,他们这组的讨论方案可行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5.小组确定方案 6.小组活动。假如有说不清晰的,可以画下来。 7.小组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8.有哪组讨论了指纹的样子吗?展现沟通 9.科学家经过大量讨论发觉可以把指纹大致分为三类。(课件出示)板书 10.师:同学们讨论的真认真,看来指纹真的是很奇异。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指纹吗? (课件出示:指纹

27、保险箱、指纹考勤机、指纹锁、指纹鼠标、指纹优盘) 11.教师介绍利用指纹破案的案例 (四)课后探究 同学们今日在课堂上已经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请同学们课后连续讨论。指纹不仅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画出很多妙趣横生的画,这一切都要你们去发觉。 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三:动物怎样生活 课堂回放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手里拿着记录表,有序地走进不一样的试验室里。当同学们发觉桌上栩栩如生的猫的标本、鱼缸里活泼得意的金鱼和乌龟、鸟笼中上窜下跳的鹦鹉、青蛙和蜻蜓生动形象的图片后都禁不住地叫起来,由衷地喜爱上了它们,对它们的观看、了解更为迫切。 为了保证观看的时间,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自

28、主的结合为六个讨论小组,以获得充分的对一种动物的较为丰富的感性熟悉。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观看,同学们发觉了许多隐秘。 “说说你们发觉了小动物的什么隐秘?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 观看猫的人数最多,虽然给他们供应的是猫的标本,但同学们平常对猫的了解颇多,发言很踊跃。 “我们看到的是只黄猫,它身上有厚厚的毛,很浓密,手摸上去很光,很柔顺,很舒适,还掉毛呢。” “是啊,这标签上写的是1999年做成的标本,时间好长啦。” “这个猫标本的皮毛是真的吧?” 教师点点头,说:“大家说的是猫身体上的一些特点,关于猫的身体构造特点还有补充的吗?”(引导学生由平常凌乱、无序的观看到科学探究中的“有序观看”) “猫

29、的眼睛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晚上会很亮,是为了能抓住老鼠,。” “猫的胡须还比拟长。” “猫的尾巴总喜爱向上卷起来,卷成一个圈。” “猫的鼻子总是湿湿的。 “其他方面有什么补充吗?” “猫还会上树,爬得可快了。” “猫上房子也很快的。” “我知道猫爱吃鱼和老鼠。它每次发觉老鼠后很快地抓住,不是立即就吃,而是有意让它跑了再抓,和老鼠玩玩,然后再躲起来吃。” “猫也有脾气,快乐时就跳到你的身上让你抱;不快乐时,就躲起来。 “猫吃饱了,喜爱玩线团,在筐子里玩。” “我们小组观看的是乌龟。我想问一下,这只乌龟是教师您养的吗?” “不是,是四(2)班陈泰宇同学养的。连续说说你们的发觉吧。” “它生活在水里,

30、身上有一个壳,上面有些花纹,身体不算大。有四肢爪子,还很坚利。” 说教材 热胀冷缩是指物质遇热膨胀和遇冷收缩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拟常见,比方有些水泥路在冬天的时候会裂开;茶壶里满壶的水在烧开时会有水溢出来等等。热胀冷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特别广泛,比方乒乓球踩瘪了,可以浸在开水里烫一下,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变大就会重新鼓起来;果酱瓶的铁盖子拧不开,我们只要把瓶子倒过来放在热水里浸泡一会,玻璃瓶和铁盖子放在热水里都会膨胀,但是玻璃膨胀小,铁盖子膨胀大,瓶口和铁盖子之间的缝隙就会变大,瓶口就简单拧开了。一般物体都会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是有些物体不是变化比拟小,我们很难看出来;有些物

31、体变化比拟大,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出来。 中班的孩子对四周世界的敏感性不断增加,他们会很惊喜地发觉这个世界很奇妙:为什么袋鼠爸爸会生孩子,我们的爸爸不会?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外星球有没有和我们一样的小朋友?等等。他们对世界布满了奇怪,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以“为什么”为主,他们关注现象,更关注现象后面的科学道理。他们怀着剧烈的奇怪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四周的世界,他们是勇于实践的探究者,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和熟悉四周世界。中班孩子对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有遇到过,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阅历还不是很系统,很科学,因此在中班开展“热胀冷缩”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帮忙幼儿整合、梳理、提升这

32、方面的学问阅历,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四周生活的观看,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理念。 说目标 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教学活动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操作,发觉热胀冷缩的现象,积存热胀冷缩的阅历。 2知道热胀冷缩与生活的关系,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发觉。 其中“发觉热胀冷缩的现象,积存热胀冷缩的阅历”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我将提供应各种操作材料,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猜想、操作、记录和沟通来解决重难点。 说预备 依据活动的目标,我供应人手一份的瘪乒乓球三个、杯子三个、记录纸一张,每人两个笑脸贴纸,大记录纸一张,ppt 1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瘪乒乓球

33、、杯子,是为了让幼儿进展试验,感知热了能使物体膨胀的现象,这份材料很好地表达了纲要所提倡的“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觉的乐趣;记录纸的设计很简洁,但是它的供应不仅可以帮忙幼儿记忆试验的结果,让孩子有据可证,更让幼儿学会敬重科学的实践和真理。 2笑脸贴纸是让幼儿将自己的猜想或是试验结果呈现在大记录纸上,便于教师和同伴的统计。大记录纸可以将幼儿的猜想和操作结果进展汇总,便于幼儿直观地了解同伴的想法和试验结果,并便于更好地进展相互沟通。 3Ppt的内容是由一个生活录像短片“怎么办”和“热胀冷缩在生活中应用”图片组成的。录像短片

34、是为了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图片是为了帮忙幼儿集中思维,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说过程 第一个环节:引出课题 采纳看录像短片的形式,将生活中现实的场景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一个小朋友的困难,激发幼儿帮忙他的愿望,继而激发幼儿想出各种方法使乒乓球变圆。通过这一个环节幼儿的沟通,教师能较好地了解幼儿积存的生活阅历。 其次个环节:猜想试验 通过幼儿的猜想,让幼儿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在同伴和教师面前,允许孩子出错。 接下来通过试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崇尚科学,形成让事实来说话的观念。固然,试验的过程是一个发觉变化的过程,需要孩子认真观看,从而发觉“热胀”的现象。 通过记录试验结果,

35、让幼儿尝试简洁的记录方法,学会看简洁的记录表。 在沟通中,让幼儿了解同伴的想法和阅历,促进幼儿间的沟通。 教师的小结是对生活现象的科学提炼,让幼儿初步感受科学的严谨性,了解物质的这种现象是“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个环节:争论沟通 通过同伴间的沟通,让幼儿对自己观看到的生活进展表达,教师能从中了解幼儿积存的生活阅历,也能引发幼儿对生活更积极地观看和探究。 通过ppt的展现,图片的直观性更能让幼儿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这么广泛,科学无处不在。 一、主题确定 我们确定了以教科版科学四上教材天气单元为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学生实际观测、记录分析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对观看和试验结

36、果进展整理和加工”力量为主题的教研课题。 本次四位一体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展,即:课题制定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题延长及成果展现阶段。我们观看到的天气一课,是我们对其次阶段中开展关于云量、风和气温方面教学讨论的阶段性汇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肯定的根底,求知欲和参加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加,具备了初步搜寻信息、整理信息的力量。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敬重事实、注意证据,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而天气单元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关于对天气现象的观看和记录的方法,对一段时间的天气现象进展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

37、一般规律,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对观看和试验结果进展整理和加工”力量。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一段时间内观看记录的天气信息进展整理和分析,帮忙我们熟悉天气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过程与方法:对一段时间内收集到的天气信息进展分析,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状况进展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长时间进展科学观看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对一段时间内观看到的天气信息(气温、风向和风速、云)以各种形式进展汇报。 2、难点:学生依据观看到的天气信息进展整理和分析。 五、主要活动方法分析 本课题探究以对观测结果进展记录、分析、加工整理为主要讨论方

38、式,在此根底上进展教学实践讨论和分析沟通。重点解决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观看和试验结果进展整理和加工”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的问题。采纳的详细活动方法有: 1、数据记录法: 学生每天记录电视或报纸中天气预报内容,利用所学的天气符号画在自己的天气日历中;在每天跟踪记录天气的过程中,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天气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激发讨论天气的兴趣。 通过参加观看的途径,实行小组合作用学生们的感官和自制的观测工具对天气现象进展持续观测,获得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同时进展较全面的记录,用以作为感知和分析秋季天气变化特点的依据。 2、资料查询法: 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获得更多的科学学问,与学生自己观测到的天气现

39、象进展对比,加深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比方:只依靠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在对云的熟悉上,学生很难区分拍摄到的云属于那个种类,这时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不同种类云的相关图片,与自己拍摄到的关于云的图片相对比学生不但能区分不同种类的云,还对不同种类云预示不同天气有了更深的理解。 3、持续观看记录法: 对一株植物、一种动物以及四周的人群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进展观看,利用文字、图片加以记录,感受秋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 4、数据统计分析法: 利用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对这段时间里观测、记录到的有关云量、气温、风力和风向的数据进展统计分析,形成学生生活地区天气的概括性熟悉。 六、活动中遇到

40、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此次教研活动要求学生对较长一段时间的天气进展观测、记录,由于学生对于观测方法、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把握程度不同,难免在实践观测中消失错误,因此我们对每一天布置的内容其次天都准时的检查,发觉问题团队成员集体争论,分析缘由,找出解决的最正确方案。而后对学生进展指导、订正。在过去一段教研中对一下问题进展了研讨: (一)各个小组同一时间的温差较大。 分析缘由 1、测量的位置不同,有的在向阳、无风的地方气温就高。 2、温度计质量差、不精确导致较大误差。 3、读数时生没有水平视线看读数,读数据方法错误。 4、发觉有的小组没有实地观测,只是凭感觉确定温度数值。 应对策略 1、在背阴的地方

41、气温就低。教师赐予准时的指导:必需在背阴、通风的地方测量。 2、教师对每一组的温度计进展检查,更换误差大的温度计。 3、教师又重新演示读温度计的方法。 4、教师准时进展订正,教育学生必需用科学的数据说话。 5、教师再次重申测量的时间分别为7:008:00、12:001:00、2:303:00、4:005:00。 (二)不能精确确实定风向、风速。 分析缘由 1、观测地点选择在了建筑物中间或高大植物四周。 2、风向标、风速旗制作不标准。 3、观测时风向不定。 应对策略 1、带着学生选择空旷地带测量风向、风速。 2、指导学生选择符合教材要求的材料制作风向标、风速旗。 3、教师亲自带着学生实地测量,并

42、指导学生测2分钟之内保持时间最长的风向就是本次要测的风向。 (三)数据加工整理和分析不够“精确”和“到位”。 分析缘由 1、受学生的学问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影响,使得我们在实施讨论的过程中流失了很多珍贵的资源和成果。 2、个别学生不能长久、仔细地进展观测、记录,应付了事。 3、学生观测、记录、数据整理、分析力量不强。 应对策略 1、供应给学生有构造材料。 2、课堂上教会学生观测、记录方法;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课后和学生一起观测,对消失的错误准时进展订正。 3、对学生制作的图表准时检查、评析,指导学生对统计图中的信息进展科学分析。 在整个前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天气进展了肯定时期的实地观看

43、、记录并利用所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展了整理和分析,这些活动使他们懂得了用科学的数据可以证明天气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忱,提高了学生“对观看和试验结果进展整理和加工”力量。 说教材: 这是滑轮、轮轴与齿轮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把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熟悉这两种机械,并通过用测力计测量、比拟的方法讨论滑轮的省力状况。在课堂上通过科学试验活动盼望帮忙学生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究中,所以滑轮、轮轴与齿轮的第一课时必需由学生自己猜想、自己设计试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展观看,发觉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

44、获得胜利的喜悦。 说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拟隐藏,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熟悉是比拟缺乏的,但只要留心也能观看到,(现在建筑工地上、大型根底设施建立)所以在课前要搜集一些学生熟识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动身引出定滑轮,最终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说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本课的学问构造和科学讨论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概念: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