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市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城市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关于城市实习报告600字5篇范文(优选)的具体实习报告范文参考模板,觉得有用就保藏了,这里共享给同学们学习运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运用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肯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立刻头昏脑涨?下面由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城市实习报告,便利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城市实习报告600字一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沟通,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相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途及内容:20_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动身,经
2、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视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视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视察,将课堂上讲授的学问同实际联系起来,发觉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细微环节都被我们忽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相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学问。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
3、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或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状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肃穆。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四周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留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留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
4、来它存在的意义好像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辨别辨别岩石,相识相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协作图书馆及四周景物的问题。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相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须要人们特别的照看,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视察: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留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洁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
5、的,长叶开花后应当很美丽。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沟通: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消遣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样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头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一塌糊涂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6、静园: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城市实习报告600字二 一、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沟通,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相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途及内容:20_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动身,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视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
7、北坡一路视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视察,将课堂上讲授的学问同实际联系起来,发觉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细微环节都被我们忽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相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学问。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或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
8、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状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肃穆。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四周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留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留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好像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辨别辨别岩石,相识相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协作图书馆及四周景物的问题。 2.“
9、世外桃源”燕南园:(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相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须要人们特别的照看,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2)自己在园中的视察: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留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洁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当很美丽。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3)同园内居民的沟通: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
10、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消遣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样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头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一塌糊涂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起先喷水,吓的差
11、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到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或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主要是同居民进行沟通。大家好像还是埋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看法也是稀奇的一样,说现在太乱,草一塌糊涂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莫非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
12、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好像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冲突,这种状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须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还是以自己视察和同别人的沟通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我视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
13、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许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朝气。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相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相识到它的宝贵之处,树就更危急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
14、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强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途。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根据当时开通此路途时所说的,为爱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许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细致视察河水,发觉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城市实习报告600字三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
15、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相识,增加对城市的感性相识,发觉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学问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_年4月5日 路途:从北大地学楼动身,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视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绽开一些调查,获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牢固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
16、步的相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索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阅历还不是很足,特殊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很多细微环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当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途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具体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高校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头,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四周,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
17、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也许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迥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溢了骄傲,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很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情愿选择燕南。或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适。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
18、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比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旁边: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供应一个休闲消遣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缘由,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缺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觉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旁边: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宁静,间或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
19、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很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漂亮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知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干脆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溢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知我,她还是喜爱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
20、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也许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知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惊诧地发觉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冲突的是,这些老太太告知我们她们都很喜爱这个自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
21、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挚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知我他们常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簇新,而他们更为喜爱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简单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爱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足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辞了欢乐的一家子,我却发觉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心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
22、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养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当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当赐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异。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迥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齐,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当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
23、建设的工地,老师告知我们这里原来是闻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知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假如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爱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好像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发觉
24、,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积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积累原委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解,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构成,生物产量很高,对净化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终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
25、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 探讨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状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妙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主动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足。而作为修建于50年头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
26、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宠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缺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或许,设计师们是出于爱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 城市实习报告600字四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沟通,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相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途及内容:20_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动身,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视察调查;经静园
27、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视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视察,将课堂上讲授的学问同实际联系起来,发觉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细微环节都被我们忽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相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学问。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
28、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或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状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肃穆。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四周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 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留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留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好像不大,不如种些
29、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辨别辨别岩石,相识相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协作图书馆及四周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相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须要人们特别的照看,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视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留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洁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当很美丽
30、。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沟通: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消遣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样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头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一塌糊涂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
31、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起先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到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或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沟通。大家好像还是埋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
32、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看法也是稀奇的一样,说现在太乱,草一塌糊涂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莫非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视察和同别人的沟通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视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
33、。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许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朝气。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相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相识到它的宝贵之处,树就更危急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
34、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强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 路途。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根据当时开通此路途时所说的,为爱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许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细致视察河水,发觉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
35、,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沟通中,大家都很喜爱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美丽,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化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巡游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细致看,简直无法辨别。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
36、让人觉得舒适。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长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须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惹眼,老师不讲,我是不行能发觉的。工程对山体的变更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养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探讨 留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
37、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视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四周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四周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当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南辕北辙。 那么原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适,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探讨表明,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爱好;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惊慌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开心;而在另一种状况下,
38、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叹不已吗?这好像是许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楚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觉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洁,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
39、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特别志向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特别满足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阔山丘地区志向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特别志向。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缘由。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觉,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刚好实行爱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
40、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实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实力最强。所说的爱护措施,简洁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袱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肯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爱护的原因,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城市实习报告600字五 一、 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进行毕业实习是长安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制定的培育方案中必不行少的一项。大四下学期的这次毕业实习,旨在开拓我们的眼界
41、、增加我们对外围世界的相识、进一步精确的定位我们作为一名土木学生将来所要进行的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不至于在只是一味的学习专业学问的状况下贸然毕业,从而在刚起先工作的时候就暴露出这样或者那样因为眼界浅薄而带来的问题。或许这次为期十天的毕业实习并不能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最至少给了我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怎样去处理的思路。并且通过这些天的参观实习和跟带队老师的接触,我们不仅见识了工地的环境,更加接触到了许多高、大、上的建筑实例,这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增加了我作为一名将要毕业的土木学生的骄傲感和自信念、激励了我更加努力的去刻苦学习、完善自我。这不管是对我本科毕业之后的接着学习或者今
42、后参与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 实习的行程支配 实习时间:20_年3月31日20_年4月10日 实习日程:3月31日 在西安乘火车去成都 4月1日 支配住宿,休整一天 4月2日 参观杜甫草堂 4月3日 参观环球广场项目 4月4日 参观环球购物中心 4月5日 休息一天 4月6日 参观武侯祠、锦里古街 4月7日 参观成都来福士广场 4月8日 参观青城山、都江堰 4月9日 休息一天 4月10日 乘车返回西安 三、 实习内容 第一站:杜甫草堂 本次实习的第一站选在了成都的杜甫草堂,4月2日一大早我们就怀着激烈地心情动身了。杜甫草堂的正门在浣花溪公园里面,我们浩浩荡荡的一行人一进入浣花溪公园就被眼前葱
43、郁的草木、幽深的小径打动了。穿过公园,我们来到了草堂的正门前,站在门前就觉得它端庄大气、古朴深邃,正门两侧的对联气概磅礴、意深语工,还未进门就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其次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后来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就随之破败,后来经过
44、数次的重修,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现在的杜甫草堂,古朴高雅,规模雄伟,占地300多亩。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安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 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芳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闻名园林。 下图中的建筑物就是工部祠,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相对于现代建筑,古代建筑除了在外观上有其独特的特色之外,在结构上也有它的独到之处。由于当时建筑材料的限制,古代建立房屋多用草
45、、木、砖、石,其中木材占绝大多数。古代的建筑工匠技艺精湛,建立的亭台楼阁不仅外观精致而且结构合理。 个人始终认为,我国的古代建筑,它的技艺、工序、材料乃至结构构造都是我国绚烂的文明中令人称道的一笔。对于我们土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古建筑中的飞檐、斗拱、立柱、石础,不仅美观,而且运用。就拿斗拱来说,在当时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状况下,通过构思奇妙的斗拱,不仅解决了木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也解决了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之间受力的转换的问题。结构合理,造型精致。还有立柱跟石础之间的连接,能够传递弯矩和部分剪力,在现在看来貌似不是很牢靠,但是在当时建筑材料受限的状况下,这种连接无疑是非常明智的。柱
46、子在受到巨大的水平剪力的时候,它给了柱子一个平移的可能,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避开在遇到诸如地震等突发状况时,产生严峻的灾难性后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指责指正) 其次站:环球广场项目 实习的其次站是参观正在建设的环球广场项目,环球广场项目是一个集办公、消遣、生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地上是由几个大型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而地下部分一个覆盖在全部场地范围内的集购物、休闲、停车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多达五层的框架结构。我们去的时候项目正在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由于场地巨大,所以整个地下结构是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区分段施工的。 在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层数较多,再加上基础厚度等相关因素,
47、基坑开挖深度将会达到20m以上,属于深基坑。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支护和降水始终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各种不同的状况,可以实行相应的处理方法。在该项目中,由于当地的地下水位较浅(10m左右),基坑内外巨大的压力差简单发生管涌、塌方、围护结构失稳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当地的土质属于红粘土,这种土壤中结合水的含量较大、渗水性好、透水性较差,这就给施工中的降水和基坑开挖以后土体的夯实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加之在基坑周边很近的区域里面就有已经建好并且投入运用的高层,所以开挖过程中,在相应的地段不允许基坑以外的土体有一丝一毫的滑动或者蠕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施工单位采纳了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支护,并且在墙体内预埋了渗水的导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