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64289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2023年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物理教案 电压教案 作者:温县北冷乡初级中学 王丽青 知识目标: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会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电压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演示法 探究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电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学们听到过“电压”这个词吗?比如同学们最熟悉的手电筒里的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V;其实我们

2、家里的每个用电器都有电压,那么到底什么戚电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概念。 新课教授 教师提出问题,水流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水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也就是说水只有高度差才能流动。 电压的形成与水压的形成很相似,下面我们看一下【视频1】水压的作用。 【实验】教师演示:将小灯泡、开关先后和1节和2节电池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问题讨论: 1、如果没有电源,灯泡会发光吗? 2、想想实验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3、两次实验灯泡为什么亮度不同? 结论: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电压的符号用字母U表示; 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用字母v表示电压,

3、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 V 1mV=10 V 1V=10 V 学生阅读课本P5,了解小资料中常见的电压,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学生阅读P6中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回答P5中的问题。学生观看视频“电压的使用”。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辅导。 总结: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但不能超过量程。 教师出示电压表,教学生如何在电压表上读数。 教师强调: 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

4、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布置作业: 3-3 -6 推荐第2篇: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教案 132液体压强 李润莲 一、教材分析: 压强知识是继密度知识后深入学习的相关内容,也是学习浮力的一个铺垫,本节内容是在了解固体压强以后再学习液体压强的知识,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感性知识较小,解答问题时学生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注意加强实验教学,多引入例子,从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进一步学习抽象的核心部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

5、技能 了解液体内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如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现象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高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四、教学方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分九组进行探究) 五、教学准备: 连通器一个、U形压强计、水、圆筒水槽一个、橡皮膜和胶管、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引入:分九组实验,看投影片、看看想想议议。教师提出问题:潜水艇的铜板为

6、什么造得这么厚? (一) 分组分享活动1: 每个小组都分发一只自制的可乐瓶,底部和侧壁用橡皮膜封好,把可乐瓶加满水,各组各自分析和讨论,教师让学生归纳结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二) 分组分享活动2: 认识压强计 教师口述,液体对容器壁和底部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我们可用U形液体压强计测出。用手压橡皮膜,让学生观察U形管液柱的高度差,让学生知道,如果对橡皮膜有压强,U形管就会有高度差,对橡皮膜的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让各组学生自己操作两次,用手压橡皮膜感受一下。 (三) 分组分享活动3: A、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时先把探头置于空气中,记录好高度差,再把探头沉没在液

7、体中,观察U形管两边示数变化情况。 B、认识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压强关系。提示学生,怎样可以固定深度不变(把连杆固定在容器壁上),让学生自己设法改变探头的方向,记录方向和数据。 C、认识液体内部压强跟深度关系,让学生自己改变深度两次测出三个不同高度差的值。 D、认识液体内部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教师提问,要研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必须要哪些条件一定?让学生讨论后在操作,(加食盐和调节深度,再让学生重复以上实验记录各方向的高度差) (四) 组分享活动4: (1) 学生对上述四组实验分析归纳结论:分组讨论,看哪组归纳得最准确。 (2) 论刚才所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方法(控制度量法) (五) 分

8、组分享活动5: 认识连通器。让学生自己对连通器加水,并把连通器左右不平摆放,观察各容器的水位,学生分组归纳结论(当水静止时,各容器的水面相平)。让学生分组讨论,连通器结构有何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子,并讨论船闸的原理。 (六) 分组分享活动6: 讨论书本上的潜艇外钢壳为何这么厚,为什么堤坝造得上窄下宽? 七、板书设计: 132液体压强 一、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二、认识U形压强计 三、归纳结论: 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四、液体压强跟深度和密度有关(控制度量法) 五、连通器

9、当同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的液体相平,应用例子有: 八、作业布置:详见课程探究本节内容 推荐第3篇:物理教案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二节电动势 赵明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内电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电动势的的概念 2.对电动势概念的应用 难点:1.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10、 2.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 五教学方法: 实验,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

11、是个怎样的装置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度: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 (二)新课教学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2-1(如图所示) 教师:(1 )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如何?为什么?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2 )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正极

12、向负极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教师:自由电子在导线中定向运动,电场力做什么功?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 学生:正功;减少。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对,概括地说,在电源外部,电场力对自由电子做正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这个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这些电能又是哪里来的呢? 学生: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根据前面的分析,大家讨论一下,电源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学生代表回答: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源必须把自由电子不断地从正极搬运到负极,自由电子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就需要有“非静电力”作用于电子。这个“

13、非静电力”是电源提供的。也就是说,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 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起电源的概念: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教师:举出干电池、手摇发电机的例子。提出问题:干电池、手摇发电机都可以做电源,这些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相同吗?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干电池中的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手摇发电机的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前者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者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非静电力虽然不同,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他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再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电源

14、有好多种,他们在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相同吗?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手电筒、家用照明电灯、汽车上的照明电灯等,亮度不同。 教师:在物理学上,该如何描述电源的这种本领呢?(承上启下,过渡到下一问题) 2、电动势 教师:引导学生从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电势能增加的角度建立起电动势的概念。 思考问题:是不是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越多,静电力做功的本领越大?该如何描述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的多少与电荷的数量有关,不能用做功多少来反映做功的本领。 静电力把相同数量的电荷从电源的一个极搬运到另一极,做功越多,电荷获得的电势能就越多,可以用静电力做功与电荷

15、量的比值来反映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教师:电动势也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请把电动势的定义完整地说出来。并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说明给物理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学生思考,得出电动势的定义,并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 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单位:伏(V) (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 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电动势在

16、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内阻 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这个电阻就叫做电源的内阻。 板书设计 一 非静电力 在电源内部将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的作用力。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工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 电动势 1.定义: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2.定义式:E=W/q 3.单位:伏特(V) 4.物理意义: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描述电源内 部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E=1V等于移动1c的电荷非静电力做的功为1J

17、.三 内阻 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也有电阻,这个电阻就叫做电源的内阻。 推荐第4篇:物理教案 3.7 教案 第三 章第 7 节题目:眼睛与光学仪器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目的和要求: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教具:书、笔石块,杯子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照相机 教学过程: 时间 一:导入: 1老师: 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书、笔、石块,杯子等,每摸一样,说是什么?老师拿着让同学摸。之后问为什么不用眼睛也知道它的形状、大小

18、、凉热呢?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是因为我们有触觉。除了用手摸,我们用眼睛一下子就看出来 了。它帮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特定的属性,那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吗?学生讨论交流。 二、看课本图3-6 3、3-64 老师讲解:1眼睛主要构造:角膜,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底片),瞳孔, 2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老师讲解: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体状的平凹程度,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的。 3什么是近视眼,远视眼。 4近视眼,远视眼都可以用配戴合适眼镜来矫正视力。 三、活动一: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1根据73页的活动1内容 1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比较不同。 1画图:图3-65,3-66 2老师讲解

19、: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3学生讨论为什么? 4老师解说: 四:影像的保存 1了解照相机 2照相机能使影像保存 活动二:认识照相机 根据74页的活动2内容老师讲解 五、眼睛的好帮手-显微镜和望眼镜 活动3:认识显微镜 根据75页的活动3内容,老师讲解显微镜结构 六、活动4:认识望眼镜 根据76页的活动4内容,老师讲解望眼镜结构 四、知识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3显微镜和望眼镜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预习第8节 3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七:实习生课后小结:要清晰直接简单画图,图文并茂的方法,能深入了解近视眼和

20、远视眼矫正的知识 推荐第5篇: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机械功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功、功率。机械功、功率是“机械和功”这一章的第二节,是为下一节学习“机械能”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义。 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作”与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对费 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 做功有

21、大小,做功有快慢吗?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本设计期望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计算功的大小,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功率有关的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 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

22、观 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为机械功、功率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能实际测量物体做功的大小;通过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功的概念的基础上, 1 让学生测出自己走上楼梯和跑

23、上楼梯所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不同同学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的人,上楼时做的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怎样才能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在需要中寻找方法,最后得到功率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功的概念建立。方法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物理学中的“做功”与生活中的“做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用了力不一定做了功,在学生知道了功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举例并通过讨论、辨析,搞清怎样才算做了功。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活动、讨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做功”与”做工作”的不同;做功不仅有大小,还有快慢之分。通过学生 实验、举例辨析等自主活动,增

24、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与学能达到最佳的结合。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 活动阅读讨论 阅读活动卡p16上的小故事,讨论问题。 阅读教科书p13“机械功”,建立机械功的概念。 情景视频 观察描述一些力做功、力未做功的情景。 活动 讨论 讨论做功的要素,知道机械功w = fs。 活动应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分析例题,巩固练习。 活动学生实验 进行活动卡p1活动,记下自己两次登楼的高度和所用时间。 活动分析数据 比较自己两次登楼做功的多少;比较自己两次登楼做功的快慢,完成表格填写。

25、 活动比较快慢 进行活动卡p1交流与合作,完成表格填写,寻找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情景 应用 一些常见机械的功率。 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机械功”的概念,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第二环节通过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感受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七、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引入 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 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新课 机械功 问题 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讨论 观看一些力做功、一

26、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阅读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 体会1焦的大小。 知识应用 3应用 问题 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 活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例题 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例题、例题。 布置作业 教科书,、题。 学生实验 测一测自己上楼做的功。

27、设计方案,测量自己走上楼和跑上楼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测量数据填入活动卡p1的活动表格中。 第二课时 引入 1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活动卡p1上表一中测得的实验数据。 如何比较自己两次做功的多少? 如何比较自己两次做功的快慢? 做功有快慢吗?做功多的做功一定快吗? 新课 2功率 问题 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结论 相同时间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 做相同的功比较所需时间的多少。 采集数据 任选几位同学的登楼梯数据,填入活动卡p1表格二中。 问题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不同同学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结论 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符号为 p。 公

28、式:p=w/t 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1瓦 = 1焦/秒。 体会瓦的大小。 功率单位的由来 介绍瓦特。 知识应用 3应用 视频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功率的大小。观看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的铭牌。 例题 教科书p例题、教科书p例题。 阅读教科书p阅读材料、sts另一个功率单位马力的由来。 布置作业 教科书,、题。 推荐第6篇:功率物理教案 (一)引入课题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功率 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

29、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 cw1w2,t1t2; d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p表示功率,则: p=w/t 明确告诉学生上式即为功率的定义式,然后说明p的单位,w用j、

30、t用s作单位,p的单位为j/s,称为瓦特,符号为w最后分析并说明功率是标量 接下来着重说明,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为等值 至此,再将功的定义式与速度v的定义式作类比,使学生理解,虽然研究的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同时也为后面讲瞬时功率做了些准备)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功率的物理意义 上一节我们讲了功的概念、功的公式之后,经过分析和讨论,对功的物理意义已有所了解谁能复述一下? 在学生说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之后,立即启发:那么做功快慢恰能表明能量转化的快慢吗?因此,应该将功率理解为是描述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并将这一认识进行板书 2、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31、 举例: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2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s时间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与学生一块算出是5m,g取10m/s2)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与学生一起算出w150j)第2s时间内物体下落的位移是多少?(15m)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w2150j)前1s和后1s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p150w,p2150w)这2s时间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p100w) 指出即使是同一个力对物体做功,在不同时间内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有变化的因而,用pw/t求得的功率只能反映t时间内做功的快慢,只具有平均的意义板书如下: (1)平均功率: p=w/t

32、(2)瞬时功率 为了比较细致地表示出每时每刻的做功快慢,引入了瞬时功率的概念,即瞬时功率是表示某个瞬时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提出瞬时功率如何计算的问题后,作如下推导: 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pw/t=w = fs/ t, 而s/t=v 所以:p= fv 当t值足够小时,v就表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这时p就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因此 pfv 就是瞬时功率计算公式 讨论: 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为恒力,且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此情况下,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与任一瞬时的瞬时功率都是相同的 很多动力机器通常有一个额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额定功率状态工

33、作(如汽车),根据pfv可知: 当路面阻力较小时,牵引力f也小,v可以大,即汽车可以跑得快些; 当路面阻力较大,或爬坡时,需要比较大的牵引力,v必须小这就是爬坡时汽车换低速挡的道理 如果动力机器原来在远小于额定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例如汽车刚刚起动后的一段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过程中,牵引力仍可增大,即f和v可以同时增大,但是这一情况应以二者乘积等于额定功率为限度,即当fv=p额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实现 应用公式pfv计算m1kg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1s末和2s末的瞬时功率 由v110m/s按公式求得p1100j;由v220m/s按公式求得p2200j 根据上述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瞬时功率的物理意

34、义最后指出,此题中是重力对物体做功,使重力势能逐渐向动能转化随着时间的延续,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加快 3、例题讲解 例 1、如图1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a的质量m5kg,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位移为s36m时撤去拉力f求:在下述两种条件下,力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各是多大?(取g10m/s2) (1)设水平面光滑; (2)设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5 解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让学生计算力f在36m位移中所做的功,强调功只由f和s这两个要素决定,与其它因素无关,因而两种情况下力f做的功相同,均为w360j 由同学计算这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分别

35、求出t16s,t212s 用功率的定义式即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求得p160w,p230w 如果有的同学用公式vt2=2s分别求出每次的末速度,再用公式: 求出每次的平均速度 和 ,最后用 求得最后结果也可以,并指出这是解决问题的一另一思路。 例 2、如图2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下,正以v2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的大小为100n,方向与速度v的夹角为37,求: (1)拉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2)物体向右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对它做多少功?(sin370.6,cos370.8) 通过此例题的解答,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fvcos,并提醒学生

36、,不要认为f与v总是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知道,在功率已知的条件下,可以用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力所做的功第(1)问的结果为p160w;第(2)问的结果为w1600j 例 3、课本p139上的例题,注意区分几个概念 (三)课堂小结 1、我们讲了功率概念之后,得到了两个公式,定义式pw/t和瞬时功率的公式pfv 2、公式pw/t中的t趋近于零时,p即为瞬时功率不过此公式主要用来计算平均功率公式pfv中,当v为瞬时速度时,p即为瞬时功率;当v用平均速度 时,也可计算平均功率当然要注意 所对应的时间段 说明: 1、将功率理解为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具有普遍意义如一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10kw,表明它每秒

37、钟可以将10kj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管它是否工作因而机器的功率实际上可以表示它进行能量转化的能力大小 2、力可以做负功,自然也有负功率学生不问到时可以不讲课本上也没讲重要的不是功率的正负问题,而是要结合实际问题说清楚能量转化的方向和快慢例如,一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前滑动,根据pfv可知其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转化的快慢与速度v成正比,这就表达清楚了,没有强调负功率的必要 推荐第7篇:中职物理教案 中职物理教案 篇1:中职物理第一章教学设计 第一章、直线运动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点 1、理解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 2、初步掌握位移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 1、培养学生运用概念

38、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 1、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宜采用讲授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位移的概念 (二)、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三)、疑点 如何看待质点的概念 (四)、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的办法。 (1)、从概念上讲清位移的概念。 (2)、用图示的方法弄清位移的概念。 2、难点解决的办法 用实例和做图的方法使学生弄懂位移的概念。 3、疑点的解决办法 讲清能不能把物体看作是质点要根据我们研究问题

39、的性质而定。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板书设计 物质机械运动质点路程位移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 P11页习题。 第二节 直线运动 速度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点 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初步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 1、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总结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 1、通过物理的实例分析,增强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法 通过理论和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速度的概念。 (二)

40、、难点 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疑点 如何理解瞬时速度。 (四)、解决的办法 1、重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举例来说明它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通过实例来研究平均速度,并强调它是与时间和位移有直接(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中职物理教案)关系的。 3、疑点的解决办法 对瞬时速度的概念不能要求过高,通过举例让同学知道它指的是质点运动时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即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板书设计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 五、布置作业 P17页习题 1、 2、 3、4 第三节 加速度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点 1、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重点掌握加速度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现象会总结分析并得出物体运动的实质的东西。 (三)德育渗透 通过本节课时讨论,让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 事物的本质。 二、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