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地方法与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地方法与技巧.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 一一. .保持一致性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 .陈述对象一致陈述对象一致。 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 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 。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 亲一同走了 答案: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
2、如果用 B 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 果用 C 或 D 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 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 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 草地边的蒲公英。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
3、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答案: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 中心论点的 B 项。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 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 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例: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
4、)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层林叠翠, 白云缭绕;A B C D 答案D解析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 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的题干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往年是“与上下文衔接 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年改为“与上下文浯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这就给考生一个暗示,本 题中要求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不仅要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 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
5、;二是上下文押韵。本题中的(1)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两 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 选,这样,A、B 两项就可以排除了。(2)句“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 从押韵上看,若选,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韵 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显然没有选更好。 这样,C 项又可以排除了。只有 D 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二二. .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表达
6、要合乎事理、语境 1.1.要合乎事理要合乎事理。 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 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 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答案:A。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
7、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 有问题。B 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 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 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 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 2.2.表达要合乎语境表达要合乎语境。 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 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 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
8、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 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 枝都成光胳臂了。答案: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 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 A。B 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 句的“渐渐隐没”与原 文的“没 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 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3. .表达要语脉贯通表达要语脉贯通。 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
9、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 紊乱。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 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等等。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马上扔下背包, 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 A. B. C. D. 答案: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 所列各组语句中, 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 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 是在心
10、理指导 下开始行动, 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 动具体抢收。 4.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 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 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类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 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
11、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 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_ 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答案:D。无论从片段还是摘引来看,都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AB 磷虾与其 它生物并举,C 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只有 D 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 这个意思。 三三. .语句要前后照应。语句要前后照应。 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
12、关,必须在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碍照应的概念。在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说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语 句不矛盾不脱节。 1. .问答照应问答照应。 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 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 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从下面的 4 句中选出一组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
13、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有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答案B 题干提出了两个问题:“是否可以忽视”“要不要学好”。在逻辑上他们是不相容的。也就 是说,回答问题时不能用单一的“是”(肯定)或“不是”(否定)。A、D 做了否定的回答,否定了“不可忽视”也错误地否定了“要学好”,C 肯定了二者同样是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只能是 B,他没 有回答是与非,唯其如此,既回避了矛盾又引人思考,照应周全。 2.前排序与后排序相照应前排序与后排序相照应。 一段话中,哪些句子先说,哪些句子后说,这些都得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以使语句前后
14、顺序得当, 前后照应。 例: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 过。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 过。 A. B. C. D. 答案:D. 分析句与句的衔接连贯问题时,不可过分强调形式,避免形成“主语一致的衔接就好,不 一致的就衔接得不好”的错误的思维定式。其次,我们应该搞清楚,要想使句与句之间
15、衔接顺畅,语 义连贯,应该注意些什么。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不东拉西扯,保持话题统一;第二,不颠 三倒四,保持句序合理;第三,避免前言不搭后语,注意语言的勾连和呼应。和句相比,句中的 两个小句话题就不一致。和句相比,句中的两个小句也显得有些“后语不搭前言”。汉语的句子, 一般的说,句意的重点常放在谓语部分(句子的尾部),句尾传递新信息。与中,前面的两个小句 传递的新信息都是“学习了技术活”,后面的两小句都是对“技术活”的补充。孤立地看,这两个小 句的表述都可以,但是和前面句子连起来读,就比连贯感强。因为中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 下句的已知信息,换句话说,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当然
16、就首尾衔接,连贯通畅了。 3. .关联词语的照关联词语的照应。 关联词语是体现分句之间关系的外在标志,切实把握,是有助于句子还原问题的解答。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 官所不能获得的。 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答案:C。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 C 句。 4. .指代的前后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
17、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 .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 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答案:C。AD 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 句的“一方面”与句中 “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 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 C 句避免了上述
18、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 5. .句式前后照应句式前后照应。 做到句式的前后一致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是讲究语言清晰连贯的一项重 要内容。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刚一进游乐城的大门,就看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 A 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 _,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A.血盆大口张开化作城门 B.城门就是张开着的血盆大口 C.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D.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答案:C。“呈 A 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都是主谓式结构,且 都是偏正短语。为了保持句式一致,应选 C 项。A 是连谓式
19、,B 是主谓式,但主语不是偏正式,D 项本 身就不合语法。 6. .注意过渡照应注意过渡照应。 注意过渡、交代,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和比照式的词语可以使表达的层次更明确,使句子前后呼应, 使句子与句子的联系更紧密。例如“也”、“于是”、“但是”、“所以”等等关联词语都能让人一 目了然地了解句子的关系。“过去”与“现在”、“远处”与“近处”、“主观”与“客观”这样有 比照式的词语可以使子前后呼应,进而使句意连贯。 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99 年全国高考试卷)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丽极了!
20、那儿的景色真美! 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 B C D 答案:A 文段第一句点明了“去年”、“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就隐合有“我”在叙述时已经不在该 疗养院的语意,因此下面衔接的句子应该以“那儿”(指疗养院)起头为好,即选用句。接下来的句 子,围绕“景色美”,按照钱塘江边一江面一江岸的顺序叙述和描写,空间关系很清楚。因此选 是最恰当的。 语言表达时,句子的衔接还有一个特点,即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下句的已知信息时,换句话说, 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自然就首尾衔接。因此,句之后,接句就衔接顺畅。这是
21、因为 句中的“钱塘江”,到下一句成为已知信息,以“江面”开头的句显然最合适;相反,如果句 之后接句,“帆影”跟句的句尾“钱塘江”衔接就不顺畅。 总之,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 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 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分析表达形式与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 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涵的消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 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去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谈句子衔接的解题思路:句子的衔接,实际上是
22、语言表达上连贯的要求。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 个分句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以贯之,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 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综合地检测出学生对语言运用中的各项能力。因此,它在各种考试中,特别 是在高考中颇受命题者青睐,成为一个热点。 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不管何种类型的衔接题,首要的也是必须的即分析理 解题干项,把握题干项与衔接项之间的关系,这是解此类题的突破口。实际上,这题干项,就是衔接 题的“语境”(即上下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凭其较好的“语感”(即对语言的一各特殊感知 能力),也是可以轻松作答的。但是,任何
23、事物都有其技巧,解衔接题即如此:若思路对,则可以迎 刃而解;若思路不对,则事倍而功半,甚至无功而返。下面笔者对近几年几道典型的衔接题加以分析 点拔,以期抛砖引玉。 一一 看语境是否相符看语境是否相符 对于写景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 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如果不注意 这些差别,就不容易辨别选项的正误。 例 1: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 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
24、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 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 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这个复句要表现的是秋冬寂静、冷落、凄清的情景。a 项描绘的是火热灿烂的景象,d 项描绘的是清新 明丽的景色,都跟下句意境有矛盾。c 项描绘的景色虽然跟下句一致,但角度不对,“矗立在江对岸”, 表明是远望,那又怎能望到江对岸坟地石碑上的模糊字迹?显然是不合的。b 项无论从描写的情境看, 或者从描写的角度看,都与下句衔接得当,自然应选。 二二
25、看结构是否相应看结构是否相应 语句间的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有的问句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便要同时兼 顾两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的不连贯。 例 2: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 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 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
26、答应该是肯定的。 d 只要认真想,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未必能用一句话同时回答两个问题, 做到无懈可击。a、c、d 三项都只回答“是”或“否”,显然顾此失彼。b 项却不是直接作肯定或否定 的回答,而用假设句,从战略的高度强调这个问题的意义,跟上句联系得上。 有时,语序(或词序)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语序间相照应,就是句子连贯的重要原则。语序相应,即 指上下文在语言的顺序上互相制约,互相照应。只有顺序恰当,才可能避免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例 3: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
27、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 a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题干项提到“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接下来应先后陈述“刘言”“李莉”的“长”,词序 上应相照,故可排除 b、d,而 a 项不但陈述其“长”,也陈述其“短”,不合题意。只有 c 项才是最 符合也最连贯。 此外,句式结构、语气上的一致,也必须考虑。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叙述时,如果几个 句子或分句的主语不同,就要注意保持结构上的一
28、致。 例 4: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秦朝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 ,或驻京师,或戍守边疆;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 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 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 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 中央常备军的统帅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 中央常务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题干项由三句组成:先提秦朝军队分两种,接着承前分别介绍,最后点明军队总数量。抓住“地方军 则由都尉掌管”这一句式,为保持前后句式的统一,可排除 a、b,以便让“中央常备军”作陈述对象, 另外“由统率”,可排除 c 项。这样 d 项“中央常备军由统率”与题干项的句
29、式结构上一致, 连贯紧密。 三三 看主语是否相同看主语是否相同 复句中主语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 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 例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到现场侦察,中午 12 时, a 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同时起获。 b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 和赃款同时起获。 c 犯罪嫌疑人家里在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 全部赃物和赃款。 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连贯贵在主语、话题的一致。从题干看,“公安干警”是主语,
30、那么, 后一分句的主语也是公安干警,a 和 c 都更换了主语,应当排除。b 项的前一分句主语是“公安干警”, 而后一分句却成了“全部赃物和赃款”是主语,所以此项也不当。只有 d 项自始自终主语未变。 四 看事理是否相承看事理是否相承 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也即说要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 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有: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 轻重、快慢、多寡等。 例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 诿, a.既不传达上
31、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此题考查学生依据事理的逻辑顺序安排句子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角度较新。题目所提供的四个选项 内容承上文,说该厂领导的错误做法及后果。b、d 项前两句“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 级指示”事理先后倒置,应先说“传达”,后说“购置”。a 项错在“以致”后的内容多是前文
32、的原因 形成的不好的结果,所以“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应放在“环保工作没人管”之后。此题答案应为 c 项。 五 看语意是否相连看语意是否相连 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针对这此特点,我们可以在把握句子整体意 义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的统一、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 例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诗般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 兄弟们和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 脑筋。 .说起科学家,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系文学 .卓越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要借助想像力丰 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千古流芳的科学家,都著有具备文学性的不朽篇章。 本例衔接项位于开头,从表达的内容看,后三例均说科学家在文学方面也不俗。可见,横线上应填表 达观点的句子,问题也即转化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稍一比较,项是最符合的,与后面三个事 例语意上最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