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中,备课被看做是基础,是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教学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打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喜爱可以共享一下哟!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索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
2、情感。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索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
3、华蜜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温煦,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老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逍遥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仔细,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其次组词语:轻快、素洁、
4、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沟通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索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剧烈的对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
5、很弱。这让作者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焦急的心情。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究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殊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漂亮香甜的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焦急、
6、担忧)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专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其次句,(出示其次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胆怯。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 预设: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焦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 老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焦
7、急、担忧?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快)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漂亮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快、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宠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假如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漂亮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焦急了”。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为蝴蝶焦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焦急了。)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焦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通过对读的方式
8、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焦急了。 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肯定”) 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肯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妙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妙愿望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漂亮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9、。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改变。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育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酷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奇妙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打算: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
10、关20世纪重大科技独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改变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日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
11、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独创”与“发觉”有什么区分?(“独创”是指创建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觉”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探讨探究,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予自己的美妙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领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
12、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白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3.沟通资料,丰富学问,加深相识。 (1)从文中找出详细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究原子核世界的奇妙;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终
13、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建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妙的生活)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沟通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对祖国绚丽文化的酷爱,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观赏古诗,积累古诗
14、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打算: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敏捷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观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
15、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依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具体,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信任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依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选择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
16、板上,让学生视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似乎。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引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终一句诗用了两个比方,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引: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宝。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
17、幕驾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始终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酷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老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
18、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温柔;其次句,惊羡;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驾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观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
19、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状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老师指引、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沟通探讨,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沟通,深化感悟 1.小组汇报。 2.老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赐予
20、订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老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化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
21、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知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沟通,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愿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须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
22、意思:梅花在颜色的雪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雪白是雪的特长,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芳香是梅花的特长,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犯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凹凸?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衬托出雪的雪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芳香的名贵品行。怎样才能更完备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相互衬托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雪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
23、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相互衬托的美景,还告知我们应当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长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说明。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接着培育学生留心和细致视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打算: 1、
24、 (1)实地视察爬山虎; (2)写视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打算: 1、实地视察爬山虎。 2、写视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宝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教案# 导语
25、: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状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说明生字词。 五、默读、思索: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探讨分段状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索: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其次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视
26、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留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改变?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探讨、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爱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
27、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相识大自然的奇妙,培育自己留心视察四周事物的爱好。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打算: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视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8、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依据,比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解并描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态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详细,说明白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留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29、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探讨、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 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依据课后练习,轻声朗读。 2、同桌探讨、汇报。 3、我们视察爬山虎时最引人留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详细具体,说明白什么?(视察细致、耐性)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态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
30、的,最终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质疑 八、评议学生的一篇视察日记。 九、课外作业: 1、依据平常对校内紫荆树的视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看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看法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驾驭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看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看法有
31、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解并描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爱读书,古人又常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看法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日,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看法和学习方法;其次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日,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
32、章,从中获得养分。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依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畅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探讨,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明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说明,思索: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虚心、求实、勤奋 3.读其次部分,试着依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索: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33、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驾驭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驾驭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知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看法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34、出示课件9) 1.依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意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留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试着说明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化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索: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索: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意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胜利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
35、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假如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胜利的境界;假如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终作者进行总结,告知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行,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长(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共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说明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长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具体,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