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59665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绪论: 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收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2、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儿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科学。 狭义地说,传播学即是指大众传播学。 广义地说,传播学包括大众传播学。 4、大众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与发展: 1922年,

2、李普曼舆论。 1927年,拉斯韦尔发表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对宣传进行研究。 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学的框架,汇集了前人有关大众传播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大众传播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传播学研究。 5、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拉斯韦尔程式(5 W模式):“说明传播行为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问题: 1、谁传播, 2、传播什么, 3、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4、向谁传播, 5、传播的效果怎样。” 6、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 (1)、两大学派的由来和立场 自然科学:研究物质,探讨物质运动的规律运用严格的科学的方法; 人文科学:表达

3、人生,揭示生命的意义,充满想象和自由; 社会科学:研究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背景下的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社会群体等社会现象。 (2)、两大学派比较 A研究内容不同 经验学派关心的是如何传播或如何有效传播,落脚点在传播效果上;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为何传播为谁传播的问题,落脚点在传播的意义上。经验学派重事实判断,而批判学派重价值判断。 B研究方法不同 经验学派强调从经验或事实出发,通过量化与统计过程,求得实证性的结论;批判学派具有思辨特征,从宏观的、联系的和总体的方面把握传播的意义。 C研究立场不同 经验学派对现状持肯定态度,把自己置身于现存体制之中,旨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批判学派对现状持否定态度,把

4、自己超越于既定秩序之外,旨在否定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批判学派致力于揭示社会权力存在的结构性不平等导致媒介受到控制,而且媒介强化了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批判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它,从而实现人类真正的自由、平等与解放的终极关怀。 经:经验、定量、功能主义、具体实证、注重效果 批:批判、思辨、马义、广泛联系、注重控制分析 第一章:大众传播模式 1、名词解释: 传播过程:传播现象内部和外部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间的关系。 模式: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单化的形式。 5W模式(拉斯韦尔):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传播传播效果 传播者 讯息 媒介 受传者 效果 德福勒模式(互动过程模式): 传播单位

5、:每一个传播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2、传统线性模式的缺陷? 5W模式的缺陷:将传播过程视为单向直线运动的过程,忽视了受众的主动性和反馈作用; 过于简单,忽略了传播过程的具体背景,如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香农-韦弗模式缺陷: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性,忽视了反馈的作用,不能体现互动性。 3、香农-韦弗模式的主要特点? 讯息 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 讯息 信源 发射器噪源接收器信宿 A、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B、反映出了传、收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现象; C、讯息变成了“发出的”和“接收到”的两个 4、赖利

6、夫妇模式的内容和意义? 意义:揭示出了进行传播活动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和说明制约传播的复杂的社 会因素提供了科学的启示。 5、马莱兹克模式应该怎样理解、分析? 意义:传播结构中的要素没有改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 传播的关系进一步展开。 A、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B、影响和制约接收者的因素; C、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 不足: 虽列举了各种影响因素,但未对因素的作用强度或影响力的大小差异进行分析。 6、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意义:A、突出了反馈的机能; B、拓展了噪音的影响; C、表现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循环性 不足:将影响简单地归为噪音,没有认

7、识到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全部复杂性。 7、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意义:A、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看作是平等的传播行为主体; B、引申出了“传播单位”的思想,认为每一个传播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不足: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及传播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一般难以实现完全平等的传播关系。 第二章:内容研究 1、名词解释: 符号: 符号是一种用来代替其他事物或含义的东西,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也 是传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意义:人对自然事物

8、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 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中包含了符号出现的方式和语境。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研究传播内容的具体方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的、有系 统的和定量的研究。 情境意义:传播情境,即语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 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2、符号、信号、症候的差异? A、征候引发的是事物的自然反应及其自然联系的结果; B、信号引发的是某事、某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存在及其条件反射(或本能性)的反应; C、符号引出的是事物的概念,是高级的信息载体,是人类意义世界的一部分,而征候和信 号是物理世界和动物世界的一部分。 3

9、、举例说明符号的特性? A、任意性:能指符号的形式 “树” 所指符号的内容 B、约定性 C、组合性 D、传授性 E、跨越性 4、语言是一种什么样的符号?与实际有怎样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体现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语言与实际的关系:(1)语言是静态的,而实际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而实际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而实际是具体的 5、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和功能? 类型:(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 (2)体态服饰语言 肢体动作 (3)象征符号(例子) 功能:(1)传播态度与情绪 表达 (2)辅助语言传播 (3)代替语言 6、静态意义有哪些类别? 内涵性

10、意指和外延性意指 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 外延: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 指称性意指和区别性意指 指称性意指:对外部世界的分类,也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以进行思考的 概念性意义。 区别性意指:通过符号间的关系从外延或内涵上赋予一些特征以形成相互区别的意义。 本意性意指和衍义性意指 本意性意指:人们给予符号的最初意义,是符号意指的核心部分。 衍义性意指:符号在使用中衍生出的原先不存在的意义,并逐渐成为符号所指的一部分。 7、什么是动态意义?分别有哪些组成部分? 含义: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除了符号本身的意指之外,还包括与其他符号组合呈现的 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

11、意义,以及传播语境所形成的意义。 组成:传播者的意义 A传播者通过编码活动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意义。 B传播者意义效果 受传者意义 A受传者通过译码在传播过程中获取的意义。 B受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等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理解符号意义。 8、什么是内容分析法?有何用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含义:内容分析法是研究传播内容的具体方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的、有系 统的和定量的研究。 用处:描述媒介内容。 将媒介内容(拟态现实)同现实世界进行比较。 分析传播者和传播内容的关系。 作为研究媒介效果的出发点。 评价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形象。 操作流程: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抽样分析样本、选择分析

12、单位、对内容分类)、 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9、以一个非语言符号为例,说明它的意义是如何生成的? 第三章:控制研究 1、名词解释: 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将一切信息过滤和筛选后传播给大众。 双重行动模式:传播媒体组织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联的两个阶段,即 A新闻采集,把 关人主要是记者;B、新闻加工,把关人以编辑为代表。 意见自由市场:人们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是对是错,皆不受外来条件的干涉。 自我修正:通过意见的公开表达和交换,正确的观点会在争论中不断丰富、修正,并最终 战胜虚伪和错误而保存下来。 知晓权: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 2、控制研究包括哪

13、几方面内容? A、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 B、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 C、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 3、怀特的把关模式是怎样的?采用了哪些方法?有何不足? 模式:(1)模式的提出:11,910条 1,297条, 1/10 选择标准 输入信息 门区 输出信息 (2)对比考察 (3)个案研究;个人角度审视 方法: 不足:夸大了编辑的权限,忽略了媒介组织的更广泛的因素,也割裂了把关活动的连续性。 4、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是怎样的? (1)模式的提出:驻外记者 分社编辑 总社编辑 (2)揭示了一系列的把关环节; (3)对其作用不分主次。 5、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1)每个参与传播的人都可以看作是把关人

14、,但最关键的还是媒体组织。 (2)传播媒体组织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联的两个阶段,即“双重行动”: A、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 B、新闻加工,把关人以编辑为代表。 6、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哪些?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D报刊的共产主义理论 7、集权主义理论的核心:传播权利论? 指在传播活动中,将传播者和受传者分成对立的两极,其中一小部分充任权力的主体,其他大部分作为权力的客体,即无条件服从的传播对象。 8、肯特库柏提出“知晓权”? 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 9、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带来了哪些现实问题? 观点:(1)

15、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问题:(1)资本取代政府控制了报刊; (2)煽情新闻泛滥; (3)自由竞争被垄断取代,垄断扼杀意见自由市场。 10、意见自由市场?自我修正理论? 意见自由市场:人们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是对是错,皆不受外来条件的干涉。 自我修正理论:通过意见的公开表达与交换,正确的观点会在争论中不断丰富、修正,并最终战胜虚伪和错误而保存下来。 11、自由主义理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出版自由口号的提出和发展,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它同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自由原则

16、紧密相连,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同时也在形式上承认了人民所具有的基本权利,因而推动了社会进步。 12、怎样认识自由主义理论? (1)、产生背景 (2)、发展 A从集权主义向自由主义的过渡 1644年,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 约翰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原则。 B从思想进入实践 孟德斯鸠从三权分立的原则出发阐述了言论自由为维护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性; 卢梭从舆论的角度论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核心是:主权在民,人民可以订约, 也可以解约,有革命权; 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 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的十条修正案(“人权法案”)。 C自由主义理论的

17、现代发展 约翰米尔发表论自由(1859),为自由主义辩护和论证的集大成之作; 肯特库柏提出的“知晓权”思想 (3)、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4)、自由主义理论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5)、自由主义理论的实质 A历史进步性: B面临的危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的深刻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的私人 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大众传播中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 利益不可调和得矛盾。 (6)、新闻自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采访自由、传播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 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接收新闻、发表意见的自由,即搜集、传播、收受新闻的自由, 开办、占有、使用、接触新闻媒介的自由,以及发表意见与评

18、论的自由。 13、为什么说“窃听门事件”冲击了自由主义新闻理念? 14、社会责任论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现状? 立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是针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对自由主义的改良、发展和完善,主张传媒在充分享有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积极主动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观点:(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全面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现状:(1)从理论上讲,比自由主

19、义理论更为完善; (2)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好地协调了公众、大众传播媒介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3)约束和控制是建立在媒介自律的基础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 (4)尚未形成足以与自由主义理论相抗衡的传播体制。 15、发展传播学的基本观点? 丹尼斯麦奎尔:媒介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媒介的权利和自由。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威廉哈森:一个暗含、并不经常被表述的观点是:当大多数实行发展理念的国家仍不得不面对包括疾病、文盲以及种族在内的种种问题时,个人言论自由及其他公民权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似乎有点不着边际。

20、16、控制的形态? (1)、政治势力控制:法律控制、政策控制、制度控制、新闻信息源的控制 (2)、经济控制:金钱控制(广告控制、赞助控制) 组织控制 NBC 通用电力公司 CBS 西屋电气公司 ABC 迪斯尼公司 (3)受众控制: A个人的信息反馈; B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C诉诸法律手段; D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4)自我控制:A媒介组织制定出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职业道德) B传播者按一般行为准则(道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第四章:媒介研究 1、名词解释: 媒介:媒介是负载符号的物质实体。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中的信息载体,从

21、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 组织,即传媒机构。 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的重要性,媒介所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内容反倒无关紧要。传媒 不仅是手段、工具、载体,其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开创 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微博: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是一个基于用 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 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 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

22、起 。 2、古登堡印刷圣经的意义是什么? 3、人类传播有哪些基本媒介?各有何特点? (1)书写媒介: (2)印刷媒介:读者拥有主动权。便携性和易存性。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时效性不强。 (3)广播媒介:真实的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及时性和跨时空性。易接受性和多功能性。较强的亲和力。 (4)影视媒介:声响并茂视听兼容。传播范围广,互动性,指向性。 (5)互动媒介: 4、请比较不同媒介的性质? (1)书写媒介: (2)印刷媒介: (3)广播媒介: (4)影视媒介: (5)互动媒介: 5、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是指那三个?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23、6、赖特的“四功能说”增加了哪个? (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 (4)、提供娱乐 7、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观是怎样的?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8、试论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 (1)、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的某一感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2)、冷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低清晰度”地延伸人的某一感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高,想象力发挥程度高。 (3)、评价: A启示

24、我们吧媒介放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去考察,探索其在传递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即媒介的出现带给人们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B对传播媒介作用的关注,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媒介,将媒介同人的感官心理联系研究。 C过分强调媒介作用,甚至把人类文明发展史等同于传播史,从而走向技术决定论的极端。 D论述缺乏科学性,一些基本概念没有做严格的科学划分。 9、媒介发展变化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五章:受众研究 1、名词解释: (1)受众:信息传播的接受者,既包括大规模信息传播中的群体(报刊读者、广播听众、 电视观众),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参与者、对话人)。 (2)反馈:受众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25、,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3)靶子论:大众传播的受众是被动的,相对而言无自卫能力的“靶子”,很容易被大众传 播媒介射出的“子弹”击倒,有时,受众可能拒不接触传媒的某些内容,或 接触后丝毫不影响自己的行动。 (4)个人差异论:以心理学为依据,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各受众成员对大众 传媒的不同反应,在于个人特性的差别。 (5)社会分类论:以社会学为基础,注重社会群体特性的差异影响社会成员如何对待媒介 信息。 分类指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资收入、职业等。 (6)社会关系论:研究日常的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受众成员接收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反应。 2、受众有哪些角色特征? (1)信息产品的消

26、费者 (2)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3)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4)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3、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机制包括哪几层?如何发挥作用的? (1)选择性接触(注意):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注意力总会自然而然的趋向那些符合自己观念、态度、志趣及需求的内容,同时忽略或回避那些与自己无关和与己相对的内容 (2)选择性理解 :受众依据自身的价值体系,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以避免认知的不协调 (3)选择性记忆:受众在已经理解的信息中,将其中最有利己的部分储存与大脑中。 4、应该怎样科学的看待受众(科学的受众研究)? (1)、个人差异论: 以心理学为依据,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媒

27、的不同反应,在于个人特性的差别。 (2)、社会分类论:以社会学为基础,注重社会群体特性的差异影响社会成员如何对待媒介信息。 分类指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资收入、职业等。 (3)、社会关系论:研究日常的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受众成员接收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反应。 5、大众传播的反馈有什么特点? 延迟性、间接性、累积性、代表性、量化性 6、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什么?作出评价? 含义:指受众“使用”媒介以“满足”自身需求满足的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 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评价:意义:认识到受众的主动选择 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 问题:(1)夸大了受众的能动性 (2)把受众个人与社会

28、系统相分离,只讲自己对媒介的使用,只谈满足个人的 需要,而忽略了受众个人与群体网络、个人意志与历史趋势的关联。 7、听众、观众调查方法有哪些? 面对面调查、电话调查、日记法、记录仪法、网络调查法、手机短信调查 第六章: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1、名词解释: (1)传播效果: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媒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 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 潜在的。 (2)魔弹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只要讯息“命中目标”就会产生传播者预期的 效果,认为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 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 (3)两级

29、传播:大众传播 意见领袖 一般受众 中介者 (4)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 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是大众传播中的评介员、转达者。 (5)沉默的螺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 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 形成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6)议程设置功能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通 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调动受众的注意力, 影响受众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30、2、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哪三个? (1)从个体心理角度来看: 认知层面 心理和态度层面 行动层面 (2)从社会影响角度来看:A环境认知 B价值形成与维护 C社会行为示范 3、魔弹论的问题在哪? 过分夸大了大众传媒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否定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 4、意见领袖的特征是什么?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有哪些新变化? 特征: A、意见领袖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即意见领袖未必是大人物,相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人,正因为他们是人们所了解和信赖的人,其意见和观点也就更有说服力。 B、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和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

31、体或阶层中。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 C、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会中,以单一型为主,即一个人只要在特定领域很精通或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他们在这个领域便可扮演意见领袖角色,而在其他领域则可能是被影响者。 D、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大,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率高、接触量大。 新变化: 5、议程设置功能论的基本设想是什么? (1)我们所接触到的媒介讯息是经过把关人筛选、安排所形成的媒介议程; (2)凡是大众传媒视为重要并在媒介报道中突出强调的问题也会得到受众重视; (3)一个事件或一个议题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

32、众赖以评价事件或论题重要与否的主要依据,传媒是通过系统地突出传播某些问题来发挥议程设置作用的。 6、沉默的螺旋的构成命题有哪些? (1)个人的意见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7、请概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轨迹? (1)早期强效果论:20世纪初30年代末 魔弹论 (2)有限效果论:40年代60年代 A伊里调查 B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 (3)适度效果论:70年代至今 A对有限效果论的反思 B特点注重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 强调传媒的有力影响。 注重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教程考试复习资料材料 同济大学夜大广告学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总结 传播学复习心得 传播学教程复习总结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 传播学 传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