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5篇 人生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你恒久想象不到自己有多黑。即使是最和善的人,一旦失去理智,潜藏在心中的魔鬼也会醒悟,结果会比当时的现实更黑暗。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1 咏怀 魏晋 阮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沟通。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作品赏析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间消逝的白日写起。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
2、白日,突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间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在这里,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相互交叉、相互生发,置于诗端而覆盖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统摄。 先是“人生若尘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剧烈对比,写人生与国运的
3、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下“齐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齐景公惜命,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韩诗外传曾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论语子罕则记载孔子对一去不返的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齐景公登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对流水的惜逝中,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对国运的双重忧虑,比从前的比方和对比更深了一层。 如此袂忽的人世,诗人将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忧患,诗人又如何解脱?“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彻大悟语。末六
4、句,诗人断楚辞远游、庄子渔父两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句意,谓:三皇五帝既往,我不行及也;后世虽有圣者出,我不行待也。不如登太华山而与赤松子游。赤松子是古代传闻中的仙人,与仙人同游而有出世之想,语出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末二句隐括渔父句意,表明要摆脱“怀汤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咏怀一日复一夕)的险恶境况,籍以自保和解脱,只有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然而这不过是一时的幻想。仙则无据,隐亦不容,所以终究还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写的阴暗世界。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
5、之际,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斗争日趋残酷激烈。司马氏为篡魏自代,大肆杀戮异己,朝野人人侧目,亦人人自危,诗人也屡遭迫害。既要避祸全身,又要发泄内心的忧患与愤懑,因此,只能以曲折隐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语言表达炙热的感情;以荒诞的口吻表现肃穆的主题。这首诗即运用神话、典故、比兴和双重寓意的写法,致使其诗意晦涩遥深,雉以索解。钟嵘诗品说阮籍咏怀诗“厥志渊放,归趣难求”。可谓诗界知己。 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2 箜篌引 魏晋 曹植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行忘,薄终义所
6、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作品赏析 此诗前十六句具言游宴之盛。首句“置酒高殿上”,点明白诗中的主子诗人自己是位王侯,次句“亲交从我游”,又示意了他领袖群伦的气派。这两句看似措词平平,其实已经气象不凡,非有子建之身分者不能道此。殿上既有美酒盈樽,厨下又操办了丰富的膳食,烹羊宰牛,这宴席已极迷人。更奂然称盛的,是席前的音乐歌舞。秦地的筝、齐国的瑟,其音或高亢慷慨,或平和温顺,听来或神情激扬、或怡然微笑。那舞女个个如赵飞燕转世,非但舞姿妙态令人称奇不置,且其樱口所发清歌,亦无非往日洛城帝里的
7、殿堂名曲,令人遥想昔盛,感叹良久。阳阿,此处既代指舞女,又与“京洛”构成巧对,虽是寻常地名,用来亦见诗人的匠心。这般美酒佳肴、轻歌曼舞,更能使席上至亲好友欣然色动,胃脾大开,高兴奋兴地把了三巡酒,将酒宴的常礼了结,他们便一个个宽松了腰带,也不去计较是否有失风光,放开肚子尽情地吃喝起来。于是,在歌舞伴催之下,在酒酣耳热之余,盛宴达到了它的高潮顶点“倾庶羞”,即席面上的美味佳肴倾数一网打尽。好大的胃口,可以想见,客人们吃得是多么满意,主子看得是多么欢悦。 至此,盛宴还未结束,还有更令来宾们惊喜万状的余兴节目。主子捧出黄金千两,说是为众位祝寿的一点小小礼物。来宾们却之不恭,只有拜受了之后奉献上他们的
8、诚心答辞:愿君侯万寿无疆。最终要分手了,众宾临行前一再致意主子:决不遗忘往日的友情誓约,那种对挚友始厚终薄的事,是要受道义指责的,我们可决不会干。客人是知恩不报非君子,主子却认定施恩图报非君子,他连连谦让:区区薄礼,何足挂齿。我只知保持君子的谦谦之德,舍此别无所求。宴会以宾主间的开诚布公的对答结束,足见主是贤主,宾是嘉宾,他们都是至诚以待人,可不是什么酒肉挚友。惟其如此,这才是一场真正的盛宴,是精神极度轻松、心灵极度开心的欢宴。 到此为止,也可算一首既有豪阔场面、又有深厚情意的完整的游宴诗了。然而,若仅此而已,便不是建安文学了。“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二句,于篇中突起奇峰。欢会之时,谁曾想到
9、时间消逝。只是到了席罢人散,悄然独处,这才惊觉绚丽朝阳变成了惨淡白日、煦煦温风变成了逼人寒气。“惊风”,非谓风惊,人自惊于风也。这一惊,非但惊醒了诗人,也惊起了全诗,惊动了读者。“惊”之下又继以“飘”、继以“驰”、继以“流”,这些奔涌的字词,令人但觉日色微薄、日影西斜,岁月疾驰如轮、飞逝如水,休说沉酣歌舞,迟暮已在眼前。这一切,委实是惊心动魄。写到这里,悲凉之气掩住了氤氲酒气,瑟瑟风声吹散了歌声乐声,生命短暂的至愁至哀压倒了万寿无疆的善祷善颂,全诗格调,顿然大变,变得面目皆非。这一转折,极突兀、极生硬、极不合理;然而,业已在寻求人生价值、探究生命意义的建安人,在穷欢极乐之下,猛然痛感美妙时间实
10、在短促、空前盛况无法重复,就算有百年之寿,很快也就到了终点,刚才还是高殿华屋竞豪斗奢,转瞬已与草木一起零落,在荒山野墓里化作尘埃这,又是极正常、极自然、极合于情理的感情,不愧是建安诗人。是以“盛时”以下四句,愈转愈悲,悲凉之气,直要窒息人了。 然而,建安风骨除“悲凉”之外,还有“慷慨”二字,“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便是这种慷慨意气的体现。先民都不免一死,我的命运也将如此,忧也罢,不忧也罢,这个归宿总是注定了的。既是如此,那就乐观起来,让生命充溢起来。这二句是卒章显志,虽然短,也可自成一段落。由此读者才能领悟,中六句的悲凉,并不是诗人的消沉,而是他在开朗地说清晰苦痛,以便把苦痛安葬;读者更能
11、领悟,前十六句的欢宴,也并非是充当中六句的反衬,而正是“复何忧”的详细写照,惟其无忧无戚,故能尽情作乐、纵笔描绘。有此二句,全诗遂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意义相反的两部分的黏合。诗人的人生思索、诗人的乐观精神、诗人的坦荡胸襟,都在这二句里得到了充分的展露。 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3 秋风辞 汉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快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作品赏析 【注释】: 诗 歌 篇 名 。 汉 武 帝 刘 彻 作 。 武 帝 巡 行 河 东 , 泛 舟 于 汾 河之 上 , 与
12、臣 下 宴 饮 时 作 。 “ 怀 佳 人 兮 不 能 忘 ” 等 句 , 抒 发 了 他 渴 求“ 贤 才 ” 的 愿 望 。 鲁 迅 称 此 诗 “ 缠 绵 流 丽 , 虽 词 人 不 能 过 也 ” 。 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4 花非花花非花 唐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作品赏析 【注释】: 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 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找。 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半吐半吞,但止不
13、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此诗由一连串的比方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
14、灵活的比方。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许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簇新比方。“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方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
15、,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显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方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调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行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
16、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实,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方,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方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妙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知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
17、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5 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 唐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简单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斟酌遍。 作品赏析 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全部有情之
18、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伤。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
19、”。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这里所写的不是感情之事迹,而表达的却是感情之境界。所以上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之生命陨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简单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二句,才起先正面叙写人事,而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遥遥相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与人之分散,正是无常之人世之必定的下场,所以加上”简单”两个字,正如晏小山词所说的“春梦秋云,聚散真简单”也。面对此易落易散的短哲无常之人世
20、,则有情生命之哀伤愁苦当然乃是必定的了,所以落花既随风飘转,表现得如此缱绻多情,而诗人也在歌散酒醒之际添得无限哀愁矣。“昨夜笙歌”二句,虽是写的现实之人事,可是在前面“梅落繁枝”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的衬托下,这二句便俨然也于现实人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了。 下半阕开端之“楼上春山寒四面”,正如后一首鹊踏枝之“河畔青芜”,也是于下半阕开端时突然荡开作景语。正中词往往突然以闲笔点缀一二写景之句,极富俊逸高远之致,这正是人间词话之所以从他的一贯之“和泪试严妆”的风格中,尽然着出了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高致的原因。可是正中又终归不同于韦、孟,正中的景语于风致高俊以外,其背后往往依旧含蕴着很多难以言说的情
21、意。即如后一首之“河畔青芜堤上柳”,表面原是写景,然而读到下面的“为间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才知道年年的芜青、柳绿原来正示意着年年在滋长着的新愁。这一句的“楼上春山寒四面”,也是要等到读了下面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二句,才能体会出诗人在楼上凝视之久与怅惘之深,而且“楼上”已是高寒之所,何况更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则诗人之孤寂凄寒可想,而“寒”字下更加上了“四面”二字,则诗人的全部身心便都在寒意的包围侵袭之下了。以外表的风露体肤之寒,写内心的凄寒孤寂之感,这也正是正中一贯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如后一首之“独立小桥风满袖”、此一首之“楼上春山寒四面”及抛球乐之“风人罗衣贴体寒”,便都能予读者
22、此种感受和联想。接着说“过尽征鸿”,不仅写出了凝视之久与瞻望之远,而且征鸿之春来秋去,也最简单引人想起踪迹的无定与节序的无常。而诗人竟在“寒四面”的“楼上”,凝视这些漂泊的“征鸿”直到“过尽”的时候,则其中心之怅惘哀伤,不言可知矣。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五个字,“深浅”二字,正写出暮烟因远近而有浓淡之不同,既曰“深浅”,于是而远近乃同在此一片暮烟中矣。这五个字不仅写出了一片苍然的暮色,更写出了高楼上对此苍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怅惘的哀愁。于此,再反顾前半阕的“梅落繁枝”三句,因知“梅落”三句,固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而此“楼上春山”三句,实在也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不过,“梅落”三句所写花落之
23、情景极为明白清楚,故当是白日之所见,至后半阕则自“过尽征鸿”表现着时间消逝之感的四个字以后,便已完全是日暮的景色了。从白昼到日暮,诗人为何竟在楼上凝视至如此之久,于是结二句之“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斟酌遍”,便完全归结到感情的答案来了。“一晌”二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说明为“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短暂者”,引秦少游满路花词之“未知安否,一晌无消息”,以为乃“许久”之义,又引正中此句之“一晌凭栏”,以为乃“霎时”之义。私意以为“一晌”有久、暂二解是不错的,但正中此句当为“久”意,并非“暂”意,张相盖未细致寻味此词,故有此误会也。 综观这首词,如上所述,既自白昼景物直写到暮色苍然,则诗人
24、凭栏的时间之久当可想见,故曰“一晌凭栏”也。至于何以凭倚在栏杆畔如此之久,那当然乃是因为内心中有一种期盼怀思的感情的原因,故继之曰“人不见”,是所思终然未见也。假如是端己写人之不见,如其荷叶杯之“花下见无期”、“相见更无因”等句,其所写的便该是的确有他所怀念的某一详细的人;而正中所写的“人不见”,则大可不必确指,其所写的乃是内心孤独之中常如有所期盼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这种感情可以是为某人而发的,但又并不使读者受任何现实人物的拘限。只因为端己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乃是“记得那年花下”及“绝代佳人难得”等极现实的情事;而正中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则是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冥漠。端
25、己所写的,乃是现实这情事;而正中所表现的,则是一片全属于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所以正中词中“人不见”之“人”是并不必确指的。可是,人虽不必确指,而其期盼怀思之情则是确有的,故结尾一句乃曰“鲛绡掩泪斟酌遍”也。“斟酌”而曰“遍”,可见其怀思之情始终不解,又曰“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悲苦哀伤。曰“鲛绡”,一则可见其用以拭泪之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乃愈可见其泣泪之堪悲,故曰“鲛绡掩泪斟酌遍”也。其实正中此词,原来所写的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 全词充溢了象喻之意味,因此末句之为男子口吻抑为女子口吻,实在无关紧要,何况美人、香草之托意,自古而然,“鲛绡掩泪一句,主要的乃在于这几个字所表现的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这才是读者所当专心去体会的。这种一方面写自己主观之情意,而一方面又表现为托喻之笔法,与端己之直以男子之口吻来写所欢的完全写实之笔法,当然是不同的。 歌颂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励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