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为全面驾驭我市劳动力资源状况和企业技能人才状况,探讨劳动力资源对我市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在全市开展了劳动力资源和企业技能人才状况调查。现依据调查状况提出如下调研报告。一、全市劳动力资源基本状况 据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23年底,全市总人口为413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81万人,占总人口的68。本次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的数据为:统计人口399.06万人(主要是中心省属单位未统计在内),其中:非农业人口136.55万人,农业人口262.51万人,分别占34.2、65.8;劳动力资源总
2、量为231.99万人,占统计人口的58.13。本报告以此次调查统计劳动力资源为分析基数。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状况看,我市劳动力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劳动力占得比重大。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在全省17个市中,我市属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城镇劳动力80.44万人,农村劳动力151.55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34.7、65.3。富余劳动力也比较多,调查统计约有30.85万人。(二)同年龄段的男女劳动力比例基本持平。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男性劳动力127.34万人(城镇43.79万人、农村83.55万人),女性劳
3、动力104.65万人(城镇36.65万人、农村68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54.9、45.1。其中1850岁的男性劳动力为101.2万人,女性劳动力104.65万人,5160岁的男性劳动力26.14万人。(三)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从城镇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看,各区县城市化水平差距比较大,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5.2,、两区县城镇与农村人口基本接近,其它区县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都在40以下,其中三个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以下。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县,依次为:25.1万、24.6万、23.5万、2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2.35。县农村劳动力为16.3万
4、人。三是区县之间、街道(乡镇)之间劳动力就业特殊是富余劳动力状况差别较大,其中富余劳动力在4万人以的区县有:县61681人,区52128人,区40958人,另外,区富余劳动力38900人,区32380人。四是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据调查统计,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6646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比较多的区有27712人,占总数的41.7;区10724人,16.1;数量比较少的区县为:开发区335人,县1667人。从一些街道办事处典型调查看,也体现了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分布不均的特点,如区镇有下岗失业人员1823人,占劳动力资源的11.2;周村区丝绸路办事处辖区内有下岗失业人员1875人,占劳动力
5、资源的8.4;而区镇南仇南居委会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街居,辖区内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已就业,有稳定的收入。(四)劳动者技能偏低,且地区间差距较大。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学历的109.08万人,具有中学技校学历的62.11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66万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47、26.8、7.2,剩余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地区之间劳动者的素养差别较大,如:县唐坊镇有劳动力19433人,其中具有中学技校以上学历的1899人,占9.8;区北郊镇有劳动力21258人,其中具有中学技校以上学历的11685人,占55。从调查的市属以下企业技能人才状况看,41.12万名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1
6、8.77万人,占45.65;其中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有4.39万人,仅占10.7;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319人。(五)农村劳动力输入大于输出。据调查统计,目前外省市输入我市的农村劳动力94423人,输出62469人。由于这些人员的流淌性比较强,再加上区县、乡镇统计中,有些人员难以计数或是省外、市外、市内的输入输出统计上有误差,实际输入与输出的比例还要大。区是最大的外市农村劳动力输入地,有3.1万人,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特殊是近郊农村,外地输入劳动力占了较大比重,如区沣水镇南沣村外来务工人员占本村村民总数的70;沣水镇城东村占75以上。区也是较大的劳动力输入地,有外来劳动力24253人,、两
7、区县吸纳外来劳动力也在1万人左右。二、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劳动力资源状况确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劳动力资源问题关系到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尤其对就业工作带来干脆影响。我市劳动力资源现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带来就业的总量冲突比较突出。近10年来,我市每年城镇需就业再就业的人员在10万人左右。预料2023年全市城镇需就业再就业的人员达13.9万人,还有30多万的农村劳动富余劳动力须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总量冲突不减,甚至有所上升的缘由,一是20世纪70年头、80年头,是一个人口诞生的高峰期;二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8、,出现了高经济增长与低就业增长的模式,特殊是正规部门创建的就业岗位明显削减。其次,劳动力素养偏低与择业要求过高的冲突,带来就业的结构性冲突非常突出。新兴的产业,大都须要特地的人员,对劳动者素养特殊是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很多劳动者难以胜任。第三产业特殊是服务业的发展,创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些领域存在的劳动与酬劳不相称的实际问题,致使很多岗位难以招用到人员,由此造成了有岗位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局面。从市职业介绍中心近两年来组织介绍就业的状况看,很多用人单位特殊是一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往往出现招用不到人员的问题;有些国有集体企业的苦脏累险岗位,主要通过运用农村
9、劳动力来补充,也出现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现象。第三,劳动力资源丰富,干脆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劳动力总量过剩,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地位的不同等,用人单位在用人上选择余地、自主性要远远大于劳动者。这种主体地位的不同等,使不少用人单位产生了运用廉价劳动力的用人观念。一是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状况,往往以签合同、高工资、缴保险等为条件,但在实际执行上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在城镇招不到人员就招用农村劳动力。二是在运用过程中,往往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很多企业,职工身份界限仍旧存在,既有合同制职工,也运用大量的所谓“临时工”,同一岗位上,身份不同
10、,各项待遇大相径庭。不少企业特殊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不签合同、不缴保险、加班加点、压低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等侵权现象加重,而很多劳动者迫于工作、生活须要,只能忍于接受这一切。三是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够,有些单位对老职工、伤残职工等弱势群体往往一推了之,引发了大量冲突。此外,机关事业单位中临时用工问题也比较突出,据调查统计,区县机关事业中编外人员近5千人。第四,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影响了劳动力区域间流淌就业。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分布都相对集中,本地难以解决其就业问题,须要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而目前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特殊在就业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和其它社会服务等方面还不到
11、位,以及受区县之间跨度比较大、恋乡情结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在市内区域间流淌以及跨省市外出就业上还不顺畅。第五,农村劳动力比重大,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重。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在文化素养、技术水平、择业实力、权益爱护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统筹城乡就业,不论农村力实现就地消化,还是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在技能培训、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引导和服务等方面,须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三、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的思路与对策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核心。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特殊要注意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支持,最大限度地
12、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一)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推动城乡就业的一体化。建立城乡劳动者同等就业制度,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之一,也是新形势对就业工作的要求。目前我们实行的就业政策主要是针对城镇劳动力资源进行设计的,如何解决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处于探讨探究阶段。我们认为,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首先须要建立起统筹城乡就业的领导责任体系和组织管理网络。目前市区县政府都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不断加强对城镇就业工作领导的同时,应把工作重点由城镇就业为主转向城乡并重,把统筹城乡就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制定产业政策、进行
13、城市规划,不断打破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的同时,推动城乡就业的一体化。要建立起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制度,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区县、乡镇和村级组织,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使农村劳动力无论是就地安置就业,还是外出务工就业,都能得到就业指导和服务。其次要尽快消退限制城乡劳动力合理流淌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要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卑视和限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限制,对建立起城乡之间自由、正常流淌就业创建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既要保证进城务工农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要逐步变更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教化、住房、安排生育管理、最低生活保障、统计等各方面都要制定相关的政
14、策措施,打破身份、地域等界限,把农村劳动力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二)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根本上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上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第一,加强“场”的建设。到目前,除市区县政府主办的中介机构外,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开办的企业办和民办中介机构已有近50家,此外还有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办为数不少的职业介绍机构。目前劳动力市场在“场”的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局不尽合理、场地过于集中;专业性、针对性不强,这是影响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缘由。下一步在“场”的建设上,除接着强化政府主办的中介机构建设外,重点要建立一批专业性劳动力市场,如在农村劳动力比较丰富的三个
15、县和一些乡镇建立介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专业市场,在下岗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街道、社区建立专业市场等。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一是在技术上,要尽快建立起全市统一联网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把触角延长到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各类用人单位等基层组织,实现劳动力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要加强信息的采集工作,用工信息和劳动力信息储备不足是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的一大困惑,而目前很多用人信息却干脆通过“公路”市场来交易,既不便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也不利于市场建设,还带来用工的隐患,出现问题最终还要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来解决,因此说,做好用工信息的采集是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要加强区域间信息沟通与
16、合作,我市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入型城市,做好区域间劳动力流淌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我市总体劳动力过剩,但区域间就业压力不平衡,部分有岗位无人干的问题,也与信息不畅有干脆关系。应加强区域间的信息沟通,为劳动者市场就业供应更加明确的就业信息。第三,要切实增加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除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外,还须要强化就业指导、就业跟踪服务和劳动事务代理等服务功能。就业指导一方面是对求职者进行就业观念教化、择业指导,另一方面是对用人单位进行用人指导;须要培育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员为市场就业服务。就业跟踪服务主要是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确立状况进行跟踪服务,目前来看须要加强这项工作,刚好驾
17、驭就业状况,为处理劳动关系、开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工作奠定基础。开展劳动事务代理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减轻事务负担,随着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劳动者身份也在不断发生新的改变,职工身份由国家职工变为企业职工,又有很多职工由企业职工变为社会人,劳动事务代理重点应围绕这些人员绽开,为多渠道、多元化就业供应服务。第四,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一是严厉打击非法中介行为,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二是依法订正不规范的用工行为,抓住劳动合同订立这一关键环节,理顺劳动关系,重点解决好个别存在的“有劳动无关系、有关系无劳动”的问题。三是肃穆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保障劳动关系
18、中相对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力市场中两个主体地位的相对平衡。(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养。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的关键所在。第一,要坚持培训层次的多元化,即做到高、中、低技能人才全面发展。针对我市劳动力资源素养偏低的现状,在培训工作上,一方面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育,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落实待遇等措施,全面实施“三年三千”新技师培育安排,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重点要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培训,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技能水平偏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创业培训等,使他们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择业实
19、力。其次,要坚持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对企业职工的培训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严格落实职工教化经费的提取运用等政策规定,把职工培训纳入经营者政绩考核的内容。就业再就业培训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特殊是政府投入资金开展的减免费培训,只要有实力、有愿望组织开展培训的机构,都可以担当培训任务,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考核兑现、加大监管力度。第三,要坚持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政府投入资金开展的就业再就业培训重点是下岗失业人员;市农业、劳动保障、财政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文件,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上也加大投入。培训形式坚持以政府购买培训
20、成果的基础上,在详细操作上应实现多样化,可以通过考核培训后就业再就业率,干脆兑现资金;可以预先拨付部分资金扶持培训机构来开展培训;也可以学习先进地方的阅历,对须要培训的对象发放“定额培训券”,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拿“定额培训券”兑现资金。(四)大力开展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帮扶。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比较多,这些人员受年龄、文化程度、自身技能、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就业的实力较弱,再就业的难度大,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始终是近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的重点工作。开展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主要是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实惠政策措施,激励引
21、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心确定把再就业的实惠政策向后推迟到2023年,落实实惠政策措施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同时,对“4050”人员和一户两代、夫妻双方、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的再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等人员,要接着开展再就业救济工作,通过实施“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安排”和机关事业单位腾岗安置等帮助其再就业。(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就业与社会保障可以说是互为一体、相互促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须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政策,特殊是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政策。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已覆盖城镇全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医疗保险出台了个体劳动者参保缴费
22、方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随着城乡劳动者同等就业制度的建立,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政策还须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应是建立起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保障水平的、多层次的政策体系,让各类人群都能有适合自身参保条件的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如企业养老保险要搞好与农村养老保险的连接,可探究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保障水平,与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保障水平,建立一种介于企业养老保险与农村养老保险之间的养老保险政策,以适应那些完全参与企业养老保险无实力、只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低的人员的参保需求。医疗保险可探究实行城镇基本医疗、大病统筹与农村合作医疗并行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劳动者可在三种政策上自主选择、可以递进。其次,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只有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到绝大部分的劳动者,劳动者在就业的选择上才会有更大的余地,职工流淌步伐才会加快,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功能才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六)切实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迫切要求。劳动力市场建设、就业再就业培训、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以及增加社会保障实力,都须要资金的支持。同时,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工作上投入的资金,会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因此,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力的不断增加,逐步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