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2023-01-26 15:31:07 来源:语文网 作者:匿名 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书交流会”,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时间,“自主”而不“自流”,有“模式”但不“模式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主体阅读实践中进行自读、自疑、自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
2、、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循导自学,整体感受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3、自主学习 4、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
3、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交流问题 2、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四、引导解读,品味真情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原因、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3)计算妈妈十年来的报酬,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文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伟大。 (1)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2)指导朗读
4、。 4、领会“060”的含义 (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五、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作业超市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懂事了,让我们在心中永远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后让我们一起来
5、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妈妈的账单 爱 60 (板书略有修改编者)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试述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答:高明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剧作家,存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观念。 剧中主要人物蔡伯喈本无意仕进,想守住年迈的父
6、母,“甘守清贫,力行孝道”。可父母和周围的亲朋却坚决要他上京应试,他的父亲蔡公甚至以“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相逼。由于长期远游在外,不能侍养父母,蔡公死前骂他不孝。在众人眼中,他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是大逆不道。他本人身居官位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贤妻在家守活寡,于心何忍。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之事,尚要背负骂名,又何等痛苦。琵琶记塑造蔡伯喈形象的意义,并不全在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 出当时士人的软弱动摇,还反映出士人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许多透视人物心灵矛盾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了蔡伯喈违心时的苦闷、徘徊和无奈.剧中另一位主要人物赵五娘,在
7、蔡伯喈入京赶考之前,已意识自己将来处境艰难,但她还是答应在家好好侍养公婆让丈夫放心离去。当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她实际上已成弃妇,可她仍把赡养老人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她宁愿自己受委屈,有泪往肚里流,也决不让老人感到不安。家境贫寒,又遇荒年,她筹得米粮让公婆吃,自己暗吞糠秕。婆婆猜疑,明嗔暗察,她也不忍说出实情,默默忍受一切不幸和苦难总之,琵琶记意在宣扬封建的忠孝道德,但在客观上也让观众看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其家庭的摧残,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体现了敬养老人、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操。琵琶记在人物塑造、剧情结构和曲词语言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元代南戏最杰出的作品。明
8、代曲论家称它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中的“绝唱”。具体而言,可分为三: 第一,成功地塑造了蔡伯喈、赵五娘的舞台形象。前文已论,兹不赘述。 第二,双线交错的戏剧结构。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交待完剧中人物之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府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婆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聚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 第三,曲词风格多样,委曲必尽。 琵琶记的曲词能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 。作者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赵五
9、娘的曲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在“糟糠自餍”一出中,赵五娘独唱的四支“ 孝顺歌”,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2.试述儒林外史两组对立人物及其意义。 答案:答: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吴敬梓借王冕之口说出的“功名富贵”与“文行出处”的对立,预示着全书两大形象体系的对立:一边是以牺牲自我与个性为代价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徒;一边是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文人。二者水火不容,泾渭分明。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当以王冕为代表。这位作者用以“隐括全文”的“名流 ”是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旨意的形象演示。凡是史传未及而吴敬梓所赋予王冕的性格因素 ,大抵不外魏晋
10、风度的痕迹。如传记载王母要回老家,王冕载母于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吴氏将这一行孝之举改为一幅舒张王冕个性与叛逆精神的图画。这里既可见到卓尔不群、自葆高洁的屈子形象,更可见到魏晋士人宽衣大袖、挥麈谈玄和出行陶醉于千岩万壑之美的潇洒风采。但是,从王冕到杜少卿,到四个“市井奇人”,都并非当时文人生活的现实写照,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体化身。与这些理想人物水火不容的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丑类,才是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而又令吴敬梓一类有识之士忧虑不已的儒林实相。吴敬梓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儒林群丑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如果说范进的中举变疯和周进的悲撞号板写出了士子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自我
11、的话,那么,匡超人和牛浦郎或许从这种被动的吃亏中总结出避免被动吃亏的惟一良方便是主动地招摇撞骗、欺世盗名。这两组人物的走向便显示出这些丑类在人格意识的扭曲方面越陷越深的趋势。儒林外史描写了众多失落自我的读书人,其中鲁编修和马二先生尤有代表性。在明清两代,一个士人具有了“编修”的身份,便意味着他已经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然而,在吴敬梓的笔下,并没有写出这位实现了人生最高理想的“编修”是如何的荣华富贵、光耀门楣,却是从鲁编修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写起这个人物的。作者以如此寒酸 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
12、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利益。与这位徒有虚名的鲁编修相比,那位一无所有的马静的人格失落就更加彻底了。鲁编修虽然没有实惠,倒也算过了一把翰林瘾,体会过举业成功的幸福。而马二先生却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 ,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更为深刻的是,作者让这位毫无现身说法价值的白丁来充当书中对举业的热衷鼓吹者,其说服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指导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1、教学设计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 2、教学设计为提高教学效
13、率和教学效果提供条件 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设备使用等方面取得最佳的效益。 3、教学设计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个性的发展。 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导向。 课程内容面向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强调发展性评价。 欣赏小学三年级语文:花钟 三、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教学目的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 表现为教学目的的确定通常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规定和对知
14、识掌握程度的概括性描述,没有明确体现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 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 表现为只注意分析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而忽视学生将如何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如何去发展相应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问题。 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表现为只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教学行为,缺乏对发展何种能力的目标分析,脱离“学生认识主体”。 四、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 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 二是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设计。 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教师的预先设计只能是一种“设想”、
15、一个“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鲜活的“学情”作现场处理,随机调控。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有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 预先的教学设计过程: 1、教学设计的准备 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主要指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前状况、学习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三项内容。 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给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提供指导。 学生特征的分析 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
16、)、一般特点(儿童认知发展变化中,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特征)、学习风格(学生个体多种喜好、习惯或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提出创意和设计思路 第一,要明确以下思路: 一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是要体现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有什么特点; 三是本课的作用和地位; 四是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难点和关键; 五是安排怎样的教学活动,要哪几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第二,要明确具体教学因素的设计,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情景、教学资源等。 第三,要提出多种创意和多种设计思路,并在这些创意和思
17、路中选择最佳的创意、思路。 3、制定教学方案 语文教学设计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手段与媒体设计。 4、实施教学方案 一方面要将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方案;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时教学设计。 5、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评价反思,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语文教学目标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后,学生应达到的语文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主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预设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了解目标预设的一般要求: 预设的
18、教学目标必须具备正确的目标表述要素,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应该把握预设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设计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预设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领会国家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提出了既定的语文教学目标,预设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依托语文教材,用心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预设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发展。 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目标会发生衰减、增益、变异,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依据教
19、学效果,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与调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实例: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
20、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
21、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
22、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
23、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 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
24、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
25、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
26、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类别: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题目: 单位:临清市尚店镇东白堌中心小学 姓名:赵子秀 春联教学设计 春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品味体验春联的语言美、意境美,春联所描绘的景色美,春联所体现的思想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
27、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4、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中春联的特点:对仗和声律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了解春联的含义及特点。 (课前两分钟做对对子游戏) 一、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春联。上节课上,同学们都说新年中看到过春联,课文中也提到了这种情景。 1.课件出示:“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
28、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齐读,读后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学生交流:(可能交流内容:春联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春联各种各样;提出问题:为什么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那么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2.默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3.交流:读读找到的春联(课件出示四副春联) 指名读,齐读 4.再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述春联体现相关内容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5.交流: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我们一起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春联
29、的内容) 6.理解春联 (1)师生共同体会课文中描绘美丽春光的春联: 师: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课件出示)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 杏花红) 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再读一读,试着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读了( ),( )这副春联,我仿佛看到了( )。” 指导朗读:读出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的春色 (2)请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副春联讨论这幅春联所体现的内容,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讨论后交流: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适当地点拨)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千
30、山秀 百业兴 )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 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 生活在如此欣欣向荣的祖国,你有什么感受?把它融入到这幅春联的朗读中。 (高兴、自豪)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请一名学生试读 (恰当评价:感受到你的高兴之情;强烈感受到你的自豪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兴旺发达!) 再集体齐读。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 (指名读。你读后感觉到了什么?幸福就在你深情的朗读里,在你朴实的表白里。同学们,勤劳的人家真幸福,和睦的家庭真幸福,在幸福的家庭里生活,多么甜蜜呀!你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幅春联。)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竹”指的是爆
31、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女同学亮开你的嗓子,把祝福传送。请男同学也用声音传递你们的祝福。放飞你们的祝愿!一起读,把这美好的祝愿带回家,把这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人。) 7.指导背诵春联 不同的春联表达着不同的情感。课件出示春联的内容 引读(不熟练的学生可以看书读) 8、课前大家也搜集了一些春联,现在老师选取了几幅春联,请你们读读,如果能进一步说出内容,那就更好了!学生交流。出示下面几副春联,请同学齐读。练习连连看 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祖国与天地同寿 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了
32、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9、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引读:“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10、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板书: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2、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读了这副春联体有什么样的感觉?从哪里中可看出。(舒眉辞 开口贺) ( 适当点拨 辞:送走) 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33、) 4、请在前面几副春联中挑你最喜欢的一副,试着给它对对看? 5、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板书:对仗 6、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春联第二个特点前老师先读一下这几副春联,你们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7、谁能任选一副春联读出它这个特点。个别、集体读 读了这么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春联,使我们感到了一种声律美。 (板书:声律美) 8、知道了春联的这两个特点后,我们运用这个知识来为几副春联的上联找出正确的下联。课件出示: 雪映丰收果 国泰民安处处春 到处山欢海笑 梅传喜庆年 五湖四海皆春
34、色 遍地虎跃龙腾 人寿年丰家家乐 万水千山尽朝晖 9、再请大家补字成联,中间该填什么字呢?请你思考。同桌可以讨论。 课件出示题目:风拂千条柳,雨_万朵花。 交流:(可能有:打、浇、润、落、沐)先让孩子说,老师写下来,同时让他说说这么填的道理是什么。 全班交流:你们觉得哪个最合适?(润,从感情角度考虑,轻轻/柔柔的,润物细无声,包含着对花朵的怜爱之情。与“拂”相衬) 小小一个汉字就让我们揣摩了这么多,包含了这么的感情,看来祖国的语言真是奥妙无穷啊! 10、请同学找出背诵名联的有哪些好处?指名读、齐读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小结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两个特点后,又将说什么呢? 1、指名读
35、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理解“开卷有益 ” 卷有两种解释(1)试卷(2)书本 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五、小结 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象征,也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它和唐诗/宋词一样,值得我们不断揣摩、研究。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 六、拓展实践 1、选一选 课件出示:“校内传承中华文明, 。” 下联选项:A、校外续写教育篇章 B、学校谱写教育新篇 C、我们开创美好明天 2、对对联 课件出示: 老师似园丁,(学生如新苗。) 老师似园丁辛勤耕耘
36、,(学生如新苗茁壮成长。) 七、布置作业 1、补写春联: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朵朵迎新春 ) 2、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同学们,春节马上又要到了,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哦!收集春联,不少于三幅。 可以以春联为研究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你还可以查资料,了解春联的起源、别名、历史上第一幅春联等等,收集名春联。注意贴春联的方式。 板书: 内 容 各种各样 24、春联 对 仗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特 点 声律美 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小学 姓 名 备注:黑体字
37、带【】部分为解释说明部分。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课标为依据,落实教材训练内容。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检。】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 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放在本课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及语文能力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两课时 【说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方法时,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避免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例:教学目标提
38、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落实这一目标。】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背诵萧红小城三月写景选段: 1.“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杨花挂着他了。” 2.“ 河冰发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3.“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说明:课前三分钟说话内容要精心选择,必须在教案中体现训练的具体内容,内容可丰富多彩,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并借此引领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每一节语文课前都要有此训练。】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陶”。(由“淘”换偏旁来记忆?) 【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
39、计,尽量精炼有效。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 懦弱 恼怒 争辩羞耻 流逝宫殿 朴素 (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 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懦”“恼”“耻”“朴”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 区分:辩
40、与辨(引导学生从字的中间部件联系字义辨析。) 【说明:需要识记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要体现在教案中。】 4.出示去拼音生词 陶罐 懦弱 恼怒 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朴素 随机抽读正音,注意“懦”“耻”“逝”的读音。 5.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可吵的呢!”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闷得够受了。” 指生读句子,识记“掘”。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处”“闷”读音。 【说明:所出示的句子可以不完整的出现在教案中。】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恼怒 谦虚 感受 (“谦”的右半部分要紧凑;“虚”里面的“七”要小。)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
41、,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说明:写字指导要在教案中体现具体指导某个字的哪一笔、某个部件等注意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 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说明: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并在教案中体现。】 五、总结设疑:铁罐是怎样奚落陶
42、罐,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奚落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 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 陶罐懦弱 恼怒 争辩羞耻 流逝 宫殿 朴素 挖掘 自由读随机抽读 2.听记词语:朴素谦虚 恼怒 自主订正。 3.指导书写 出示:素 值 捧 (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素(注意三横长短的变化,中间的两个撇折要平一些。) (3)生练习书写。 篇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模板 篇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赛(2023秋季区级一等奖作品) 军神教学设计 我的解读: 军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情感。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即以“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