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中庸经典名句.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5982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中庸经典名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中庸经典名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中庸经典名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中庸经典名句.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中庸经典名句实力训练网权威发布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更多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相关信息请访问少儿综合素养训练网。中庸十六条经典名句有哪些呢,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01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前言“中”就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就是天下固定不变的法则。这是朱熹为中庸一书所写的前言中引程颐的话。“中”,就是中正、中和之意,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意为不变更。朱熹认为,“中”,便是天下最正确的道理;“庸”,就是天下固定不变的法则。“中庸”,在儒家看来是一个最完备的概念,既是最完备的治国理念,也是最高的道德要求。孔子曾感叹地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2、。”这是指道德上的要求。他并断言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中庸,而小人是反中庸的;人一旦反中庸,便无所忌惮,敢于做出逆情悖理之事。0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第一章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就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本性去做事,就叫做天地间的正道;(在上位的人)能修养好这天地间的正道,(推而广之,让别人仿效学习)就叫做教化。这里将“天命”、“性”、“道”、“教”几个极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作出论断,而又特别简明扼要。这里阐明的是,“教”源于“道”,“道”源于“性”,“性”源于“天”,而“天”又存于心,这就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这里的“天”是指大自然。03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

3、庸第一章如能达到(最志向的境界)中与和,那么天地间的位置、万事万物的位置,就会支配得恰当,世上万物就会(阴阳和谐,顺当地)生长发育了。“中”、“和”,这是儒家学说中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所谓“中”,孔颖达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意思是说人的*,即喜怒哀乐,是因事而发,而未发之时,淡然虚静,无所虑,且合于理。这个时候是人性的初始阶段,是人性的原来状态。所谓“和”,孔颖达又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说人的*,即喜怒哀乐,虽发,而能和合道理,这种和合的道理便可通达于天下。“中”、“和”,是人性处于最佳状态时的境界。执政者的责任,便是使自己达到“中和”这种境界,制定出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方针

4、政策,使天下事顺理成章,健康发展。0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其次章君子能做到中庸,能顺常理处事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的。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做事能谨守中庸之道,心理和行为都符合常道,容貌温柔,喜怒不过节,有分寸。“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小人由于缺乏道德修养和学问,不能守中庸之道,其心理和行为往往违反常规,缺乏分寸,无所忌惮,粗野狂暴,故敢于做出逆情违理之事。05言顾行,行顾言。中庸第十三章语言要顾及到行为,行为要顾及到语言。这是孔子勉励人要言行一样,言行相符的话。说话要有分寸,要考虑到所说的话与实际的行动一样,不要夸夸其谈,言

5、过其实,这叫说大话,说假话,吹牛皮。行动也要考虑到所说的话,所许的愿,所作的承诺,使行动与所说的话保持一样,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超过所说的话,所许的愿,所作的承诺。反之,假如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则会被人嘲讽的。06君子素其位而行。中庸第十四章君子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地位行事。这是子思的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亦“思不出其位”之意。意为当处于富贵之时,就做富贵时应做之事,不骄不淫;当处于贫贱之时,就做贫贱时应做之事,不谄媚,不畏怯;当处于患难之时,就做患难时应做的事,临危不苟,坚守正道。07,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第十七章有崇高品德的人,必定能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应有的财宝,

6、应有的名望,应有的长寿。这是孔子的话。他在赞颂了舜的品德后得出这个结论。史书载舜是大孝之人,贵为天子,活了98岁!故古人云:“仁者寿。”孟子也有类似的言论,例如他说:“修天爵,而人爵从之。”均为勉励人诚意向善之意。“有德者必有位”,是在虞舜上古时期氏族宗法社会推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下产生的,后世则不肯定,但“德”仍为后世以至现代社会所重视。08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第十九章孝,就是能很好地继承前人的遗志,很好地完成前人未竟之业。这是孔子的话。他指出孝就是善继前人之志,善竟前人未竟之业,能继往开来之意。这里阐述的孝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一般生活中的赡养和看法,而是从人生更高的层面上来立

7、论。孔子认为周武王和周公旦就是这一类人物。周武王嗣为西伯,商纣无道,武王率诸侯东征,败纣于牧野,武王乃有天下,而其父为文王。周公旦,武王弟,周成王之叔父。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平定管蔡及商末遗民之乱,制定礼乐,周朝政制因以大备,为后世所称道。周武王和周公旦均为周文王之子,均能继承其父之志,完成宏大的事业,这就是大孝。09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其次十章假如制定某一政令的人或与他思想观点一样的继任人在位的话,这项政令就能得到贯彻施行;假如制定这一政令的人或与他思想观点一样的继任人不在位了,那么这项政令就得不到贯彻施行。这是孔子答鲁哀公问政的话。“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是中国

8、政坛上数千年来不断出现的一个通病。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应当摒弃人治,而施行法治。要施行法治,必定要有一部人人都能禀遵,而不是某个人可以随意践踏的宪法和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加以保证。10仁者,人也。中庸其次十章仁爱的意思,就是爱人民。这是孔子答鲁哀公问政的话。孔子学说的外在形式为中庸,而其核心为仁。孔子对仁的阐述,随时而异,因人不同。释迦说慈善,耶稣说博爱,孔子说仁爱,这三大哲人所处的时代、国情、地位都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学说则好像如出一辙,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智者所见略同吧。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中庸其次十章爱好学习,接近于智;努力行善,接近于仁;知道什

9、么是羞愧,接近于勇。懂得这三件事,就懂得了怎样去修养品德。这是孔子答鲁哀公问政的话。智、仁、勇,孔子认为是“天下之达德也”,即天下公认的公共美德。因为“人所常行,在身为德”,故智、仁、勇三者为“天下之达德”。为什么?因为无智,便不能了解事物的道理;无仁,便不能把事情办好;无勇,便不能坚决行事,所以智、仁、勇三德是人所必备的品行。这三者也是修身的基础。12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其次十章要行善政,必需得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需先正其自身,则贤人至也;要修正其自身,必需先提升道德品质;要提升道德品质,必需以仁义为先。这是孔子回答鲁哀公问政的话。孔子认为为政须得贤人,得贤人须先正身

10、,正身须先提升道德,提升道德又以仁义为先。他用这种层层推动的分析方式,向鲁哀公阐明修身之道,当以仁义为第一要务,仁义是修身的核心内容。“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执政者本人假如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领导,围绕在他四周的,大多数自然会是贤人和社会精英;假如是一个贪欲昏庸的败类,麇集在他身旁的会是溜须拍马,无耻钻营的宵小之徒。因此,执政者自身修养的好坏,是能否得到贤人的关键。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次十章广博地学习,详尽地探讨,慎重地思索,明确地辨别是非,切实地实行。这是孔子答鲁哀公问政中的一段话。其中,学、问、思、辨、行五者,做学问必不行少,五者缺一,便不是真正做学问。而学必博

11、,问必审,思必慎,辨必明,行必笃,这又是五者中需非常留意之处。而学习、问询、思索、辨析这四者是为了求真知,择善而求知,是学而知也。而笃行,是为了将所求之真知付之于行,是实践其知。儒家的学说,主见经世致用,故不学不为则已,学之为之则必需强调胜利。1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其次十章别人只用一分力气做到的,我就用百分力气去做;别人用非常力气做到的,我就用千分力气去做。这是孔子答鲁哀公问政的话。孔子在这里说明,在做学问上,只要肯勤奋学习,特殊是肯花大力气,坚持不懈,就能变更人的气质。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变得明白事理、聪慧起来;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毅起来。15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

12、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其次十二章(人)能够帮助天、地发挥其对该事物生长改变的作用,就可能跻身于天、地之间,协作成“三才”,而化生万物。古人认为,宇宙间只有天、地、人有化生万物之才能,天、地、人三才之中,主体是天、地,而“人”在其中是起“赞”,即赞襄、帮助之促进作用,因此可以与天、地协作而成“三才”。人之所以有此赞襄之才,是因天地之间,万物群生,只有人为万物之灵,能驾驭并帮助万物的生长改变,使万物生生不息。其他物种则无此才能,只有人能与天、地协作为“参”,故称之为“三才”。这是对人的能动作用的充分确定。16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知者也。中庸其次十八章本性愚蠢的人总喜爱自作聪慧,原本地位低下的人却喜爱独断专行;生长在当今的时代却想复原古代的法规,像这样的人,灾祸会驾临到他身上的。这是孔子的话。他指责两种人不能量事制宜,必及灾祸。一是“愚而好自用”的人,一是“贱而好自专”的人,他们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能审时度势,却又反对变革,主见复古,而不能与时俱进、量事制宜。像这样的人,不识时务、不知进退,灾祸必定会降到他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