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历的“卢氏结构”-卢氏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亲历的“卢氏结构”-卢氏结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所亲历的“卢氏结构”:卢氏结构 编者按:武艺的高度应是建立在拳学家的品德上、悟性上、学养上,而非建立在拳学家们所继承的“优秀”拳种上。卢忠仁先生答精武编者问的系列文章,包括了这位高龄武术家八十多年武术生涯的远大理想和虚心精神,不仅是他实践自己武学志向的结果,也是他将传统武术技法大量转化为科学语言的一个胜利典范,是一份总结性的答卷。其中卢先生对卢氏结构曲折的历史有生动的叙述和精辟的说明,对享有盛誉的津门宋氏形意以及“阴阳八盘掌”与萧氏八卦掌的纠葛也毫无保留地表达了真实的见解和客观分析。“进山先问路”,求取武学的真谛亦然,卢先生及弟子们所走过的武术道路,为后来者揭示了武艺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门径,更
2、为武术人才的成长探究了前进的道路方向,读者挚友若能放下门户之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比照来看卢氏结构,信任是可以引出一些有益的思索来, “卢氏结构”自石家庄杨鸿尘师兄的王芗斋拳学书中披露以来,社会上马上便广泛传播看来。随后有热炒之时,也有冷落之口,褒贬不一。对于“卢氏结构”的宣扬,颇不乏人,有实事求是者,也有夸大不实之词。我作为跟随卢老多年,对先生一生的追求、拳法结构原理奥妙的理解,有义务务实地诉诸酷爱“卢氏结构”的人士,还其本有的旨趣,并从参加者的视角向武林同好介绍“卢氏结构”的发展脉络。 一、我的拜师经验 1975年,经我的师兄宋元武之父宋老伯举荐介绍,我拜入大枪杨月波先生门下,习练山西宋氏
3、形意拳。当时卢忠仁先生是我们塘沽众师兄弟的师们,时有训诲。1979年杨老师从塘沽退休返乡(河北省献县),老师临行前讲:诸弟子习武不解之处多向卢师伯请教,以师礼奉之。 1988年10月,经宋元武师兄联系,卢老与天津市塘沽区少年宫合作,建立了“天津市中华武术原理探讨会”,开办了一期少年儿童试验班。赵道新先生得知后欣然与卢老合作,出任技术负责人,由宋师兄开车到天津赵老家中将先生接至塘沽,这也就是曾有武林人士撰文称塘沽公安局的某同志接送赵道新先生与卢老共事的由来。当时卢啸、宋元武、我及卢风武等人担当少年试验班的教练员。自此我起先系统的随卢老学习“结构原理”,以形意拳和萧氏原传八卦掌为载体,来体验学习“
4、结构原理”的真谛所在。1990年9月我们为了能更好的跟随卢老学习,想拜其为师,当时卢老考虑“结构原理”还不宜过早公开,所以定为拜人“侧坡(虹螺)原传八卦掌”门下。于是我们塘沽几位原是杨月波先生的弟子,议定后经卢老同意,于1990年10月在天津市塘沽区少年宫实行了拜师仪式。 由于卢老提出拜师不按旧的武林传统形式,所以我们简化了许多程序,由卢老亲自写了学习者的名氏及简历,并作了一个小序,巾我们的师伯陈家泰先生作引进入,由杨月波老师的生前友好弹腿名家林振海先生作见证人,实行了简洁而庄重的仪式。 当时卢老亲自书写的诸学者名氏和序言如下: 继承侧坡八卦掌外传人萧海波全艺 将传统遗产推向现代科学 序言 侧
5、坡八卦掌系为清代反清革命志士开创,因社会贻误相传,遮掩了它的原来面目。自1984年武林精粹创刊号刊出萧氏八卦掌一文和1990年一期武林又刊出侧坡八卦全艺传人萧海波之后,才相继引起国内外对该传的极度重视。为了此传当今濒于绝灭之际,特由今日尚健在二传学者,邀集有志振兴中华之士,择于1990年十月阳春,实行继承“侧坡萧氏全艺”立志推向现代科学之会,谨作此序。 首届外传人及诸学者名氏 一、清代侧坡(虹螺山)全艺首届外传人 萧海波,经验见河北固安政协文史资料和上指二文,其拳技介绍经天津市体委上报国家体委收录于拳械录内。 清代已故的萧氏侧坡同学均未列入, 二、萧氏生前的亲授学者 陈家泰,金陵太极功六传学者
6、,萧氏八卦掌学者,名氏经天津市体委举荐载入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内。 卢忠仁,萧氏亲授“心法”学者,整理萧氏功法推向现代科学探讨者,以“正文”笔名并以萧氏“理法”全文著述阴阳八盘掌一书,名氏经津市体委举荐载入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内。 孙洁,卢氏夫人,协同卢氏对该遗产进行了四十年的科研,协同卢氏将萧氏功法作为人体科学部分首要层次的发觉人。 萧氏早期所传已故诸学者均未列入。 三、再传萧氏全艺三传学者 (一)定为卢氏教学的学者(笔画为序) 宋元武 杨鸿有 赵儒郝树峰崔丙信 靳爱祥 阚玉奎 阚玉安卢殿英郭振东 以上诸人当日与会,志愿继承“侧坡萧氏全艺”,为中华武术进入现代科学竭尽奉献! (二)此前卢氏教化儿
7、子,卢二路、卢三路二人;萧氏生前友好并为当时诸生“陪练人”钱景轩教有陈家泰之婿庞志文一人。 (三)此前经卢氏教有原习其它拳种的人士 宋润和田宝金刘同璞杨鸿尘崔俊刘新春 (四)此前曾从卢氏学得该拳者有李国良一人。 四、四传学者 庞彪,庞志文之子,由陈卢二氏协同指导。 卢凤武,卢殿英之子,原经李国良教学。 卢思立,宋元武领衔教练。 二、我的所学 我于拜师后在从卢老规范传统形意、八卦掌法动作之余,卢老指出:自清末戊戌变法前后,太极、形意、八卦三家互通有无以来,除萧海波当时未向外传艺外,多数的拳法动作,原有确定下来的拳式姿态,不出人体内外生理组织的静态结构(即日常生活动作时的筋骨内脏活动状态);只有你
8、们现在所学的萧氏八卦原传有“身法四正”口诀(即筋的伸张、内脏的相互平行移动、呼吸时胸腹腰背的起伏改变等等)。依据我们探讨的人体动态原理,你可以从一个传统所谓的“子午式”入手,此式由两形意拳称“上子午”,八卦称“阴出手”,太极类似“琵琶式”或“起云手”等等不一。按此式,怎么说它是静态的呢?因为,当你做出此式后,无论你自己努多大力,是禁不住外来力气的:对手用手向后推你向后倒退,向左横你向左倾,向右横你向右倾,向前拉拽,你用力回手回不来甚至整个身子都被拽过去!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即是说,依据中国武术的历史发展,传统武术原来还没有完全停留在上述的那个状况上,用“卢氏结构”的话说,拳法动作还没有完全停留
9、在静态结构上,也即是说,做出一个拳法动作,用力来做,仍是不能多方适应,至多是赶巧了一对一的正好力大制力小,主导的仍是诸如反映等心理因素,这只是所谓内家兴起前的武术发展水平,所以说它是静态的。 在结构原理探讨中,卢老是如何由静态过渡到动态的呢?现以我 作为首位试验者的“摇子午”功法探讨验证过程为大家举例说明。 在侧坡萧氏所传八卦“身法四正”的启示下,根据卢老探讨的结果,当时对传统“子午式”做出了调整改正。 在“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这一各家太极拳立身做势所遵循的原则启示下,调整“由脚而腿而腰”的线性支撑,改正为多向支撑,以达“支撑八面”的要求事实上只达六面就够了,因为空间只有三维六个面。这里只
10、需做一个志向试验就够了,即设想自身被置身于仅容任何一个拳式的笼子里,试着向笼子支撑一下,可能你极其自然地就是一臂一手一面的支撑了。若此,依照卢老探讨的结果,我便在这个“子午式”上,四肢与躯干、头、颈共十五个部分在类似一个三角形式椭圆卵形的拳式所涉及的空间,做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支撑,起先有些地方是要努一下力的,不断以躯干重力和环节重力传递,渐渐遍可达“放松”与总须“完整一气”(武禹襄语)了。从这里,我起先约略地体会到卢老探讨的“结构原理”含义。式成后,进行保持原定拳式构架的运转熬炼,依据构架的肢体布局,进行由躯体向两手末梢的从后向前、从上到下的旋转运动。这个功法称作“摇旋子午”,简称“摇子
11、午”。当然,在“摇子午”的熬炼中,尚需逐步绽开“结构理论”的“屈伸-阴阳-刚柔-动静-虚实”这一熬炼过程中各阶段范畴统一的练习,以便达到养生与击打的统一和运动素养的统一。 当我作为“摇子午”第一个试验者刚刚二三个月,事有凑巧,一个星期天上午,在塘沽少年宫我和卢老在学生们上完课后,接待了几位武林中的友好,其中一郭姓人士身高接近一米九,善意地提出要听听我的劲。醇厚说,当时我看他时都要仰着脸,所以心里有些犹疑,但是人家既然提出来了,我也不好拒绝,同时我这几个月的“摇子午”训练效果如何,也想试一试。相互示意后,郭兄照着我的头部,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就劈砸过来。我想也没想,用了个摇子午,一下子就将他反弹出
12、去,有五六步远,而我却感觉没怎么用力。郭兄当时有些发愣,随即说再来一次。其次次我提前想了想动作的要领,结果比第一次反弹的还要美丽,他倒退好几步,一下子就坐在地上了。 通过这小小的实践,不但证明中国武术不光是以大打小、以强打弱,也是可以以小打大的,而且使我更加坚信卢老探讨的成果,也促使我始终追随我的师父卢忠仁先生学习至今! 三、对“卢氏结构”的意义相识 现今外界对“卢氏结构”褒贬相参,说法不一。原委什么是“卢氏结构”?“卢氏结构”对中华武术有何作用?近期有精武读者致电问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下面就我跟随卢老多年的学习感受来谈一谈个人浅见。 首先,卢老始终坚持的信念就是,一心想报效国家,将探讨课题变
13、成成果,将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武术中的“博大精深”献给祖国。这可能也是他们那一代学问分子的“学术报国”情节。 其次点,卢老对待探讨问题的看法是严谨的。自上世纪50年头至今5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是综观中外诸家可行的方法论,最终采纳了“从抽象上升详细、历史与逻辑统一、纯粹形态分析”的科学探讨方法,才理出了传统武术的发生、发展、演化脉络,以运动人体的活体实践为量度,从运动效果上检验可信的传统资料、文献,并且通过连续组织运动活体再现传统武术中的独到的并且是曾经有人体现过了的成果。一举一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拳式动作、一个拳法组合乃至套路,无不从体育原则上、从生量上、解剖上、力学上追索其中体现养生延年、强
14、健体魄、运动医疗、抗暴取胜这四大功能的同步前进地方。 其次点,卢老对传统武术的分析与相识 中华武术的历史演化中曾有两次技术转化,一是由刀枪到拳法,一是南立刻到步下。卢老称其为“两个过渡”。 放下武器,徒手做势,依据人体直立后形成的单向支撑,人体躯干做势部分必定是“肌肉惊慌缩短”,多少年来这已经是种系形成天经地义的事情了,因此,这一个过渡,百家拳法中只有少数大家,才能在拳法动作上做出系列的特别规定,以保证有效地运用好人体自身各部分重力和整体重力,只有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拳法才能不受限制地运用得当自身的整体。 再一个过渡是由立刻到步下,仅以人体重心问题的处理上而言,人们多认为重心下落身体得到好的稳
15、定。其实不然,静态姿态可以如此看待,假如是动态状况下特殊是活体对抗状况下,愈是重心下落愈是被动,上世纪30年头武术胜不过西方拳击,就是将人体静态的处理重心方法用在动态的活体对抗上面,焉有不败之理。 关于人体的力,在我国古老传统上,是看不到肌肉收缩的主动作用的,力的调动、力的运使、力的作用等等,一切以“意指气使”为准。因而,在今日我们看作是变更运动动作内部组织状态之事,在古代则是一切求诸于“气”。而练“气”之法,只有求诸于吐纳导引、丹家道家修炼之术了这是传统武术不少派系蒙有神奇外衣的缘起。 总揽丹道修炼,各释道门和中医典籍,拨开繁衍和引申,紧紧围围着人体因重力作用而发生的不同改变,卢老抓住一切功
16、法、运作(包括经典和仍在实践着的人)的由来,不是像几年前经过组织力气探讨“气功”所得的结论那样“心理影响生理”,而是“一切都是由现代生理、解剖上讲得通的人体呼吸运动发生的”。 最古老、最纯朴、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庄子刻意已经道出要害,指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已矣”。这里没有别的什么,只不过是延寿罢了。怎样调整人体呼吸运动呢?庄子举出了样板,即是“吐故纳新”要像“熊经(熊挂树如自经)和鸟伸(鸟凌空而蹬足,或鸟飞空而长鸣)”的样子,就是说,熊挂树悬垂和鸟飞空而鸣,一个是身弓后凸,一个是身弓前凸,然则二者却能呼吸自然,而人体却只能是前胸的起伏呼吸,相比之下,明显人的呼吸运动是功能不全的
17、。于是,在中医养生论述黄帝内经中“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启爪下,一种人类从未有过的人体呼吸形式以脊柱为中枢的整个上二体(包括头颈)、三维六向的张缩运动(仍是借头和上体的重力调整支撑的均衡)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这种呼吸运动方法被武术运动所引用,在武术的攻防实践检验下,由模糊到得益、由不精确到效验、由隐到显地在历史演化中沿袭下来。不过,起先很可能是习武人同时也作吐纳导引(因为这是我民族仅有的养生力法)。效果限于上体的调整,待到吐纳导引发觉了“丹田”之说后(一千多年前丹家葛洪提出),传统武术对人体内在方面的熬炼皆以“丹田”为动力之源(验证的结果,“丹田”实为人体力学“
18、重心”),几乎正是百家派系之所以能在运动动作内在力面可 以组合内部若干因素的真正缘由。 “卢氏结构”究竟对中华武术有何作用?我想以上所写的内容,读者自可找到答案了吧!可能见仁见智,但我觉得“将传统遗产推向现代科学”是较为务实的。 四、卢氏结构与传统门派的关系 外界盛传,“卢氏结构就是由大成拳(意拳)改变而来的”。对于这个说法,我想有几方而的缘由:一是传统武术、各大派系在追求“博大精深”的指向上是一样的;二是卢老是从八卦掌、形意拳人手探讨并以之说明问题,简单被人接受,而大成拳就是从形意拳演化发展过来的,因而在传播过程中许多动作载体是相像的;三是我有几位师兄弟都是原练习大成拳(意拳),后拜入卢老门
19、下学习的,尤其是杨鸿尘师兄在其著作王芗斋拳学中大量引用了卢老的理论,但没有对其源流做深化介绍,读者可能有所误会;四是卢老始终奉行务实的学术看法,融于武林又不同于武林,对外宣扬很少,也造成社会上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偏差。 就我的理解,卢老对待武林传统特别敬重,同时又坚持学术精神。从传统门派讲,卢老先后师从萧海波先生、李旭洲先生学习萧氏八卦掌和宋氏形意拳,同时又从诸师友博览众家,尊师重道,从学术探讨讲,卢老以传统武术和武林人士为探讨对象,客观务实。此点,信任大家从我的拜师经验中可鉴一二。 同时,自“卢氏结构”披露以来,有些人假借卢老之名编制教材传播谋利,或创拳立说,但其理解程度和教学资质又不足,造
20、成一些人熬炼无果,大呼上当受骗,愈演愈烈之下卢二路师兄愤然代卢老声明“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传播”,势头遏止,才未毁卢老清誉。近年,我帮助卢老系统整理了萧氏原传八卦掌功法体系,以之为载体完整了“结构理论”体系,奉献给爱武之学者,为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谨献微薄之力。目前,唯一经卢老同意传播其理论和教学的网站是“卢氏结构在线”,网址是:。 五、我对“卢氏结构”的练习体会 这个话题,严格讲是不精确的,不应只是“练习”,更是“学习”。因为卢氏结构不是一种拳法或是一个门派,它是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经得起科学和实践二者检验的,所以更应当是“学”。我本人于动乱年头上学,止于动乱年头结束而毕业,赶上知青下乡,返津后
21、担当工厂保卫干部,文化学习较少?可想而知,学问的匮乏阻碍了我对卢老理论的深刻理解。幸好我跟随卢老十几年,多闻多问,一个课题有时听好几年,卢老也耐性解惑,对不明白、不懂的理论出处,我常常查看书籍资料,并粗略学习了,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解剖学等现代学问。最关键的_点,作为武术理论,结构理论必需是要经过身上反复的体现才能取得相识,技能与理论相互促进。我坚信勤能补拙,自己以练促学,收获虽慢,但胜在扎实。 卢老提出的结构理论,不是空谈的,他是针对人体运动动作时结构合理与否,用多种科学理论与之比照,解读它的合理性。 比如“桩功”,大凡练武之人,都知道桩的重要性。我对桩功学习的体会是,无论做任何运动动作,
22、自身上体的胸膛和腹腔,都特别舒适。胸腔空净清爽,呼吸畅通如有通道,腹腔充盈如有不行抗拒之力,周身瞬间形成一个静态结构整体也称整劲。 在动态结构体会上,自身要能够做到不受外来之力,并能够做出反弹之力。此种劲力,依据卢老提出的“万有引力”之说,不是一物对它物的力的相互作用,而是一个物体自身如何平衡的问题。这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为处世之本”精神也是相通的。 记得有次我和两位同事外出办事,当行至一铁路道口处,就见一辆货车右转弯行驶,没开转向灯,差点与一骑车的年轻人相撞,骑车人与司机理论,这时货车上下来好几个人,照着骑车人就打,我和两位同时劝架,想把他们拉开,没曾想,那好几个人照着我们三个人也扑过来,举
23、拳就打、抬脚就踢。当时有一个人向我冲过来,抡拳照着我的头部就打,我下意识一个“九防摇子午式”的左式,将他打出去好几米远,此时又有一人从我右侧前方冲过来,右拳击向我的脸部,我又一个摇子午右式,刚一抬手,就见右拳没了,对方一个左摆拳过来了,此时我想变式都来不及了,我上身略向右,手臂与身体一个子午对应,双脚同时一个云电步,右手及小臂一下子打在了对方的脸上,将其打倒在地。这个事例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反弹之力,再一个就是卢老探讨的“九防摇子午式”,不是对一个方向、路途应对问题,而是启动后可以同时克制九个方位的动态来力,故称“九防摇子午式”。 六、关于精武访谈卢老的问题 卢老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章是仔细、负责的,外面所见有关“卢氏结构”的文字,许多都是卢老不作公开发表的资料,目前只有1986年作为河北省武协挖整成果的阴阳八盘掌一书和1993年南京医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还有近期接受精武杂志的访谈。 精武受广阔读者之托提出的问题,卢老以治学的看法已经仔细回答了一部分。但由于卢老已是86岁高龄,既要动脑筋思索,又要一笔一划的书写答案,还是有些吃不消:因此一些读者关切的问题,我以自己亲身经验做了回答。还有一些未涉及的,我们安排在今后的文章中做出相应回答,大家还有哪些关切的事情,可以致信精武杂志或与我联系,我们可以代为征求卢老看法作答。 精武修身,强国强种。与诸武林同道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