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几篇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
2、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课相关常识,疏通文意,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一、导入新课 1.用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文的理解,让学生说。这首诗中,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少壮工夫老始成”;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不能只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还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
3、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文学家纪昀的笔记小说河中石兽,相信同学们学完之后,对此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板书文题)2.了解常识。作者作品简介。阅微草堂笔记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打开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思考,自然导入课文,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质疑问难,领悟事理做铺垫。二、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1.读准字音。(1)批注字音(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将生字拼音批注在课文中)(2)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自己读给自己听。(3)轮流朗读。(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三人分段轮读课文,一人听读点评)2.读准节奏。(1)标注节奏。老师范读
4、课文,学生在课文中标注朗读节奏。(2)练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要求读得声音响亮,字正腔圆。(3)学生齐读课文。3.疏通文意。(1)学生理解课下注释,师指导方法。(2)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已学过的文言知识,试着自己疏通大意,记录疑难。(生自主理解,勾画出疑难词、句。生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疑难词、句,再师生共同解答)4.读出感情。(1)教师指导朗读。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注意相应的语气、语调,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2)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小组内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语气、语调、感情等问题)(3)班级共同朗读展示。(全班一起朗读,可按照男生、女生或小
5、组等分配角色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从熟读精思开始,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大意,在读中体会语气、神态。循序渐进地读,有情有趣地读,朗读是抓手,也是训练点。三、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1.吟诵课文。同学们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用不同的语调逐段吟咏课文,直到全文熟读成诵。2.整理词句。本文中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言词汇需要整理并积累,请同学们课下多花点时间消化吸收。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积累,引导学生在读准、读顺、读懂、读出感情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通过整理词汇,准确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增加文言词汇的积累量。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观点。2.培养独立思
6、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的能力。一、概述故事,理清情节 1.概述故事。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故事。(生自由交流回答)2.理清情节。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理解内容,评说人物 在这个寻找石兽的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不同的人物,他们提出的寻找石兽的方法也全然不同,请同学们深入文本分析一下,看看他们的方法孰对孰错?为什么?1.理解内容。(1)对于寻找石兽,人们提出了几种方法?理由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制作表格让学生填写)。(2)多媒体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动态场景。(3)合作探究。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推荐代表全班展示明确)2
7、.评说人物。如何看待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生合作交流,师点拨明确)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带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概述事件,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叙述精到明快、寓理于事的写作特点。三、理解观点,拓展延伸 1.引导表达。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生讨论交流,师点拨明确)2.畅谈启示。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3.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我们对课文所述故事也会产生疑问。(生分组讨论,发散思维,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归纳明确)4.你还知道哪
8、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交流。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名言你还能说出几句呢?设计意图:“走出文本”,注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拓展思维,加深理解,积淀思想。四、总结延伸 1.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而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不能主观判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2.布置作业。课外阅读纪昀的 阅微草堂笔记,并组织一场阅读报告会。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针对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主要运用了两种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和问题导引法。第 1 课时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读准、读顺、读懂、会背的教学目标;第 2 课时紧扣文本步步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